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型间隔层对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柳 何志群 +3 位作者 董飞 刘姝 刘淑洁 梁春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5-691,共7页
制备了基于新型蓝绿色荧光MQAB与红色磷光Ir(MDQ)2acac的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探讨了TPBI或UGH3两种间隔层及二者的混合间隔层的器件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采用TPBI和UGH3的混合间隔层可以调控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当m... 制备了基于新型蓝绿色荧光MQAB与红色磷光Ir(MDQ)2acac的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探讨了TPBI或UGH3两种间隔层及二者的混合间隔层的器件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采用TPBI和UGH3的混合间隔层可以调控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当m(TPBI)∶m(UGH3)=1∶1时,可有效地控制发光区域,使得器件性能得到优化,并获得发光亮度高达14 700 cd/m2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可达11.60 cd/A,且器件具有较高的色稳定性。采用混合间隔层的器件比单用TPBI或UGH3作为间隔层的器件效率提高了200%~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荧磷混合发光 混合间隔层
下载PDF
新型间隔层对荧磷杂化白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会 张方辉 +2 位作者 林志超 赵紫玉 薛震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65-1272,共8页
以杂化白光结构ITO/HAT-CN(10 nm)/TAPC(30 nm)/TCTA(10 nm)/TCTA:PO-01(10 nm,4%)/MADN:DSA-ph(10 nm,5%)/BPhen(40 nm)/Liq(1 nm)/Al(100 nm)为基础,分别用CBP、SO和SO:TCTA作为间隔层,调节厚度及掺杂比例,研究不同间隔层对杂化白光... 以杂化白光结构ITO/HAT-CN(10 nm)/TAPC(30 nm)/TCTA(10 nm)/TCTA:PO-01(10 nm,4%)/MADN:DSA-ph(10 nm,5%)/BPhen(40 nm)/Liq(1 nm)/Al(100 nm)为基础,分别用CBP、SO和SO:TCTA作为间隔层,调节厚度及掺杂比例,研究不同间隔层对杂化白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作间隔层可以有效提高电子与空穴在黄光层的复合,增大器件电子传输能力而使器件偏向白光,提高器件效率,且由于SO高的三线态能级,可以有效控制激子复合区域的移动,器件色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再将TCTA与SO掺杂作为间隔层,增强空穴传输,调控空穴和电子的传输与平衡,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当SO∶TCTA掺杂比为9∶1时,有最大电流效率31.60 cd/A,最大功率效率30.16 lm/W,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CIE色坐标为(0.39,0.43),从0.1 mA/cm^2-80 mA/cm^2电流密度变化下色坐标变化(Δx,Δy)仅为(0.02,0.01),色坐标漂移小,色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OLED 荧磷混合 间隔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