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牛思博 姜志刚 +1 位作者 德艳艳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1-404,共4页
为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HLJ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1 011 bp的脂蛋白E编码基因(PlpE),经序列测定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PlpE序列一致性为95.83%。将P... 为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HLJ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1 011 bp的脂蛋白E编码基因(PlpE),经序列测定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PlpE序列一致性为95.83%。将PM-HLJ的PlpE基因克隆于表达质粒pET-30a(+)并诱导表达,将表达的重组脂蛋白E纯化后经腹腔免疫小鼠,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针对重组脂蛋白E的IgG抗体,免疫保护试验显示,当小鼠免疫剂量为20μg、30μg、40μg和60μg时,保护率分别达到20%、40%、80%和100%。结果表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脂蛋白E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重组脂蛋白E 免疫保护
下载PDF
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病原引起疾病因果关系的确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姜志刚 徐和敏 +2 位作者 邵葳 潘春刚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2006年底本研究室在牛群中发现了病因不明的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疫情,该疫情已蔓延至中国的多个养牛地区,本研究室从发病牛肺脏中分离得到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确定该菌与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的病原-疾病因果关系,本研究从病原... 2006年底本研究室在牛群中发现了病因不明的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疫情,该疫情已蔓延至中国的多个养牛地区,本研究室从发病牛肺脏中分离得到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确定该菌与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的病原-疾病因果关系,本研究从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性以及病原回归本动物致病特征3个方面,对其进行验证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年~2014年采集的88份发病牛肺脏样品中,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阳性率高达86.36%,而且PCR阳性样品中该菌的分离率高达90.79%。将现地分离株接种小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高度致死性,而且灭活菌体接种小鼠对活菌攻击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健康犊牛接种该分离菌株后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的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免疫组化试验显示该菌株分布于病变肺组织、并从中重新分离出接种的病原菌。上述研究结果符合病原微生物鉴定的科赫法则,因此确定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的病原。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病原-疾病因果关系的确立,为该新发疫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a型Pm 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 流行病学调查 致病性
下载PDF
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攻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志刚 徐和敏 +2 位作者 邵葳 潘春刚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为建立该病原菌的免疫攻毒模型,本研究采用不同代次、不同剂量的Pm-TJ株接种实验动物小鼠和本动物牛,测定其对小鼠的最小致死剂量以及对牛的最小感染剂量;在此基础上,将制备的全菌体灭... 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为建立该病原菌的免疫攻毒模型,本研究采用不同代次、不同剂量的Pm-TJ株接种实验动物小鼠和本动物牛,测定其对小鼠的最小致死剂量以及对牛的最小感染剂量;在此基础上,将制备的全菌体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和牛,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评价该疫苗对动物的免疫原性。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TJ株对小鼠高度致死,最小致死剂量为10 cfu,而且不同代次细菌的毒力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在体外传代过程中毒力保持稳定;能够引起Pm-TJ株接种牛典型的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而且接种牛的发病率呈现剂量依赖性,最小感染剂量为2.5×10~8 cfu。免疫后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将含有1×10~7 cfu灭活菌体的疫苗接种小鼠,其能够抵抗致死剂量细菌的攻击;用含有7.5×10~9 cfu灭活菌体的疫苗接种犊牛,用两倍最小感染剂量细菌攻击,免疫牛能够获得有效保护。本研究利用实验动物小鼠和本动物牛建立了牛荚膜A型Pm的免疫攻毒模型,并表明该全菌体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些研究结果为Pm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a型Pm 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 免疫攻毒模
下载PDF
4株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竹君 彭欠欠 +2 位作者 李娟 王彦红 刘慧谋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年第3期5-7,共3页
2011年7月,从高邮某养殖户两次送检病死麻鸭的肝脏、心脏中分离出4株细菌,对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培养特性的观察、生化反应、血清型PCR鉴定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鸭巴氏杆菌,鸭群所患疾病为该致病菌... 2011年7月,从高邮某养殖户两次送检病死麻鸭的肝脏、心脏中分离出4株细菌,对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培养特性的观察、生化反应、血清型PCR鉴定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鸭巴氏杆菌,鸭群所患疾病为该致病菌引起的鸭霍乱。4株分离菌的药敏结果表明,其对氯霉素、强力霉素、萘啶酸等药物多重耐药,而对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a型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菌株rpo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效力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嵇少泽 高云航 +4 位作者 勾长龙 张喜庆 王羽 田佳琪 李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0-743,共4页
为研究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强菌株rpoE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牛荚膜A型PM的rpoE基因,构建pET-28a-rpoE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rpoE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0 ku,与理论值一致;weste... 为研究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强菌株rpoE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牛荚膜A型PM的rpoE基因,构建pET-28a-rpoE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rpoE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0 ku,与理论值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纯化的rpoE蛋白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rpoE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PM攻毒后,免疫组保护率为70%。本研究获得的牛荚膜A型PM重组rpo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可以作为研发PM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a型PM rpoE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力
