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A对大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调节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任欣怡 陈渊成 +2 位作者 王琰 肖媛媛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g/kg 3个剂量的SalA对Met负荷引起的血浆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升高有降低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文建立了基于SalA对Hcy调节作用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实验结果,并与丹参素(DSS)对Hcy调节作用的PK-PD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揭示了SalA对tHcy升高促进作用以及转硫途径消除作用与DSS的差异:SalA对于tHcy上升促进作用弱于DSS,但是对于tHcy转硫途径消除的作用强于D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同型半胱氨酸 学-药效结合模型 蛋氨酸负荷
下载PDF
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郝琨 陈渊成 +2 位作者 曹彦光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对照组,连续45d灌胃给予替米沙坦。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药浓度,同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第9,18,27,36,45天早上空腹情况下采血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作为定量药效的指标。药物的体内暴露程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关系根据PK-PD结合模型估算。结果:胰岛素抵抗大鼠连续给予替米沙坦后,替米沙坦在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胰岛素抵抗大鼠长期连续给药后,大鼠胰岛素浓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血糖浓度变化不大,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给药后有显著性提高。替米沙坦4mg/(kg.day)组AUC50为2886.0ng.day/mL,8mg/(kg.day)组AUC50为3218.9ng.day/mL。结论: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AUC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胰岛素抵抗 学-药效结合模型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亚军 李剑勇 李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7,121,共5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简要介绍了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综述了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其他抗菌药的PK-PD结合...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简要介绍了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综述了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其他抗菌药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兽用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药效结合模型 突变选择窗 氟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下载PDF
基于药动-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给药方案设计系统的开发
4
作者 覃雄之 谢本树 +2 位作者 何丽春 陆卫英 秦庆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52-52,共1页
目的:开发《基于药动-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给药方案设计系统》。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作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Basic作为程序开发语言。结果本系统可实现给药方案设计所需的各项功能,运算结果准确。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目的:开发《基于药动-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给药方案设计系统》。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作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Basic作为程序开发语言。结果本系统可实现给药方案设计所需的各项功能,运算结果准确。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界面友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结合模型 方案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在大鼠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晓 汤道权 +2 位作者 印晓星 魏雅芹 陈永刚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491-496,共6页
目的以银杏叶提取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药效指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体内药动学及药效学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大鼠静脉给药后,测定不同取血时点血清样本中5种... 目的以银杏叶提取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药效指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体内药动学及药效学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大鼠静脉给药后,测定不同取血时点血清样本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清样本及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浓度-时间、效应-时间曲线进行相关分析,建立药动-药效结合模型。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血清中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药理效应的达峰时间(peak tim e,Tpeak)与药动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的Tpeak一致。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体内、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效应的时效关系与血清中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时量关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系膜细胞 血清理学 -药效结合模型
下载PDF
药动/药效相关性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钱佳 郑琴 +3 位作者 陈新梅 岳鹏飞 伍振峰 胡鹏翼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近年来,药动/药效(PK-PD)的联合模型在药物研究中越来越重要,除了一些传统的模型外,一些新的方法也被应用于药动/药效联合模型中,在数据统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分析方法,如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规划求解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法等。本文综述了... 近年来,药动/药效(PK-PD)的联合模型在药物研究中越来越重要,除了一些传统的模型外,一些新的方法也被应用于药动/药效联合模型中,在数据统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分析方法,如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规划求解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法等。本文综述了药动/药效的相关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结合模型 微透析技术 神经网络、规划求解与遗传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抗心肌缺血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鹰 刘新国 +1 位作者 马浩然 张红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9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方法考察环维黄杨星D(CVB-D)在心肌缺血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制备家兔心肌缺血模型,运用微透析采样技术考察CVB-D经皮给药和灌胃给药后在心肌组织...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方法考察环维黄杨星D(CVB-D)在心肌缺血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制备家兔心肌缺血模型,运用微透析采样技术考察CVB-D经皮给药和灌胃给药后在心肌组织内的浓度变化,分时采血检测试验动物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活性变化,用药物学软件拟合PK-PD模型,并计算主要参数。结果:药理效应与药物浓度之间符合抑制性S型最大效应模型,并准确计算出PK-PD结合模型参数。结论:建立了环维黄杨星D在心肌缺血家兔体内的PK-PD结合模型,得到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Cp-E曲线以及各个药效指标在不同给药途径条件下的量效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心肌缺血 微透析 学-药效结合模型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敏捷 许颖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综述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PK-PD结合模型的类型、程序及应用。结果 PK-PD结合模型有4种类型,其在新药研发,个体化给药和临床检测等... 目的综述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PK-PD结合模型的类型、程序及应用。结果 PK-PD结合模型有4种类型,其在新药研发,个体化给药和临床检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指导。结论 PK-PD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完善,在药物开发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 学-药效结合模型 常用程序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尼索地平控释贴剂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聂阳 许良葵 +2 位作者 李博 朱俊访 陈新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915-3917,共3页
