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禹 张永明 +2 位作者 刘秀华 张大为 姚树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缺...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缺血后处理组;④依达拉奉主动脉根部注射组(依达拉奉1组);⑤依达拉奉股静脉注射组(依达拉奉2组)。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伊文思蓝-TTC染色确定梗死及缺血的心肌范围。采用Westernblot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和依达拉奉2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CK-MB、MDA的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和依达拉奉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分别是缺血再灌注组的1.8倍和1.7倍,Bax蛋白的表达分别是缺血再灌注组的0.52倍和0.54倍(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机械性缺血后处理接近,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以及降低凋亡指数(Bax/Bcl-2)是二者的共同机制;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注射途径给药的保护效果不差于静脉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临床上适宜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缺血后处理 自由基 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缺血与药物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源性保护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宝 刘红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减轻缺血心肌损伤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溶栓治疗以及90年代兴起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然而... 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减轻缺血心肌损伤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溶栓治疗以及90年代兴起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然而随之带来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 内源性保护机制 药物后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流 人类健康 心肌损伤
下载PDF
糖尿病与心肌药物后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夏经钢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糖尿病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下降,且减弱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再灌注前以挥发性麻醉剂、腺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后处理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便于临床应用等特点。糖尿病心... 糖尿病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下降,且减弱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再灌注前以挥发性麻醉剂、腺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后处理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便于临床应用等特点。糖尿病心肌的药物后处理现象及其机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糖尿病时心肌对于药物后处理反应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为临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及药物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爱勇 尚菊菊 刘红旭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11期677-68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再灌注损伤现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再灌注损伤现在愈来愈引起心血管医生的重视。如何防止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包括缺血性预适应(IPC)、药物性预适应、中药预适应几个方面。预适应能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对再灌注损伤提高耐受能力、明显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和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药物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家龙 张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3期2043-2045,共3页
缺血后处理是在心肌遭受致命性的再灌注损伤的初始阶段,所给予的一种可控的、短暂的、反复间断的缺血/再灌注处理,这样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人们又日益深入地研究一种新的心肌保护策略:药物后处理。现对药物后处... 缺血后处理是在心肌遭受致命性的再灌注损伤的初始阶段,所给予的一种可控的、短暂的、反复间断的缺血/再灌注处理,这样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人们又日益深入地研究一种新的心肌保护策略:药物后处理。现对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后处理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信号通路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晓贺 张英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714-717,共4页
随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缺血后处理保护机制逐步被阐明,药物后处理作为一种更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研究。现重点阐述相关药物应用于再灌注期所模拟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主要环节或触发的具体物质,以及近几年来药物后... 随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缺血后处理保护机制逐步被阐明,药物后处理作为一种更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研究。现重点阐述相关药物应用于再灌注期所模拟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主要环节或触发的具体物质,以及近几年来药物后处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药物后处理 心肌保护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及药物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张文婷 王晓元 李方江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6期2903-2906,共4页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增加及与之相关的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成为临床心脏病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施加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可有效抵抗MIRI。缺血后适应及药物后处理是对缺血再灌注损...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增加及与之相关的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成为临床心脏病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施加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可有效抵抗MIRI。缺血后适应及药物后处理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主要的后处理方式,该文将对这两类后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适应 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云盛 滕天明 +3 位作者 康毅 崔健 夏钊 张文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579-586,共8页
目的观察治疗浓度的硝酸甘油、地尔硫艹卓、尼可地尔以及腺苷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四种药物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不同机制以及各个药物的相对优劣。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观察治疗浓度的硝酸甘油、地尔硫艹卓、尼可地尔以及腺苷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四种药物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不同机制以及各个药物的相对优劣。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硝酸甘油组、地尔硫艹卓组、尼可地尔组、腺苷组。N组持续灌流Krebs-Henseleit液(K-H液)150 min;I-R组稳定灌流K-H液30 min后,结扎前降支30 min,继以K-H液再灌注90 min;药物后处理组分别在再灌注即刻给予硝酸甘油(10-8mol/L)、地尔硫艹卓(5μmo/L)、尼可地尔(200μmo/L)以及腺苷(100μmo/L)再灌注15 min,继以K-H液灌流75 min。记录并分析各组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再灌注心律失常(RA)评分以及心肌梗死面积(myocardial infarct size)。结果 (1)I-R组再灌注30 min及45 min时LVDP均低于各药物后处理组(均P<0.05)。