下载PDF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对小鼠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甜 杨洋 +4 位作者 谢黎卿 王远兰 李攀 彭远义 李能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79-2588,共10页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细菌性病原,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疫苗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选用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细菌性病原,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疫苗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选用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Mh422株和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PmCQ2株作为疫苗菌株,分别制备了2种菌体浓度的Mh和Pm单价灭活菌苗及3种菌量配比(1∶1、2∶1和3∶1)的Mh-Pm二联灭活苗,以小鼠为模型,皮下多点免疫(0.2 mL),加强免疫2次,免疫剂量均为首免的一半。首免后第7天及其后每隔5 d,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三免后第20天,分别以Mh422或PmCQ2进行腹腔攻毒测定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所有小鼠接种疫苗均无不良反应,二免后第10天抗体达较高水平,三免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15天到达高峰,其后25 d维持高水平,后缓慢下降。Mh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Mh42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均为0,而Pm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PmCQ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全为100%;Mh和Pm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3种菌量配比的Mh-Pm二联疫苗对Mh422株和PmCQ2株攻毒的各自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3%~71%和100%。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h422单菌苗对同型攻毒无免疫保护作用,在诱导机体抗体产生方面,Mh和Pm间无相互抑制作用,PmCQ2株具有促进Mh422株灭活疫苗对Mh422的免疫保护作用,这为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 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
下载PDF
犊牛热射病诱发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建东 车国喜 +2 位作者 程子龙 刘思当 刘蒙达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5期126-131,共6页
2019年7月,山东省某规模化肉牛场8 d内累积出现22头犊牛死亡,死亡犊牛多集中在3月龄以内。为查找死因,遂对发病牛场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场内犊牛进行早、中、晚体温检测,对病死牛进行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 2019年7月,山东省某规模化肉牛场8 d内累积出现22头犊牛死亡,死亡犊牛多集中在3月龄以内。为查找死因,遂对发病牛场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场内犊牛进行早、中、晚体温检测,对病死牛进行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牛舍密闭不通风,没有降温措施,舍内温度偏高、湿度过大,从而引起犊牛热射病。早、晚牛体温正常,中午和下午大部分牛体温在40℃以上;持续的热应激反应导致犊牛体质下降,继而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使病牛发生以大叶性肺炎为特征的急性败血症而死亡;从病死牛肺组织内分离到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分离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该病例提示,夏季应加强奶牛场犊牛的饲养管理,注意防暑降温,增强牛的体质,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a型 犊牛 继发感染
下载PDF
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玲 柳旭伟 +3 位作者 剡文亮 张锐 韩小丽 剡根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1-478,共8页
为了筛选生长快、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副反应小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灭活疫苗菌株,本试验选取6株来自不同地区致犊牛肺炎死亡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测定了培养基生长曲线、小鼠毒力、... 为了筛选生长快、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副反应小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灭活疫苗菌株,本试验选取6株来自不同地区致犊牛肺炎死亡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测定了培养基生长曲线、小鼠毒力、菌体脂多糖(LPS)含量及各菌株灭活菌苗免疫小鼠和家兔后的抗体效价,并进行了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Pm2、Pm3、Pm5生长速度较快、毒力较强、LPS含量较多,均含有与毒力和免疫相关的ptfA和fimA基因;免疫小鼠及家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二免后14d血清抗体达1∶64~1∶128,强毒攻毒后全部存活,而PBS对照组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表明,Pm2、Pm3、Pm5均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的候选菌株,其中Pm3作为首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a型 灭活菌苗 免疫保护 抗体效价
下载PDF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9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绿壳蛋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分析
10
作者 张晨旭 田琴 +3 位作者 毕文文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CK组和TCD组感染114 h时鸭十二指肠的代谢物变化,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TCD组鸭十二指肠感染114 h时的总差异代谢物29种,主要有5′-s-甲基-5′-硫腺苷、胞苷、脱氧皮质酮21-葡萄糖苷、腐胺和2-氧吲哚、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等;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2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其中与机体免疫和炎症相关的有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5′-s-甲基-5′-硫腺苷、烟酸脂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烟酰胺代谢等。综上所述,DEV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后,可能通过影响腐胺和柚皮素等代谢物以及色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通路来影响绿壳蛋鸭十二指肠的炎症,为阐明DEV和CpA共感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a型产气梭菌 代谢组学 十二指肠
下载PDF
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11
