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评价北京株冻干水痘疫苗免疫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云 李秀玲 +6 位作者 刘立新 何薇薇 张中洋 张晨 宋衍燕 陈海平 周铁群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建立FAMA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验证。运用此法对不同剂量北京株水痘疫苗接种后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并与Oka株水痘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AMA法敏感性可达0.0196IU/ml,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300名观察者免前免后双份血清样本中抗VZVIgG,易感者中北京株水痘疫苗原苗(39810PFU/0.5ml)、2000PFU/0.5ml、500PFU/0.5ml接种组儿童血清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77%、85.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6.4、34.3、18.6,原苗与20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苗与500PFU、2000PFU与5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国产、进口Oka株水痘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35%、96.97%,抗体GMT分别为13.3、16.0,不同剂量北京株疫苗抗体阳转率与国产、进口Oka株疫苗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北京株疫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荧光抗体试验 水痘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超微量荧光抗体膜抗原法(FAMA)测定麻疹抗体
2
作者 荆瑞芳 杨军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2年第4期9-11,共3页
麻疹抗体的测定,现在一般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法(下称HI法),该法和中和抗体测定法相关,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在评价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效价上,灵敏度存在问题。 灵敏度好的麻疹抗体测定法除中和法(下称NT法)外,还有放射免疫测定法(下称RI... 麻疹抗体的测定,现在一般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法(下称HI法),该法和中和抗体测定法相关,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在评价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效价上,灵敏度存在问题。 灵敏度好的麻疹抗体测定法除中和法(下称NT法)外,还有放射免疫测定法(下称RI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下称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麻疹抗体 荧光抗体膜抗原 FAMA
下载PDF
基于Vero E6细胞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的建立与评价
3
作者 袁典 王卓 +6 位作者 贾俊婷 杨姝 孙珍珠 汪琳 王蕊 章金刚 马玉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99-1004,共6页
目的 建立并评价基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试验方法。方法 在VZV-Oka减毒活疫苗株在Vero E6细胞中的适应培养毒株VZV-Oka-E6的基础上,首先使用3个不同感染剂量(10、10和10TCID)的VZV-... 目的 建立并评价基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试验方法。方法 在VZV-Oka减毒活疫苗株在Vero E6细胞中的适应培养毒株VZV-Oka-E6的基础上,首先使用3个不同感染剂量(10、10和10TCID)的VZV-Oka-E6病毒株感染Vero E6细胞,于显微镜下观察病变情况确定最佳的VZV-Oka-E6病毒株感染量;然后对比使用不同固定液固定感染细胞后制备的固定抗原片可检测到的灵敏度确定最优的固定液,从而建立基于Vero E6细胞的中和抗-VZV检测FAMA试验方法;采用建立的FAMA法,检测不同效价的VZV免疫球蛋白国际标准品,确定该方法的敏感性;检测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2型特异性抗体,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使用同一批次制备和4个不同批次制备的VZV感染细胞固定抗原片检测VZV免疫球蛋白国际标准品的中和抗-VZV,确定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已知的3种效价的VZV免疫球蛋白国际标准品,评价该方法的相对准确性。分别应用新建立FAMA法和ELISA法检测20(人)份单采血浆样品的抗-VZV效价,对2种试验检测结果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优化确定了FAMA试验中最佳的VZV-Oka-E6病毒株感染量为10TCID,-20℃预冷的丙酮作为固定液。FAMA试验检测中和抗-VZV效价的灵敏度为31.25 mIU/mL;检测HSV 1、2型特异性抗体时结果为阴性;使用同一批次和4个不同批次制备的VZV感染细胞固定抗原片检测VZV免疫球蛋白国际标准品,变异系数分别为29.95%和26.71%;对3种效价VZV免疫球蛋白国际标准品的检测(值)与其理论值一致;FAMA法和ELISA法对20份单采血浆样品检测抗-VZV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268。结论 所建立的FAMA试验检测中和抗-VZV效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相对准确性,可用于单采血浆和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产品的中和抗-VZV效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试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 中和抗-VZV 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
下载PDF
德国小蠊主要变应原Bla g 2抗原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包莹 李盟 刘志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主要变应原之一德国小蠊Bla g 2的定位。方法制作德国小蠊石蜡切片,在本室克隆、表达和纯化出Bla g 2蛋白的基础上,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用作一抗,荧光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Bla g 2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用rBla ...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主要变应原之一德国小蠊Bla g 2的定位。方法制作德国小蠊石蜡切片,在本室克隆、表达和纯化出Bla g 2蛋白的基础上,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用作一抗,荧光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Bla g 2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用rBla g 2免疫小鼠血清孵育的切片中,中肠肠腔上皮细胞和肠内容物显示强阳性,免疫小鼠血清孵育的粪便颗粒也显示阳性结果。而其生殖、排泄系统等脏器均呈阴性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德国小蠊II类变应原Bla g 2存在于中肠肠腔上皮组织、肠内容物和粪便颗粒中,对进一步进行德国小蠊特异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重组变应原Blag2 荧光抗原定位
下载PDF
大鼠前房抗原的引流及其在淋巴器官中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晖 王宁利 +1 位作者 傅涛 张研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房水引流途径及抗原在淋巴器官中的分布。方法SD大鼠右眼前房内注入荧光素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前房注射PBS。注射后24h取出右眼球、颈部淋巴结和脾脏,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眼球内虹膜基质、睫状体... 目的检测大鼠房水引流途径及抗原在淋巴器官中的分布。方法SD大鼠右眼前房内注入荧光素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前房注射PBS。注射后24h取出右眼球、颈部淋巴结和脾脏,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眼球内虹膜基质、睫状体前部、小梁网及脉络膜上腔可见荧光信号。颈部淋巴结及脾脏可见荧光抗原分布。对照组动物各组织均未见到抗原分布。结论大鼠前房内抗原的引流主要通过小梁网途径,而脉络膜巩膜通路也是抗原引流的途径之一。前房内抗原大部分到达了脾脏,颈部淋巴结也可见到前房内抗原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原 房水引流途径 淋巴器官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前房内抗原在淋巴器官分布的定量研究
