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室重构的发生与药物逆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ACEI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红山 李定国 陆汉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心室重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心肌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和心肌间质的纤维化 (包括负荷加重的左心室和正常负荷的右心室 )两部分 ,心肌纤维化引起的左心室重构是指左心室几何形状的改变 ,即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重要突破... 心室重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心肌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和心肌间质的纤维化 (包括负荷加重的左心室和正常负荷的右心室 )两部分 ,心肌纤维化引起的左心室重构是指左心室几何形状的改变 ,即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重要突破之一就是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不是决定心肌间质纤维化与心肌重构的决定性因素 ,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循环和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有关。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 ,抑制该系统的活性有助于心肌纤维化的逆转 ,本文综述近两年来该领域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构 受体拮抗剂 药物逆转 ACEI AngⅡ
下载PDF
天然药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叶琳 陈鸿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2-105,109,共5页
关键词 肿瘤多药耐药 药物逆转 化疗药物敏感性 抗肿瘤药物 交叉抗药性 膜转运蛋白 近展 天然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药物逆转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概括并总结了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药物逆转,这些药物包括ACE抑制剂,CCB1,β-阻滞剂,α-阻滞剂。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药物逆转 ACE抑制剂 CCB1 Β-阻滞剂 α-阻滞剂
下载PDF
肿瘤多药耐药及其药物逆转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卫胜 谢景文 贾正平 《甘肃医药》 1997年第6期327-328,共2页
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药物及改进的联合化疗方案不断推出,但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的产生一直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及药物... 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药物及改进的联合化疗方案不断推出,但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的产生一直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及药物逆转的进展做一简述。1 MDR的产生及机制 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内在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两种类型。内在耐药性是指先天所固有的,即在化疗开始前肿瘤细胞就对多种化疗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一糖蛋白 药物逆转 肿瘤多药耐药 R细胞 研究进展 逆转肿瘤 耐药性 化学增敏剂 抗癌药物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下载PDF
试论心室重构及其药物逆转 被引量:4
5
作者 宛霞 徐康康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409-1410,共2页
重构(remodeling)由Baumbach等在1989年首次提出。高血压左室重构是心脏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与心率失常,猝死,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现已证明,在高血压情况下,心血管系统会发生相应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与高血压的预后密切相关。高... 重构(remodeling)由Baumbach等在1989年首次提出。高血压左室重构是心脏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与心率失常,猝死,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现已证明,在高血压情况下,心血管系统会发生相应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与高血压的预后密切相关。高血压时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伴随神经—内分泌异常,左心室肥厚以及心腔扩大,此过程即为左心室重构。本文就心室重构的机制及其药物逆转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重构 药物逆转 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异常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可被药物逆转
6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8-68,共1页
科研人员假设通过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肿瘤干细胞从间质细胞状态向上皮细胞状态的转化(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MET),使得具有高度转移能力的肿瘤干细胞在药物的靶向诱导下,“恢复”成为有极性的上皮特性的细胞.这样,肿瘤... 科研人员假设通过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肿瘤干细胞从间质细胞状态向上皮细胞状态的转化(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MET),使得具有高度转移能力的肿瘤干细胞在药物的靶向诱导下,“恢复”成为有极性的上皮特性的细胞.这样,肿瘤干细胞在患者体内丧失了高度侵袭和肿瘤转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药物逆转 细胞状态 转移能力 靶向药物 科研人员 靶向诱导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5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血药浓度
7
作者 张晓颖 叶珍洁 +2 位作者 吴灵洁 原津津 俞晓玲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诺福韦-D7作为内标,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后稀释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2.0 mm×50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待方法学验证后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分别在62.5~3000、10~500、125~6000、10~500、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8;四水平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准确度为94.0%~109.3%;提取回收率为98.7%~104.5%、不同类型血浆基质效应为95.7%~106.0%,且血浆样本在一定的储存环境中稳定性良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接受多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HIV患者血药谷浓度分别为107.7~2366.0、740.0~3410.0、38.5~1229.3、31.6~224.4 n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HIV患者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 拉替拉韦 依非韦伦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逆转录病毒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抗-TP阳性献血者中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8
