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7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行合一”理念导向的研究生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药代动力学专论”为例
1
作者 杨珅珅 于海洋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92-195,共4页
“新医科”视域下,中医药事业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教育改革与探索的重点之一。基于此,通过以中药学研究生重点课程“药代动力学专论”的改革为例,全面分析了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新医科”视域下,中医药事业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教育改革与探索的重点之一。基于此,通过以中药学研究生重点课程“药代动力学专论”的改革为例,全面分析了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课程的背景与现状出发,重新规划理论教学安排,探讨了如何在“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导下,提升中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明确知行合一的中药学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培养目标、采用研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中药学研究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融合,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创新能力 研究生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的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
2
作者 胡海红 雷金秀 +2 位作者 曾奎 余露山 曾苏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9期120-125,共6页
文章针对综合性实验室情况相对复杂、风险评估不准确等问题,结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依据研究的候选药物、体外实验模型构建、体外实验操作过程、体内评价模型动物运输、饲养及实验中的生物安全等实验室风险进行评估,并... 文章针对综合性实验室情况相对复杂、风险评估不准确等问题,结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依据研究的候选药物、体外实验模型构建、体外实验操作过程、体内评价模型动物运输、饲养及实验中的生物安全等实验室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实验室建立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分类系统介绍,为高校或其他科研单位实验室建立及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动力学实验室 风险评估 安全管理
下载PDF
中药药代动力学发展史和前沿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丽君 何卓儒 +11 位作者 王彩艳 卢丹逸 杨军令 贾伟伟 程晨 王宇彤 杨柳 陈志鹏 吴宝剑 张荣 李川 刘中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746-2757,共12页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技术,阐明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单味中药及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中药来源与组分复杂,绝大多数中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技术,阐明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单味中药及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中药来源与组分复杂,绝大多数中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故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晚于化学药,也远比化学药复杂,其发展也面临更多挑战。我国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从最初的单一活性成分体内过程研究,到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相关研究,再到中药复方和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已经历70余年的发展。近年来,借助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分析技术、基因编辑动物与细胞模型、多组学技术、蛋白纯化与结构解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中药药代动力学在揭示与阐明中药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中药新药研发、中成药大品种科技提升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亦得到实质应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在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和长足发展。该文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史和前沿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药代动力学及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发展史 前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非布司他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林林 曾彩雯 +2 位作者 何芳 夏春华 熊玉卿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8期88-91,共4页
痛风为常见的炎性关节疾病,高尿酸水平引起尿酸盐结晶并沉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尿石病。非布司他(febuxostat)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是一种治疗痛风的新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方面具有良... 痛风为常见的炎性关节疾病,高尿酸水平引起尿酸盐结晶并沉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尿石病。非布司他(febuxostat)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是一种治疗痛风的新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文章阐述了非布司他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进展,从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效益/风险比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开发与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理作用 动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川穹嗪在神经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药效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唐泽耀 王世龙 林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39,共5页
川穹嗪(TMP)是中药川穹中的主要活性生物碱成分,本文将从TMP对神经系统的药效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对各种神经系统病理损伤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川穹嗪 动力学 临床效学 神经系统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注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楠 李晓华 +3 位作者 刘平 司倩 王金亮 乔海灵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2例存在黏痰不易排出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病例(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雾化和...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2例存在黏痰不易排出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病例(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雾化和洗脱后静脉注射治疗,以及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静脉推注和洗脱后雾化治疗。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在痰液中及血液中的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浆)/AUC(痰液)、达峰浓度、达峰时间,结合临床疗效考察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结果两种给药方式血浆的Tmax、Cmax、AUC基本一致,但是雾化给药方式痰液的Tmax、Cmax、AUC均高于静脉注射方式,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好转速率优于静脉注射治疗。结论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较静脉注射给药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静脉注射 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蒿琥酯和蒿甲醚的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凯存 陈芝喜 +3 位作者 林炳流 郭兴伯 李国桥 宋振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76-81,共6页
