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8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评价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作用
1
作者 史华瑞 王现亭 +1 位作者 卢金镶 高国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43-744,共2页
关键词 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病毒DNA 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晓峰 高顺岐 杜国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48-649,共2页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聚合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肝五项定量
下载PDF
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4例女童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碧霞 王丽芳 祝撷英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目的了解女童泌尿生殖道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684例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女童取阴道分泌物,采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 684例患... 目的了解女童泌尿生殖道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684例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女童取阴道分泌物,采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 684例患儿19例淋病双球菌阳性,12例沙眼衣原体阳性,31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结论对于有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童,临床上应考虑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可能,建议进行此3种病原体的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女童 淋病双球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下载PDF
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低温酸乳中常见的霉菌和酵母
4
作者 张捷 陈勃旭 +4 位作者 杜海宽 张子仑 严陶陶 陈佳 周巍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提高低温酸乳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效率,根据保守基因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序列分别针对霉菌与酵母菌设计引物与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基于TaqMan探针分别建立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以低温酸乳中... 为提高低温酸乳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效率,根据保守基因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序列分别针对霉菌与酵母菌设计引物与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基于TaqMan探针分别建立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以低温酸乳中常见真菌与乳酸菌基因组DNA为扩增模板进行特异性检验,并对方法灵敏度与重复性进行检验,同时构建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根据EF-1α基因设计的引物与探针特异性良好;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检测酵母菌的灵敏度为101 CFU/mL,检测霉菌的灵敏度为102 CFU/mL;重复性检验中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适用于低温酸乳中霉菌与酵母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霉菌 酵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低温酸乳
下载PDF
SYBR GreenⅠ染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和酵母含量
5
作者 张捷 李献 +4 位作者 张瑞 刘雨蒙 明若阳 陈佳 周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31-3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SYBR GreenⅠ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方法本研究针对霉菌与酵母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确定最优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通过熔解曲线以及非目标菌株的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SYBR GreenⅠ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方法本研究针对霉菌与酵母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确定最优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通过熔解曲线以及非目标菌株的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通过菌悬液的梯度稀释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通过菌悬液与发酵乳样品混合后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并得到标准曲线。结果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酵母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霉菌、酵母菌的灵敏度均为10^(2) CFU/mL,并且当菌悬液与发酵乳样品混合后,并没有降低该方法的检出限。在10^(2)~10^(6) CFU/mL浓度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Ct)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在市售样品的检测中通过Ct值计算样品中目标菌的含量,更快的判断发酵乳是否被霉菌、酵母菌污染。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发酵乳中霉菌和酵母菌的快速检测,为发酵乳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酵母 SYBR GreenⅠ染料 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发酵乳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肉制品中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
6
作者 孙新城 李爽 +4 位作者 李侠颖 周杰 曹亚新 王宏伟 张晓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测定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q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他供试菌不扩增;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0^(2)、10^(2)拷贝数/μL,并且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经SLE培养基富集8 h后,分别可以检测到初始菌液浓度为1.56×10^(2)CFU/25 g的沙门氏菌,2.13×10^(2)CFU/25 g的单增李斯特菌,2.32×10^(2)CFU/25 g的大肠杆菌O157:H7。结论所建立的多重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提高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O157:H7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芝麻酱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茵茵 梁颖思 +5 位作者 陈宝欣 丁清龙 苏章庭 韩志杰 陈玥 郑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99-209,共11页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生Ara b2基因、大豆Lectin基因、玉米adh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并应用于市售的芝麻酱样本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好,对小米、绿豆等10种非目标源性成分无特异性扩增;对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p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1份芝麻酱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不符合的有4份,标签标注符合率为80.95%,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加工成品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芝麻酱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芝麻酱 植物源性成分 掺假鉴别
