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1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 半抗原 物依赖 肝素 疫苗 诱导 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氨力农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费轶博 黄芳 李玲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9期719-720,共2页
氨力农注射液属双吡啶类衍生物,是一种既非强心苷,又非儿茶酚胺的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和直接扩张血管作用,临床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所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尤适用于经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的慢性难... 氨力农注射液属双吡啶类衍生物,是一种既非强心苷,又非儿茶酚胺的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和直接扩张血管作用,临床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所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尤适用于经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的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力农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42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帕累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芙蓉 杨昭毅 +2 位作者 李民 张蕾 宁丽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的特点,为防范临床用药风险和提高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上报的42例DITP...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的特点,为防范临床用药风险和提高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上报的42例DIT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帕累托法对上报人员职业、患者年龄与性别、药品种类、给药方式、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DITP中,以药师上报为主(38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2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18~<80岁,为主要因素;涉及9类药物23种药品,其中抗肿瘤药引起DITP病例数最多(15例),抗肿瘤药、抗菌药物、抗癫痫药和抗血小板药为主要因素;涉及5种给药方式,其中静脉滴注为主要因素;DITP多发生于用药后1~14 d(26例),为主要因素;12例DITP仅停药未对症处理,30例DITP给予对症治疗,主要为重组人白介素-11与输注血小板联合治疗。结论:临床使用可能引起DITP的药物时,应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尽早发现DITP并对症治疗,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帕累托法 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224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文献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一般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药物"、"药源性血小板减少"、"药物致血小板减少"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5年1月~2016年4月收录的国内医... 目的了解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一般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药物"、"药源性血小板减少"、"药物致血小板减少"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5年1月~2016年4月收录的国内医学期刊进行检索查阅,按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种类和名称、给药剂量、血小板计数与主要临床表现等,并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文献182篇,共224例;涉及药品19类,105种;抗菌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最多,共33种,97例(43.30%);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利福平(26例,11.61%)、利奈唑胺(22例,9.82%)、替罗非班(15例,6.70%)。224例患者中,以轻度出血为主,为63例(28.13%),另有88例(39.29%)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无临床出血症状。引起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患者共73例(32.59%),以利福平最多,共13例(5.80%),其次为替罗非班,共8例(3.57%)。224例患者中男123例,女101例,年龄最小者为出生4 d的婴儿,最大者95岁。超剂量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血药浓度亦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时,要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 文献分析
下载PDF
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中并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秀娥 顾琼华 《上海护理》 2015年第1期84-86,共3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某些药物所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起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5.0×10^9/L[1]。DITP按药物作用机制分...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某些药物所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起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5.0×10^9/L[1]。DITP按药物作用机制分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mar-row suppression thrombocytopenia,MS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AITP),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on-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on-A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肿瘤新 临床试验 护理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凤丹 常馨予 +2 位作者 李璐暘 国琦 郭桂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5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索左氧氟沙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对发生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及监护,认为血小板减少症最有可能由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建议医师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医师采纳建议... 目的:探索左氧氟沙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对发生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及监护,认为血小板减少症最有可能由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建议医师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医师采纳建议并停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果:通过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同时进行升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最终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临床 学监护
下载PDF
280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晓岚 赵萍 沈晨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8期1007-1009,1013,共4页
