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引物-探针能量转换系统(PriProE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的研究
1
作者 dám BLINT 晋大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87,共1页
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引物-探针能量转换系统(PriProET)为基础)检测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2是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重要病原,与其它疾病如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发病... 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引物-探针能量转换系统(PriProET)为基础)检测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2是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重要病原,与其它疾病如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发病密切相关。由于PCV2通常发生在猪群中,而且该病的严重程度与器官、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有关,因此检测病毒载量也可反应出PCV2的严重程度。为了确定临床症状和不同器官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本试验应用PriProET RT-PCR技术对PMWS的各种病毒及其临床症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数据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即患PMWS的情况下,1 mL血浆和500 ng组织中DNA的病毒载量均大于107拷贝数。因此,新的PriProET RT-PCR技术可用于检测PCV2,并且具有特异、灵敏和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诊断 实时荧光定量pcr 引物-探针能量转换系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两种PCR定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玫 徐蓓 《肝脏》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选用PCR 杂交酶免疫法和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对它们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定量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 ,以便寻求一种较为精确的定量PCR法。方法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 2 0份正常人和 30份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选用PCR 杂交酶免疫法和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对它们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定量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 ,以便寻求一种较为精确的定量PCR法。方法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 2 0份正常人和 30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的含量 ,在检测过程中 ,用罗氏Amplicor法作为阳性参照 ,衡量实验体系的稳定性。结果  1.灵敏度 :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很接近 ,PCR 杂交酶免疫法为 4× 10 3 拷贝 /ml,而荧光能量转换PCR法为 3× 10 3 拷贝 /ml。 2 .特异性 :所有HBsAg、HBeAg、抗 HBs和抗 HBc均为阴性的血清 ,用两种PCR方法比较 ,结果相同 ,血清中HBVDNA均为阴性。 3 .稳定性 :重复实验结果表明 ,PCR 杂交酶免疫法优于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它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31.33 %和 5 2 .0 6 % ,两种PCR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PCR 杂交酶免疫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定量PCR方法 ,可用于检测病毒DNA的复制情况 ,并对评价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转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慢性乙型肝炎 pcr-杂交酶免疫 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下载PDF
Er^(3+)/Yb^(3+)掺杂NaY(MoO_4)_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棋 袁强 +3 位作者 甄安心 邵方舟 林泰维 张江华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6,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Er^(3+)单掺和Er^(3+)/Yb^(3+)共掺NaY(MoO_4)_2荧光粉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样品的相纯度、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980 nm激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Er^(3+)单掺和Er^(3+)/Yb^(3+)共掺NaY(MoO_4)_2荧光粉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样品的相纯度、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和Er^(3+)/Yb^(3+)共掺样品的发射光谱中均能观测到中心波长位于536 nm、560 nm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和位于660 nm的红光发射,分别归因于Er^(3+)的~2H^(11/2)→~4I_(15/2)、~4S_(3/2)→~4I_(15/2)和~4F_(9/2)→4I_(15/2)能级跃迁。在Er^(3+)单掺体系中共掺Yb^(3+),可以轻松实现由上转换绿光到红光的转变。NaY_(1-x-y)(MoO_4)_2∶x Er^(3+),y Yb^(3+)样品中最优的Er^(3+)/Yb^(3+)掺杂浓度和最佳的烧结温度为x=0.04、y=0.5、T=850℃。基于泵浦依赖和能级图,在Er^(3+)单掺和Er^(3+)/Yb^(3+)共掺体系上转换发光过程中所涉及的能量转移机制被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发光 高温固相 能量转移 荧光 掺杂
