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药物化学家——谢晶曦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7-192,共6页
谢晶曦教授(1924-),195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华东药学专科学校,在卫生部中央卫生实验院、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合成工作。谢晶曦教授先后研究过抗血吸虫病、抗疟、抗支气管炎、抗肝炎、抗... 谢晶曦教授(1924-),195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华东药学专科学校,在卫生部中央卫生实验院、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合成工作。谢晶曦教授先后研究过抗血吸虫病、抗疟、抗支气管炎、抗肝炎、抗胆碱和计划生育等药,测定了一批天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对部分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进行了全合成;研究开发成功三个我国独创的新药: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消旋山莨菪碱;抗肝炎药联苯双酯以及抗胆碱能阻滞剂樟柳碱,前二者已收载入我国药典;此外,还以分离到的活性成分为先导物,合成了数百个类似物和衍生物,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共发表论文及学术报告158篇。谢晶曦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天然药物化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1984年获国务院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会及中国药学会联合颁发的中国药学发展奖(药物化学);新药联苯双酯获尤里卡金奖。本文简要介绍他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天然活性化合物 类似物和衍生物 中国药学发展奖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活性成分 消旋山莨菪碱 联苯双酯 卫生研究院 抗血吸虫病 中青年专家
下载PDF
在炮火中走进解放区制药厂的科学家——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的传奇人生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丹花 《首都医药》 2006年第7期42-45,共4页
他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烟雾缭绕、碧水荡漾的世外桃园。他驰骋科研疆场50载——共完成60余种中草药成分化学研究,发现200余种新成分并完成化学结构测定。他正值疟疾肆虐大江南北之际——从抗疟中草药鹰爪根中发现抗疟有效成分鹰爪甲... 他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烟雾缭绕、碧水荡漾的世外桃园。他驰骋科研疆场50载——共完成60余种中草药成分化学研究,发现200余种新成分并完成化学结构测定。他正值疟疾肆虐大江南北之际——从抗疟中草药鹰爪根中发现抗疟有效成分鹰爪甲素,并首次发现过氧键为抗疟有效基团。他参与国家攻关项目“人工麝香”的研究——该项目的投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对常用中药藁本、灵芝、金银花、连翘等的化学成分以及对番荔枝科植物中抗癌有效成分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德泉 学家 制药厂 解放区 中草药成分 人生 番荔枝科植物 攻关项目
原文传递
5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换回的科学家——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晓天的传奇人生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军 纪玉英 +1 位作者 王本进 刘媛 《首都医药》 2005年第11期47-50,共4页
他出生在小山村,从小聪颖好学。1947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52年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为了回到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他给美国总统写抗议信,给周恩来总理写求助信。他是用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虏... 他出生在小山村,从小聪颖好学。1947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52年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为了回到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他给美国总统写抗议信,给周恩来总理写求助信。他是用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虏的美国飞行员换回的、留美的中国科技人员第一批归国人员。他率先用核磁共振谱测定中药成分,成为我国将核磁共振、波谱、光谱等技术引进和应用于测定化学结构的先驱者,为填补我国新的波谱学理论和技术应用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医学科学奖获奖第一人。他是中科院院士主席团19名成员之一。他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名人词典》、《中国当代自然科学人物传略》。他就是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晓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飞行员战俘 学家 中国 药物化学家 科学院院士 梁晓天 人生经历
原文传递
推陈出新 探索未知——访我国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教授
4
作者 詹初航 《中国卫生》 2003年第5期27-28,共2页
采访于德泉教授的起因是'人工麝香'。大概是曾经有过一段从事中药的经历,颇感兴趣。再一细打听才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于德泉教授是这一国家攻关项目的主持人及总体设计者。经过近20年,终于将这一国家一类中药研制... 采访于德泉教授的起因是'人工麝香'。大概是曾经有过一段从事中药的经历,颇感兴趣。再一细打听才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于德泉教授是这一国家攻关项目的主持人及总体设计者。经过近20年,终于将这一国家一类中药研制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家 中国 工程院 院士 于德泉 中药 现代化 创新药
原文传递
中药化合物信息集成——《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集》书评
5
作者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59-1659,共1页
关键词 植物化学成分 中药药效 信息集成 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家 书评 药物分析学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追梦科学矢志不移 勤奋耕耘永不停歇——在姚新生老师指导下探索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
6
作者 张永祥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I0009-I0014,共6页
深秋时节,我来到了依然是夏树葱郁、夏花绚烂的广州,参加暨南大学药学院在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姚新生院士80华诞之际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姚老师让我在会上做一个中药复方研究的报告,所以晚上到达后,我又把幻灯细细看了一遍,已是... 深秋时节,我来到了依然是夏树葱郁、夏花绚烂的广州,参加暨南大学药学院在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姚新生院士80华诞之际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姚老师让我在会上做一个中药复方研究的报告,所以晚上到达后,我又把幻灯细细看了一遍,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出去散散步吧,穿过一条灯火通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科学内涵 姚新生 老师 天然药物化学家 耕耘 学术研讨会 暨南大学
下载PDF
征稿启事
7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JANPR》(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本刊主要报道天...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JANPR》(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本刊主要报道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合成和结构改造、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稿启事 天然药物化学家 出版集团 天然产物 结构改造 生物合成 药物研究所 医学科学院
原文传递
《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8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ANPR》(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本刊主要...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ANPR》(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本刊主要报道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合成和结构改造、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本刊已被SCI收录,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0.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征稿启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杂志 亚洲 天然药物化学家 出版集团 结构改造
原文传递
《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9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ANPR》(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本刊主要报道天...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ANPR》(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本刊主要报道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合成和结构改造、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本刊已被SCI收录,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0.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征稿启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杂志 亚洲 天然药物化学家 出版集团 结构改造
原文传递
A drug from poison:how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o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as discovered 被引量:8
10
作者 RAO Yi LI RunHong ZHANG DaQi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6期495-502,共8页
It is surprising that,while arsenic trioxide(ATO) is now considered as "the single most active ag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er remains obscure and his ... It is surprising that,while arsenic trioxide(ATO) is now considered as "the single most active ag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er remains obscure and his original papers have not been cited by a single English paper.The discovery was mad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en most Chinese scientists and doctors struggled to survive.Beginning with recipes from a countryside practitioner that were vague in applicable diseases,Zhang TingDong and colleagues proposed in the 1970s that a single chemical in the recipe is most effective and that its target is APL.More than 20 years of work by Zhang and colleagues eliminated the confusions about whether and how ATO can be used effectively.Other researchers,first in China and then in the West,followed his lead.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ata from his own group proved that APL was indeed the most sensitive target.Removal of a trace amount of mercury chloride from the recipe by another group in his hospital proved that only ATO was required.Publication of Western replication in 1998 made the therapy widely accepted,though neither Western,nor Chinese authors of English papers on ATO cited Zhang's papers in the 1970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arly papers of Zhang,but also suggests it worth further work to validate Chinese reports of ATO treatment of other cancers,and infers that some findings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s are of considerable value to patients and that doctors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benefit from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doctors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UKEMIA arsenic trioxide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