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锐明
孙连虎
+2 位作者
郭凤霞
陈垣
田生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株距为25cm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发育健壮,根茎比最大,主茎较粗,药材个体质量指标最佳,侧根少,主根较长,药材根大,质量优异,较传统移栽株行距30cm×30cm药材鲜产量提高14.8%,干药材产量提高22.1%。以上说明甘肃陇南武都区红芪最佳移栽密度株行距为25cm×30cm,折合移栽密度为13.3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移栽密度
生长发育
药材产量和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移栽密度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徐博琼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白德涛
周多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移栽密度
生长发育
药材产量和质量
原文传递
题名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锐明
孙连虎
郭凤霞
陈垣
田生华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陇南市武都区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
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实验室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基金
校企合作红芪GAP基地建设技术研究项目
甘肃省中药材扶持项目红芪新品种选育
+3 种基金
甘肃省发改委2012年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工程专项红芪全产业链技术研究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试点)工作(岷县中药资源普查201207002-02,宕昌县中药资源普查2013GSZYZYPC-02)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204FKCA123)
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文摘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株距为25cm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发育健壮,根茎比最大,主茎较粗,药材个体质量指标最佳,侧根少,主根较长,药材根大,质量优异,较传统移栽株行距30cm×30cm药材鲜产量提高14.8%,干药材产量提高22.1%。以上说明甘肃陇南武都区红芪最佳移栽密度株行距为25cm×30cm,折合移栽密度为13.3万株/hm2。
关键词
红芪
移栽密度
生长发育
药材产量和质量
Keywords
Radix hedysari
transplant densit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ficinal yield and quality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移栽密度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徐博琼
陈垣
郭凤霞
白德涛
周多旭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建设项目(ZYBZH-Y-GS-11)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04FKCA123)
+2 种基金
甘肃省高校协同创新科技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016C-05)
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项目(GARS-ZYC-1)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文摘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关键词
蒙古黄芪
移栽密度
生长发育
药材产量和质量
Keyword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transplant densit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ficinal yield and quality
分类号
R282.2 [医药卫生—中药学]
S567.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赵锐明
孙连虎
郭凤霞
陈垣
田生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移栽密度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徐博琼
陈垣
郭凤霞
白德涛
周多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