6
作者 路晖 傅涛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通过前房注射荧光标记抗原,观察抗原在淋巴器官的分布,并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淋巴器官抗原含量。方法 SD大鼠右眼前房内注入荧光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前房注射PBS。分别于注射后1d、3d、5d、7d、12d取出颈部淋巴结... 目的通过前房注射荧光标记抗原,观察抗原在淋巴器官的分布,并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淋巴器官抗原含量。方法 SD大鼠右眼前房内注入荧光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前房注射PBS。分别于注射后1d、3d、5d、7d、12d取出颈部淋巴结和脾脏,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织FITC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在大鼠前房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在颈部淋巴结及脾脏均可见到荧光抗原分布,对照组动物各组织均未见到抗原分布。不同时间点颈部淋巴结中FITC阳性细胞比率保持较低水平;而在脾脏中,前房注射后前3d,脾脏内抗原阳性细胞含量稳定,到第5天,明显升高趋势,第12天有所降低。结论前房内抗原可以到达脾脏和颈部淋巴结。而定量研究表明抗原大部分被引流到脾脏仍是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原 淋巴器官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房水外引流手术后前房抗原引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路晖 傅涛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房水外引流手术模型,通过前房注射荧光标记抗原,观察房水外引流手术对前房内抗原引流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右眼行房水外引流手术后前房内注入荧光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不行房水外引流手术,仅前房注射FITC-dex-tra... 目的建立大鼠房水外引流手术模型,通过前房注射荧光标记抗原,观察房水外引流手术对前房内抗原引流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右眼行房水外引流手术后前房内注入荧光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不行房水外引流手术,仅前房注射FITC-dex-tran。于注射后24h取出颈部淋巴结,一半组织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另一半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织FITC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大鼠前房注射后24h,手术及非手术大鼠在颈部淋巴结均可见到荧光标记抗原分布。手术组大鼠颈部淋巴结FITC阳性细胞百分数为(2.96±0.67)%,明显多于正常大鼠的FITC阳性细胞百分数(1.57±0.4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房水外引流手术影响了前房内抗原的引流,使其与局部淋巴结接触增多,可能对眼部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原 颈部淋巴结 大鼠 房水外引流手术
下载PDF
应用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检测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静静 王明丽 +2 位作者 甘霖 廖伟娇 陈敬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应用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FAMA)方法调查广州地区正常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以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的FAMA试验,对随机抽取的592份正常人血清标本进... 目的应用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FAMA)方法调查广州地区正常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以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的FAMA试验,对随机抽取的592份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VZV抗体检测。结果FAMA试验检测VZV抗体与其他的疱疹类病毒的相应抗体不产生交叉反应。应用此法检测592份血清标本中,VZV抗体总体阳性率为76.52%;1~、4~、7~、14~、20~、30~、40~及≥50岁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4.67%、51.56%、73.91%、91.26%、92.78%、95.65%、98.11%和100%。1~3岁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血清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FAMA法检测人群中VZV抗体与其他疱疹类病毒的相应抗体不产生交叉反应,是VZV抗体检测的可靠方法。应以1~3岁儿童为VZV疫苗免疫的首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原荧光抗体试验 血清抗体阳性率
原文传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酶联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邵华 李莉 +7 位作者 郭桥 李占春 陈子阳 张勇 李冰 郭立君 马吉瑞 郭凤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82-283,286,共3页
目的 研制水痘IgG(VZ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方法 将VZV接种二倍体细胞,收获病毒,经纯化后用作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羊抗人IgG制备酶联检测试剂盒并进行质量检定。结果 VZ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敏感度与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 目的 研制水痘IgG(VZ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方法 将VZV接种二倍体细胞,收获病毒,经纯化后用作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羊抗人IgG制备酶联检测试剂盒并进行质量检定。结果 VZ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敏感度与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近似。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VZ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IgG酶联检测试剂盒 抗原荧光抗体法 传染病 检测
下载PDF
骨髓瘤相关的淀粉样变性的足跖表现为甲营养不良和大疱 被引量:1
10
作者 Fujita Y. Tsuji-Abe Y. +1 位作者 Sato-Matsumura K.C. 王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53-53,共1页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1-year-old Japanese man with IgG λ -type multiple myeloma, who presented with nail dystrophy a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amyloidosis. Subsequently he developed bullous amyloidosi...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1-year-old Japanese man with IgG λ -type multiple myeloma, who presented with nail dystrophy a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amyloidosis. Subsequently he developed bullous amyloidosis. This report documents these two rare signs of systemic amyloidosis and demonstrates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cutaneous blister formation and amyloid deposition by fluorescence antigen mapp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甲营养不良 足跖 淀粉样变性 大疱 荧光抗原 电子显微镜技术 IgG