本文报道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青蒿琥酯和蒿甲醚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静脉注射青蒿琥酯2.0和3.8mg/kg后,血药时程为二房室模型,t_(1/2)β分别为0.5h和O.6—0.8h,稳态分布容积分别为0.1—0.6和0.3—0.4L/kg,整体清除率分别为0.4—1.2... 本文报道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青蒿琥酯和蒿甲醚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静脉注射青蒿琥酯2.0和3.8mg/kg后,血药时程为二房室模型,t_(1/2)β分别为0.5h和O.6—0.8h,稳态分布容积分别为0.1—0.6和0.3—0.4L/kg,整体清除率分别为0.4—1.2和0.2—0.5L/kg·h。给药后7h累积从尿中排出的药物只有剂量的0.1—6.8%。肌内注射蒿甲醚油剂3.2、6.0和10.0mg/kg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4—9h,MRT值分别为10.2±0.8、15.6±3.8和19.0±5.8h。结果表明蒿甲醚油剂经肌内注射后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蒿甲醚 临床动力学
下载PDF
加替沙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施耀国 张菁 +5 位作者 郁继诚 郭蓓宁 曹国英 吴菊芳 汪复 张婴元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 ,据此拟定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方法 :加替沙星口服单剂和多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分别在 9名和 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标本药物浓度。结果 :①受试...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 ,据此拟定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方法 :加替沙星口服单剂和多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分别在 9名和 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标本药物浓度。结果 :①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 2 0 0、4 0 0和 6 0 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 ,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 2 .39、4 .2 9和 6 .5 1mg/L ,于给药后 0 .83~ 1.33h到达 ;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15 .4 4、34.12和 5 4 .95h·mg/L ;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 7.38、7.82和 7.5 6h ;72h尿中药物平均累积排出率分别为 82 .5 1%、82 .0 3%和 79.15 %。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间呈线性相关 ;②受试者多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 4 0 0mg后 ,末剂给药后的体内过程与首剂给药后者相同 ,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首剂和末剂给药后的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 3.98mg/L和 4 .76mg/L ;平均达峰时间为 1.5 6h和 1.31h ;平均AUC为 33.5 9h·mg/L和 35 .87h·mg/L ;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 7.6 0h和 8.0 5h ;除末剂cmax和AUC值均较首剂为高 (P <0 .0 5 )外 ,其余主要药动学参数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除多剂给药的 1名受试者出现一过性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动力学 临床试验 试验方案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晓红 张春玲 +8 位作者 刘鹏 宋媛媛 姚嘉瑞 秦燕 唐乐 张淑香 李丹 冯云 石远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PEG-rhG-CSF 1次,共设置60、100和150μg.kg-13个剂量组,每组受试患者8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EG-rhG-CSF浓度,并计算PK参数,同时监测受试者CD34+、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PEG-rhG-CSF 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7.5±7)、(40.8±12)、(80.7±48)h;CL_F分别是(17±9)、(9±4)、(7±2)ml.h-1.g-1;AUC0-t分别是(5,593.6±5,435)、(14,651.3±12,183)、(23,002.5±6,655)mg.h.L-1。第2周期3个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1.9×109、2.3×109、4.2×109cells.L-1,均比第1周期有所提高。结论 PEG-rhG-CSF在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其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力学 效学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临床Ⅰ期试验
下载PDF
奥美拉唑(Omeprazole)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楼雅卿 赵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7-245,共9页
奥美拉唑(渥米哌唑,omeprazole,LOSEC,MOPRIAL,简写OPZ)为近年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新型、高效安全的抗消化道溃疡药物。其化学结构为(5-methoxyl-2((4-methoxy-3,5-dimethyl-2-pyridinyl)methyl)sulfinyl)benzimidaol,属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奥美拉唑(渥米哌唑,omeprazole,LOSEC,MOPRIAL,简写OPZ)为近年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新型、高效安全的抗消化道溃疡药物。其化学结构为(5-methoxyl-2((4-methoxy-3,5-dimethyl-2-pyridinyl)methyl)sulfinyl)benzimidaol,属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动力学 临床 理学
下载PDF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琨 余丹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7,共8页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转化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为基础,以定量药理学为视角,采用异速校正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等方法,对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向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转化的方法进行综述,内容...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转化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为基础,以定量药理学为视角,采用异速校正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等方法,对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向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转化的方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外及种属间的相互连接,全方位解析药代动力学转化的种属间和体内外差异,为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和临床给药方案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动力学 临床转化
下载PDF
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武 许家星 +2 位作者 张娟 刘兆华 刘兆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3-906,共4页
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是药代动力学在全身暴露评价中的延伸,或为非临床毒性研究的一部分,或为某一专设支持性研究,可为药物临床试验或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目前毒代动力学已由最初的解释毒性试验结果逐渐扩展至毒性机制研究,成为在药物... 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是药代动力学在全身暴露评价中的延伸,或为非临床毒性研究的一部分,或为某一专设支持性研究,可为药物临床试验或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目前毒代动力学已由最初的解释毒性试验结果逐渐扩展至毒性机制研究,成为在药物非临床和临床研究间的桥梁,同时其研究范围也扩展至药物代谢产物等的安全性评价中。本文就毒代动力学的实施、复合因素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毒性作用 评价研究
下载PDF
