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氏“药汁法”治温病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 李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55-56,共2页
药味之汁,甘润清冽,前人用于治疗温病,常收卓效。清·叶天士体其用而发为“药汁法”。《临证指南》卷五诸温病治案中,常用荷叶汁、生姜汁、菖蒲汁、郁金汁、枳实汁、枳壳汁、香附汁、蔗汁、金银花露等入方,获效颇捷。所憾后世对此... 药味之汁,甘润清冽,前人用于治疗温病,常收卓效。清·叶天士体其用而发为“药汁法”。《临证指南》卷五诸温病治案中,常用荷叶汁、生姜汁、菖蒲汁、郁金汁、枳实汁、枳壳汁、香附汁、蔗汁、金银花露等入方,获效颇捷。所憾后世对此法未予重视,应用颇少。笔者兹作浅探,以广其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汁法 温病 中医
下载PDF
传统药汁制法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楚江 万德光 杨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25,共4页
药汁制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方法多端,规律性强,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掘整理和运用研究这一传统制法,本文从历史概况、组成规律。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靶器官铁死亡探讨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6 位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刘鸣昊 李亚敏 李炳印 巫晓慧 王彦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2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80 min,100℃炒14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生黄药子及各炮制品组均以3 g·kg^(-1)·d^(-1)的剂量分别灌胃对应的95%乙醇提取物药液,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亚铁离子(Fe^(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关键蛋白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生黄药子组与水炙黄药子组小鼠肝细胞胞质疏松、空泡,病理性损伤明显;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病理性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生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MDA及Fe^(2+)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生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水炙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FT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绿豆汁炙黄药子2、3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中以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的减毒效果最佳,即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结论:绿豆汁炙法能够缓解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其靶器官肝脏的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肝损伤 炮制减毒 铁死亡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熨脐法的古代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媛媛 马玉侠 郭新 《河南中医》 2015年第4期891-892,共2页
熨脐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具有穴位、经络、刺灸疗法、物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的综合调节作用,因此对全身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常用的熨脐法有:药袋熨脐法,药饼熨脐法,药膏熨脐法,药汁熨脐法,葱热熨脐法,姜热熨脐法,盐热熨脐法,沙... 熨脐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具有穴位、经络、刺灸疗法、物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的综合调节作用,因此对全身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常用的熨脐法有:药袋熨脐法,药饼熨脐法,药膏熨脐法,药汁熨脐法,葱热熨脐法,姜热熨脐法,盐热熨脐法,沙热熨脐法,醋热熨脐法,酒热熨脐法,热水熨脐法;冷水熨脐法,阴阳熨脐法,蛋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熨脐 神阙 袋熨脐 饼熨脐 膏熨脐 熨脐 葱热熨脐 姜热熨脐 盐热熨脐 沙热熨脐 醋热熨脐 酒热熨脐 热水熨脐 冷水熨脐 阴阳熨脐 蛋熨
下载PDF
从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评价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2 位作者 张月月 李炳印 王君明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通过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方法以绿豆质量分数(A)、闷润时间(B)、炮制温度(C)、炮制时间(D)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以C_(18)反相色谱柱(4... 目的通过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方法以绿豆质量分数(A)、闷润时间(B)、炮制温度(C)、炮制时间(D)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以C_(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8∶72)、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10 nm为色谱条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药子生品及其正交试验设计下的各炮制品中黄独素B含量的检测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结果黄药子生品中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为1.813 mg·g^(-1),正交试验设计下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毒性成分黄独素B的含量在1.228~1.629 mg·g^(-1),较黄药子生品中显著下降10.18%~32.26%(P<0.01),其中尤以A3B1C3D2工艺下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炮制下降32.26%为最优。结论从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层面表明,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具有炮制减毒作用,A3B1C3D2是其最佳炮制减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绿豆制黄 黄独素B 炮制减毒工艺
原文传递
生地黄药汁炮制降低雷公藤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4 位作者 弓明珠 秦玲玉 巫晓慧 纪丽婕 何庆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51-2256,共6页
目的:探讨生地黄药汁制法炮制对雷公藤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雷公藤生品组(2 g/kg)、生地黄药汁制雷公藤1、2倍剂量组(2、4 g/kg)、清水制雷公藤组(2 g/kg)和生地黄药汁辅料组(1 g... 目的:探讨生地黄药汁制法炮制对雷公藤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雷公藤生品组(2 g/kg)、生地黄药汁制雷公藤1、2倍剂量组(2、4 g/kg)、清水制雷公藤组(2 g/kg)和生地黄药汁辅料组(1 g/kg),各组均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28 d,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通过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病理的检测分析,初步评价其减毒作用;进一步借助蛋白免疫印迹法及试剂盒方法,通过对肝凋亡相关蛋白及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其减毒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生品组致使小鼠肝脏系数、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出现肝细胞变性,并伴有炎性浸润及血管瘀血,显著上调肝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下调肝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P<0.01),而经1、2倍剂量生地黄药汁制雷公藤炮制品干预后均在不同程度上逆转了上述指标的异常(P<0.01,P<0.05)。结论:生地黄药汁制雷公藤可能通过抑制肝促凋亡蛋白、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抗凋亡蛋白及抗氧化防御从而发挥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雷公藤 肝毒性 凋亡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防御
原文传递
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的炮制工艺优化
7
作者 姚怡 林桂梅 +2 位作者 余远盼 李医名 鞠成国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目的 优选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以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柠檬苦素和煎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 目的 优选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以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柠檬苦素和煎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的影响;以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皂苷B、远志酸、远志皂苷元、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为评价指标,考察料液比、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远志的影响。结果 吴茱萸汁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提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的12倍,浸泡60 min,煎煮50 min。吴茱萸汁制远志的最佳工艺为取远志加入1.5倍量吴茱萸汁,140℃炒制8 min。结论 对规范吴茱萸汁制备工艺以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中药远志的炮制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吴茱萸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