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 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药物球囊扩张术后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响
2
作者 李佳 刘艳新 +2 位作者 陈杏乐 焦莹莹 刘恒道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远隔缺血预适应(dist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冠...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远隔缺血预适应(dist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NSET-ACS并使用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RIPC处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RIPC组(n=60)。主要结局: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coronary flow reserve,FFR)的变化值。次要结局:术前FFR值和术后FFR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关键变量与FFR变化值的关系。结果:两组的FFR变化值[(0.26±0.03)vs.(0.19±0.03),P<0.001]和术后[(0.91±0.04)vs.(0.85±0.03),P<0.001]。两组术前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CEI(β=0.11,95%CI:0.01~0.22,P=0.048)、RIPC(β=0.82,95%CI:0.71~0.93,P<0.001)与FFR变化值呈正相关。吸烟(β=-0.13,95%CI:-0.23~-0.01,P=0.027)、高血压(β=-0.14,95%CI:-0.25~-0.02,P=0.019)、回旋支病变(β=-0.12,95%CI:-0.23~-0.01,P=0.031)与FFR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在接受DCB扩张术的CNSTE-ACS患者人群中,RIPC组术前术后FFR变化值及术后FF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药物球囊扩张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远隔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药物球囊扩张术治疗AMI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屈福超 刘继鹏 岳文伟 《新医学》 2020年第9期727-730,共4页
AMI患者若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血小板明显减少,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题。该文报道1例AMI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因患者血小板偏低,不适宜... AMI患者若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血小板明显减少,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题。该文报道1例AMI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因患者血小板偏低,不适宜长期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因此选择对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行药物球囊扩张术。术后随访,患者无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发作。该例提示对于AMI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药物球囊扩张术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扩张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单纯药物球囊扩张在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飞 何荣华 +4 位作者 李睿 邹永光 王琼涛 饶国涛 张进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球囊处理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于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行单纯药物球囊处理54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60例患者行传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球囊处理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于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行单纯药物球囊处理54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60例患者行传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复查造影,术后9个月临床随访,观察即刻手术效果、统计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均无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压塞等事件发生.观察组54例患者行药物球囊扩张术,成功率94.4%;对照组60例患者行传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成功率91.7%;两组成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即刻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由术前(1.08±0.43)mm增加至术后(3.15±0.52)mm(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最小管腔(3.18±0.56)mm(P>0.05);对照组即刻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由术前(1.15±0.51)mm增加至术后(3.23-0.57)mm(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最小管腔(3.14±0.63)mm(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再重建.结论单纯药物球囊扩张对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治疗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扩张 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联合方案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玉胜 龙昊 +1 位作者 卢曹坤 李子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与支架置入联合方案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球...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与支架置入联合方案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方案,观察组给予DCB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方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90 d椎动脉颅内段血流动力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脑血流灌注[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水平,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90 d,观察组的EDV、PSV分别为(37.98±4.41)、(71.76±6.97)cm/s,均低于对照组[(41.52±5.52)、(75.89±8.11)cm/s],PI为0.82±0.13,高于对照组(0.76±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观察组的rMTT、rTTP分别为(1.01±0.12)、(0.96±0.11)s,均低于对照组[(1.08±0.14)、(1.04±0.12)s],rCBF、rCBV分别为(47.74±5.22)mL·100 mg^(-1)·min^(-1)、(4.11±0.48)mL/100 g,均高于对照组[(45.28±4.96)mL·100 mg^(-1)·min^(-1)、(3.87±0.44)mL/1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为(8.57±2.01)分,低于对照组[(11.05±2.56)分],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68.74±7.01)分,高于对照组[(57.95±6.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灌注综合征、支架脱落及移位、脑梗死、脑出血、穿刺部位并发症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方案可改善椎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支架 日常生活活动 药物涂层扩张 脑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凯锋 赵亮 +1 位作者 高原 吴俊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选择入组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选择入组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Rutherford分级、血清水平、血流重建、晚期管腔丢失情况、不良事件。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踝肱指数(0.94±0.26)、最小管腔直径(3.47±0.39)mm、一氧化氮(NO)(30.3±4.0)pg/m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80.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0.86±0.11)、(3.13±0.32)mm、(26.8±3.6)pg/ml、(68.1±3.1)分,观察组的Rutherford分级(0.19±0.05)、血清内皮素-1(ET-1)(70±7)pg/ml、血浆P选择素(30.2±3.5)μg/L、晚期管腔丢失(1.24±0.25)mm低于对照组的(1.42±0.10)、(77±7)pg/ml、(37.3±3.9)μg/L、(2.51±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重建率为16%,与对照组的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Rutherford分级,提高踝肱指数,降低肢内再狭窄、晚期管腔丢失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血流重建 踝肱指数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胡凯锋 高原 +1 位作者 李延 赵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4.1±6.7)岁,病变长度(14.3±4.1)cm,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62.5±7.2)岁,病变长度(13.8±3.3)cm,采用常规普通球囊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靶血管腔最小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Rutherford分级、间歇性跛行距离、凝血功能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ABI测定值均高于手术前,研究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0.86±0.11)比(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MLD大于对照组[(2.85±0.46)mm比(2.5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LLL值均低于对照组[(4.56±1.80)%比(5.71±1.92)%、(13.37±2.60)%比(19.68±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9.48,均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延长[(13.41±0.31)s比(13.23±0.34)s、(16.92±0.88)s比(16.46±0.9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46,均P<0.05)。结论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较常规支架手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维持血管持续畅通,缓解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腘动脉 支架 再狭窄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及患者血运重建情况
