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药用植物栽培学之金银花栽培教学设计
1
作者 郭绍芬 马军 +4 位作者 赵晓丽 于素梅 于秀玲 王振 孙召梅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本案例根据药用植物金银花栽培的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深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国三农”情...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本案例根据药用植物金银花栽培的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深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国三农”情怀等思政元素科学、合理地融入授课过程,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水乳交融,为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案例教学法 药用植物栽培 金银花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王超 刘谦 +2 位作者 张赫 刘红燕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对应药材入药部位、药性、功效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共调查到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299种。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些植物隶属于76科204属;生活型以草本型为主,共222种。以299种药...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对应药材入药部位、药性、功效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共调查到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299种。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些植物隶属于76科204属;生活型以草本型为主,共222种。以299种药用植物为基源的药材共338种,其中全草入药药材144种,占药材种类数的42.60%;平性药材最多,共85种;苦味药、甘味药和辛味药数量较其他药味具有明显优势;以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化痰止咳类、止血药和补虚药占优势。针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特点,结合该区域自然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 水生耐盐药用植物 药用资源 植物种类 生活类型 入药部位 药性 功效
下载PDF
间作药用植物下陕南幼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环境分析
3
作者 王聪 王瑛 +2 位作者 王浩南 龚春梅 白娟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为研究幼龄茶园中间作药用植物对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影响,以单作茶园为对照,间作元胡、紫云英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为处理,测定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药用植物可有效降低茶园空气温度... 为研究幼龄茶园中间作药用植物对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影响,以单作茶园为对照,间作元胡、紫云英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为处理,测定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药用植物可有效降低茶园空气温度,增加茶园空气湿度,其中菘蓝间作效果最佳;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所提高,土壤有效氮在成熟采收期含量高,有效磷在不同发育期含量都高,有效钾在发育中期含量高,且均高于单作茶园,其中菘蓝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最高;在发育中期,菘蓝间作茶园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间作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土壤有效钾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土壤pH和有效钾呈正相关。茶园间作药用植物能明显改善幼龄茶园土壤和小气候环境,保障幼龄茶树生长,尽快达到采摘标准,使茶农及时获得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茶树 药用植物 土壤环境
下载PDF
光调控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合成的影响
4
作者 张伟 孟祥庆 +3 位作者 苏晓荟 汪晋伊 李丽华 贾敏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因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或功效对人类的健康极为重要,是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主要来源。随着人类对于健康和长寿的不断追求,医药市场的需求规模持续增长,提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的产量和质量变得特别重要。植物...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因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或功效对人类的健康极为重要,是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主要来源。随着人类对于健康和长寿的不断追求,医药市场的需求规模持续增长,提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的产量和质量变得特别重要。植物次生代谢成分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受植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环境对其合成影响尤为重要,因而,长期以来光调控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光调控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光质、光强、光周期的影响分别阐述,以期为高效生产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光强 光周期 药用植物 次生代谢成分
下载PDF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5
作者 赵容 邢艳萍 +3 位作者 张建逵 王丹 陈月华 尹海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植物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学科。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进步,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线下授课已经不能完全...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植物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学科。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进步,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线下授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的授课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融合思政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农业教育 农业教育创新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6
作者 方其仙 李茜 +1 位作者 郑竹 杨净云 《云南农业》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实现科学与思政建设相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基础理念,达到科学育人的目标。文章阐述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列举融入课堂的9类思政元素,并分析融入课... 为实现科学与思政建设相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基础理念,达到科学育人的目标。文章阐述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列举融入课堂的9类思政元素,并分析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探索改革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思政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融入课堂 思政建设 基础理念 探索改革
下载PDF
根茎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小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10-115,128,共7页
在根茎类药用植物集约化种植中,长期连作引起的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等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根茎类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促进根茎类药用作物的产业发展,本文综述了根茎类药用植物连... 在根茎类药用植物集约化种植中,长期连作引起的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等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根茎类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促进根茎类药用作物的产业发展,本文综述了根茎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成因,并概括总结了消除连作障碍的措施。根茎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成因十分复杂,包括植物的化感作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酶活性改变和土壤中致病菌增加等,这些因素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目前常用的消减技术措施包括:筛选耐重茬抗病新品种、合理轮作间作、土壤强还原处理、土壤蒸汽消毒和施加生物炭等物理措施、使用氯化苦、威百亩、棉隆和噻唑膦等化学农药,以及利用微生物菌剂如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和淡紫拟青霉等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等。其中,利用微生物菌剂消减连作障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连作障碍涉及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等诸多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消减连作障碍。最后从选育抗病性强、耐连作的优质新品种、进一步探索适宜的轮作间作模式和提高病原菌拮抗微生物稳定性等方面,对我国根茎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连作 重茬 消减措施