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药代动力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宏萍 刘耘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药代动力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开滦总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8例,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滴3 h,在化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药代动力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开滦总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8例,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滴3 h,在化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紫杉醇药代动力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结果紫杉醇血浆药物峰浓度平均值为(3.99±1.07)mg/L,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9.74±2.45)mg/(h·L),平均药物消除半衰期(13.7±3.2)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162.9±49.5)L/m2,平均清除率(8.2±1.0)L/(h·kg)。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化疗有效者血药浓度>0.1μmol/L的持续时间(16.8±4.8)h大于化疗无效者(13.5±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药物峰浓度(4.61±0.86)mg/L高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3.6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杉醇药物峰浓度与治疗后效果及严重不良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妇科恶性肿瘤 动力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群体药代动力学在儿科临床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雅葳 姜德春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群体动力学 临床理学 个体化给方案 儿科 生理指标 临床实践 身体健康 儿童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高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近二十年来,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了快速发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或液相色谱一质谱联机技术检测生物样本中标记药物和未标记药物,具有较高的测试专属性和灵敏度。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析内... 近二十年来,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了快速发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或液相色谱一质谱联机技术检测生物样本中标记药物和未标记药物,具有较高的测试专属性和灵敏度。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析内标”和“生物内标”,作生物内标时可将标记药物用于人体。本文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有关知识及该技术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药物吸收、药物处置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该法具有减少体内药物处置的个体内差异,减少受试者数目,提高药代动力学数据的可信度等优点,但也有一些原因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临床动力学 生物内标 分析内标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特点的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临床增效策略
16
作者 王诗婉 王欣 +3 位作者 曲晋秀 何嘉 赵媛 饶本强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70-275,共6页
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HDVC)治疗在临床前实验中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具有协同或增敏效果。然而,HDVC临床疗效有限,对于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这可能与以下3个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关:维生素C半衰期仅30 min,易变性;经肾一级动力学... 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HDVC)治疗在临床前实验中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具有协同或增敏效果。然而,HDVC临床疗效有限,对于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这可能与以下3个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关:维生素C半衰期仅30 min,易变性;经肾一级动力学消除,排泄快,有效浓度持续时间仅数小时;易被机体抗氧化物系统(特别是还原型谷胱甘肽)代谢。停止输注后血浆维生素C浓度快速下降,导致药物峰浓度或有效浓度持续时间不足以杀灭体内肿瘤细胞。HDVC作为一种廉价、低毒的抗肿瘤疗法,寻找增效策略是实现其临床转化的突破点,本文从现有的临床试验中归纳HDVC临床增效策略,包括调整溶媒,首选灭菌水配制,现用现配,真空密封处理;统一化给药剂量、标准化给药方案,推荐单次剂量75~100 g(1.5~2.2 g/kg)以1 g/min经静脉定速滴注,每周至少3次,达到4周或更长;使用纳米技术提高转运效率;联合用药,如联合三氧化二砷或FOLFOX方案等,可通过提高血药浓度、延长有效浓度持续时间、延缓药物代谢3种机制提升HDVC临床疗效,为后续HDVC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抗肿瘤 临床疗效 动力学
下载PDF
临床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繁典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关键词 临床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研究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衍霖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抗菌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进展曾衍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上海,200031)随着临床药理学的蓬勃发展,抗菌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一些方法学方面的进展,特别着眼于婴儿及老年等群... 抗菌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进展曾衍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上海,200031)随着临床药理学的蓬勃发展,抗菌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一些方法学方面的进展,特别着眼于婴儿及老年等群体。1.生物电阻抗法进行临床药代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素 动力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川穹嗪在神经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黎映琼 蓝天梅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0期334-334,共1页
川穹嗪(TMP)是中药川穹中的主要活性生物碱成分。本文将从TMP对神经系统的药效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对各种神经系统病理损伤保护作用等方面,药物的发展和其临床效果的评价加以综述,为人们提供综合的神经系统药物信息。
关键词 川穹嗪 神经系统 动力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律平的儿童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
20
作者 钱天维 路雪英 +4 位作者 高敏 潘永祜 徐凤铎 李惠芬 刘萱 《天津医药》 CAS 1990年第5期273-276,共4页
本文探讨了静脉注射心律平在儿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药一时曲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T(1/2)β为2.65小时。5例静注心律平(3mg/kg)均即刻出现疗效,即刻达最高有效血浓度,15分钟后明显下降。说明心律平确为一... 本文探讨了静脉注射心律平在儿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药一时曲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T(1/2)β为2.65小时。5例静注心律平(3mg/kg)均即刻出现疗效,即刻达最高有效血浓度,15分钟后明显下降。说明心律平确为一高效、速效且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可作为控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13例口服,吸收良好,连续服用可达稳态血浓度,适用于治疗各类早搏和心动过速发作后的维持治疗。心律平的有效血浓度范围极广,剂量一血药浓度关系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治疗上应力求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心律平 儿童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