8
作者 丁爱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下肢血运重建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3例ASO患者进行分...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下肢血运重建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3例ASO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和研究组(32例,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再次血运重建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跛行距离均延长,且研究组更长;Rutherford分级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均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整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长跛行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再次血运重建手术的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普通扩张成形术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血运重建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苗倩倩 金沐阳 +1 位作者 马鲁波 耿树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龄(68.6±13.2)岁,Rutherford分级逸3级,平均病变长度(15.13±9.56)mm,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9例(30%),均行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截肢率和免于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结果:30例患者均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7~20(10.7±1.8)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趾端坏死行坏死趾骨截趾术,无大截肢或死亡等重大事件发生。一期通畅率为80.0%(26/30),二期通畅率为93.3%(28/30)。所有患者未行补救性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血管穿孔3例(10.0%),远端栓塞2例(6.7%),术中均及时通过腔内治疗缓解。结论: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可避免或减少支架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定向斑块旋切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创 郑焕勤 +5 位作者 陈忠 王盛 唐小斌 杨耀国 杨燎 刘硕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931-1935,共5页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DAART治疗的47例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包...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DAART治疗的47例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包括41例闭塞性病变患者,6例狭窄病变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住院期间影像资料和术后随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46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经腔内开通成功,技术成功率97.9%。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7%(45/47)、83.0%(39/47),二期通畅率为100%(47/47),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卢瑟福分级改善明显。术后12个月复查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89±0.13)比(0.4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RT治疗重度钙化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安全且有效,术后短期随访患者缺血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重度钙化 股动脉 腘动脉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扩张
下载PDF
接触性导管溶栓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股腘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肖 刘霞 +5 位作者 王磊 雷世雄 柴渊 路建国 张章 郭松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 探讨接触性导管溶栓(CD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股腘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DT联合DCB扩张治疗的18例股腘型TAO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前... 目的 探讨接触性导管溶栓(CD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股腘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DT联合DCB扩张治疗的18例股腘型TAO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Rutherford级别、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到院检测靶血管通畅情况;统计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栓塞、截肢及死亡).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股腘段闭塞动脉,术中未发生血栓、血管破裂及远端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4 h和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Rutherford级别低于术前,ABI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血管通畅率为88.9%(16/18),无靶血管血运重建患者.1例患者发生溶栓相关出血并发症,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大截肢.结论 CDT联合DCB扩张治疗的股腘型TAO患者的初步疗效尚可,仍需进一步对比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药物涂层扩张 接触性导管溶栓 疗效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与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患者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恺欣 张明 +1 位作者 陈军 王硕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CB)与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LEAOD)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入院的88例LEAO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CB)与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LEAOD)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入院的88例LEAO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研究组行DCB治疗,必要时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对照组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晚期管腔丢失(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下肢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踝肱指数(ABI)”及术后恢复情况(恶性事件发生率、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Rutherford分级)。结果:两组术后首日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ABI高于术后首日,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日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MLD低于术后首日,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下肢动脉MLD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恶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及utherford分级≤3级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用于LEAOD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动脉狭窄,提升ABI值,加速下肢动脉血流恢复,减少再狭窄与恶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 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内扩张 药物涂层扩张 下肢动脉狭窄
下载PDF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林 蒋冬林 张学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97-100,共4页