目的:建立尼索地平控释贴剂(NCRP)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将SHR随机分为贴剂(NCRP)组和片剂(尼索地平片)组,每组6只,植入微透析探针,按尼索地平计每只给药5 mg。收集给药后36 h内的血浆微透... 目的:建立尼索地平控释贴剂(NCRP)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将SHR随机分为贴剂(NCRP)组和片剂(尼索地平片)组,每组6只,植入微透析探针,按尼索地平计每只给药5 mg。收集给药后36 h内的血浆微透析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索地平血药浓度,Win Nonlin 5.3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心率和血压为药效学指标,进行PK-PD结合模型研究。结果:与尼索地平片比较,NCRP具有控释效果;NCRP药物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以Sigmoid-Emax模型拟合,心率和收缩压的PK-PD模型主要参数分别为Emax:(2.65±0.06)、(10.71±0.87),EC50:(83.65±35.25)、(1.29±0.26)ng/ml,γ:(0.83±0.91)、(1.2±0.35),Keo:(0.37±0.53)、(0.91±0.24)h-1。结论:成功建立了NCRP在SHR体内的PK-PD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索地平 控释贴剂 微透析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学-药效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应用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酮康唑和地拉韦啶对替格瑞洛药动学特征和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佳伟 韩星 +2 位作者 李彦萍 刘洋 汪国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552-2558,2575,共8页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与竞争性抑制剂酮康唑(ketoconazole)及时间依赖性抑制剂地拉韦啶(delavirdine)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DDIs)的动态模型和PKPD模型。采用该DDIs模型和PKPD模型预测两种不同类型的抑制剂对替格瑞洛药动学...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与竞争性抑制剂酮康唑(ketoconazole)及时间依赖性抑制剂地拉韦啶(delavirdine)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DDIs)的动态模型和PKPD模型。采用该DDIs模型和PKPD模型预测两种不同类型的抑制剂对替格瑞洛药动学特征和药效学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及ADMET Predictor预测,收集获取替格瑞洛、酮康唑和地拉韦啶的理化性质参数、生物药剂学参数、药物代谢酶促反应参数、人体生理参数等;同时收集替格瑞洛与代谢物AR-C124910XX的血药浓度(PK)及药效学(PD)数据,建立并验证三者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与血药浓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结合酮康唑与地拉韦啶的酶抑制参数与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建立其与替格瑞洛的DDIs动态模型,预测2种抑制剂引起替格瑞洛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动学变化的过程;再根据PKPD结合模型,预测两种抑制剂对替格瑞洛的药效影响。结果:替格瑞洛与酮康唑的DDIs动态模型显示,合用后替格瑞洛在体内的Cmax,AUC0-inf和AUC0-t值均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2.07倍、3.70倍及3.76倍;替格瑞洛与地拉韦啶的DDIs动态模型显示,合用后替格瑞洛在体内的Cmax,AUC0-inf和AUC0-t值均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1.66倍,2.66倍和2.68倍。替格瑞洛的PKPD结合模型显示,酮康唑会使替格瑞洛在体内的I48h(%),AUEC0-t及AUEC0-inf和t1/2值均有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1.80倍、1.27倍、1.67倍和3.11倍;地拉韦啶会使替格瑞洛在体内的I48h(%),AUEC0-t及AUEC0-inf和t1/2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1.83倍、1.27倍、1.91倍和3.23倍。结论:从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分析,抑制剂酮康唑、地拉韦啶会使替格瑞洛的血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对于替格瑞洛而言,2种抑制剂分别与其联合使用时,替格瑞洛的剂量均需要调整。从药效学预测模型结果分析,在当前服用剂量下酮康唑和地拉韦啶建议不与替格瑞洛联合使用,否则将带来临床上的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酮康唑 地拉韦啶 生理模型 物相互作用模型 时间依赖性抑制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PK-PD模型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曹岗 张云 +3 位作者 丛晓东 蔡皓 邵玉蓝 蔡宝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0-1834,共5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 学-药效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大黄解热作用与降低血浆一氧化氮作用的PK-PD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红 张艳 +3 位作者 于宜平 王平 李帆帆 孟宪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1-1236,共6页
药动学与药效学模型的结合是现代药物研究方法的一个热点,也是评价中药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以内毒素复制大鼠发热炎症模型,灌胃大黄水煎液(1.54 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量体温及血浆NO浓度,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 药动学与药效学模型的结合是现代药物研究方法的一个热点,也是评价中药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以内毒素复制大鼠发热炎症模型,灌胃大黄水煎液(1.54 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量体温及血浆NO浓度,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进行大黄酸血药浓度测定。以Kinetica 5.0.11软件,分别对治疗组大黄酸平均血药浓度与治疗组体温及NO降低值进行PK-PD模型拟合,评价大黄作用特点及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够抑制LPS大鼠体温及血浆NO浓度的升高;最终PK-PD模型均以效应室联结的无滞后时间二房室-Sigmod Emax拟合较优;大黄酸在LPS大鼠体内的t1/2,Cmax,AUC与正常大鼠比较显著增大;大黄解热及降低血浆NO浓度的EC50分别为114.1,90.80μg·L-1,两者较为接近;解热作用Emax约为造模后体温升高最大值的111.0%,对NO影响的Emax约为造模后血浆NO升高最大值的8.399%,两者有显著差异;两药效指标的药效动力学曲线均较为陡峭。大黄在正常及LPS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存在差异;解热及降低血浆NO浓度的作用靶点可能处于同一部位;大黄解热作用机制除通过降低血浆NO浓度外,应具有其他微观作用机制;大黄解热和降低血浆NO浓度作用的量效关系范围较窄,效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一氧化氮 体温 学-药效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黄连解毒汤“方证对应”的PK-PD研究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碧菡 潘林梅 +1 位作者 朱华旭 郭立玮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黄连解毒汤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药动-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黄连解毒汤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药动-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和药动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引入PK-PD结合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揭示方剂与证候之间的对应关系。结论:在"方证对应"理论的指导下,黄连解毒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方证对应 -药效结合模型 数据挖掘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