下载PDF
血清学反应评估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前的不确定性结肠炎患者的持续性回肠袋炎风险 被引量:1
11
作者 Landers C. Vasiliauskas E. +1 位作者 P. Fleshner 赵萌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18-19,共2页
PURPOSE: Although acute pouchitis after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s common and easily treated,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seen clinically as chronic, antibiotic-dependent pouchitis, and/or Crohn’s disease rema... PURPOSE: Although acute pouchitis after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s common and easily treated,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seen clinically as chronic, antibiotic-dependent pouchitis, and/or Crohn’s disease remains a difficult management problem. Compar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determinate colitis patients undergoing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which may represent persistent immune reactivity to microbial antigens. Antibody responses to three microbial antigens (oligomannan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uter membrane porin C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an antigen (I2) from Pseudomonas flourescens) are more commonly seen in Crohn’s disease, whereas antibodies to a cross-reactive antigen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is more suggestive of ulcerative colitis. We examined whether preoperative serologic responses to these antigens were associated with Crohn’s disease in indeterminate colitis patients after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METHODS: Twenty-eight indeterminate colitis patients undergoing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were prospectively asses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uchitis or Crohn’s disease. Serologic response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four predominant profiles of antibody expression. Antibody profile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knowledge of clinical outcome. RESULTS: Median follow-up was 38 (range, 3- 75) months. Of 16 patients (61 percent) who developed pouch inflammation, 4 (25 percent) had acute pouchitis and 12 (75 percent) had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9 had chronic pouchitis, 3 had Crohn’s disease). No preoperative clinical factor pred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pouch complications. Overall, 16 patients (57 percent) had a positive antibody reactivity profile. Serologic expression of any marker alone did not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However,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developed in 10 of 16 patients (63 percent) who had a positive antibody reactivity profile compared with only 2 of 12 patients (17 percent) who had a negative antibody reactivity profile (P = 0.015). CONCLUSIONS: Indeterminate colitis patients who have a positive antibody reactivity profile before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continuous pouch inflammation after surgery than those with a negative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袋 血清学反应 持续性 克罗恩病 荧光抗原 抗体反应 交叉反应抗原 假单胞菌 荧光免疫分析 免疫反应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磊 张爱国 +1 位作者 连辉霞 李四豪 《现代牧业》 2019年第1期56-60,共5页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仅次犬瘟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迅速,对犬危害性极大,其高传染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在犬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本实验通过对临床40例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样本分别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犬细小病毒抗原荧光...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仅次犬瘟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迅速,对犬危害性极大,其高传染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在犬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本实验通过对临床40例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样本分别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犬细小病毒抗原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和PCR方法进行检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而且该试剂盒操作简单,结果显示快,易于判读,经济成本不高,但不能定量的测出病毒含量;犬细小病毒抗原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是定量的检测方法,且敏感性、准确性要高于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PCR法与前两者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而且存在感染早期就能实现病毒的快速检测,但它需要昂贵的设备,而且反应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 犬细小病毒抗原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 PCR
下载PDF
中欧地区COL7A1基因高发的第425位碱基A→G剪接位点突变和新发现的突变:对未来进行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突变检测的意义
