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药动/药效学建模与模拟的中枢镇静类儿科用药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金颖 周素凤 +2 位作者 王璐 许明哲 邵凤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21-727,共7页
目的 对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模型进行综述,为定量药理学模型在儿科药物研发上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定量药理学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 清除率是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儿科人群用药剂量... 目的 对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模型进行综述,为定量药理学模型在儿科药物研发上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定量药理学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 清除率是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儿科人群用药剂量的重要参数,也是PK/PD模型模拟的关键拟合参数,且清除率变化与儿科人群的体重变化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儿科患者具有明显的发育学特征,尤其在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上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基于儿科人群与成人之间的生理药动学差异、药物暴露-效应差异以及儿科人群临床试验的实施特点,PK/PD模型有助于儿科患者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人群 药动/药效学模型 数据外推 中枢镇静 剂量方案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口服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药动/药效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施中圆 潘旭军 姚曙成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8期27-27,29,共2页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由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构成。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进入人体后的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与时间的相关性。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最近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原因...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由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构成。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进入人体后的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与时间的相关性。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最近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原因在于PK/PD模型可以相对准确且客观的描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时间和药效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样,PK/PD模型对于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给出了科学且方便的评价方法,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动/药效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差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红 金路 +2 位作者 葛卫红 王皓 梁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8,共7页
美罗培南是20世纪90年代面市的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或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产生耐药... 美罗培南是20世纪90年代面市的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或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产生耐药,从而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同时,由于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有差异性,导致其对美罗培南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药效学 抗生素
下载PDF
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燕 肖永红 +3 位作者 郝凤兰 张朴 康子胜 钟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确定头孢曲松-舒巴坦(4∶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作用特点,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建立体外PK/PD模型,模拟人体单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4∶1)(同步与非同步消... 目的通过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确定头孢曲松-舒巴坦(4∶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作用特点,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建立体外PK/PD模型,模拟人体单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4∶1)(同步与非同步消除)、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1∶1)药动学过程,比较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产SHV-18型酶)、大肠埃希菌EC-1和EC-2(分别产CTX-M-3、TEM-1型酶)的药效学特征。结果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单药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具有缓慢杀菌作用,3种复方模型显示出相似的杀菌活性,杀菌效果在6h最为明显;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杀菌效果不显著;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非同步消除模型杀菌效果不彻底;头孢曲松-舒巴坦同步消除模型杀菌效果最明显;对大肠埃希菌EC-2,5种模型均有明显杀菌活性。结论对产ESBLs肠杆菌,头孢曲松-舒巴坦(4∶1)复方制剂同步消除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非同步消除协同作用不明显;头孢曲松与舒巴坦复方制剂,可能临床价值有限,不具有发挥协同抗菌效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舒巴坦 /药效学 体外模型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优化成人重症患者的比阿培南给药方案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金军 葛雄 邹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优化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方法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结合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18种给药方案治疗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 目的优化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方法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结合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18种给药方案治疗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优化给药方案。结果以40%fT>MIC作为目标靶值,当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时,比阿培南所有给药方案PTA<90%;对于大肠埃希菌所有给药方案CFR>90%;针对肺炎克雷伯菌,600 mg q12h、q8h、q6h持续静脉输注,600 mg q8h和q6h 3 h静脉输注给药方案CFR值分别为89.85%、89.70%、89.80%、89.40%、89.73%。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比阿培南300 mg q12h,0.5~1 h静脉滴注方案可用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而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推荐采用600 mg q8h 3 h、600 mg q6h 3 h静脉输注经验性治疗或根据最低抑菌浓度(MIC)制定目标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重症患者 蒙特卡洛模拟 /药效学 方案
