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药性菌质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凯 贾艾玲 +1 位作者 徐瑶 邱智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82-5883,共2页
目的观察人参药性菌质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评价其一般毒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组、参一胶囊组、人参药性菌质低、中、高(2、4、8 g/kg)剂量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健康小鼠做为... 目的观察人参药性菌质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评价其一般毒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组、参一胶囊组、人参药性菌质低、中、高(2、4、8 g/kg)剂量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健康小鼠做为空白对照组,给药后26 d取小鼠肿瘤、胸腺、脾脏、肝脏等脏器称重,检测脾脏CD4/CD8比值,检测脾脏杀伤性T细胞(CTL)的产生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参药性菌质各剂量组均可抑制肿瘤LLC成瘤(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人参药性菌质各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无明显差异;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参药性菌质各剂量组的CD4和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参药性菌质各组CD4/CD8比值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参药性菌质各剂量组CTL数量及IFN-gamma细胞数增多(P<0.05或P<0.01)。结论人参药性菌质在体内有抗小鼠LLC成瘤的作用,无肝脏、胸腺、脾脏毒性;并且能够调节CD4/CD8比值,增加CTL细胞产生及IFN-γ细胞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药性菌质 LEWIS肺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药性菌质对提高暗纹东方鲀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霍光明 张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5-1056,1061,共3页
[目的]证明药性菌质对提高鱼类免疫力的作用。[方法]以暗纹东方鲀为对象,在中洋集团下属龙洋河鲀养殖厂进行试验,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药性菌质(0.5%、1.0%、2.0%),并与不添加药性菌质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期间,各试验组的水... [目的]证明药性菌质对提高鱼类免疫力的作用。[方法]以暗纹东方鲀为对象,在中洋集团下属龙洋河鲀养殖厂进行试验,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药性菌质(0.5%、1.0%、2.0%),并与不添加药性菌质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期间,各试验组的水质基本一致,2个月后对各组个体进行溶菌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和SOD活力的测定。[结果]药性菌质能有效地促进受试组鱼体的生长,明显提高受试鱼的免疫力,其效果与添加剂量和饲喂时间长短有关。以2.0%组效果最佳,其次是1.0%组。4个组免疫能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2.0%>1.0%>对照>0.5%。[结论]药性菌质的适宜添加量为2.0%;药性菌质适宜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在名优鱼种养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菌质 暗纹东方触 免疫力
下载PDF
人参药性菌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3
作者 金宇昕 刘顺 +2 位作者 闫炳雄 邱野 董金香 《人参研究》 2013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优选人参药性菌质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考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人参药性菌质最佳提取条件为加7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 目的优选人参药性菌质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考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人参药性菌质最佳提取条件为加7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药性菌质 总皂苷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人参药性菌质中8种皂苷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莹莹 刘鑫 +3 位作者 贾艾玲 王琳 邱智东 朱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9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测定人参药性菌质中8种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d)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Inertsil ODS-SP色谱柱(4.6 mm×250 ...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测定人参药性菌质中8种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d)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Inertsil ODS-S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测定人参药性菌质8种皂苷的含量。结果:8种单体皂苷在100 min内可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5%,101.54%,101.87%,100.88%,102.10%,102.84%,101.38%,101.23%,RSD分别为1.6%,2.3%,1.9%,2.1%,1.5%,0.8%,2.7%,1.6%。结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能方便、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的HPLC分析人参药性菌质中8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可为人参药性菌质成分转化研究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药性菌质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f 人参皂苷RH1
原文传递
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Ⅱ)
5
作者 刘晓莉 王新闻 +2 位作者 丁彩凤 邱智东 徐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发酵三七获得三七药性菌质,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 目的: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发酵三七获得三七药性菌质,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R)-假人参皂苷RT5(1),人参皂苷SG1(2),人参皂苷Rh12(3),人参皂苷Rb1(4),vina-ginsenoside R8(5),vina-ginsenoside R9(6)。结论: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七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性菌质 正丁醇部位 24(R)-假人参皂苷RT5 人参皂苷SG1 vina-ginsenoside R8 vina-ginsenoside R9
原文传递
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Ⅰ)
6
作者 王新闻 刘晓莉 +2 位作者 丁彩凤 邱智东 徐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对三七药性菌质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 目的:对三七药性菌质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k3(1),拟人参皂苷RT2(2),人参皂苷Rg3(3),24(R)-拟人参皂苷GQ(4),人参皂苷Rd(5),绞股蓝皂苷LXIX(6)。结论:化合物2和化合物4为首次从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七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性菌质 正丁醇部位 拟人参皂苷RT2 24(R)-拟人参皂苷GQ
原文传递
芝芪菌质水提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玉胜 阮明 +2 位作者 张李阳 饶玉鹏 徐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8-270,共3页