作者 李慧 李晓林 +4 位作者 秦颖 孟妮佳 吴晨晨 刘文君 薛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6,共7页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7 d后灌服苦参碱(30 mg/kg)9 d,预防组小鼠则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和苦参碱同时灌胃16 d,对照组小鼠则每日每只灌服PBS 0.2 mL至16 d。对各组小鼠称重采血后剖杀、收集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集肠内容物,经PCR检测后灰度分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α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菌液组小鼠肠道小肠绒毛脱落,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增加,而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得以修复。ELISA检测结果显示,预防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MAPK8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和MAPK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R检测后灰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肠内容物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与菌液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组小鼠释放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可抑制A型产气荚膜梭菌释放ɑ-毒素,并可恢复小鼠回肠黏膜免疫屏障,降低荚膜梭菌所引起小鼠的肠道炎症。本研究为苦参碱应用于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a型产气梭菌 小鼠 体外抑制 治疗与预防
下载PDF
绵羊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
12
作者 王玲玲 王景松 +5 位作者 王健霖 王玮 陈灿 宋前进 郭亚男 李继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irp2)及LEE(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a型产气梭菌 混合感染 绵羊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鸭回肠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成容 王娜 +6 位作者 毕文文 梅世慧 何广霞 张峻杰 陈泽 文明 周碧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55-2569,共15页
旨在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CpA)感染鸭回肠差异代谢物变化特征。试验选取CpA感染3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剖检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CpA感染成功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 旨在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CpA)感染鸭回肠差异代谢物变化特征。试验选取CpA感染3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剖检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CpA感染成功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检测对照组和CpA感染组感染66、90、114 h时鸭回肠的代谢组学,筛选并分析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最后选取对照组和CpA感染114 h组差异代谢物验证。结果表明:经剖检病理观察和病原核酸检测确定成功构建了鸭CpA感染模型;PCA图中回肠样本有部分重叠,提示感染组与对照组鸭回肠间可能存在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感染鸭66、90和114 h总差异代谢物种类分别有14、16和24种,富集的代谢通路分别有13、14和28条,主要集中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等;同时差异代谢物验证结果显示,感染114 h回肠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均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综上所述,CpA感染鸭的致病机制可能通过影响相关氨基酸的代谢通路,调控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梭菌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鸭回肠代谢组学分析
14
作者 杨芸芸 张黔东 +8 位作者 袁阳 王微 田琴 蔡海情 刘馨 温贵兰 杨颖 程振涛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9-4767,共9页
【目的】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的致病机制。【方法】研究选取37日龄健康非免疫雏鸭,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共感染组。共感染组鸭于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灌胃,每次灌CpA菌液8 mL(1×108 CFU/mL),连续5 d,首次灌胃... 【目的】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的致病机制。【方法】研究选取37日龄健康非免疫雏鸭,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共感染组。共感染组鸭于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灌胃,每次灌CpA菌液8 mL(1×108 CFU/mL),连续5 d,首次灌胃72 h后于腿部肌肉接种DEV-GZ株病毒液(0.2 mL/只,TCID 50=3.16×10-9 TCID 50/0.1 mL),对照组接种灭菌生理盐水0.2 mL,观察鸭临床病变及回肠剖检病变,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等方法检测DEV和CpA共感染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集感染90 h对照组与共感染组回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对照组及共感染组感染90 h鸭回肠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筛选并分析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经检测确定成功构建了鸭DEV和CpA共感染模型。对照组与共感染组鸭回肠差异代谢物质共有36种,在正离子模式下共有16种差异代谢物质,主要为2′-脱氧肌苷、腐胺、8(z),11(z),14(z)-二十碳三烯酸、胞苷和1-油酰基外消旋甘油,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有20种差异代谢物质,主要为油酸、花生四烯酸、11(z),14(z)-二十二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三烯酸和亚油酸;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10条,主要为色氨酸代谢、嘧啶代谢、嘌呤代谢等。【结论】11(z),14(z)-二十二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可成为DEV和CpA共感染鸭回肠的敏感生物标记物,提示DEV与CpA共感染加剧雏鸭回肠炎症,色氨酸代谢通路提示DEV与CpA共感染鸭免疫力变化存在联系。本研究为阐明DEV与CpA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a型产气梭菌 共感染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雏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荚膜PCR分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翠平 王金良 +4 位作者 李书光 赵蕾 贾娟 莫玲 沈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1-525,共5页
本研究从河南某肉鸭养殖场感染鸭肝炎病毒的10日龄病死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回归试验和SPF鸡攻毒试验,结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kmt1种特异性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 本研究从河南某肉鸭养殖场感染鸭肝炎病毒的10日龄病死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回归试验和SPF鸡攻毒试验,结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kmt1种特异性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并通过16SrRNA序列测定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m,命名为Pm-Y。致病性回归试验表明低浓度的Pm-Y只引起部分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SPF鸡攻毒试验显示,Pm-Y与国内标准强毒株C48-1的致病力相近,16S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Pm-Y与Pm多杀亚种和杀禽亚种亲缘关系最近。参考荚膜血清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扩增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对Pm-Y进行荚膜分型鉴定为A型Pm。本研究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Pm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10日龄肉鸭 荚膜a型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牛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16