下载PDF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与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占平 陆佳欣 +4 位作者 徐姣 任伟超 王震 马伟 刘秀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目的对药用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药用植物鉴定、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查阅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DNA条形码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征、种类及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进... 目的对药用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药用植物鉴定、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查阅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DNA条形码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征、种类及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DNA条形码和分子标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中。DNA条形码技术能够迅速且精确地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克服了传统鉴别方式的缺陷;分子标记技术则以其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结果精确等优势,在促进药用植物的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结论DNA条形码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对药用植物的鉴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遗传进化提供了依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DNA条形码和分子标记技术也将不断精确,并对中医药现代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DNA条形码 分子标记 药用植物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四川省邻水县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
9
作者 唐晓章 刘红霞 +2 位作者 陈仁文 王晓东 周先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四川邻水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指导,对全县36个定点样地和1080个小样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进行调查;对标本材料进行采集、制作、... 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四川邻水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指导,对全县36个定点样地和1080个小样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进行调查;对标本材料进行采集、制作、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采集药材样品48种、种子资源41种及腊叶标本2600余份。经鉴定,邻水县共有药用植物450种(含种和亚种),其中采集重点品种68种,栽培药用植物8种。结论邻水县中药资源比较丰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本调查研究结果可为邻水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水县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 重点品种
下载PDF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药效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曹际钊 都晓伟 +2 位作者 李倩 国立东 于丹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内生菌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内,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等,对药用植物生长、促进药效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内生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 内生菌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内,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等,对药用植物生长、促进药效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内生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和内生菌促进药用植物药效物质生物合成的途径,包括内生菌的直接合成、诱导子效应、生物转化作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 诱导子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太行山7种药用植物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11
作者 郭文芳 陈艳梅 +1 位作者 高飞 王佳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621,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性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选择太行山地区常见的7种药用植物挂金灯(Alkekengi officinarum)、蕺菜(Houttuynia cordata)、艾(Artemisia argyi)、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枸杞(Lycium chine... 为深入了解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性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选择太行山地区常见的7种药用植物挂金灯(Alkekengi officinarum)、蕺菜(Houttuynia cordata)、艾(Artemisia argyi)、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枸杞(Lycium chinense)、忍冬(Lonicera japonica)和薄荷(Mentha canad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光合、结构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植物性状差异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太行山7种药用植物中,薄荷和枸杞表现出较优的性状组合,其光合速率与叶干物质含量较高,蒸腾速率与比叶面积较低,且枸杞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植物。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叶干物质含量、植物单株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胞间CO_(2)浓度与叶片相对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太行山坡地7种药用植物性状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变异,光合和结构性状种间变异系数为11.08%~164.42%,除植物单株生物量和根冠比表现为强变异外,其他性状均表现为中等变异;不同性状种内变异系数平均为28.75%,处于较低水平。植物性状与土壤因子的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黏粒含量对植物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之和达72.30%,是影响7种药用植物性状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且电导率与土壤pH、黏粒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有机碳、全氮、碳氮比与挂金灯、薄荷、艾、枸杞性状变化的相关性较大,土壤含水量与活血丹性状变化相关性较大。综上,太行山地区7种药用植物性状差异明显,可以通过土壤pH、土壤颗粒组成及电导率等影响植物性状,应针对特定的植物品种,进行有差别的土壤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性状差异 适应策略 土壤因子 太行山
下载PDF
生物质炭调控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华 涂昊泽 +5 位作者 赵钰湲 孔雯 夏文建 王飞儿 Muhammad Shaaban 林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我国是中药材种植大国,但不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中药材连作障碍在种植区普遍存在,造成药材减产变质、道地产区转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对中药材连作土壤进行修复是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的... 我国是中药材种植大国,但不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中药材连作障碍在种植区普遍存在,造成药材减产变质、道地产区转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对中药材连作土壤进行修复是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的一个关键措施。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改良酸化土壤、提升植物品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因此利用生物质炭作为调理剂来缓解中药材连作障碍具有一定潜力。本文针对我国中药材连作障碍的可能成因及潜在危害,分析生物质炭在解决药用植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化感自毒危害等问题上的作用,并对生物质炭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药用植物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质 化感自毒作用
