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考
1
作者 姚国栋 闫秋林 王鑫烨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是面向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活性筛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深入了解活性筛选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以后药学学习和工作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是面向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活性筛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深入了解活性筛选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以后药学学习和工作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作风。课程秉承“学生中心、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化。通过构建“每课一问引导—理论学习—实用道具、视频和漫画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录制相关视频”的层次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过程结合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重塑课程教学模式并构建全新的课程考核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 课程改革 实践思考
下载PDF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旭辉 钟方丽 +2 位作者 王晓林 王云 封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通过体外模拟,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溶液5种样品中总黄酮、多酚、... 通过体外模拟,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溶液5种样品中总黄酮、多酚、花青素、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同时,检测5种样品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33.86±3.46)mg/g,其次是多酚,花青素含量最少。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花青素含量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肠消化液次之,胃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较少;原花青素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胃消化液中减少,肠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消失。多酚在肠消化液中含量最高,口腔和胃消化液中差距不大,肠透析液中明显减少。模拟消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口腔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值为71μL,强于维生素C,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为13.7μL,弱于维生素C),肠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弱,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结果略有不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消化产物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相关活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模拟消化 活性成分 含量测定 抗氧化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抗耐药肿瘤细胞体外筛选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胡凯文 陈信义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0-12,共3页
我们以两种耐药机制不同的多药耐药瘤株MCF-7/ADR和HL60/ADR为研究对象,对多种中药皂甙,大黄蒽醌和部分生物碱等成分进行了细胞杀伤实验和耐药逆转研究。结果表明,常现剂量下,皂甙体外对耐药和敏感细胞均没有杀伤作用,其中大多数不具备... 我们以两种耐药机制不同的多药耐药瘤株MCF-7/ADR和HL60/ADR为研究对象,对多种中药皂甙,大黄蒽醌和部分生物碱等成分进行了细胞杀伤实验和耐药逆转研究。结果表明,常现剂量下,皂甙体外对耐药和敏感细胞均没有杀伤作用,其中大多数不具备耐药逆转活性,少部分具有很低的耐药逆转活性;大黄蒽醌类对耐药和敏感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而且对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似乎更强,但也不具备逆转耐药活性;生物碱类普遍对耐药细胞生长有轻度抑制作用,并首次发现甾类生物碱PM1或PM2对上述两种不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有明显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成分 耐药瘤株 肿瘤 筛选
下载PDF
龙血竭抗癌成分的虚拟筛选及体外抗癌活性检测验证
4
作者 刘芳 戴荣继 +1 位作者 吕芳 邓玉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9-438,共10页
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技术研究龙血竭抗癌活性成分.以HER2为靶蛋白受体,对龙血竭149种已知化合物进行了虚拟筛选,对其中具有潜在活性的成分进行了体外HER2影响测定以及SK-Br-3抗癌活性检测验证.结果表明,HER2靶蛋白分子对接模型具有... 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技术研究龙血竭抗癌活性成分.以HER2为靶蛋白受体,对龙血竭149种已知化合物进行了虚拟筛选,对其中具有潜在活性的成分进行了体外HER2影响测定以及SK-Br-3抗癌活性检测验证.结果表明,HER2靶蛋白分子对接模型具有较强的活性分子富集能力,与HER2受体有效对接、具有抗癌潜力的活性分子主要为二氢查耳酮、黄烷、甾体以及芪类成分,与HER2胞外域和胞内域结合的4种成分及能与HER2胞内域结合的3种成分均能显著的抑制体外HER2活性,其中反式3-甲氧基-4′,5-二羟基二苯乙烯、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能够抑制SK-Br-3癌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引发SK-Br-3极显著凋亡,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癌活性,可为龙血竭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抗癌成分 虚拟筛选 抗癌活性
下载PDF
含相似基团的中药活性成分抗耐药肿瘤细胞体外活性筛选
5
作者 谢晨琼 周萍 +2 位作者 袁斐 李祥 陈建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从含有内酯环或α,β-不饱和酮基团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耐药肿瘤细胞活性的药物。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选择MCF-7/Adr、bel7402/5-fu、A549/taxol 3种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对13种中药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10... 目的从含有内酯环或α,β-不饱和酮基团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耐药肿瘤细胞活性的药物。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选择MCF-7/Adr、bel7402/5-fu、A549/taxol 3种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对13种中药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10-羟基喜树碱、雷公藤甲素对3种耐药肿瘤细胞株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鬼臼毒素、地高辛和番荔枝内酯除了对肺癌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之外,对其它2种耐药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该实验对于今后活性导向的化学成分分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0-羟基喜树碱、雷公藤甲素、鬼臼毒素、地高辛和番荔枝内酯在抑制多药耐药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 相似基团 多药耐药 肿瘤 活性筛选
