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鸡尾酒为什么能扼制艾滋病
1
作者 鹿侠 《口岸卫生控制》 2000年第2期38-38,共1页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医生们开始使用由3种药物所组成的鸡尾酒来治疗艾滋病。其中两种药物成分作用于逆转录酶,而第3种药物成分则抑制蛋白酶的活动。在这3种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健康得到了改善。医生们以两种方法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真...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医生们开始使用由3种药物所组成的鸡尾酒来治疗艾滋病。其中两种药物成分作用于逆转录酶,而第3种药物成分则抑制蛋白酶的活动。在这3种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健康得到了改善。医生们以两种方法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真的好转。这两种指标叫做病毒负荷和CD4细胞数量。病毒负荷的意思是血液中的病毒数量。CD4细胞是免疫系统细胞,病毒把它们作为自身的繁殖地。CD4细胞具有保护人的机体不受外物侵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鸡尾酒 艾滋病 治疗 HIV病毒
下载PDF
鸡尾酒式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思凯 邢金明 +1 位作者 叶承锋 毕大卫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作为一种创伤较大、过程较为复杂的骨科手术,其术后疼痛问题一直困扰患者及临床医生。而鸡尾酒式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且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鸡尾...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作为一种创伤较大、过程较为复杂的骨科手术,其术后疼痛问题一直困扰患者及临床医生。而鸡尾酒式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且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鸡尾酒式药物在减少患处出血、改善肌力、保护心肌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探索发现。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鸡尾酒式药物的配方、使用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就鸡尾酒式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药物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关节周围鸡尾酒镇痛药物注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书华 徐浩 +1 位作者 朱晓波 赵嘉懿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周围鸡尾酒镇痛药物注射(PIC)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疼痛控制的有效性及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舟山医院骨科行单侧非骨水泥THA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PIC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 目的探讨关节周围鸡尾酒镇痛药物注射(PIC)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疼痛控制的有效性及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舟山医院骨科行单侧非骨水泥THA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PIC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40例。PIC组止痛剂混合物(罗哌卡因、0.9%氯化钠溶液、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吗啡、酮咯酸和头孢唑啉)于术中股骨柄插入前注射至患者关节下部、前部、后侧及围绕髋臼边缘各10 ml,剩余部分则注射至臀中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中;PCEA组则按需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至术后48 h。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术后10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6 min步行距离、达到步行100 m及上14个台阶所用天数、术后第10天6 min步行距离的差异,评价相关不良反应及诊疗满意度。结果术后10 d内PIC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PCEA组(均P<0.05)。PIC组术后第3天和第10天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PCEA组(均P<0.05);PIC组达到步行100 m及上14个台阶所用天数均明显短于PCEA组(均P<0.05)。PCE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0%,明显高于PIC组的7.5%(P<0.05);PIC组患者整体满意度评分(9.17±0.85)分,明显高于PCEA组的(7.65±0.44)分(P<0.05)。结论单侧THA患者术后采用PIC法能有效控制疼痛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诊疗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鸡尾酒镇痛药物注射 疼痛 全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下载PDF
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杨彬 任一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0-40,共1页
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6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患者,研究组采用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办法。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 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6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患者,研究组采用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办法。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分值、满意度、术后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不良反应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前VAS分值以及膝关节被动活动度,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药物 人工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Cocktail”探针药物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颖 焦建杰 娄建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225-1229,共5页
