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荚膜群和脂多糖基因型两组三重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霄阳 许建 +4 位作者 刘文晓 章振华 徐福洲 陈小玲 李永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掌握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的主要荚膜群及脂多糖基因型,建立了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及其A、B荚膜群的三重PCR(PmAB-3PCR)以及检测3个脂多糖基因型的三重PCR(LPS-3PCR)方法,检验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感染Pm小鼠的组织和人工污... 为掌握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的主要荚膜群及脂多糖基因型,建立了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及其A、B荚膜群的三重PCR(PmAB-3PCR)以及检测3个脂多糖基因型的三重PCR(LPS-3PCR)方法,检验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感染Pm小鼠的组织和人工污染Pm的牛鼻拭子样品进行了临床模拟检验,并对30株P m进行了PCR检测和传统血清学分型比较。结果显示:PmAB-3PCR特异性好,PmAB-3PCR和LPS-3PCR的DNA检测限分别为10~100 pg和1 ng,二者对菌液的检测限分别为200~2000 CFU和2000~20000 CFU。模拟临床样品PmAB-3PCR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结果100%一致。PmAB-3PCR与琼扩试验的符合率为84%,二者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不显著(P>0.05);LPS-3PCR与琼扩试验的符合率为60%,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0%和50%,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组三重PCR方法准确高效且重复性好,可取代常规血清学方法用于国内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流调和疫苗株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群 脂多糖基因型 三重PCR 琼脂扩散试验
下载PDF
两株牛源荚膜A群脂多糖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霄阳 陈小玲 +1 位作者 何后军 李永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9-41,I0001,共4页
用北京、山东两奶牛场疑似牛出败的病死牛组织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后取组织染色镜检、接种血清TSA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到2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1和Pm2。经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检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PCR、荚膜A、B血清群特... 用北京、山东两奶牛场疑似牛出败的病死牛组织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后取组织染色镜检、接种血清TSA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到2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1和Pm2。经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检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PCR、荚膜A、B血清群特异性PCR、脂多糖基因分型PCR、荚膜A群透明脂酸抑制试验鉴定其为荚膜血清A群、脂多糖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Pm1和Pm2回归小鼠证明有强毒力。本试验为国内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增添了一些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荚膜血清A群 脂多糖基因型
下载PDF
多重PCR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媛 魏财文 +2 位作者 李建 李伟杰 蒋玉文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6-1291,共6页
为了修订行业标准《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 564-2002),改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方法,制备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群抗血清,并建立了多重PCR,对53株菌同时用血凝方法及多重PCR进行定群。经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测定,制备的各型血清仅与... 为了修订行业标准《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 564-2002),改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方法,制备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群抗血清,并建立了多重PCR,对53株菌同时用血凝方法及多重PCR进行定群。经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测定,制备的各型血清仅与对应型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定群抗血清。5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片段,PCR结果与Carter氏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可将多重PCR增添至行业标准中,用其代替原有血清学方法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氧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定群 抗血清 多重PCR Carter氏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
原文传递
白颊长臂猿荚膜F群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丽 唐耀 +3 位作者 程龙飞 王宇翔 傅秋玲 林建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鉴定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的细菌,本试验采用16SrRNA比对的方法对该细菌菌种的鉴定。荚膜群的鉴定方法采用PCR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试验采用皮下注射小鼠和SD大鼠的方法。结果显示:细菌为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敏感的药物... 为鉴定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的细菌,本试验采用16SrRNA比对的方法对该细菌菌种的鉴定。荚膜群的鉴定方法采用PCR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试验采用皮下注射小鼠和SD大鼠的方法。结果显示:细菌为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敏感的药物有多黏菌素B、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壮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等。该菌能致死小鼠和SD大鼠。结果表明:从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到的细菌是有毒力的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颊长臂猿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药物敏感性 荚膜F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