作者 马文戈 姜志刚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4,共5页
本研究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异性基因kmt1,进化保守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荚膜血清型A、B、D、E和F型对应的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bcbD、dcbF、ecbJ和fcbD,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相应基因和进行序列测定,并... 本研究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异性基因kmt1,进化保守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荚膜血清型A、B、D、E和F型对应的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bcbD、dcbF、ecbJ和fcbD,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相应基因和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分离菌株均含有Pm种特异性基因kmt1、A型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和16S rRNA基因。不同地区的分离株,kmt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A型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同源性大于99.9%;与国外牛源分离株的hayD-hayC基因的同源性大于98%;不同地区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为100%,而与英国牛源分离株Pm338的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93%。这些结果表明,在我国6个省市流行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同一来源的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与英国牛源A型分离株Pm338具有共同的进化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 血清a型 16S RRNA kmt1基因 进化分析
下载PDF
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1
17
作者 马文戈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7-750,754,共5页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2株菌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选取Pm-HLJ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Blast搜索同源序列并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m-HLJ的kmt1基因片段全长460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1基因同源性均在96.6%以上;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同源性为99.9%;而与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50%。由此确认,分离的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这是我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首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a型 分离鉴定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崇波 许崇利 赵志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构建了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XETA0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表达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序列。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检测...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构建了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XETA0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表达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序列。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α毒素蛋白能够被α毒素单抗识别。表达优化结果表明,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 7.5,培养温度37℃,IPTG浓度0.8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5h,此时α毒素蛋白表达量为34.83%。以乳糖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7℃,乳糖浓度0.1g/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乳糖,诱导时间5h,α毒素蛋白表达量为23.82%。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重组菌株α毒素蛋白免疫的小鼠可以抵抗1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57-1毒素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梭菌 Α毒素 基因表达 免疫保护作用
下载PDF
兔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为中 王芳 +6 位作者 胡波 范志宇 魏后军 宋艳华 薛家宾 仇汝龙 刘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108-109,145,共3页
从送检病死兔肺和肝中分离培养出5株细菌,经过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 从送检病死兔肺和肝中分离培养出5株细菌,经过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磺胺六甲氧嘧啶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a型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雁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伟 李能章 +4 位作者 魏学良 胡娟 夏天 王自力 彭远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8-500,共3页
为鉴定一株从雁鸭脏器内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本研究对该菌进行分离培养、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动物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mutocida)(AF224297)同源性达99.88%,毒力强,能够致死家兔、小鼠和鸡... 为鉴定一株从雁鸭脏器内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本研究对该菌进行分离培养、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动物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mutocida)(AF224297)同源性达99.88%,毒力强,能够致死家兔、小鼠和鸡,对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分离菌的荚膜抗原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产物与荚膜血清A型P.mutocida hyaD-hyaC基因同源性达99.9%,确定该菌株为荚膜血清A型P.mutocida。本研究首次从雁鸭体内分离到A型P.mutoci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鸭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a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