下载PDF
托拉塞米治疗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群文 杨龙 +1 位作者 李琪 贺湘英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1期2236-2239,2244,共5页
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强而短暂,具有抑制醛固酮分泌、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负荷等优势,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治疗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托拉塞米是常用的袢利尿剂,但其推荐使用剂量是建立在成人药动学/药效学(PK/PD)... 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强而短暂,具有抑制醛固酮分泌、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负荷等优势,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治疗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托拉塞米是常用的袢利尿剂,但其推荐使用剂量是建立在成人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基础上,故不符合儿童药物代谢特点,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借助托拉塞米血药浓度监测,利用群体PK/PD模型,探索出符合儿童特征的托拉塞米给药方案,才能为儿童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托拉塞米 浓度 儿童 /药效学模型
下载PDF
采用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结合蒙特卡罗模拟评价阿米卡星给药方案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兵 郭咸希 +3 位作者 宋相安 张风林 郭首兵 角灿武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6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基于药动学(PK)/药效学(PD)模型及蒙特卡罗模拟评价阿米卡星常用给药方案抗感染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EUCAST数据库中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数据,以A... 目的:基于药动学(PK)/药效学(PD)模型及蒙特卡罗模拟评价阿米卡星常用给药方案抗感染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EUCAST数据库中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数据,以AUC0-24h/MIC≥75为目标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获得阿米卡星对细菌不同MIC的达标概率(PTA);结合细菌不同MIC分布情况,计算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当细菌MIC≤0.25 mg·L^-1时,阿米卡星所有给药方案PTA=100%,均能达到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当细菌MIC为0.5 mg·L^-1和1 mg·L^-1时,通过增加阿米卡星的给药剂量仍能获得较高的PTA,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当细菌MIC≥2 mg·L^-1时,所有给药方案的PTA≤12.16%,阿米卡星常规给药均无法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对于4种不同细菌,阿米卡星0.6 g·d^-1给药方案的CFR最高,但是对所有细菌的CFR均低于90%。结论:在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根据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来确定是否应用阿米卡星及其给药剂量,但是不推荐阿米卡星应用常规剂量对可能存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药效学模型 蒙特卡罗模拟 方案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理论评价延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输注时间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合理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寇晨 高正平 +1 位作者 韩冬 张亚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2期133-136,141,共5页
目的:探讨延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输注时间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合理性。方法:参考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敏感折点,适当扩大MIC范围至32 mg/L。结合该药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给药剂量、频次及给药时... 目的:探讨延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输注时间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合理性。方法:参考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敏感折点,适当扩大MIC范围至32 mg/L。结合该药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给药剂量、频次及给药时间,制定给药方案。运用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真实患者"的获得目标概率(PTA)。同一给药方案5种输注时间,针对所有MIC可组成10组对子,通过配对资料考察输注时间对PTA的影响。结果:不同给药方案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均存在MIC临界值。MIC<临界值时,延长该药输注时间并不能有效增加其PTA;MIC>临界值时,延长输注时间可增加该药的PTA。对于MIC<临界值的分离菌株,同一给药方案,不同输注时间的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宫内感染,延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输注时间并非对所有菌株均适合。对于MIC>临界值(16 mg/L)的分离菌株,更适合延长输注时间;对于MIC<临界值(16 mg/L)的分离菌株,延长输注时间给药方案与传统输注时间给药方案的药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延长输注时间 早产儿宫内感染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评价肝功能不全患者念珠菌感染时米卡芬净的给药方案
9
作者 胡久丽 王莹 +2 位作者 姚银辉 陶晓明 赵艳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不同肝功能患者在念珠菌感染时米卡芬净的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米卡芬净PK参数和念珠菌药敏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取不同肝功能患者的达标概率及累积反应分数。结果对于不... 目的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不同肝功能患者在念珠菌感染时米卡芬净的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米卡芬净PK参数和念珠菌药敏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取不同肝功能患者的达标概率及累积反应分数。结果对于不同肝功能患者,米卡芬净在给药剂量为100 mg/d时对热带念珠菌效果良好,对光滑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效果较差,对白念珠菌效果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较大,在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效果较好,当患者存在中度及重度肝功能不全时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念珠菌以及不同程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应考虑调整米卡芬净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模型 蒙特卡罗模拟 米卡芬净 肝功能不全 方案