13
作者 Csikászik A. M. Csikós M. +1 位作者 Szocs H.I. 李政霄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8期16-17,共2页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type VII collagen gene (COL7A1) are responsible for dominant and recessive forms of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These mutations are usually specific for individual families; on...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type VII collagen gene (COL7A1) are responsible for dominant and recessive forms of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These mutations are usually specific for individual families; only a few cases of recurring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Objectives: Forty- three unrelated Hungarian and Germa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B phenotypes were screened for novel and recurrent COL7A1 mutations.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clinical and genetic findings,skin immunofluorescent antigen mapp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Mut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amplification of genomic DNA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COL7A1- specific primers, heteroduplex analysis, and direct nucleotide sequencing.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was used for family screening and mutation verification.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the splice- site mutation 425A → G was observed frequently, in 11 of 86 alleles (12- 8% ), once in homozygous form and in nine cases in heterozygous form. One of 100 control alleles from clinically unaffected individuals also carried the mutation. We also identified three novel mutations: the 976- 3C → A splice- site mutation, and the 4929 del T and 8441- 15del20 deletions. Conclusions: High recurrence of the splice- site mutation 425A → G in central European patients with DEB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signing COL7A1 mutation detection strategies. Reporting of three novel COL7A1 mutations in this study further emphasizes the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of DEB and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n genotype- phenotype correlations in different DEB sub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基因 剪接位点突变 营养不良性 突变检测 基因突变 电镜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抗原 扩增基因 遗传学检查
下载PDF
抗rRNP抗体与SLE临床表现比较分析
14
作者 裘锦 陈刚 杨建南 《铁道医学》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rRNP)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间194例用抗原免疫印迹法 (WB)和抗原免疫间接荧光法 (IIF)所查抗rRNP抗体阳性及阴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rRNP)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间194例用抗原免疫印迹法 (WB)和抗原免疫间接荧光法 (IIF)所查抗rRNP抗体阳性及阴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rRNP阳性与阴性的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皮疹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光过敏、关节炎、血液系统、心、肺、肾等受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rRNP抗体阳性与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原免疫印迹法 抗原免疫间接荧光 临床表现 抗rRNP抗体 比较
下载PDF
膜抗原荧光抗体法与ELISA法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血清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磊 赖文辉 +6 位作者 许瑛 李慧敏 包光妍 瞿奔 苏家立 汤妍 张吉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比较膜免疫荧光抗体法(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与ELISA法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血清抗体的效果。方法以FAMA法为"金标准",同时用德国Serion定量ELISA试剂盒检测184份血... 目的比较膜免疫荧光抗体法(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与ELISA法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血清抗体的效果。方法以FAMA法为"金标准",同时用德国Serion定量ELISA试剂盒检测184份血清样本(水痘疫苗免前92份、免后92份)的VZV Ig G抗体滴度,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AM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64.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34,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7.8%,平均抗体活性值为492.33 m IU/ml。ELISA法的特异性为100%,阳性符合率(灵敏度)为69.7%,阳性符合率随着抗体滴度的增加而升高(z=-6.03,P〈0.001)。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结果显示,抗体滴度1∶8、1∶16和1∶32组与≥1∶64组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抗体活性值与抗体滴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2=0.656,P〈0.001;Kappa值为0.707,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德国Serion定量ELISA试剂盒在检测低抗体滴度VZV抗体时易出现假阴性,在检测高滴度VZV抗体时,两种方法敏感性相当;ELISA试剂盒检测的滴度临界值为1∶8-1∶32。该试剂盒可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人群VZV抗体水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荧光抗体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体
原文传递
