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及其复方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必乾 何昱洁 +1 位作者 何慧明 邓毅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肝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肝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群与DILI的关系、甘草和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缓解DILI的机制。结果药源性肝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构成异常、肠道屏障损坏以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易位,而异常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途径加重肝脏损伤。甘草中的成分和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恢复肠道屏障、抗炎以及增强免疫作用机制改善DILI。结论甘草及其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缓解药DILI,为扩大药源性肝损伤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复方 肠道微生物 损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药源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雨 孙诗钰 +4 位作者 钱徐萍 胡艳东 葛文迪 龚晓健 王永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6期170-173,共4页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其丰富的血流量与高的代谢活性也是肾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肾毒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非合理性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脏...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其丰富的血流量与高的代谢活性也是肾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肾毒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非合理性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损伤、梗阻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而不同药物导致不同的肾脏病症,诱导肾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主要从细胞毒性中的氧化应激、溶酶体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有机阴离子转运4个方面对引起药源性肾损伤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中减少肾脏损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细胞毒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袁雪梅 熊鸿 +3 位作者 罗丰 李春香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2个疾病基因,制作韦恩图获取2个疾病的共同基因,将共同基因导入STRING进行PPI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检索不同数据库整理去重后,筛选出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基因4953个,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相关基因1489个,将2个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获得共同靶点基因1060个,PPI网络显示TNF、AKT1、GAPDH、CTNNB1、STAT3等为共同关键基因,GO富集主要与线粒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活性、磷酸酶结合等相关,KEGG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所获得的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共同关键基因和涉及的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两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相关性,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胃黏膜损伤 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探讨儿童臀部药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天成 曾效恒 刘建芝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5B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臀部结构,预防或降低儿童臀肌肉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及肌纤维化形成。方法:以童尸下肢标本30例为基础,解剖观测臀部筋膜、肌、神经、血管。结果:梨状肌-肌腹-肌腱24例占80.0%,二肌腹一肌腱4例占13.3%,二肌腹二肌腱1例占3.3... 目的:探讨臀部结构,预防或降低儿童臀肌肉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及肌纤维化形成。方法:以童尸下肢标本30例为基础,解剖观测臀部筋膜、肌、神经、血管。结果:梨状肌-肌腹-肌腱24例占80.0%,二肌腹一肌腱4例占13.3%,二肌腹二肌腱1例占3.3%、一肌腹二肌腱1例占3.3%,梨状肌背面肌腱:上斜型占28.6%,下斜型占32.4%,中间型占23.8%,平直型占15.2%,腹面肌腱:上斜型占37.7%,下斜型32.4%,中间型占24.0%,平直型占4.2%,双腱型占1.7%。梨状肌与坐骨神关系异常占60.5%,而变异型合成占39.5%。坐骨神经经过一肌腹一肌腱前方占82.1%。背面肌腱平均长度为1.25cm,平均宽度为0.29cm,腹面肌腱平均长度为2.41cm,宽度为0.38cm。坐骨神在臀大肌段长为(9.6±0.71)cm。结论:临床对臀部结构的熟悉,而对药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肌纤维化的形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药源性损伤 坐骨神经 预防
下载PDF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曼 郭茂文 +4 位作者 郭代红 吴旭 马亮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45-47,6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回顾性调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我院经静脉途径应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对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进行人工再评价。结果:计划3参数为最优的事件配置器参数,分别筛查氟康唑组、注射用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病例840例、211例和81例。其中氟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377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2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5.00%;注射用伏立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94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15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7.11%;伊曲康唑注射液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28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4.94%。结论:本研究中设置的肝损伤事件配置器结合了多种标准参数,可操作性好,弹性空间大,阳性病例丢失率低。采用该系统进行主动监测研究时,事件配置器的参数设置为关键要素,应基于不同目标药物和药品不良事件特点进行个体化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抗真菌 损伤 主动监测 氟康唑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209例抗感染药物药源性肾损伤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曼 蔡乐 +7 位作者 郭代红 任昭 凡超 陈超 马亮 徐元杰 赵鹏芝 赵靓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149例(71.29%),女60例(28.71%),平均年龄(53.48±23.62)岁。涉及抗感染药品5大类54个品种,引起ADR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0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1周以内(84.21%)。对可进行肾损伤分期的108例ADR评价,2、3期患者共56例,占51.85%。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其中治愈和好转共185例(88.52%)。结论: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品种较多,且多发生在1周以内,临床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并重点关注引发药源性肾损伤频次较高的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抗感染 品不良反应 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住院患者药源性肝损伤的信息化自动监测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郭代红 苏畅 +6 位作者 王啸宇 朱曼 田晓燕 胡鹏洲 贾王平 赵粟裕 寇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8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种分别进行大样本量用药人群的自动监测,并对其报警病例进行人工甄别,获得药源性肝损伤准确发生率。结果:近年来,我院先后利用系统开展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用药总例次数为1 215~11 665例次,纳入监测的样本量为233~10 605例次;目标药物分别有阿托伐他汀钙、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紫杉醇(白蛋白)、桂哌齐特,其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30%(17/233)、6.26%(38/607)、1.93%(34/1 763)、4.7%(84/1 788)、14.53%(192/1 321)、7.11%(15/211)、0.87%(92/10 605)。结论:自动监测专用软件可高效快捷地获取重点监测品种在真实世界的药品不良反应准确发生率,其病例纳入率与阳性预测率呈负相关,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当权衡;也可用于实时监测,追踪并预警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不良反应 医疗信息系统 损伤 自动监测