下载PDF
一例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并行患者的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
10
作者 金路 梁培 +1 位作者 罗雪梅 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6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测定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并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美罗培南血药浓度,得出药动学参数,将浓度值与最低抑菌浓度(MIC)作比较,探讨ECMO及RRT同时... 目的:测定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并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美罗培南血药浓度,得出药动学参数,将浓度值与最低抑菌浓度(MIC)作比较,探讨ECMO及RRT同时进行治疗对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影响。方法:选自重症监护室(ICU)的一位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按美罗培南1 g q8h,静脉滴注30 min。采用HPLC法测定美罗培南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2、4、8h的血药浓度。将测得的血药浓度代入药代动力学软件Winnonlin5.2,求出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不同MIC值时PK/PD靶目标100%T>MIC的达标情况。结果:该患者美罗培南给药后30 min的峰浓度(Cmax)为44.94μg·m L^(-1),经8 h谷浓度(Cmin)为9.79μg·m L^(-1),0~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8)为133.69 h·μg-1·m L^(-1),半衰期(t1/2)为2.68 h,表观分布容积(V_d)为33.12 L,清除率(CL)为4.38 L·h^(-1)。当MIC为敏感值2μg·m L^(-1)或中介值8μg·m L^(-1)时,PK/PD靶目标100%T>MIC均达标。结论: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使用美罗培南时,药动学参数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常规剂量1 g q8h/30 min延长静脉滴注能够满足抗感染的PK/PD靶目标,提示该类患者治疗初期可经验性给予常规剂量的美罗培南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之后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剂量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体外膜肺氧合 肾脏替代治疗 /药效学
下载PDF
多黏菌素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家宝 陆佳 阎姝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188-1192,共5页
该文以近年来关于多黏菌素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文献为依据,对其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了解相关因素对多黏菌素体内清除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多黏菌素E的药动学特征为二室模型,多黏菌素B为一室模型,药效学考... 该文以近年来关于多黏菌素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文献为依据,对其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了解相关因素对多黏菌素体内清除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多黏菌素E的药动学特征为二室模型,多黏菌素B为一室模型,药效学考察fAUC/MIC值与MIC值。多黏菌素E需根据肾功能及透析周期调整给药方案。多黏菌素B受肾功能影响较小,需要根据体重调整给药方案,对于肥胖患者不建议多黏菌素B日剂量超过9 MIU。多黏菌素的体内清除主要受肌酐清除率及体重的影响,未来的多黏菌素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儿童及老年患者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群体/药效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头孢氨苄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和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逸 胡盈盈 +9 位作者 郁继诚 陈渊成 戴静怡 王晶晶 张菁 武晓捷 程洁如 丁玲玲 刘晓雪 龚玉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2个试验组,一组受试者按照方案规定先后给予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另一组则参比制剂-受试制剂,两周期自身交叉,空腹给药或高脂餐后给药,并按设计的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头孢氨苄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采用单点法计算头孢氨苄不同给药方案的%T>MIC以及%T>MIC(靶值=40%)达标概率(PTA),优化给药方案。结果空腹或餐后给药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组的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均相似。空腹状态下参比制剂组的C_(max)、AUC_(0-∞)分别为5.64 mg/L、8.99 h·mg/L,受试制剂组分别为6.02 mg/L、9.12 h·mg/L。餐后状态下参比制剂C_(max)、AUC_(0-∞)分别为2.51 mg/L、8.04 h·mg/L;受试制剂分别为2.60mg/L、8.22 h·mg/L。空腹组主要药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几何均值比(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分别为106.91%(101.45%~112.66%)、101.22%(99.14%~103.34%),餐后组分别为102.29%(94.41%~110.84%)、102.08%(100.24%~103.95%)。头孢氨苄C_(max)、AUC_(0-∞)几何均值比值90%置信区间均落在80.00%~125.00%范围内。空腹给予头孢氨苄250、500、1000 mg(均为1次/6 h给药),当该药对致病菌MIC为0.5、1、2 mg/L时,预期达到PTA均高于90%。结论餐后和空腹给予头孢氨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临床治疗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采用250~500 mg(1次/6 h)给药方案预期可获得较好微生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健康受试者 生物等效性 /药效学
下载PDF
影响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效应的主因子分析及其常规方案用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适宜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兆 卢娜金 +1 位作者 李梦阳 刘静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3期475-480,484,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效应的主因子,探讨其常规方案用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适宜性。方法:以美罗培南0.5 g q8h、1 g q8h和2 g q8h为模型方案,以50%fT>最低抑菌浓度(MIC)为PK/PD靶标,以大肠埃希菌(EC)、肺... 目的:分析影响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效应的主因子,探讨其常规方案用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适宜性。方法:以美罗培南0.5 g q8h、1 g q8h和2 g q8h为模型方案,以50%fT>最低抑菌浓度(MIC)为PK/PD靶标,以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为目标菌种,以累积反应分数(CFR)为PK/PD效应指标,将药动学参数、给药参数和目标菌种的MIC分布整入PK/PD效应的数学模型(即%fT>MIC),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各方案在不同人群中通过0.5~3 h输注对各目标菌种的菌群达到靶标的CFR。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主因子。结合CFR和效应的主因子及其特性探讨上述方案用于目标菌感染的适宜性。结果:影响美罗培南对EC和KP抗菌效果的主因子是个体化的药动学参数,但尽管如此,在考察的人群中(或考察的药动学参数下)即使美罗培南0.5 g q8h采取0.5 h输注也可对EC和KP达到≥90%的CFR。影响美罗培南对PA和AB抗菌效果的主因子是菌种的MIC分布。对PA,MIC分布是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不论人群如何,大剂量美罗培南(2 g q8h)对PA仍可达到≥90%的CFR;但对AB,MIC分布则是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决定因素,即使2 g q8h也无法达到≥90%的CFR。结论:基于目前各目标菌种的MIC分布和效应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不同人群中美罗培南0.5 g q8h仍可用于EC和KP感染;对PA,则需采用2 g q8h;但对AB美罗培南常规方案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药效学 革兰阴性杆菌 主因子 适宜性