对药性菌质(中试产品)中粗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初步得出粗多糖的平均含量约为0.9%,药性菌质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别处理5 d和10 d,粗多糖含量在处理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测定了芝芪菌质水提物还... 对药性菌质(中试产品)中粗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初步得出粗多糖的平均含量约为0.9%,药性菌质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别处理5 d和10 d,粗多糖含量在处理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测定了芝芪菌质水提物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发酵40-50 d的芝芪菌质样品的抗氧化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菌质 粗多糖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碳氮比对真菌发酵桑枝-燕麦麸皮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倩 张佳婵 +3 位作者 王昌涛 王守现 赵丹 王亚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9,106,共8页
利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桑枝和燕麦麸皮为药性基质,探讨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韩芝、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四种药食用真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发酵后的药性菌质的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碳氮比的增加... 利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桑枝和燕麦麸皮为药性基质,探讨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韩芝、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四种药食用真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发酵后的药性菌质的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碳氮比的增加,韩芝、奥德蘑菌丝体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变化,猴头菌与桑黄菌丝体生长速度明显增长(p <0.05)。发酵后混合菌质活性成分含量明显变化,其中当碳氮比为20∶1 (g/g)时,桑黄和奥德蘑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2.8±1.16) mg/g干物质和(111.22±4.83) mg/g干物质,二者多肽含量明显增加,均增加了一倍多;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长。多酚整体含量下降,在碳氮比为50∶1 (g/g)时,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的总酚浓度在发酵后分别下降了(6.57±0.18) mg/g干物质、(6.78±0.25) mg/g干物质和(5.64±0.47) mg/g干物质,均下降了约1/3。另外,发酵产物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碳氮比为40∶1 (g/g)时,韩芝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96.90%。四种菌质对于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有较明显的提升。本文为药食用真菌应用于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固体发酵 药食用真 药性菌质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药用真菌“双向发酵”的起源、发展及其优势与潜力 被引量:73
9
作者 庄毅 潘扬 +1 位作者 谢小梅 张李阳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用药用真菌发酵药材的设想,实验证实在农副产品构成的营养基质内掺入适量经特选的含有活性成分的中药材作为药性基质,致使发酵具有双向性,其产物由药用菌质(如槐耳菌质)转为药性菌质(如槐芪菌质○F),可以显著增... 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用药用真菌发酵药材的设想,实验证实在农副产品构成的营养基质内掺入适量经特选的含有活性成分的中药材作为药性基质,致使发酵具有双向性,其产物由药用菌质(如槐耳菌质)转为药性菌质(如槐芪菌质○F),可以显著增强其免疫活性,提高药效与疗效,这是现代“双向发酵”工程的起源,此后因理论与技术发展,使它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新起点,中药新药研制的新途径,各种菌质必将成为中药内菌物药的重要组成。较深入和更扩大的研究认为,它有增效、扩用、解毒持效等作用可发展为用中药二次开发和兽药领域。与其它有关生物技术比较,在现阶段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双向发酵”研发道路宽广,前景良好,也还存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怎样以中医药理论指导构成发酵组合和对各种菌质的科学定性等,尤其需要从基质发酵为菌质的大规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发酵 营养基/药性/全性基 药用/药性菌质 无渣型/去渣型 增效/持效/扩用/解毒 二次开发
下载PDF
药用真菌新型(双向型)固体发酵工程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庄毅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共4页
简述药用真菌从制曲工艺到固体发酵、新型(双向性 )固体发酵的发展情况 ,着重介绍新型固体发酵工程的理论依据、工艺特色等以及将它研制新药的基本程序 。
关键词 药用真 双向型 固体发酵工程 营养基 药性 药性菌质 全性
下载PDF
从菌物药的冠名、发展议中药的继承创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毅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1期69-70,共2页
中药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功效卓著,许多传统知识经验,极需总结继承,但也要发展创新。
关键词 物药 药用真 药物 发酵基 双向发酵 药性菌质
下载PDF
藥用真菌與中藥復方固體發酵研究的創新思路
12
作者 游明樂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8年第10期60-65,共6页
藥用真菌與中藥復方之間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復合型 中藥生産工藝,也是一項包含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爲主體的現代中藥生物工程。本文從發酵工藝原理,發酵産物及其特點、性質方面,分析了現代藥用真菌固體發酵的研究狀況,探討了藥用真菌... 藥用真菌與中藥復方之間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復合型 中藥生産工藝,也是一項包含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爲主體的現代中藥生物工程。本文從發酵工藝原理,發酵産物及其特點、性質方面,分析了現代藥用真菌固體發酵的研究狀況,探討了藥用真菌與中藥復方基質構成的發酵組合,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固體發酵研究的可行性及存在問題,展望了藥用真菌與中藥復方固體發酵研究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藥用真 固體發酵 藥性基質 中藥復方 復方藥性
下载PDF
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固体发酵工程系列及其真菌药物 被引量:20
13
作者 庄毅 《菌物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63-71,88,共10页
概述了我国古今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工程中唯一的固体发酵生产真菌药物的情况,以神曲、猴头菌及槐耳菌质等为代表说明由"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到固体发酵的理念与工艺的变化与发展,从"普通型固体发酵"发展... 概述了我国古今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工程中唯一的固体发酵生产真菌药物的情况,以神曲、猴头菌及槐耳菌质等为代表说明由"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到固体发酵的理念与工艺的变化与发展,从"普通型固体发酵"发展到"双向型固体发酵"的范例可推断分析古代制曲工艺在基质中应用中药材的作用,说明其貌似粗糙而可能有潜在深刻的内涵亟待整理发掘。现已存在建立固体发酵系列工程的可能性,更显示了中药宝库的丰富内容和菌物药的价值,对指导研发新真菌药物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酵工程 药用真 药物 发酵基 营养基 药性 全性基 药用 药性菌质 双向发酵 制曲工艺 固体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