下载PDF
CaCO_(3):Eu^(3+)@K_(2)CO_(3)红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的负热猝灭效应
4
作者 邬智高 李燕 +3 位作者 凌绍堃 王亚雄 黄映恒 廖森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目前,已发现有部分Eu^(3+)掺杂的荧光粉因负热猝灭效应的出现而具有较高的发光热稳定性。为了获得具有较高发光热稳定性的Eu^(3+)掺杂CaCO_(3)红光荧光粉,本文将共沉淀法与简单包覆法结合,合成了一系列的CaCO_(3):Eu^(3+)@K_(2)CO_(3)... 目前,已发现有部分Eu^(3+)掺杂的荧光粉因负热猝灭效应的出现而具有较高的发光热稳定性。为了获得具有较高发光热稳定性的Eu^(3+)掺杂CaCO_(3)红光荧光粉,本文将共沉淀法与简单包覆法结合,合成了一系列的CaCO_(3):Eu^(3+)@K_(2)CO_(3)红光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未包覆样品和包覆样品会产生不同的发光热效应,前者呈现正常的热猝灭效应,后者则表现出负的热猝灭效应。在负热猝灭效应的支撑下,最佳包覆样品具有很高的荧光热稳定性,该样品在190℃和265℃时的积分发光强度,分别为30℃初始值的149.98%和100%。良好的热稳定性表明,该样品在紫外激发三基色白光LEDs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实验结果并在文献报道的支撑下,笔者对负热猝灭效应进行了机理探讨,指出负热猝灭效应的机理是一种热能被转换为光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荧光 简单包覆合成 负热猝灭效应 能量转换 稀土发光材料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蔡立勉 黄毅 +1 位作者 伍严安 马晓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治疗前血清 ALT 水平将 CHB 患者分为二组:A 组26例 ALT>200IU,B 组34例 ALT<200IU。C 组为30例 HBV 携带者。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并加中西药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治疗前血清 ALT 水平将 CHB 患者分为二组:A 组26例 ALT>200IU,B 组34例 ALT<200IU。C 组为30例 HBV 携带者。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并加中西药辅助治疗。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 含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治疗后 A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2.96±0.74,显著低了 C 组(P<0.01),血清 HBV DNA 阴转率84.6%、HBeAg 阴转率 69.2%、HBeAb 转换率61.5%,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P<0.01)。治疗后 B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3.33±1.20,显著低于 C 组(P<0.05),血清HBeAg 阴转率58.8%、HBeAb 转换率50.0%,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治疗后 C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4.22±1.81,HBV DNA 阴转率56.7%,HBeAg 阴转率33.3%,HBeAb 转换率23.3%。结论拉米夫定对CHB 患者治疗效果好,对 HBV 携带者也有一定疗效;治疗前 ALT 水平高的 CHB 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疗效观察 血清HBV HBVDNA含量 ELISA检测 HBV携带者 DNA阴转率 HBeAg HBEAB ALT水平 pcr检测 乙肝五项指标 CHB 治疗后 转换 受试对象 辅助治疗 荧光定量 0.05 治疗效果 治疗前 C组
下载PDF
(Lu_(0.5)In_(0.5))_(2)O_(3):Tm^(3+),Yb^(3+)超细粉末的合成和上转换发光
6
作者 冯凯 吕光哲 吕滨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1-596,共6页
先用液相沉淀技术合成Lu/In/Tm/Yb四元体系水合碱式碳酸盐类沉淀前驱体,然后将其在1100℃煅烧制备出一系列类球状平均粒度约为110 nm的[(Lu_(0.5)In_(0.5))_(0.999-x)Tm_(0.001)Yb_(x)]_(2)O_(3)(x=0~0.05)氧化物固溶体。在980 nm泵浦... 先用液相沉淀技术合成Lu/In/Tm/Yb四元体系水合碱式碳酸盐类沉淀前驱体,然后将其在1100℃煅烧制备出一系列类球状平均粒度约为110 nm的[(Lu_(0.5)In_(0.5))_(0.999-x)Tm_(0.001)Yb_(x)]_(2)O_(3)(x=0~0.05)氧化物固溶体。在980 nm泵浦激光激励下这种氧化物粉体在可见光区发射出强烈的蓝青光(450~510 nm,源于Tm^(3+)离子4f^(12)电子组态内^(1)D_(2)→^(3)H_(6),^(3)F_(4)电子跃迁)和较弱的红光(650~670 nm,源于Tm^(3+)离子的^(1)G_(4)→^(3)F_(4)电子跃迁),二者的上转换过程均为双光子吸收。随着Yb^(3+)离子浓度的提高1931CIE色坐标上的发射光颜色逐渐由绿光(0.31,0.54)移向蓝光(0.01,0.19)。Yb^(3+)离子共掺提高了Tm^(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其最佳含量为2.5%。发射474 nm蓝光和654 nm红光的粉体,其荧光寿命分别约为0.84和0.9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转换 液相 倍半氧化物 荧光 能量传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