下载PDF
501例药源性肾损伤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赵靓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徐元杰 马亮 赵鹏芝 蔡乐 赵粟裕 王忠强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10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肾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9~2014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出药源性肾损伤报告501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肾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9~2014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出药源性肾损伤报告501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1例药源性肾损伤中,女175例(34.93%),男326例(65.07%),平均年龄(54.14±21.99)岁,涉及197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1周以内(72.45%),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其中痊愈、好转406例(81.04%)。结论药源性肾损伤涉及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应提高对药源性肾损伤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及高危药物的预警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小超 屠曾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肝组织内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密不可分.CYP450是参与药物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部分药物经CYP450代谢产生反应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与...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肝组织内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密不可分.CYP450是参与药物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部分药物经CYP450代谢产生反应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与肝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通过诱发免疫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等不同的机制造成肝损伤.CYP450的诱导和抑制以及CYP450表达的个体差异都与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基于CYP450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围绕CYP450进行的代谢酶研究和新药分子设计已经开展,这对预防和减少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损伤 作用 细胞毒 免疫毒
下载PDF
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精俸 江振洲 +2 位作者 王涛 姚金成 张陆勇 《药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357-362,共6页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直接造成的可预测的肝损伤及药物特异质反应所致的不可预测的肝损伤两大类。综述近年来对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直接造成的可预测的肝损伤及药物特异质反应所致的不可预测的肝损伤两大类。综述近年来对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预防药源性肝损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肝毒 线粒体 天然免疫 适应免疫
下载PDF
我院106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闫荟羽 史吉平 +1 位作者 毛丽超 张四喜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1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06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用药品种、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 2... 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06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用药品种、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男性40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8.12±14.00)岁;药物按构成比依次为是中药、抗肿瘤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感染药物;开始用药至起病多在12周内,特征以身目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为主,18.4%无症状;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41.51%)、混合型(28.30%)次之,胆汁淤积型(15.09%)和肝生化学异常(15.09%)最少;50例病理结果均倾向药物性肝损伤。结论药源性肝损伤临床特征不特异,易漏诊和误诊,但大多数预后较好。临床医生应该加强对DILI的警惕,根据其病因、临床特征,早期识别、及时停药并给予适当保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下载PDF
组学技术应用于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坤 金若敏 陈长勋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对近10 a来国内外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因组学为药... 目的: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对近10 a来国内外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因组学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敏和全面的机制研究方法;蛋白质组学通过比较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代谢组学可以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有效地评估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结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危险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93例药源性肾损伤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颖 熊迪 +8 位作者 邹吉利 宋艳艳 王洁 张江红 杨新强 乔逸 杨志福 王婧雯 文爱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药源性肾损伤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药物致肾损伤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76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93例,其中抗微生物药物38例(40.86%),中药14例(15... 目的探讨药源性肾损伤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药物致肾损伤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76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93例,其中抗微生物药物38例(40.86%),中药14例(15.05%),镇痛药11例(11.83%);其他类药物30例(32.26%)。93例药源性肾损伤患者中,91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药源性肾损伤,警惕抗菌药物和中药引起的肾功能损伤,加强用药监护并及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药源性肾损伤不良反应监护的思维和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 辛华雯 余爱荣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1期1920-1921,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护中的处理思路。方法:以1例药源性肾损伤为例,分享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护中的思维模式与实践方法。结果和结论:临床药师可以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归纳,直接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简明、可靠的药物...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护中的处理思路。方法:以1例药源性肾损伤为例,分享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护中的思维模式与实践方法。结果和结论:临床药师可以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归纳,直接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简明、可靠的药物信息,协助疾病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不良反应 临床 学监护 庆大霉素 损伤
