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棕壤茶区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因的营养诊断 被引量:9
1
作者 姚元涛 张丽霞 +2 位作者 王日为 米培培 汪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型病害,在叶片背面有深绿色隆起的颗粒或斑块,且在病变处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对山东不同茶区、品种和病害程度的荧光性绿斑病叶13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叶含量和...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型病害,在叶片背面有深绿色隆起的颗粒或斑块,且在病变处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对山东不同茶区、品种和病害程度的荧光性绿斑病叶13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叶含量和茶叶中元素正常范围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与病害发生相关的可能元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砂培进行不同营养液诱导处理,观测各处理诱导病害发生情况,同时测定诱导病叶中相关元素含量,结果表明:⑴钙、锰、铝过量处理可以诱导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发生;⑵山东棕壤茶区荧光性绿斑病的发生是由于成叶中钙、锰两种元素过量累积所致。此外,讨论了茶树钙、锰、铝中毒的营养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荧光性绿斑病 因诊断
下载PDF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细胞中的晶体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霞 王日为 +2 位作者 向勤锃 黄晓琴 刘德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为探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细胞中大量存在的晶体性质,了解晶体形成与病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化学分析多种方法,对病叶细胞中的晶体形态、化学组成以及含量与病害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 为探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细胞中大量存在的晶体性质,了解晶体形成与病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化学分析多种方法,对病叶细胞中的晶体形态、化学组成以及含量与病害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叶细胞中存在的晶体为草酸钙晶体,其分子式为CaC2O4·H2O,整个晶体并非仅由纯晶体物质所构成,在晶体内部还含有细胞中的其它物质,病叶细胞含有簇晶、棱晶、板晶和砂晶多种晶体形态;茶树叶片草酸钙晶体含量随病害程度加重而增加,两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树 荧光性绿斑病 晶体 草酸钙
下载PDF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黄绿色自发荧光的显微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淑媛 张丽霞 +3 位作者 郭延奎 赵友全 贾明 翟衡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性病害,病叶上的绿色病斑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以黄、绿色自发荧光为探针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同时为黄色、绿色荧光物质的分离鉴定提供光谱学依据,应用荧光显微技术、显微荧光光谱成像技术、...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性病害,病叶上的绿色病斑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以黄、绿色自发荧光为探针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同时为黄色、绿色荧光物质的分离鉴定提供光谱学依据,应用荧光显微技术、显微荧光光谱成像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中黄、绿色自发荧光的显微观察条件、发射光谱和发光部位。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照射下,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能发射多种自发荧光,其中黄色、绿色荧光显微观察的最佳条件为:蓝光激发,彩色和绿色单色光模式记录图像;在绿光、黄光范围有三个荧光峰,其波长分别为515nm、535nm和585nm;最初发出绿色、黄色荧光的病变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随后出现在部分海绵细胞、栅栏细胞和表皮细胞中;黄色、绿色荧光在细胞中的发光位置定位于液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 荧光 显微分析
下载PDF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膜结构及相关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跃华 张丽霞 +2 位作者 郭延奎 向勤锃 黄晓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2-288,共7页
以福鼎大白为材料,通过钙过量处理诱导出茶树荧光性绿斑病,研究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膜系统损伤、电渗率以及与膜透性有关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酶清除系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的细胞质膜以及叶绿体、线粒体、内质... 以福鼎大白为材料,通过钙过量处理诱导出茶树荧光性绿斑病,研究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膜系统损伤、电渗率以及与膜透性有关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酶清除系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的细胞质膜以及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液泡的膜系统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病害程度加重,丙二醛、电解质渗透率逐渐升高;与此同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发病初期显著升高,后期降低,但活性均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在发病期间虽然启动了活性氧清除的膜保护机制,但仍然无法逆转膜系统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 膜系统损伤 渗透调节物质 氧酶清除系统
下载PDF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胞内pH值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淑媛 张丽霞 《中国茶叶》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将pH荧光探针BCECF/AM导入茶树荧光性绿斑病病叶、正常叶片切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测定了胞内pH值。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叶片的胞内pH平均值为5.35,病害叶片的胞内pH平均值为6.89;病害叶片胞内pH与病害程度成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 BCECF/AM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