下载PDF
四川省通川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13
作者 李翠羽 袁侠 +5 位作者 张静 刘沁珂 唐怡 付志玺 周毅 黄春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通川区中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科、属组成类型、生活类型、组成特点、药用功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全面系统了解通川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方法... 目的: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通川区中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科、属组成类型、生活类型、组成特点、药用功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全面系统了解通川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选择双龙镇、盘石镇等共7个镇、3个乡、1个街道社区等区域,由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随机生成4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180个,样方套1080个,全面掌握通川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结果:共完成36个样地调查,统计到通川区药用植物共775种,隶属于154科,533属,其中被子植物719种,蕨类植物44种,裸子植物12种。结论:通川区中药资源丰富,了解通川区中药材资源分布,可为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川区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福建省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14
作者 陈巧玲 林锦德 +3 位作者 苏全贵 卢敏勇 范世明 王河山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 了解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该区域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云中山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 目的 了解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该区域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云中山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调查到安溪云中山药用植物192科617属1 021种,其中藻类1种、真菌类22种、地衣类2种、苔藓类4种、蕨类植物80种、裸子植物17种、被子植物895种。结论 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今后应加强相应的保护和引导工作,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普查 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药用植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研究
15
作者 龙正标 贾长青 +5 位作者 符天剑 黄江 晏薇娜 彭单 胡美忠 杨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7期177-179,共3页
在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新要求,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通过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特点而重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育人目标融入课程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药用植物 栽培技术 课程教学
下载PDF
中国濒危药用植物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分析
16
作者 金敖 宋诗雯 +2 位作者 何拓 袁良琛 曾会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ITES附录药用植物在中国的出口贸易时空格局。结果显示,中国在1981-2021年,有257种药用植物用于贸易,其中活体植物总贸易量达1.7亿株,植物衍生物总贸易量达10万吨。中国药用植物的出口贸易记录主要集中在日本(32%)、韩国(10%)和美国(9%),并逐渐向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随着CITES贸易管制措施在中国的实施,药用植物的贸易来源逐渐由野生转变为人工培植。植物衍生物这一标本类型的药用植物需要更加关注,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L.)Sw.)则是需要在贸易中重点监督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药用植物 CITES 贸易时空格局
下载PDF
基于SPOC翻转教学设计在《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张正海 赵晶晶 +3 位作者 郑培和 雷慧霞 李海涛 张影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SPOC翻转课堂设计就是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颠倒过来,变成学生课前通过平台学习SPOC教学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深层的学习活动。本研究选择《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践,构建了“前端分析”“教... SPOC翻转课堂设计就是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颠倒过来,变成学生课前通过平台学习SPOC教学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深层的学习活动。本研究选择《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践,构建了“前端分析”“教学实施”“课程评价”的“三阶段式”翻转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翻转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翻转教学设计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优化SPOC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和完善教学评量标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药用植物栽培学 SPOC课程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探索
18
作者 赵玉成 贺丹霞 秦民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背景下,阐明《药用植物栽培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各部分重要章节的课程思政元素,以经典药物人参、枸杞和杜仲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教学设计,探索专业教...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背景下,阐明《药用植物栽培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各部分重要章节的课程思政元素,以经典药物人参、枸杞和杜仲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教学设计,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科学方法,为进一步实施《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药用植物栽培学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贵州省仁怀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19
作者 王小爱 陈美航 +2 位作者 张成刚 周涛 江维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目的:通过对仁怀市中药资源普查,全面掌握该地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摸底中药材市场和流通情况。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野外样地实地调查、市场走访调查的方法,对仁怀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与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仁怀市中药资源普查,全面掌握该地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摸底中药材市场和流通情况。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野外样地实地调查、市场走访调查的方法,对仁怀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41个样地1230个样方,采集药用植物566种,隶属130科365属,其中127种植物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植物生活型主要以草本为主,占总种数的48.94%。植物药材入药部位以全草类,根及根茎类为主,占总种数的72.09%。药材性味以寒性、苦味药物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7.09%和41.34%。结论:仁怀市中药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多的不特,特的不多”情况,中药材产业发展滞后。建议当地政府合理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怀市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 资源分析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焦松林(综述) 欧阳湖 +2 位作者 刘浪 祝钲洋 周东海(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316-320,共5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的有益细菌,其能通过多重促生效应改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降低生产中化肥和农药长期施用引发的负面影响。该文从PGPR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用植物的...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的有益细菌,其能通过多重促生效应改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降低生产中化肥和农药长期施用引发的负面影响。该文从PGPR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药用植物 抗逆性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