作者 许晓绚 朱蕊 +6 位作者 张爱佳 刘宜仲 戚陈英 李彤 陈婷婷 曾劲峰 王立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692-1698,共7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梅毒螺旋体(TP)抗体(抗-TP)阳性献血者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疗新趋势带来的血液安全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深圳地区血液筛查合格的重复献... 目的了解深圳市梅毒螺旋体(TP)抗体(抗-TP)阳性献血者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疗新趋势带来的血液安全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深圳地区血液筛查合格的重复献血者60例(阴性对照组),规律服用已知ART药物人群3例(阳性对照组),抗-TP阳性/抗-HIV阴性献血者353例(实验1组),抗-TP阳性/抗-HIV阳性献血者25例(实验2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检测各组血浆样本中8种ART药物浓度,分析ART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血浆采用1∶6稀释混样后ART药物仍可检出,实验1组和实验2组1∶6人份混合血浆阳性样本经拆分确证,实验2组检出1例ART药物阳性样本,该样本抗-HIV、蛋白免疫印迹、HIV RNA阳性,抗TP阳性献血者ART药物检出率为0.26%,实验1组ART药物检出率为0.00%,实验2组ART药物检出率为4.00%。结论深圳地区抗-TP阳性献血者中发现使用ART药物情况,合并HIV感染及高危性行为人群更可能使用ART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 梅毒螺旋体 检出率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效不满意患者52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思陆 龙华 +9 位作者 梁烨 李近都 陆高翔 李天资 柳志豪 黄文健 梁旭 梁旭杰 苏寿江 黄兰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基线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疗效不满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排除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艾滋病且疗效不满意的52例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病期和治疗方案相仿,疗效满意患者为对照... 目的探讨首次基线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疗效不满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排除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艾滋病且疗效不满意的52例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病期和治疗方案相仿,疗效满意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患病年龄、性行为特征(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性交带安全套、每周性交次数、性道德观)、HIV知晓、CD4+T细胞计数、依从性、合并感染、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和感染途径等的发生率和OR值。结果药物滥用(DA)、合并感染、治疗初CD4+T细胞计数、感染后治疗时间和依从性等是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DA、合并感染、治疗初CD4+T细胞计数在50以下、感染37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和不依从性患者的疗效不满意风险分别是8.5,5.2,2.7,0.2和0.1倍。结论 AIDS患者的体质、行为、感染的程度、感染的期限和规范用药等因素对ART的效果有影响,早期规范治疗、增强患者的体质、控制合并感染和不吸毒者,对提高ART的效果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逆转录病毒药物 反转录酶抑制剂 耐药因素
下载PDF
5省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前 方利文 +4 位作者 王临虹 吴久玲 王爱玲 王芳 王潇滟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了解HIV抗体咨询与检测对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的23个市/县/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队列研究。对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应用抗逆转录... 目的了解HIV抗体咨询与检测对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的23个市/县/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队列研究。对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中,有1120名(79.77%)感染孕产妇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87.69%儿童应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单因素中对用药产生影响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服务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比例分别是未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者的1.99倍和3.08倍(OR=1.99,95%CI:1.37~2.89;OR=3.08,95%CI:1.16~8.20)。若HIV感染孕产妇是既往感染者,则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能性较大(OR=4.11,95%CI:2.72~6.20)。结论提高HIV抗体检测咨询覆盖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孕产妇 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逆转录病毒药物
下载PDF
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药物对妊娠妇女和婴幼儿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帅凤 葛宪民 +2 位作者 沈智勇 邓小娥 吴雨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7期45-48,共4页
随着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新药的不断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然而,妊娠妇女在使用其作为预防母婴传播用药时,孕期的生理学改变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妊娠状态下,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加重对妊娠妇女和婴幼儿... 随着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新药的不断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然而,妊娠妇女在使用其作为预防母婴传播用药时,孕期的生理学改变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妊娠状态下,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加重对妊娠妇女和婴幼儿的影响,如何针对性地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及用药方案,始终是卫生医学领域的关键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药物 预防母婴传播 妊娠妇女 婴幼儿 安全性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肝毒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靖 王林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35-338,共4页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可能涉及其他致病途径。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与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相关。在HAART中每个单独的药物在肝毒性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确定。仍不清楚大多数ART肝毒性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 逆转录病毒药物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药耐药的机制及逆转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晓红 李占荣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2年第5期272-275,共4页