中山市古镇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权 余睿 +1 位作者 苏明照 唐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应用膜抗原荧光抗体实验(FAMA)调查中山市古镇正常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现状,为水痘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VZV感染的细胞作为抗原、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的FAMA实验对随机... 目的应用膜抗原荧光抗体实验(FAMA)调查中山市古镇正常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现状,为水痘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VZV感染的细胞作为抗原、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的FAMA实验对随机抽取的590份正常人血清进行特异性VZV抗体检测。结果 FAMA实验结果容易判定,并且具有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应用此法检测590份血清标本中,VZV抗体总体阳性率为77.12%;1-3岁、4-6岁、7-13岁、14-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及〉50岁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7.33%、51.56%、73.91%、91.26%、92.78%、95.65%、98.11%和100%。1-3岁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血清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研究采用的FAMA法检测人群中VZV抗体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结果易判定,是VZV抗体检测的可靠方法。VZV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预防水痘感染和流行,应以1-3岁儿童为VZV疫苗免疫的首选对象。3岁以上者宜选择没有水痘史的儿童作为免疫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原荧光抗体实验 血清抗体阳性率
下载PDF
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水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芳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了解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法在检测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人抗VZV—IgG)中的作用,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水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72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对... 目的了解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法在检测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人抗VZV—IgG)中的作用,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水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72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另随机选取387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法检测人抗VZV—IgG;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退热时间、皮疹干涸时间和皮疹结痴时间,并在治疗1个疗程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抗VZV-IgG测定结果均为阳性。健康组中不同年龄人群的A-&vz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15,P〈0.05);而不同年龄人群的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干涸时间和皮疹结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3.122、3.387、7.892,P〈0.05)。观察组显效率55.56%,总有效率95.83%,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6,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6,P〉0.05)。结论在水痘临床治疗中,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具有更好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原荧光抗体试验法 更昔洛韦 匹多莫德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ka-7S株的免疫原性分析
18
作者 张树杰 戴龙 +5 位作者 范滢 周宏达 房佳 王梦涵 徐俊峰 张夫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比较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Oka-7S与Oka株免疫原性。方法用高、中、低(1000、250、62.5 PFU/剂)剂量VZV Oka-7S及Oka株皮下分别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组12只,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基于膜抗原荧光抗体试... 目的比较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Oka-7S与Oka株免疫原性。方法用高、中、低(1000、250、62.5 PFU/剂)剂量VZV Oka-7S及Oka株皮下分别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组12只,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基于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 assay,FAMA)进行VZV特异性体液免疫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试验进行VZV特异性细胞免疫评价。结果VZV Oka-7S和VZV Oka株均可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相当的免疫效果;随免疫次数增加和免疫剂量升高,Oka-7S-2.2组小鼠血清中抗VZV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VZV Oka-7S株免疫原性与VZV Oka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抗原荧光抗体试验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长春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立新 孙跃秋 +3 位作者 王梦涵 姜雪鸥 周莹 顾建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6,192,共5页
目的对2021—2022年长春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流行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选择59例2021—2022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长春市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fluoresc... 目的对2021—2022年长春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流行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选择59例2021—2022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长春市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法对患者血清中VZV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提取确诊患者疱疹液中的病毒DNA,PCR扩增VZV的多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包括ORF1、ORF12、ORF16、ORF17、ORF21、ORF22、ORF37和ORF54,根据OR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基因分型。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对多个ORF(ORF38、ORF54和ORF62)进行酶切鉴定,区分VZV临床株及疫苗株。结果59份患者血清样本均为阳性,均确诊为VZV感染。59份疱疹液样本中,4份与Clade 2基因型完全匹配;4份存在2个SNPs,分别为ORF1(SNP790)C→A突变和ORF12(SNP18082)T→C突变;51份发生ORF12(SNP18082)T→C突变。59株VZV临床株均为PstⅠ^(+)BglⅠ^(+)SmaⅠ^(-),不同于疫苗株PstⅠ^(-)BglⅠ^(+)SmaⅠ^(+)。结论2021—2022年长春市VZV流行株均为Clade2基因型,未发现疫苗株致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原荧光抗体法 基因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