下载PDF
口服西他沙星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武晓捷 范亚新 +10 位作者 张菁 郁继诚 曹国英 郭蓓宁 陈渊成 吴菊芳 施耀国 郭燕 叶信予 吴培澄 朱德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2-359,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入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多剂...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入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多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单个剂量组研究设计。共入组12名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片100mg,1次/12h,连续给药10d,其中第1天和第10天仅早晨给药1次。收集受试者给药后的血样和尿样,采用经过方法学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测定血清及尿液样本中西他沙星浓度,并结合西他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尿路感染(UTI)常见病原菌的体外PD结果(MIC)进行PK/PD分析。结果受试者单剂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后,分别于0.92h、1.42h和1.21h达到高峰血清浓度(C_(max)),C_(max)分别为(0.72±0.19)mg/L、(1.39±0.36)mg/L和(2.32±0.78)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3.67±0.67)mg·h/L、(8.19±1.15)mg·h/L和(14.20±3.21)mg·h/L,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6.55±0.97)h、(6.84±1.17)h和(7.81±0.89)h。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在61.4%~70.0%。多剂给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C_(max)分别为(1.01±0.19)mg/L和(1.26±0.20)mg/L,第10天达到稳态后,AUC_(0-12h(ss))为(6.88±0.81)mg·h/L,稳态时总清除率(CL_(ss)/F)、总清除率(CL_r/F)分别为(14.72±1.79)L/h和(10.58±1.40)L/h,达峰时间(T_(max))和表观分布容积V_(dz)/F分别为(2.08±0.76)h和(128.95±24.86)L。蓄积因子(R_(AUC))为1.35。第1天和第10天48h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67.64%和99.11%。体外PD结果提示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可覆盖CAP和UTI的主要病原菌,西他沙星对CAP患者中肺炎链球菌PK/PD参数可达到其靶值,给药后尿药浓度高,即使8~12h尿药浓度仍可维持在大肠埃希菌MIC_(90)至少5倍以上。结论健康受试者单剂和多剂口服西他沙星片后吸收迅速,在50~200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PK特征,受试者耐受性良好。西他沙星片100mg2次/d的给药方案对CAP和UTI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预期可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药效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中度肝功能损害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及给药方案推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晓勇 康悦 +6 位作者 陈渊成 李熠 吴菊芳 郭燕 吴湜 胡佳丽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为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推荐给药方案。方法选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10例和健康受试者按1∶1配对进行对照试验,入选者接受单剂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通过其血药浓度构建的...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为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推荐给药方案。方法选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10例和健康受试者按1∶1配对进行对照试验,入选者接受单剂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通过其血药浓度构建的三房室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多剂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结合该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数据,以单点估算法计算奈诺沙星对CAP主要病原菌的PK/PD指数,以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以游离药物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fAUC0-24h/MIC)≥47.05和≥100作为奈诺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靶值,计算药效学达标概率(PTA)和相应靶值时各累积反应百分率(CFR)。以此评估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的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采用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中度肝功能损害和健康受试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10 d后的AUC0-24h分别为(50.94±10.94)mg·h/L和(51.19±10.69)mg·h/L。两组受试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10 d对肺炎链球菌的CFR达95%以上;该药对肺炎链球菌的MIC≤0.5 mg/L时,上述给药方案在两组受试者中的PTA均在98%以上。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当奈诺沙星目标靶值fAUC/MIC≥100,MIC≤0.25 mg/L时,PTA也可以达到97%以上。两组受试者中奈诺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CFR保持在70%左右。结论 PK/PD结果提示该给药方案预期可在中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中获得与健康受试者相似的微生物学疗效。对于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推荐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每日1次,连续口服7~10 d的给药方案,无需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诺沙星 肝功能损害 群体 /药效学 方案
下载PDF
从药动学/药效学角度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给药方案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笑芬 毋海兰 +4 位作者 范亚新 李熠 李鑫 陈渊成 张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6-1161,共6页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β-内酰胺类合剂。该药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多种感染。该药临床已使用多年,对于耐药菌的治疗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故综述其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总结文献报道的给...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β-内酰胺类合剂。该药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多种感染。该药临床已使用多年,对于耐药菌的治疗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故综述其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总结文献报道的给药方案优化策略,以供临床使用中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药效学 头孢哌酮/舒巴坦 方案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17