在药物后处理组,再灌注30 min地尔硫艹卓组LVDP[(92.68±5.09)mm Hg比(84.26±3.02)mm Hg比(83.35±2.88)mm Hg]、尼可地尔组LVDP[(88.95±1.75)mm Hg比(84.26±3.02)mm Hg比(83.35±2.88)mm Hg],再灌注45 min地尔硫艹卓组LVDP[(90.39±4.29)mm Hg比(82.09±4.24)mm Hg比(80.98±3.89)mm Hg]、尼可地尔组LVDP[(86.13±2.38)mm Hg比(82.09±4.24)mm Hg比(80.98±3.89)mm Hg]均高于硝酸甘油组与腺苷组,且地尔硫艹卓组高于尼可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硝酸甘油组与腺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I-R组再灌注30 min及45 min的±dp/dtmax均低于各药物后处理组(均P<0.05)。地尔硫艹卓组、尼可地尔组再灌注30 min及45 min的±dp/dtmax均高于硝酸甘油组、腺苷组,且地尔硫艹卓组高于尼可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硝酸甘油组与腺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A评分比较:I-R组评分[5(3,6),57.36]明显高于尼可地尔组[1(1,3),22.05]、地尔硫艹卓组[3(1,4),34.77]、硝酸甘油组[4(1,4),45.41]和腺苷组[2(1,3),2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尼可地尔组RA评分最低,但尼可地尔组与腺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4)心肌梗死面积比较:硝酸甘油组(27.04±2.45)%、地尔硫艹卓组(17.01±1.13)%、腺苷组(47.97±1.22)%以及尼可地尔组(34.95±1.25)%均小于I-R组(55.5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药物后处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地尔硫艹卓组梗死面积最小。结论硝酸甘油、地尔硫艹卓、尼可地尔以及腺苷药物后处理均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其中,地尔硫艹卓在改善心脏泵功能以及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方面效果最好;在药物后处理RA评分方面,尼可地尔和腺苷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硝酸甘油 地尔硫艹卓 尼可地尔 腺苷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豫 张建福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207-3209,共3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缺血后处理是长时间缺血后,于再灌注前短时间内进行反复短暂的再灌和停灌,可明显减轻缺血组织和器官的再灌注损伤。药物后处理指在长时间缺血后,于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开始的几分钟内用药,...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缺血后处理是长时间缺血后,于再灌注前短时间内进行反复短暂的再灌和停灌,可明显减轻缺血组织和器官的再灌注损伤。药物后处理指在长时间缺血后,于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开始的几分钟内用药,通过药物干预来减轻器官的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与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相似,但药物后处理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为器官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缺血 药物后处理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宏 何并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物后处理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对心脏术后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
11
作者 王昀璐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40-242,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大血管疾病,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可导致脏器缺血,其中脑和脊髓缺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故术中脏器保护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保护被广为关注。神经系统的保护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药物后处理具有可操作性...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大血管疾病,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可导致脏器缺血,其中脑和脊髓缺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故术中脏器保护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保护被广为关注。神经系统的保护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药物后处理具有可操作性强、处理时机易于控制等优点。故本文将就药物后处理神经系统保护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12
作者 黄湘米 陈莹 +1 位作者 王德明 吴昆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 旨在观察评价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进行心脏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方法,分为ASAⅡ-Ⅲ级与NYHAⅡ-Ⅲ级,研究对象年龄分布... 目的 旨在观察评价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进行心脏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方法,分为ASAⅡ-Ⅲ级与NYHAⅡ-Ⅲ级,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患者入选编号后随机分为地氟烷后处理组(D组)以及对照组(C组)。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开放后,D组随机械通气吸入5%地氟烷,C组吸入纯氧。手术中保持麻醉深度控制在40~50之间。在术前24 h(T0)、插管后即刻(T1)以及主动脉开放后的1 h(T2)、6 h(T3)、12 h(T4)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于主动脉插管前(T1.5)以及主动脉开放后的1 h(T2)采集右心耳组织约50 mg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C组的cTnI于T2、T3、T4、T5时刻的水平都要高于D组(P <0.05)。C组CK-MB在T3水平明显高于D组(P <0.05)。D组细胞凋亡率于T2时低于C组(P <0.05)。结论 地氟烷后处理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烷 药物后处理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后处理失保护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思 刘慧敏 夏中元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33-1836,共4页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内源性胰岛素产生或分泌不足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可能降低心肌后处理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目前,糖尿病心肌后处理中的影响机制仍不是...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内源性胰岛素产生或分泌不足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可能降低心肌后处理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目前,糖尿病心肌后处理中的影响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明确糖尿病心肌后处理中的作用机制,增强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研究探索心肌保护的理想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糖尿病心肌后处理失保护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药物后处理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药物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建廷 喻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90-493,509,共5页
背景随着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机制及心肌保护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后处理作为一种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心肌保护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目的阐述药物后处理用于心肌保护时,相关药物所模拟内源... 背景随着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机制及心肌保护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后处理作为一种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心肌保护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目的阐述药物后处理用于心肌保护时,相关药物所模拟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主要环节以及近年来药物后处理的研究概况和前瞻。内容介绍药物后处理用于心肌保护时,主要途径、作用靶点以及相关药物。趋势药物后处理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和深入将会发现更多的药物靶点,独特的操作便利性,必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后处理 心肌保护 机制
原文传递
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及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15
