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及其复方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必乾 何昱洁 +1 位作者 何慧明 邓毅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肝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肝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群与DILI的关系、甘草和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缓解DILI的机制。结果药源性肝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构成异常、肠道屏障损坏以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易位,而异常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途径加重肝脏损伤。甘草中的成分和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恢复肠道屏障、抗炎以及增强免疫作用机制改善DILI。结论甘草及其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缓解药DILI,为扩大药源性肝损伤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复方 肠道微生物 药源性肝损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曼 郭茂文 +4 位作者 郭代红 吴旭 马亮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45-47,6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回顾性调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我院经静脉途径应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对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进行人工再评价。结果:计划3参数为最优的事件配置器参数,分别筛查氟康唑组、注射用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病例840例、211例和81例。其中氟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377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2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5.00%;注射用伏立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94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15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7.11%;伊曲康唑注射液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28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4.94%。结论:本研究中设置的肝损伤事件配置器结合了多种标准参数,可操作性好,弹性空间大,阳性病例丢失率低。采用该系统进行主动监测研究时,事件配置器的参数设置为关键要素,应基于不同目标药物和药品不良事件特点进行个体化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抗真菌 药源性肝损伤 主动监测 氟康唑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住院患者药源性肝损伤的信息化自动监测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郭代红 苏畅 +6 位作者 王啸宇 朱曼 田晓燕 胡鹏洲 贾王平 赵粟裕 寇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8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种分别进行大样本量用药人群的自动监测,并对其报警病例进行人工甄别,获得药源性肝损伤准确发生率。结果:近年来,我院先后利用系统开展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用药总例次数为1 215~11 665例次,纳入监测的样本量为233~10 605例次;目标药物分别有阿托伐他汀钙、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紫杉醇(白蛋白)、桂哌齐特,其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30%(17/233)、6.26%(38/607)、1.93%(34/1 763)、4.7%(84/1 788)、14.53%(192/1 321)、7.11%(15/211)、0.87%(92/10 605)。结论:自动监测专用软件可高效快捷地获取重点监测品种在真实世界的药品不良反应准确发生率,其病例纳入率与阳性预测率呈负相关,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当权衡;也可用于实时监测,追踪并预警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不良反应 医疗信息系统 药源性肝损伤 自动监测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马小超 屠曾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肝组织内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密不可分.CYP450是参与药物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部分药物经CYP450代谢产生反应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与...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肝组织内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密不可分.CYP450是参与药物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部分药物经CYP450代谢产生反应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与肝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通过诱发免疫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等不同的机制造成肝损伤.CYP450的诱导和抑制以及CYP450表达的个体差异都与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基于CYP450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围绕CYP450进行的代谢酶研究和新药分子设计已经开展,这对预防和减少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药源性肝损伤 作用 细胞毒 免疫毒
下载PDF
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精俸 江振洲 +2 位作者 王涛 姚金成 张陆勇 《药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357-362,共6页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直接造成的可预测的肝损伤及药物特异质反应所致的不可预测的肝损伤两大类。综述近年来对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直接造成的可预测的肝损伤及药物特异质反应所致的不可预测的肝损伤两大类。综述近年来对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预防药源性肝损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线粒体 天然免疫 适应免疫
下载PDF
我院106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闫荟羽 史吉平 +1 位作者 毛丽超 张四喜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1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06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用药品种、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 2... 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06例药源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用药品种、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男性40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8.12±14.00)岁;药物按构成比依次为是中药、抗肿瘤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感染药物;开始用药至起病多在12周内,特征以身目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为主,18.4%无症状;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41.51%)、混合型(28.30%)次之,胆汁淤积型(15.09%)和肝生化学异常(15.09%)最少;50例病理结果均倾向药物性肝损伤。结论药源性肝损伤临床特征不特异,易漏诊和误诊,但大多数预后较好。临床医生应该加强对DILI的警惕,根据其病因、临床特征,早期识别、及时停药并给予适当保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下载PDF
组学技术应用于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坤 金若敏 陈长勋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对近10 a来国内外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因组学为药... 目的: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对近10 a来国内外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因组学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敏和全面的机制研究方法;蛋白质组学通过比较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代谢组学可以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有效地评估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结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危险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1例药源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毅 周淑娴 陈念辉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0期1986-1989,共4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患者肝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患者肝功能状态,根据不同降糖药的药动学特点及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治疗方案,并进行了全程的药学监护及出院后的随访,保...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患者肝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患者肝功能状态,根据不同降糖药的药动学特点及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治疗方案,并进行了全程的药学监护及出院后的随访,保障患者降糖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2型糖尿病 学监护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下载PDF
药源性肝损伤的活体组织学临床特征:聚焦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联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晶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据《Clin Mol Hepatol》2012年6月26日报道]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活体组织学临床特征:聚焦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联系(作者Ju H等)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药源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组织学 聚焦 活体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盐酸胺碘酮致药源性肝损伤诊治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钦 倪政彪 《海峡药学》 2015年第5期221-222,共2页
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诊治,充分考虑药物、患者合并症和患者个体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临床 物治疗 学监护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诊治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蓉蓉 宋小骏 +1 位作者 倪江洪 周晓东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3期57-58,共2页
