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药物的非血流灌注依赖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1
作者 李红戈 梅元武 孙圣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的非血流灌注依赖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在无血流因素影响的小鼠海马脑片观察乙酰水杨酸 (ASA)、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预处理前后群峰电位波幅 (PSA)在缺氧和恢复供氧时的变化 ,以及不同性别小鼠ASA...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的非血流灌注依赖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在无血流因素影响的小鼠海马脑片观察乙酰水杨酸 (ASA)、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预处理前后群峰电位波幅 (PSA)在缺氧和恢复供氧时的变化 ,以及不同性别小鼠ASA预处理前后PSA和还原型辅酶I(NADH)荧光强度缺氧前后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缺氧后PSA恢复为 (2 5 9± 11 6 ) % ,ASA、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预处理组缺氧后PSA恢复分别为 (74 7± 35 7) % (P <0 0 5 )、(6 7 8± 38 4 ) % (P <0 0 5 )和 (77 8± 2 6 5 ) % (P <0 0 1)。ASA预处理在雌雄性动物显示不同的保护效果 ,雌性组PSA缺氧后恢复为 (48 4± 34 0 ) % (与雌性对照组比较P <0 0 5 ,与雄性ASA预处理组比较P <0 0 5 ) ;缺氧时NADH增加幅度在雄性和雌性动物分别由对照组的 (14 1 8±9 9) %和 (2 0 4 9± 74 1) %降至ASA预处理后的 (117 9±10 3) % (P <0 0 5 )和 (12 4 0± 11 0 ) % (P <0 0 1)。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的神经保护机制涉及非血流灌注依赖途径 ,该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小板药物 性别 还原型辅酶I 非血流灌注依赖性 神经保护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2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仙连颗粒治疗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士玲 郭晓玉 +1 位作者 王祥麒 高萍 《中医研究》 2005年第10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仙连颗粒/治疗应用 激素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疗法 血小板相关抗体
下载PDF
药物标记抗体导向治疗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姜振宇 王晓芳 +3 位作者 姚程 王静 陈维金 聂荣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讨药物标记抗体导向治疗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分别用间接和直接交联法将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IVIG)与氨甲喋呤 (MTX)制备成标记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抗体 Fc段结合活性 ,以 Fc受体阳性... 目的 探讨药物标记抗体导向治疗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分别用间接和直接交联法将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IVIG)与氨甲喋呤 (MTX)制备成标记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抗体 Fc段结合活性 ,以 Fc受体阳性的小鼠巨噬细胞和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U937为靶细胞 ,用 MTT法测定标记抗体的杀伤活性。结果 标记抗体对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游离 MTX:标记抗体对 Fc受体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 Fc受体阴性细胞。间接标记抗体 IVIG- HSV- MTX的特异杀伤作用明显大于直接标记抗体 IVIG- MTX。结论 标记抗体在体外对单核、巨噬细胞显示了相对特异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标记抗体 治疗
下载PDF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性霉素B依赖性抗体
5
作者 王嘉励 叶欣 +7 位作者 夏文杰 邓晶 徐秀章 刘静 丁浩强 陈扬凯 陈大伟 邵媛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标准方法。方法针对1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和血小板上特异性和自身抗体,用Lifecodes LSATM Class I(Luminex试剂盒,磁珠液相悬浮芯片系统)检测...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标准方法。方法针对1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和血小板上特异性和自身抗体,用Lifecodes LSATM Class I(Luminex试剂盒,磁珠液相悬浮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浆中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两性霉素B依赖的血小板抗体。结果 ELIS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自身抗体均为阴性;Luminex试剂盒测得:患者血清中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1%,未检出有特异性的HLA-Ⅰ类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存在两性霉素B依赖的血小板抗体。结论流式细胞术或可成为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实验室标准手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引起 血小板抗体 药物依赖性抗体 流式细胞术 两性霉素B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体外实验研究
6
作者 罗来龙 王贵学 +3 位作者 尹铁英 罗诗遂 阮长耿 侯延斌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采用一种涂覆左旋聚乳酸《L-PLA)的镍钛合金支架,进行涂层基质的荧光染色和图像分析,探讨吸附法制备药物洗脱性涂层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吸附标记同位素125I的抗GP Ⅱb/Ⅲa单克隆抗体制备药物洗脱性涂层,利用放射性检测方法, 建立了药物... 采用一种涂覆左旋聚乳酸《L-PLA)的镍钛合金支架,进行涂层基质的荧光染色和图像分析,探讨吸附法制备药物洗脱性涂层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吸附标记同位素125I的抗GP Ⅱb/Ⅲa单克隆抗体制备药物洗脱性涂层,利用放射性检测方法, 建立了药物的吸附和缓释曲线,并评价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性支架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仁池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10期868-869,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1,2]。尽管脾脏切除术是目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1,2]。尽管脾脏切除术是目前为止唯一可能"治愈"本病的方法[3],药物治疗仍然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慢性特别是难治性ITP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治疗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自身抗体 网状内皮系统 难治性ITP 脾脏切除术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的血小板黏附实验
8
作者 尹铁英 王贵学 +2 位作者 阮长耿 Guidoin R.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33-34,共2页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吸附有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L-聚乳酸(L-PLA)涂层的抗血栓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L-PLA抗体涂层能与支架稳定结合,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阻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吸附有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L-聚乳酸(L-PLA)涂层的抗血栓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L-PLA抗体涂层能与支架稳定结合,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阻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黏附.L-PLA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是具有更好血液相容性和抗血栓形成双重作用潜力的新型药物洗脱性血管内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药物洗脱性涂层 L-聚乳酸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心病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病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燕 陈洁霞 +2 位作者 汪燕燕 许杜娟 