下载PDF
111例药源性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冬雪 侯继秋 +1 位作者 张新茹 于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1-965,共5页
目的了解药源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筛选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和2015年7月出院的符合AKI诊断标准的病历,排除非药物因素所致AKI,纳入药源性AKI病历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的药源性AKI病例中... 目的了解药源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筛选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和2015年7月出院的符合AKI诊断标准的病历,排除非药物因素所致AKI,纳入药源性AKI病历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的药源性AKI病例中,男女比例1.13∶1,平均58岁。其中重症监护室(ICU)发生的药源性AKI11例。患者从应用致AKI的药物到发生药源性AKI的平均时间为3.3d,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2d。AKI临床表现中,血肌酐异常51例(占45.95%),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平均3.7d。平均每例使用可疑药物2.2种,发生频次排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94例次,占39.17%)、利尿药(39例次,占16.25%)、对比剂(33例次,占13.75%)。结论药源性AKI发病隐匿,临床应提高对其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及高危药物的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物不良反应 抗菌 对比剂 利尿剂
下载PDF
1例药源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毅 周淑娴 陈念辉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0期1986-1989,共4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患者肝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患者肝功能状态,根据不同降糖药的药动学特点及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治疗方案,并进行了全程的药学监护及出院后的随访,保...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患者肝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患者肝功能状态,根据不同降糖药的药动学特点及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治疗方案,并进行了全程的药学监护及出院后的随访,保障患者降糖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2型糖尿病 学监护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下载PDF
药源性肝损伤的活体组织学临床特征:聚焦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联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晶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据《Clin Mol Hepatol》2012年6月26日报道]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活体组织学临床特征:聚焦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联系(作者Ju H等)
关键词 自身免疫肝炎 损伤 临床特征 组织学 聚焦 活体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盐酸胺碘酮致药源性肝损伤诊治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洪钦 倪政彪 《海峡药学》 2015年第5期221-222,共2页
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诊治,充分考虑药物、患者合并症和患者个体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
关键词 损伤 临床 物治疗 学监护
下载PDF
减味寿胎丸对药源性卵巢功能损伤大鼠的干预机理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管雁丞 罗颂平 黄长盛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以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损伤模型为载体,运用去阿胶减味寿胎丸初步探索其对卵巢功能损伤的干预及其机理,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补佳乐组、减味寿胎丸高及低剂量组... 目的:本研究以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损伤模型为载体,运用去阿胶减味寿胎丸初步探索其对卵巢功能损伤的干预及其机理,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补佳乐组、减味寿胎丸高及低剂量组,每组10只,共50只。模型组、补佳乐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于上午9时灌服同剂量TW75mg/kg,下午3时按分组情况分别灌服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补佳乐或中药;正常组则同时灌服同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0日。实验结束后,均选择1~5天非动情期处死、取材。结果:减味寿胎丸可使部分大鼠(约半数)动情周期恢复;可使大鼠FSH,FSH/LH明显降低(P<0.05);血E2水平升高,虽P>0.05; AMH、INHB明显升高,卵巢指数明显升高(P<0.05);可使生长卵泡增加,但P>0.05。可使生长卵泡增多、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间质纤维化改善。结论:减味寿胎丸可能是通过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和调节卵巢内分泌激素的水平,改善卵巢血液供应及组织形态,从而恢复和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味寿胎丸 卵巢功能损伤大鼠模型 干预机理
下载PDF
减味寿胎丸对药源性卵巢功能损伤大鼠干预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雁丞 黄长盛 +1 位作者 倪张俊 罗颂平(指导) 《江西中医药》 2020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学说,以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损伤建立大鼠模型,通过对前、后期干预时机的对比研究,探索最佳用药时机,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有正常动情周期SD雌性SPF级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前、后期干预模型组,前、后期... 目的:基于“治未病”学说,以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损伤建立大鼠模型,通过对前、后期干预时机的对比研究,探索最佳用药时机,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有正常动情周期SD雌性SPF级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前、后期干预模型组,前、后期干预补佳乐组,前、后期干预中药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分别于上午9时及下午3时灌服3mL生理盐水,连续30天;早期干预模型组上午9时灌服GTW,下午3时灌服生理盐水;早期干预用药组上午9时灌服GTW,下午3时灌服减味寿胎丸或戊酸雌二醇,均连续30天。后期干预模型组在定时连续灌服GTW30天后,改予3mL生理盐水,晚期干预用药组改予减味寿胎丸或戊酸雌二醇,均连续30天,共60天。结果:前期干预中药组可使约半数大鼠动情周期恢复;可使FSH、FSH/LH明显降低,E2、AMH、INHB水平明显升高;可使卵巢指数明显升高;后期干预组,未见明显性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论:减味寿胎丸前期干预拮抗修复药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显效,后期干预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味寿胎丸 卵巢功能损伤 干预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