作者 樊雅玲 魏继承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26-2328,共3页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了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的概念。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均有明确的心肌保护效应,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而两者联合...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了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的概念。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均有明确的心肌保护效应,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而两者联合应用的心肌保护效应尚不十分明确。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缺血后处理 远程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下载PDF
阿片受体参与大鼠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毛张凡 杜心灵 +1 位作者 孙宗全 夏家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通过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和阻滞剂纳络酮,研究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和吗啡药物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行Langendorff心脏灌流:①停灌/再灌组(I/R);②纳络酮组(NAL);③缺血后处理组(Post... 目的通过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和阻滞剂纳络酮,研究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和吗啡药物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行Langendorff心脏灌流:①停灌/再灌组(I/R);②纳络酮组(NAL);③缺血后处理组(Post-con);④纳络酮加后处理组(NAL+Post-con);⑤吗啡组(MOR);⑥吗啡加纳络酮组(MOR+NAL)。观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含量(LDH),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脏复灌初期采取缺血后处理或灌注吗啡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小梗死面积。纳络酮对停灌/再灌心肌没有影响,但可削弱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并完全取消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阿片受体的激活是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再灌之初给予吗啡能起到缺血后处理样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阿片受体 心肌保护 吗啡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永明 王禹 +4 位作者 刘秀华 张大为 张威 张国明 杨菲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简称"后处理组")、依达拉奉动脉给药组(简称"动脉途径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简称"后处理组")、依达拉奉动脉给药组(简称"动脉途径组")和依达拉奉静脉给药组(简称"静脉途径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描记术中心电图变化,于再灌注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伊文思蓝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方法确定梗死以及缺血的心肌范围。结果与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动脉途径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CK-MB、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5);静脉途径组与再灌注组相比,心肌梗死范围减小,CK-MB、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上述指标后处理组、动脉途径组和静脉途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机械性缺血后处理接近,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是两者的共同机制;主动脉根部-冠脉注射途径给药的保护效果不逊于静脉注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自由基 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尼克地尔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悦玮 孙景辉 +1 位作者 张文琪 张科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尼克地尔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组8只,尼克地尔后处理组10只,对照组8只。ISO组和尼克地尔后处理组给予ISO(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尼克... 目的探讨尼克地尔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组8只,尼克地尔后处理组10只,对照组8只。ISO组和尼克地尔后处理组给予ISO(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尼克地尔后处理组于注射ISO 1 h后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 mg/kg),1次/d,连续3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于第3天注射后24 h处死,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钾离子通道蛋白Kir6.2及线粒体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VDAC)、IL-10在心肌组织的表达,并进行Nitrotyrosin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尼克地尔后处理组大鼠的血清cTnI低于I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O组局部心肌组织Kir6.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尼克地尔后处理组Kir6.2表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VDAC表达基本一致;ISO组可见大量心肌细胞胞浆表达Nitrotyrosine,对照组和尼克地尔后处理组无表达;尼克地尔后处理组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ISO组及对照组。结论尼克地尔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开放钾离子通道,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药物后处理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悦玮 张文琪 +1 位作者 孙景辉 张科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0-1163,I0014,共5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组(8只)和尼可地尔后处理组(1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SO组大...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组(8只)和尼可地尔后处理组(1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SO组大鼠腹腔注射ISO 5mg·kg-1,每隔24h重复注射1次,连续注射3d;尼可地尔后处理组于注射ISO 1h后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mg·kg-1),每日1次,连续3d。于第3次注射ISO后24h断尾取血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激酸(CK)活性;常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尼可地尔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DH和CK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低于ISO组(P<0.05)。HE染色,ISO组大鼠局部心肌组织变性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尼可地尔后处理组大鼠坏死心肌细胞明显减少,炎症反应轻微;对照组大鼠心肌无异常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SO组大鼠大量心肌细胞胞浆表达Caspase-3,对照组和尼可地尔后处理组大鼠Caspase-3无表达。尼可地尔后处理组细胞凋亡指数(AI)较ISO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尼可地尔可减轻大鼠M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激活、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尼可地尔 缺血后处理 药物后处理 细胞凋亡
下载PDF
Genistein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燕炯 孔临萍 +4 位作者 刘慧 许言午 董魁 闵国文 吴博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7期825-827,共3页
目的明确Genistei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是否存在药物后处理的保护效应。方法利用在体大鼠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药物后处理前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再灌注早期静脉给予Genistein能有效... 目的明确Genistei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是否存在药物后处理的保护效应。方法利用在体大鼠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药物后处理前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再灌注早期静脉给予Genistein能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肌钙蛋白I和MDA含量下降,SOD活力升高,心功能指标恢复率提高。结论在0.1mg/kg~5.0mg/kg剂量范围内,Genistein都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但表现出双向的剂量依赖性。在0.1mg/kg~1.0mg/kg剂量范围内其保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而在1.0mg/kg~5.0mg/kg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STEIN 缺血/再灌注 药物后处理 植物性雌激素 心脏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