夏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27-829,共3页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但伴血小板重度减少往往限制了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因此,临床中应及时准确辨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本案例中临床药师通过分析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但伴血小板重度减少往往限制了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因此,临床中应及时准确辨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本案例中临床药师通过分析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排除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明确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时恢复抗血小板治疗,避免误停抗血小板药物而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冠心病 血小板药物 EDTA依赖性 假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4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1 位作者 齐书山 廉亮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普通肝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栓性疾病 抗体介导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下载PDF
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国际合作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周琳 周燕 +3 位作者 刘金莲 李丽兰 申卫东 吴国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方法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 目的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方法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阴性对照及药物奎宁,各实验室按照给定的方案对样本进行检测,对结果做统计比较。结果参加评估实验室对3个评估样本检测的准确率: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分别为91.67%,100%,91.67%;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均为100%。所建立的2种检测技术,经国际23家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该技术可应用于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 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 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豫 宋善俊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4期173-175,共3页
肝素作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在治疗心肌梗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栓塞等血栓栓疾病及各种高凝状态性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这一严重并发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肝素作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在治疗心肌梗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栓塞等血栓栓疾病及各种高凝状态性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这一严重并发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现象由Fidlar在1948年年首次描述,1968年,Weismann等报导接受肝素系统性治疗患者并发动脉栓塞并推测可能系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所致。随后的15年中,有关报道逐渐增多,但可能由于缺乏治疗手段及对其发病机制未明,该并发症并没有引起医学界足够的重视,直到1980年,在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并发症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在Thrombosis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 血小板减少 肝素依赖性抗体 血栓形成 标准肝素 血小板计数 肝素抗凝治疗 牛肺 发病率 系统性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栓性疾病 被引量:13
13
作者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 膜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宣可平 张晓红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有抗体反应和血栓形成,是临床使用肝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本文综述该疾病的发病率及诊断、高凝状态的原因及防治进展。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诊治进展 药物诱导 血栓形成 抗体反应 临床使用 防治进展 高凝状态 并发症 发病率
下载PDF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金夫 胡建森 +1 位作者 杨志新 屠敏民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9期50-51,共2页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可引发静、动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2].HIT发病率为0.1 %~5.0 %[3].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抗体介导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类药物 血小板计数 肝素不良反应 诊治体会 HIT
下载PDF
美罗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6
作者 闻艳 赖洵 +1 位作者 沈晓梅 史克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813-1813,共1页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下载PDF
水痘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7
作者 郭华贤 于淑霞 +1 位作者 刘占矿 孙继芳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水痘 合并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抗体 药物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脾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钟会英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447-447,共1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蛋白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发病与免疫有关[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蛋白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发病与免疫有关[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内科治疗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药物 脾栓塞术 患者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特异性自身抗体 护理 血小板膜蛋白
下载PDF
1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
19
作者 崔贵璞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125-126,共2页
肝素(heparin)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由肝素所引起的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HIT作为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 肝素(heparin)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由肝素所引起的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HIT作为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的识别,损伤了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1]。随着肝素的广泛应用,HIT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重视,我院曾收治一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HIT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术后 肝素诱导 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种特异性 血栓形成 使用范围 内皮细胞 抗凝药物 复合物 并发症 应用 因子 损伤 识别 临床 扩展 抗体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磺胺甲基异噁唑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试验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刘彦虹 李璐璐 +2 位作者 黄丽娟 杨东晓 孙文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检测 磺胺甲基异恶唑 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试验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