耐药是肿瘤药物治疗的一大障碍,目前多药耐药的研究颇受重视,对P—糖蛋白参与的多药耐药的研究较多,其它如谷胱甘肽系统、拓扑异构酶Ⅱ、DNA损伤修复的改变等也与多药耐药有关。有些药物可以通过P—糖蛋白或其它途径逆转耐药。本文综述... 耐药是肿瘤药物治疗的一大障碍,目前多药耐药的研究颇受重视,对P—糖蛋白参与的多药耐药的研究较多,其它如谷胱甘肽系统、拓扑异构酶Ⅱ、DNA损伤修复的改变等也与多药耐药有关。有些药物可以通过P—糖蛋白或其它途径逆转耐药。本文综述了耐药产生的机制,逆转耐药的药物研究进展以及耐药逆转剂的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逆转药物 抗药性
下载PDF
HIV1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第三部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成榆 王江蓉 +2 位作者 陈良 徐伟民 巫善明 《世界感染杂志》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由于抗病毒效果较差,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药理学因素,对HIV感染者,某些抗逆转录病毒方案不被推荐。
关键词 HIV1感染 逆转录病毒药物 使用
下载PDF
HIV1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第一部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骆成榆 王江蓉 +2 位作者 陈良 徐伟民 巫善明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5期439-441,共3页
1基本估价 1.1治疗前估价开始进入监护的每一例病人应有完整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估价。意图是证实存在HIV感染,明确是否HIV感染为急性,明确存在混合感染及估价整体健康状况,以用作HIV感染病人处理的推荐。
关键词 HIV1感染 逆转录病毒药物 使用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双阳 殷志梓 《药品评价》 CAS 2018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的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方案,给予产妇和婴儿(单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的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方案,给予产妇和婴儿(单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婴儿出生后42d、12个月和18个月分别给予随访,检测婴儿体内艾滋病诊断性抗体的表达情况,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产妇的肝功能受损、血液系统问题和胎儿出生缺陷等不良反应。结果: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对象中有94例完成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过程,服药率为92.16%;102个婴儿全部按疗程完成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过程,服药率为100%。在出生后42d随访,检测出1例婴儿体内艾滋病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0.98%;治疗期间,6例孕产妇出现肝功能受损,11例孕产妇出现血液问题,未出现胎儿出生缺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停药后均好转。结论:妊娠早期联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阻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药物 妊娠合并艾滋病 阻断 母婴传播 安全性
下载PDF
肿瘤抗药性及其逆转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贤韩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肿瘤抗药性 逆转药物 膜糖蛋白 钙拮抗剂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暴露对子代造血及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悦 李慕军 曾雅畅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7期31-34,共4页
ARV已经改变HIV流行的自然史。ARV暴露对孕妇、胎儿和婴儿的潜在风险依赖于暴露的时间、数量和药物的类型。潜在的不利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和长期监测,因为他们很可能是罕见的、在童年以后发生。现在有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对于HIV未感染儿... ARV已经改变HIV流行的自然史。ARV暴露对孕妇、胎儿和婴儿的潜在风险依赖于暴露的时间、数量和药物的类型。潜在的不利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和长期监测,因为他们很可能是罕见的、在童年以后发生。现在有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对于HIV未感染儿童长期暴露在HIV和ARV的后果,以有助于改善监测和管理潜在的不利影响。本文回顾现有的文献,描述宫内、产时、产后ARV暴露可能会对孩子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药物(ARV) 艾滋病毒(HIV) 血液学毒性 免疫系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促进抗逆转录酶药物使用的国际策略
19
作者 郑明节 张新平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1,共3页
在分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项目进展中有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促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用的策略,包括:WHO提供政策指导和国家支持以协助和改进抗逆转录病毒基本药物的获取、规范ART药物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和... 在分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项目进展中有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促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用的策略,包括:WHO提供政策指导和国家支持以协助和改进抗逆转录病毒基本药物的获取、规范ART药物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和实验室监测、发挥各方力量、提高患者对ART的依从性等。最后介绍了第二届国际促进用药大会关于促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用的关键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药物 艾滋病 政策指导
下载PDF
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防止HIV-1的性传播
20
作者 卢洪洲 潘孝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4期245-246,249,共3页
关键词 应用 逆转录病毒药物 HIV-1 性传播 艾滋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