作者 徐陈琛 汪晓娟 +1 位作者 李亚 郭少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结合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使... 目的探讨结合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运用蒙特卡洛模拟不同治疗方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000次达到目标靶值f%T>MIC≥40%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共收集患者71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6.76%,对于该院MIC值的分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方案CFR均<90%;当MIC≤1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当MIC值≥8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3种抗菌药物MIC值的敏感相关性范围为-73.52%~-88.78%。结论相对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剂量治疗,对于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需增加剂量和给药频次或选择联合用药。临床治疗应重视细菌培养,需根据MIC值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蒙特卡洛模拟 碳青霉烯类 /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达标概率 累积反应分数
下载PDF
基于PK/PD理论评价奥马环素治疗3种细菌感染的给药方案
18
作者 赵雪梅 葛婷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结合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以AUC/MIC为PK/PD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6种给药方案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达标概率(PTA)及累积... 目的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结合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以AUC/MIC为PK/PD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6种给药方案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达标概率(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靶值下模拟),都能达到CFR>9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靶值下模拟),仅600 mg po q24h和多剂量C组(负荷剂量450 mg po q12h,维持剂量450 mg poq24h)达到CFR>90%;但对大肠埃希菌,所有给药方案的CFR均不达标。结论奥马环素的说明书推荐给药方案(负荷剂量200 mg iv,维持剂量300 mg po q24h)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大肠埃希菌,6种给药方案均达不到预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环素 蒙特卡洛模拟 /药效学 累积反应分数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和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评价替加环素脑室注射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给药方案
19
作者 李长秀 李振山 +5 位作者 张晗 高菲 李晋 王婧 侯大鹏 刘燕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目的依据蒙特卡洛模拟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评价及筛选替加环素脑室注射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颅内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通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9例自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为... 目的依据蒙特卡洛模拟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评价及筛选替加环素脑室注射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颅内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通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9例自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为仅对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的XDRAB颅内感染患者,应用WHONET软件提取上述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药敏试验数据,统计药敏试验结果中替加环素对XDRAB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布情况,并依据MIC分布情况设计替加环素脑室注射的不同给药方案:2 mg/12 h、3 mg/12 h、4 mg/12 h、5 mg/12 h、6 mg/12 h、10 mg/12 h,药物浓度分别为0.5 mg/mL和1.0 mg/mL,次数为1次。设定PK/PD指标目标靶值为游离药物脑脊液峰浓度(ƒC_(max))/MIC≥8,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在替加环素对XDRAB不同MIC值时的PK/PD指数达标情况[不同给药方案在特定MIC值的达标概率(PTA)和病原菌群体的累积反应分数(CFR)],最终筛选出最佳给药方案(筛选依据为PTA≥90%或CFR≥90%)。结果(1)共提取到9例患者27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数据,其中替加环素对XDRAB的MIC为2 mg/L的占比为55.56%、4 mg/L的占比为25.93%、8 mg/L的占比为18.52%。(2)当药物浓度分别为0.5 mg/mL或1.0 mg/mL时,6种给药方案在MIC为2 mg/L时的PTA均>90%;在MIC为4 mg/L时,除2 mg/12 h以外的其余5种给药方案的PTA均>90%;在MIC为8 mg/L时,5 mg/12 h、6 mg/12 h和10 mg/12 h给药方案的PTA>90%。(3)当药物浓度为0.5 mg/mL时,4 mg/12 h、5 mg/12 h、6 mg/12 h、10 mg/12 h给药方案的CFR>90%;当药物浓度为1 mg/mL时,4 mg/12 h、5 mg/12 h、6 mg/12 h、10 mg/12 h给药方案的CFR>92%。结论替加环素脑室注射治疗XDRAB颅内感染时,当MIC为2 mg/L时可选用2 mg/12 h给药方案,当MIC为4 mg/L时可选用3 mg/12 h给药方案,当MIC为8 mg/L时可选用5 mg/12 h给药方案,药物浓度为0.5 mg/mL或1 mg/mL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颅内感染 泛耐鲍曼不杆菌 脑室注射 蒙特卡洛模拟 /药效学模型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体外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会慧 许元宝 +1 位作者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有限。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 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有限。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协同作用可通过E试验,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等体外研究方法评估[1],荟萃分析显示以体外协同作用为导向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与生存率显著相关[2],体外研究发现具有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可进一步用于临床研究。因此,本文对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体外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感染的联合治疗体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 联合用 体外研究 时间杀菌曲线 体外/药效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