“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是一次给予两种或多种的探针药物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测定药物代谢酶活性以评价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代谢酶活性与疾病之间关系、研究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对代谢酶活性影响的... “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是一次给予两种或多种的探针药物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测定药物代谢酶活性以评价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代谢酶活性与疾病之间关系、研究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对代谢酶活性影响的应用。简要介绍了“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并且对体内药物代谢酶活性测定的“Cocktail”探针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探针药物 细胞色素P450 应用
下载PDF
药物和耐药乳腺癌的战斗
6
作者 计鸣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药物鸡尾酒 乳腺癌 耐药 战斗 2009年 标准疗法
下载PDF
“鸡尾酒”探针药物法评价苦参对大鼠CYP450不同亚型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呼自顺 徐津 +5 位作者 李芹 汪云 刘洁 尹玉清 焦建杰 娄建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使用"鸡尾酒"(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苦参对大鼠CYP1A2、CYP2C9、CYP2E1和CYP3A4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诱导剂组和抑制剂组。实验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苦参溶液100mg·kg... 目的:使用"鸡尾酒"(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苦参对大鼠CYP1A2、CYP2C9、CYP2E1和CYP3A4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诱导剂组和抑制剂组。实验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苦参溶液100mg·kg-1,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与实验组体积相同的生理盐水;诱导剂组腹腔注射苯巴比妥注射液50 mg·kg-1;抑制剂组腹腔注射西咪替丁注射液50 mg·kg-1,各组均为每日1次,连续5 d。各组分别于第6天注射"鸡尾酒"探针药物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使用HPLC检测各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评价相应的CYP450亚型的体内代谢活性。结果:实验组咖啡因和甲苯磺丁脲的AUC0-t和AUC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高于诱导剂组(P<0.05);而C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低于诱导剂组(P<0.05)。实验组氯唑沙宗的AUC0-t和AUC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C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与诱导剂组无显著差异(P>0.05)。咪达唑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参可诱导大鼠体内CYP1A2和CYP2C9,其诱导强度低于苯巴比妥;苦参可诱导大鼠体内CYP2E1,其诱导强度与苯巴比妥相似;苦参对大鼠CYP3A4体内活性未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探针药物 CYP1A2 CYP2C9 CYP2E1 CYP3A4 苦参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可直接转化成神经细胞
8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10-510,共1页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裴钢院士领衔的课题组,新近采用药物鸡尾酒成功将星形胶质细胞直接转化成神经细胞。相关研究论文于10月2日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裴钢课题组在以往研究中,已在体外缺氧条件下,利...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裴钢院士领衔的课题组,新近采用药物鸡尾酒成功将星形胶质细胞直接转化成神经细胞。相关研究论文于10月2日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裴钢课题组在以往研究中,已在体外缺氧条件下,利用小分子鸡尾酒将体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 转化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药物鸡尾酒 《细胞研究》 重点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IR-II fluorescence image-guided and pH-responsive nanocapsules for cocktail drug delivery 被引量:7
9
作者 Sheng Huang Shan Peng Yuanbao Li Jiabin Cui Hongli Chen Leyu W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32-1943,共12页
Nanocapsule-based targeted delivery and stimulus-responsive release can increase drug effectiveness, while reducing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drug. However, difficulties in the scale-up synthesis, fast burst release, an... Nanocapsule-based targeted delivery and stimulus-responsive release can increase drug effectiveness, while reducing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drug. However, difficulties in the scale-up synthesis, fast burst release, and low degradability, could hamper the translation of drug nanocapsules from lab to clinic. Here we have controllably functionalized the biodegradable and widely available polysuccinimide, in order to obtain an amphiphilic poly(amino acid). Using this polymer, we designed nanocapsules (〈 100 nm) for hydrophobic drug delivery, which could facilitate tumor targeting, hydrogen bond-based pH-responsive release,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tracking,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 This method is versatile, eco-friendly, and easy to scale up at low costs. In addition, this system can carry a cocktail of drugs, obtained by loading multiple anticancer drugs to the same vehicle. Our nanocapsules were observed to be stable in blood vessels (pH = 7.4), and the pH-responsive release (pH = 5.0 in lysosome) was sustained. The chemotherapy results in tumor-xenografted mice suggested that our nanocapsule was safe and efficient, and may be a useful tool for drug deli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IR fluorescence pH responsive cocktail drug deliv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