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乙胺丁醇耐药适合药物浓度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楠 胡继红 +1 位作者 赵秀芹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耐药的适合浓度。方法分别采用0.8μg/mL、1.2μg/mL、1.6μg/mL、2.0μg/mL和2.4μg/mL五个浓度对26株敏感株和28株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法判为敏感但embBMet306的突变株进... 目的初步探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耐药的适合浓度。方法分别采用0.8μg/mL、1.2μg/mL、1.6μg/mL、2.0μg/mL和2.4μg/mL五个浓度对26株敏感株和28株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法判为敏感但embBMet306的突变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比较不同药浓度、菌浓度耐药检出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χ2检验及Logarithmic模型拟和曲线等统计方法,P值标准采用0.05。结果26株敏感株5个浓度下耐药检出率均为0%,28株突变株在药物浓度为2.4μg/mL、2.0μg/mL、1.6μg/mL、1.2μg/mL和0.8μg/mL,菌浓度10-3mg/mL和10-5mg/mL的耐药检出率分别0、0、82.1%、89.3%、96.4%和0、0、25%、42.9%、53.6%。28株突变株在菌浓度分别为10-3mg/mL和10-5mg/mL,药物浓度为2.0μg/mL和1.6μg/mL间的耐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6μg/mL和1.2μg/mL间的耐药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1.6μg/mL耐药检出率较高。Logarithmic模型曲线拟和,决定系数R2=0.774,拟和方程为y=0.923+(-0.974)lnx,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证实所选择的本浓度梯度试验的耐药性检出率符合实际情况。结论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2.0μg/mL的EMB浓度偏高,1.6μg/mL确能提高耐药检出率,建议可在1.6μg/mL至2.0μg/mL间结合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确定能反映真实耐药水平的最佳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乙胺丁醇 药物浓度梯度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水红花子复方抗肿瘤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乙同 马立东 +2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王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2期100-105,108,共7页
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水红花子复方含药血清对肝肿瘤SMMC-7721细胞的凋亡坏死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方法:设计与制作玻璃-PDMS复合浓度梯度芯片,并对芯片药物浓度梯度进行表征;将SMMC-7721细胞长期培养在芯片... 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水红花子复方含药血清对肝肿瘤SMMC-7721细胞的凋亡坏死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方法:设计与制作玻璃-PDMS复合浓度梯度芯片,并对芯片药物浓度梯度进行表征;将SMMC-7721细胞长期培养在芯片中,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AO/EB法检测细胞死活率;将预制备的含药血清通入微流控芯片,分别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 h和48 h,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凋亡坏死率;收集各通道的细胞上清液,ELISA法测定VEGF的蛋白含量。结果:细胞在芯片中培养7 d,细胞增殖活性良好,培养72 h期间细胞存活率≥97%。芯片可产生稳定的浓度梯度,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4。芯片中含有药物血清的培养液分别作用SMMC-7721细胞24 h和48 h后,发生凋亡坏死细胞的数量随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随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升高而逐渐减少,都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结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一步证明水红花子复方含药血清对肝肿瘤SMMC-7721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且能抑制其分泌VEGF从而间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药物浓度梯度 中药复方 含药血清 药物筛选
下载PDF
用于药物筛选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允焕 吴建璋 +2 位作者 邵建波 金庆辉 赵建龙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9-785,共7页
细胞区域分布培养以及如何有效地对微流体进行操控是微流控阵列芯片在细胞药物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SU-8负性光刻胶模具和PDMS制作双层结构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的方法,该芯片通过C型的坝结构将进样细胞拦截在芯片的... 细胞区域分布培养以及如何有效地对微流体进行操控是微流控阵列芯片在细胞药物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SU-8负性光刻胶模具和PDMS制作双层结构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的方法,该芯片通过C型的坝结构将进样细胞拦截在芯片的细胞培养的固定区域,键合双层PDMS构成阀控制层,阀网络的开关作用成功实现了芯片通道内微流体的操控,同时芯片设计了药物浓度梯度网络,产生6个不同浓度的药物刺激细胞。通过对芯片3种共培养细胞活性的检测和药物伊立替康(CTP-11)对肝癌细胞的浓度梯度刺激等实验结果验证该芯片在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药物筛选 C型坝结构 微阀 药物浓度梯度 细胞共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