下载PDF
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流产组织染色体畸变分析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陈宏健 冯桂 王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09-2017,共9页
目的评估在以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为主要遗传学检测手段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中辅以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QF-PCR及CNV-seq技术同时检测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110... 目的评估在以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为主要遗传学检测手段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中辅以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QF-PCR及CNV-seq技术同时检测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110例流产组织样本。此外,QF-PCR技术将额外检测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样本进行数据补充。QF-PCR体系为自建体系,在13、18、21、性染色体共选择17个位点并将其分为两组。Panel A组由D13S796、D13S256、D18S386、D18S535、D21S11、D21S1446、DXS6809、HPRT构成;Panel B组由D13S371、D13S634、D18S51、D18S535、D18S819、D21S1409、D21S1412、DYS218、DXS981、AMEL构成。分析QF-PCR在判别13、18、21、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时与CNV-seq结论一致性、QF-PCR为CNV-seq进行母源污染鉴定能力,以及QF-PCR进行13、18、21、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分型能力。结果对110例流产组织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结论一致例数占比为93.6%。其中QF-PCR避免了5例CNV-seq自身局限性造成的不准确结论,2例为QF-PCR的检测失败。在母源细胞污染鉴定能力上,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与个体识别能力值范围分别为0.737~0.950、0.593~0.941、0.817~0.975;D13、D18、D21与DX的累积He依次为0.9999、0.9998、0.9998与0.9985,累积个体识别能力大于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自建的QF-PCR方法在分型能力上表现良好,其干扰因素影响较小。结论QF-PCR联合CNV-seq检测可能成为未来孕早期流产组织遗传学分析的主要方法。它不仅能够降低CNV-seq的误诊率、鉴别母体细胞污染。采用自建QF-PCR体系还能够显著降低联合检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流产 自然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定量荧光聚合反应 拷贝数变异测序 流产组织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周冬梅 王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市普爱医院就诊的存在脑膜刺激征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TB培养后明确诊断,将确诊为TBM的37例患者分入脑膜炎组,疑似TBM的18例患者分入疑似组,非TBM的25例患者分入非TBM组,对3组患者行腰椎穿刺,留取5 m L脑脊液及时送检,分别行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MTB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脑膜炎组与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结果 脑膜炎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疑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与疑似组采用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的MT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71±0.97),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35±0.83),2组患者MTB的DNA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183)。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MTB的DNA,有助于判断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鉴别诊断TBM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及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内参基因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验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书轻 刘丹 +1 位作者 王亚 何俊美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0名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0名纳入对照组,依托酶联免疫吸附法(E...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0名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0名纳入对照组,依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HBV-DNA开展检测操作;其余500名纳入观察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HBV-DNA开展检测操作,比较两组HBV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炎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检出率,分析不同阳性组合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sAg:1.40%比0.20%,HBsAb:1.80%比0.40%,HBeAg:1.80%比0.20%,HBeAb:1.20%比0.00%,HBcAb:1.40%比0.00%,均P<0.05)。观察组的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均阳性)、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均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1.60%比0.20%,小三阳1.40%比0.20,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HBsAg及HBcAb均阳性、HBsAg及HBeAg均阳性、五项均阳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sAg及HBcAb均阳性:0.20%比0.20%,HBsAg及HBeAg均阳性:0.00%比0.20%,五项均阳性:0.20%比0.40%,均P>0.05)。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开展对HBV-DNA的检测效果较为突出,有较高的准确度,与ELISA相比应用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利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
12