目的 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 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长度和病变直径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随访最小管腔直径、急性增益值、晚期管腔丢失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变长度及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变长度(13.10±2.10)mm及病变直径(1.67±0.12)mm均短于对照组的(16.01±2.67)、(2.24±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最小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增益值(1.63±0.35)mm及晚期管腔丢失(0.08±0.20)mm均小于对照组的(1.83±0.37)、(0.31±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7.50%(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扩张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捷 王宁宁 +8 位作者 于文武 刘林林 孙喜凤 高青青 王海霞 时婧 侯华玲 张海燕 孙维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8—2021-07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52例)和...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8—2021-07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52例)和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扩张支架置入,52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1 a,对比2组患者血管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8.08%)与对照组(9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研究组术后6、12个月血管狭窄率分别为(12.43±3.18)%、(13.61±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8±3.62)%、(15.26±4.78)%(t=2.020、2.058,P=0.046、0.042)。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4±0.59)分、(1.93±0.47)分、(1.75±0.43)分、(1.48±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1±0.73)分、(2.23±0.68)分、(2.01±0.40)分、(1.84±0.46)分(t=2.843、2.617、3.192、4.633,P=0.005、0.010、0.002、<0.001)。术后6、12个月研究组血管内再狭窄发生率(5.77%、9.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26.92%,χ^(2)=4.308、5.216,P=0.038、0.0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7%)与对照组(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0,P=0.183)。结论采用药物涂层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小血管狭窄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药物扩张 裸金属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SeQuentPlease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敏之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SeQuentPlease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因子指标变化,并... 目的探讨SeQuentPlease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因子指标变化,并记录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NO均有所升高,CRP、ET-1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术后6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炎性反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药物涂层扩张 血液流变学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6
作者 王茂生 王伟 +2 位作者 任洪 黄丽琼 晏明鹏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2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68例ASO患者的...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68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组(41例,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组(27例,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跛行距离、血管狭窄程度,术后1年目标血管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ABI、跛行距离、血管狭窄程度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球囊组ABI、跛行距离显著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球囊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球囊组患者再狭窄率(9.76%vs 44.44%)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32%vs 37.04%)均显著低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7、9.299,P<0.05)。结论 在ASO患者中,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与支架置入术的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优于支架置入术,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建议更适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置入术 药物涂层扩张 再狭窄
下载PDF
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药物球囊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单支罪犯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仙 刘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药物球囊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单支罪犯血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来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 目的探讨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药物球囊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单支罪犯血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来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的患者,分为单纯药物球囊干预(对照组)和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药物球囊干预(观察组),每组各33例,记录门诊随访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测定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安全性。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药物球囊干预UAP单支血管病变效果临床疗效确切,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改善内皮功能,进一步降低LDL及TC,延缓术后动脉硬化形成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 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支血管病变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健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MLD)和管腔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的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最小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研究组患者MLD水平为(2.06±0.34)mm,术后6个月时MLD水平为(1.77±0.55)m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4、2.626,P<0.05)。术前,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方案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MLD,促进血流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支架植入术 药物球囊扩张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靶血管内膜反应、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炬 付晓辉 +1 位作者 陶贵周 屈宝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对靶血管内膜反应、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1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对靶血管内膜反应、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1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采取切割球囊治疗,研究组采取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靶血管内膜反应、心功能、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管腔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最小腔径、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及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CCQ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可明显改善靶血管内膜反应,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促进心功能恢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药物涂层/组织扩张装置 内膜反应/血管内膜 血运重建/心肌血管重建术 心房功能 心室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用于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力民 徐雪飞 +3 位作者 王晓明 董金虎 王记培 杨鹏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术患者应用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肿瘤限期手术患者136例,所有患者均行DCB扩张成形术处理冠状...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术患者应用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肿瘤限期手术患者136例,所有患者均行DCB扩张成形术处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情况,DCB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1个月,然后行肿瘤相关手术。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记录患者DCB手术围术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出血率等,并记录患者肿瘤手术后的心源性死亡、非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出血、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合终点。结果136例患者均安全完成DCB手术,手术成功率100%(136/136)。无院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满足肿瘤限期手术的时间要求。DCB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2.94%,4/136),均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泌尿系统出血2例(1.47%,2/136),均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均未输血。中位随访时间为18.8个月,随访中3例患者死亡,均为非心源性死亡;2例出血,均为消化系统出血;9例DCB术后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无急性及晚期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DCB扩张成形术极大的缩短了DAPT时间,且出血风险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在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肿瘤限期手术 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 围术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