目的:基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资料,探讨药物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体现药师价值。方法:通过我院检验科LIS系统,收集2017—2020年全... 目的:基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资料,探讨药物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体现药师价值。方法:通过我院检验科LIS系统,收集2017—2020年全部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的患者检验数据;通过我院HIS系统、电子病历,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临床诊断和用药数据,调查疾病发生的原因,确定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种类及其机制。结果:LIS系统收集到44581条检验数据,筛选出2024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280例(占13.83%)。280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男性患者135例(占48.21%),女性患者145例(占51.79%);年龄大多为60~70岁;引发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药(234例,占83.57%),涉及各类抗肿瘤药376例次,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为铂类药物(128例次,占34.04%)、抗代谢药(81例次,占21.54%)和抗肿瘤植物药(67例次,17.82%)。结论:有诸多原因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调查结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数占比居第3位。发生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60岁接受抗肿瘤药治疗的老年患者占比较高。提示临床医师在对高危人群使用相关药物时,需做好相关监护,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减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品不良反应 安全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防治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东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同时对于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58... 目的分析并研究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同时对于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调查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得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临床表现来说,患者存在有出血症状,而且存在有全身的症状。为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对于血小板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的药物。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以后,全部得到恢复,采用自制的量表对于所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满意度评分为(92.5±3.4)分。结论临床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治疗,尽量为患者选择采用对血小板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的药物进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发病机制分析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庆大霉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骁龙 王晓丹 +1 位作者 张吉艳 王凤锦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1例78岁老年男性患者,因发热伴胸痛3 d入院,诊断为肺炎。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0 mg,tid,ivgtt)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2 d后血小板计数(PLT)由入院时的278×10^(9)·L^(-1)降至19×10^(9)·L^... 1例78岁老年男性患者,因发热伴胸痛3 d入院,诊断为肺炎。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0 mg,tid,ivgtt)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2 d后血小板计数(PLT)由入院时的278×10^(9)·L^(-1)降至19×10^(9)·L^(-1),药师考虑为庆大霉素导致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建议停用庆大霉素及可能相关药物,并予升血小板药物对症治疗,医师采纳药师建议,4 d后患者PLT恢复至184×10^(9)·L^(-1),停用升血小板药物,恢复使用其他并用药物,2 d后复查PLT为222×10^(9)·L^(-1),病情稳定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翼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具体特点,控制由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造成严重出血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产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的10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患者资料统计,概...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具体特点,控制由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造成严重出血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产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的10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患者资料统计,概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结果: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患者有52例,涉及抗细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其中17例(32.69%,17/52)患者表现出合并出血现象、35例患者(67.31%,35/52)表现出血小板减少与血细胞减少症状。和非合并药物组进行对比,合并用药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小于2天、2~8天和8~14天者显著增多(P<0.05),而大于14天者显著降低(P<0.05)。合并用药组患者血小板计数<10×10^(9)/L者显著多于非合并用药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10~20)×10^(9)/L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患者血小板计数(20~50)×10^(9)/L水平者,显著高于非合并用药组(P<0.05);合并用药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水平者,显著低于非合并用药组(P<0.05)。合并用药组患者仅存在血小板计数减少者,显著高于非合并用药组(P<0.05);合并用药组患者合并血红蛋白降低、合并出血者,显著低于非合并用药组(P<0.05)。换药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恢复时间4~10天者,显著少于复合组(P<0.05)。换药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恢复时间>10天者,显著多于复合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要关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象产生,要全方位识别并且结合患者病情实施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媛媛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常产生周围神经的感觉异常。硫辛酸注射液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药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文介绍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常产生周围神经的感觉异常。硫辛酸注射液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药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文介绍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注射液 糖尿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蔡乐 汤智慧 +3 位作者 邱子涵 文笑 郭代红 朱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22-28,共7页
目的 了解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并建立DIT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DITP的发生情况。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目的 了解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并建立DIT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DITP的发生情况。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为每例阳性病例匹配3例对照病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联合最大似然比检验筛选预测变量,构建DITP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共监测住院患者88 151例,经判定DITP阳性病例478例(0.5%);涉及主要怀疑药品87种,主要为抗肿瘤药(57.3%,274/478)、抗菌药物(25.1%,120/478)和抗血栓药(12.6%,60/478)。通过PSM后,DITP组382例,N-DITP组1146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4 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线γ-谷氨酰转移酶(GGT)≥50 U/L是DITP的危险因素,基线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是DITP的保护因素(P<0.05)。将以上4个变量用于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的AUC为0.821(95%CI:0.799~0.84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良好(P>0.05)。结论 导致住院患者DITP的主要药物为抗肿瘤药、抗菌药物和抗血栓药;基于住院时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线GGT和PLT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DITP风险,为DITP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品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13