作者 邵彪 高利亭 +3 位作者 徐陈红 张霞 陈刚 汪少芸 《肉类研究》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一步确证。结果表明: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提高了未知样品的筛查效率;在本次随机分析的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的情况占比高达21.7%,肉制品掺假虚标情况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基因膜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肉制品 动物源性成分 掺假
下载PDF
反转录酶在微小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中的作用
13
作者 付瑶 刘海婷 +4 位作者 施俊超 栾天 文静 张俊 张大军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以微小RNA(miRNA)作为检测样本,考察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果的关键点,并筛选出最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3种miRNA提取方法(分别使用EasyPure^(■)miRNA提取试剂盒、miRNA提取试剂盒、TransZol Up Plus RNA... 目的以微小RNA(miRNA)作为检测样本,考察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果的关键点,并筛选出最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3种miRNA提取方法(分别使用EasyPure^(■)miRNA提取试剂盒、miRNA提取试剂盒、TransZol Up Plus RNA提取试剂盒)和3种反转录方法(分别使用TransScript^(■)第一链cDNA反转录试剂盒、Evo M-MLV反转录试剂盒、miRNA第一链cDNA合成试剂盒)处理大鼠纹状体脑区,检测miRNA与c DNA的质量和效率,并使用常规RT-qPCR检测miRNA水平,比较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3种RNA提取方法得到的miRNA质量和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方法2的效果较好,但方法1、2、3的RT-qPCR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132:25.91±9.79、25.26±10.25、27.28±7.39,miR-U6:27.98±11.25、25.98±9.78、29.62±9.65,均P>0.05);3种反转录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法3所得结果明显低于方法1、方法2(miR-132:16.53±3.17比35.20±1.06、31.42±2.95,miR-U6:16.63±1.73比36.06±2.57、35.59±1.54,均P<0.05),主要影响RT-qPCR的扩增效率和扩增特异性。结论使用能高效富集约18 nt大小RNA的提取方法和在miRNA的3’末端加多聚A尾(Poly A)的反转录酶,可以得到更可靠的RT-qPCR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微小RNA 提取方法 反转录方法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CL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341份应用FQ-PCR法测定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FQ-PC...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CL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341份应用FQ-PCR法测定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FQ-PCR法及CLEIA检测。分析HBV-DNA阳性标本中乙肝5项[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在不同血清模式下HBV-DNA载量分布情况,对比HBV-DNA载量于HBeAg阳性与HBeAb阳性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BsAg+、HBcAb+、HBeAg+及HBsAg+、HBcAb+、HBeAb+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42%、43.70%;HBsAg+、HBsAb+、HBcAb+、HBeAg+阳性检出率为4.99%,HBsAg+、HBsAb+、HBcAb+、HBeAb+阳性检出率为4.69%。另外,HBcAb阳性标本共331份,约占所有HBV-DNA阳性标本数的97.07%。大三阳组(131例)患者HBV-DNA平均载量为5.65×10^(8)U/mL,其中低载量占全组比例为17.56%(23/131)、中载量占全组比例为17.56%(23/131)、高载量占全组比例为64.89%(85/131);小三阳组(149例)患者HBV-DNA平均载量为1.82×10^(6)U/mL,其中低载量占全组比例为81.88%(122/149)、中载量占全组比例为15.44%(23/149)、高载量占全组比例为2.68%(4/149)。HBeAg阳性患者于高载量HBV-DNA中占比为60.67%,HBeAb阳性患者于低载量HBV-DNA中占比为7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判断HBV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免疫学化学发光法 乙肝5项
下载PDF
基于Cycling探针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河鲀鱼中掺杂的横纹东方鲀成分
15
作者 李治儒 吴涵 +2 位作者 杨莉莉 张晓波 曹际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4-102,共9页
目的开发基于Cycling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用于检测河鲀鱼中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T.oblongus)成分。方法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 目的开发基于Cycling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用于检测河鲀鱼中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T.oblongus)成分。方法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为靶标设计RT-PCR引物及Cycling探针,开发横纹东方鲀成分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的特异性、扩增效率、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横纹东方鲀成分与密切相关的其他8种河鲀鱼、4种其他鱼类物种DNA无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方法扩增效率为93.47%;方法重复18次均给出阳性报告的最小稀释点(limitofdetection6,LOD6)为14.64pg/μL(相对应的质量含量为0.1%),95%置信水平条件下检出限为34.41 pg/μL(11.59~119.05 pg/μL,LOD_(95%)),稳定性分析(P=0.152)表明该方法可转移到其他实验室以及在常规分析中使用。结论本研究开发的Cycling探针RT-PCR方法可对河鲀鱼食品中掺杂0.1%的横纹东方鲀成分进行可靠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鲀鱼 食品真实性 横纹东方鲀 Cycling探针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下载PDF
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艳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195-198,共4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逐渐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更高的重视程度。这一背景下,在食品进入到市场之前,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对食品进行检验,以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物,并禁止进入到市场中,从而向社会群众提供安全性较高的食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逐渐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更高的重视程度。这一背景下,在食品进入到市场之前,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对食品进行检验,以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物,并禁止进入到市场中,从而向社会群众提供安全性较高的食物。