目的发挥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治疗,充分考虑药物和患者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实际体验,加深了理解,增长了知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提高了... 目的发挥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治疗,充分考虑药物和患者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实际体验,加深了理解,增长了知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也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临床 物治疗
下载PDF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评价方法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2 位作者 曹俊岭 肖小河 王伽伯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284-290,共7页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以临床评价证据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及Liver Tox网站收录数据对文献及相关报道中的常见可疑损肝中药进行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主要不良反应或肝损伤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重点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中药相关DILI评价方法进行解读。最后,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对中药相关DILI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本文为认识和评价中药相关DILI的客观真实性、发展符合中药特点的DILI评价方法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为降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评价方法 风险因素
下载PDF
数学模型预测药源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敏 李思泽 +1 位作者 姚莉 相小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2-390,共9页
药源性肝损伤作为引起上市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也开始逐渐用于化合物肝毒性的预测和判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物是否产生肝毒性与药物... 药源性肝损伤作为引起上市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也开始逐渐用于化合物肝毒性的预测和判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物是否产生肝毒性与药物的化学结构、体内浓度、代谢过程等多个因素有密切关系。根据药物肝毒性原理,多种数学模型被开发和应用于肝毒性预测中,常用方法包括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毒理基因组学模型和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的方法,该3种模型分别以化合物结构、毒理基因组相关信息和PBPK参数作为基础用于预测药物性肝毒性。本文介绍该3类预测药源性肝损伤方法的构建过程和应用,以期为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预测和肝毒性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预测 量化构效关系模型 毒理基因组学 生理动学模型 DILIsym模型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保肝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缪志敏 赖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7-851,共5页
目的综述肠道菌群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保肝机制。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相关文献,对肠道菌群的保肝机制进行探讨;对肠道菌群在对乙酰氨基酚、一线抗结核药和铁剂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肠道菌群的保肝机制分为... 目的综述肠道菌群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保肝机制。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相关文献,对肠道菌群的保肝机制进行探讨;对肠道菌群在对乙酰氨基酚、一线抗结核药和铁剂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肠道菌群的保肝机制分为直接保护作用和间接保护作用;在对乙酰氨基酚、一线抗结核药和铁剂所致肝损伤中均能发现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某些菌群的丰度大小与肝损伤程度有着密切关联。结论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药源性肝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药源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文献个案报道数据元素分析
15
作者 朱兰 朱彦 +2 位作者 姚克宇 陈超 刘丽红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评估国内报告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DILI)个案报道文献,为中药DILI文献肝损伤个案报道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服务系统3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的中药DILI个案报道文献,设定中药DILI文... 目的评估国内报告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DILI)个案报道文献,为中药DILI文献肝损伤个案报道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服务系统3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的中药DILI个案报道文献,设定中药DILI文献报道基本数据元素,对国内已发表中药DILI文献个案报道逐一进行评估。结果设定了43个中药DILI文献报道数据元素,纳入了451篇文献,涉及549个病例,对数据元素进行信息抽取,其中16个数据元素报告率低于50%;与Roussel Uclaf评分法(RUCAM)相关的数据元素报告率低,且存在一些元素报告模糊、数值数据描述不连续等问题。结论中药DILI文献中一些重要信息缺失,导致难以支持中药DILI因果关系评估,建议通过研制中药DILI文献个案报道基本数据集,建立统一标准,提高中药DILI文献个案报道质量,促进文献深入分析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个案报道 药源性肝损伤 数据元素 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中草药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难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琼 杨涛 刘成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7-19,23,共4页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使用,以及民众对药物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近年来以中草药药源性肝损伤(HILI)为主的不良反应或事件频发,给中药新药研发、中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积极开展HILI的相关研究,变被动为主动,具有重要意义。目...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使用,以及民众对药物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近年来以中草药药源性肝损伤(HILI)为主的不良反应或事件频发,给中药新药研发、中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积极开展HILI的相关研究,变被动为主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过程中,尤其是临床研究较为薄弱,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 药源性肝损伤 研究难点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药源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发现
17
作者 王猛 李瑞婷 黄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2-426,共5页
药源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导致新药研发终止、限用或撤市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DILI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阐明都存在很大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灵敏、准确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重点研究处于生物信... 药源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导致新药研发终止、限用或撤市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DILI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阐明都存在很大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灵敏、准确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重点研究处于生物信息流末端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为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探讨了近期基于代谢组学的DILI生物标志物的相关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凯西莱在治疗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优势
18
作者 徐珊珊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4期135-136,141,共3页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凯西莱 细胞坏死 治疗 代谢功能 物质代谢 造血因子 碳水化合物 病原微生物 实质细胞
下载PDF
美国发布氟氯西林最新药源性肝损伤信息
19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9期1560-1560,共1页
2009年5月3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际严重不良事件联合会(SAEC)发布在药源性肝损伤的遗传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已确定一些患者使用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后所引起的肝损伤与基因有关。
关键词 美国食品品监督管理局 药源性肝损伤 氟氯西林 信息 遗传基础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20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79-79,共1页
6月19日,为控制中药用药的安全风险,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18年第41号)。国内药源性肝损伤和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专家学者围绕中药药源性肝... 6月19日,为控制中药用药的安全风险,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18年第41号)。国内药源性肝损伤和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专家学者围绕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评价开展了大量扎实可靠的研究工作,编制专家学术专长覆盖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中西医肝病临床诊疗、中药药理毒理、中医基础理论、系统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历经6个月最终形成《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指导原则》正式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临床评价指导 评价技术 国家监局 安全评价 国家品监督管理局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