作者 邝嘉仪 刘益亮 +2 位作者 丁婉媚 谭奕伟 朱进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在国内有零散报道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多为单一药物所致,同一患者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较少,且其中发生机制尚无定论,临床上多以停药为主治疗。本文报道了一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患在使用多种抗精... 在国内有零散报道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多为单一药物所致,同一患者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较少,且其中发生机制尚无定论,临床上多以停药为主治疗。本文报道了一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患在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常规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抗精神病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2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案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姝 温强 +2 位作者 杜书章 朱振峰 张晓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79-1981,共3页
目的:为抗栓治疗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2例分别由低分子肝素、盐酸替罗非班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典型案例分析,给予药学建议,分别为换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2.5 mg,ih,qd,同时给予甲泼尼龙200... 目的:为抗栓治疗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2例分别由低分子肝素、盐酸替罗非班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典型案例分析,给予药学建议,分别为换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2.5 mg,ih,qd,同时给予甲泼尼龙200 mg,输注血小板2 u;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连续3 d分别输注血小板1 u、甲泼尼龙200 mg。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并给予适当处理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栓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肝素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防治 被引量:88
15
作者 都丽萍 梅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年第6期414-419,共6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致出血等症状的疾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按发病机制至少有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免疫性及非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药物有:肿瘤化疗...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致出血等症状的疾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按发病机制至少有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免疫性及非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药物有:肿瘤化疗药物、肝素、奎尼丁、奎宁、金盐、丙戊酸及抗菌药等。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大体高于其他药物。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征和症状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严重者有消化道出血、血尿、阴道出血和颅内出血。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停用可疑致病药物,给予泼尼松、免疫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金盐或砷化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肌内注射二巯基丙醇以排出重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6
作者 杨九一 顾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874-1877,共4页
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查阅中英文文献,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认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3种发病机制,即免疫性血小板减... 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查阅中英文文献,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认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3种发病机制,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以免疫介导机制的较为多见,且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又可根据抗原类型的不同分为6种,即半抗原型、药物相关性抗体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型、药物特异性抗体型、自身抗体型和免疫复合物型,代表药物有奎宁及其衍生物、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那格雷、抗抑郁药、肝素以及其他药物。DITP的机制的研究较少,且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是由免疫系统参与和介导,进一步的研究仍有待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庆秋 吴云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临床 肝素 替罗非班 学监护
下载PDF
药源性肝硬化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二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露娟 张艳华 杨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62-463,共2页
例1:患者,男,57岁。因“间断上腹隐痛5月,加重4天”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为间断性隐痛、无放射痛,无腹胀、发热、反酸、恶心,偶有牙龈出血,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进 马丽 +7 位作者 戈全治 王晓君 付红 蓝晓光 赵婷羽 刘畅 黄娜 孟莹 《人民军医》 201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是因某些药物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低于正常值)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本文报道了白芍总苷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患者既往关节肿痛病史多年,近6个月自行服用白芍总苷胶...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是因某些药物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低于正常值)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本文报道了白芍总苷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患者既往关节肿痛病史多年,近6个月自行服用白芍总苷胶囊后逐渐缓解。1周前发现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及多块大片瘀斑,血细胞分析示血小板计数14×10~9/L。否认外伤史及遗传病病史。骨髓穿刺检查结果回报: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用药史,诊断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停用白芍总苷胶囊,给予甲泼尼龙及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以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不良反应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案例分析
20
作者 戴迎春 邓楠 +3 位作者 曾芳 马林 韩勇 杨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172-173,175,共3页
旨在初步探讨透析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由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和/或低分子肝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典型案例分析,协助临床医生判断血小板减少... 旨在初步探讨透析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由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和/或低分子肝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典型案例分析,协助临床医生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并给予药学建议,停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及低分子肝素。结果: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根据其病情特点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最终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给予医师相应的建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在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低分子肝素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