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检测技术,用于对食品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介绍,进而分析了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具体应用,之后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荧光定量聚合反应技术 食品检验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突触后密度蛋白93基因TaqMan探针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缪爱芳 陈梦玲 +3 位作者 沈爱国 严美娟 高尚锋 程纯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制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基因TaqM an探针以进一步研究PSD93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从生后1天的SD大鼠大脑组织mRNA中扩增PSD93基因部分CDS区片段,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 目的:制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基因TaqM an探针以进一步研究PSD93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从生后1天的SD大鼠大脑组织mRNA中扩增PSD93基因部分CDS区片段,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采用TaqM an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113bp相符,DNA序列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RNU50717)比较,所克隆的PSD93基因片段与其中的113bp完全相同,与PSD93基因100%同源。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大于0.99,反应效率为0.95,各点变异系数小于20%。结论:采用RT-PCR和T载体技术成功获得FQ-PCR PSD93基因TaqM an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 TAQMAN探针 突触后密度蛋白93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宝红 付燕峰 +5 位作者 娄亚坤 苗银萍 曾小宇 杨楠 姬建生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0,共7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高效的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的O抗原特异基因rfbE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合成基因片...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高效的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的O抗原特异基因rfbE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合成基因片段绘制标准曲线,在菌液基因组DNA和质粒双层面调试优化以完成方法的初步建立。其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验证。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100%;基因组DNA检测敏感性为7.11×10^(2)fg/μL;纯培养物水平检测敏感性为1.0×10^(2)CFU/mL;重复性变异系数在0.10%~1.00%之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4。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性能良好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实时荧光探针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扩增时间短,仅为35 min的特点,可用于疑似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污染样品的快速诊断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E保守区域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技术 探针 快速扩增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在产前诊断联合应用的价值
19
作者 甘梅连 莫观海 +3 位作者 杨越红 欧海燕 陈法强 刘传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40-14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QF-PCR)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417例孕妇进行穿刺,同时做染色体...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QF-PCR)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417例孕妇进行穿刺,同时做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及QF-PCR,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各自及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及其他特殊情况。结果三种技术共检出63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5.11%。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29例异常核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95%。有17例数目异常,其中有7例47,XN,+21、4例47,XN,+18、2例47,XXY、1例45,X、3例嵌合;另有12例结构异常。CNV-seq共检出57例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3.67%,其中常见非整倍体17例、大片段CNV(≥10 M)有2例、微小CNV(<10 M)有38例。明确致病性CNVs 17例,可能致病性CNVs或临床意义不明CNVs 23例。有5例异常核型CNV-seq检测为正常。QF-PCR技术共检出17例数目异常,异常检出率为4.08%。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及QF-PCR三种技术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seq检测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核型和QF-P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核型检测和QF-PCR检测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发现更多的染色体结构异常,CNV-seq有利于发现更多的微小缺失或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及QF-PCR在产前诊断中实现优势互补,为临床咨询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加强优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 荧光定量聚合技术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DNA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艳萍 齐莹 +5 位作者 吉耀华 刘庆 王继东 孙峥嵘 何蓉 阮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95-1696,1712,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水平对婴儿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Q-PCR检测348例临床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HCMVDNA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婴儿血清HCMV-...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水平对婴儿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Q-PCR检测348例临床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HCMVDNA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婴儿血清HCMV-IgM抗体。在尿液HCMVDNA检测阳性患儿中比较血清HCMV-IgM抗体检测阳性与阴性患儿尿液中HCMVDNA拷贝数差异。结果FQ-PCR检测尿液HCMVDNA的阳性率为41.74%,CLIA检测婴儿血清HCMV-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9.83%。2种方法对HCMV感染诊断的符合率为76.7%。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69.44P<0.01)。在尿液HCMVDNA检测阳性患儿中,IgM抗体阳性组尿液HCM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FQ-PCR检测尿液H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H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高HCMVDNA拷贝数与活动性HCMV感染密切相关;FQ-PCR方法检测尿液HCMVDNA水平对于判断是否为HCMV活动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