下载PDF
利用体外细胞模型筛选三黄颗粒中有效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薇 朱晓红 李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基于体外细胞模型(红细胞、HT29和Caco-2细胞)模拟体内细胞对三黄颗粒有效活性成分的特异性吸收的原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黄颗粒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一定量的中药复方三黄颗粒与体外细胞混合培养,破碎与复方三... 目的:基于体外细胞模型(红细胞、HT29和Caco-2细胞)模拟体内细胞对三黄颗粒有效活性成分的特异性吸收的原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黄颗粒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一定量的中药复方三黄颗粒与体外细胞混合培养,破碎与复方三黄颗粒结合后的体外细胞,使之释放出与中药三黄颗粒结合的成分,并与三黄颗粒体外指纹图谱比较,筛选出三黄颗粒中可能的的有效成分。结果:三黄颗粒中有10种成分被小肠细胞吸收,13种成分与红细胞结合,经初步筛选6,7-二甲氧基香豆素、黄芩苷、大黄素、甘草酸铵均可能为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结论:利用体外细胞模型,可以用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模型 三黄颗粒 指纹图谱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甘草有效成分体外抗肿瘤活性和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5
7
作者 聂小华 尹光耀 +2 位作者 史宝军 敖宗华 陶文沂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7-509,共3页
本文研究比较了甘草三种有效成分对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甘草黄酮对SGC 790 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 为 2 90 6 μg/ml,甘草酸在 10 0 0 μg/ml的高浓度下才表现出... 本文研究比较了甘草三种有效成分对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甘草黄酮对SGC 790 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 为 2 90 6 μg/ml,甘草酸在 10 0 0 μg/ml的高浓度下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甘草多糖基本无抑制作用 ;甘草多糖对ConA诱导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而甘草酸、甘草黄酮则抑制淋巴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有效成分 抗肿瘤活性 免疫活性 抑制作用 小鼠
下载PDF
不同晶相成分及结晶态的生物活性玻璃体外降解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梅 蔡玉荣 +4 位作者 王勤涛 赵铱民 Monchau F Lefevre A Hildebrand H.F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0-994,共5页
采用sol-gel方法合成生物活性玻璃材料,采用600℃、900℃、1100℃高温处理后,形成不同晶相成分及结晶态的三种材料SG600,SG900和SG1100。原代培养破骨细胞接种在材料表面并培养4h和48h。采用细胞化学法对破骨细胞actin进行标记,采用分... 采用sol-gel方法合成生物活性玻璃材料,采用600℃、900℃、1100℃高温处理后,形成不同晶相成分及结晶态的三种材料SG600,SG900和SG1100。原代培养破骨细胞接种在材料表面并培养4h和48h。采用细胞化学法对破骨细胞actin进行标记,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Ca和P离子浓度,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及吸收陷窝。结果显示,三种材料表面均可显示破骨细胞环状actin。SG600的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两种材料组,当破骨细胞存在时,三种材料钙磷离子浓度均比无细胞时有所增加。在三种材料表面破骨细胞均形成良好的附着与伸展,吸收陷窝的形态及深度无明显差异。说明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由于晶相成分及结晶度的不同,在体外具有不同的溶解性。体外破骨细胞在三种材料表面均显示出明显的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破骨细胞 生物降解 生物活性玻璃 成分 晶态 降解性 钙离子浓度 破骨细胞 sol-gel 玻璃材料
下载PDF
中药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方法 被引量:40
9
作者 黄梅 王学军 杨凯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研究发现有机体的多种疾病都与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有关,中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倍受关注。综述了中药中酚类、黄酮类、皂苷及多糖等几类主要天然抗氧化剂及其抗氧机理,并简要介绍了评价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几种体外方法,包括化学发... 研究发现有机体的多种疾病都与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有关,中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倍受关注。综述了中药中酚类、黄酮类、皂苷及多糖等几类主要天然抗氧化剂及其抗氧机理,并简要介绍了评价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几种体外方法,包括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氧化成分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测定方法
下载PDF
17种中药活性成分对犬马拉色菌体外药敏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宏 孙博 +1 位作者 金艺鹏 林德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药敏试验 中药活性成分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温血动物 抗真菌剂 耳炎
下载PDF
发酵工艺对连栀矾溶液活性成分及体外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俊毅 熊婷婷 +1 位作者 傅超美 杨向东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发酵前后连栀矾溶液活性成分及体外抑菌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后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以庆大霉素为阳性对照,检测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后以及发酵后不同部位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 目的:研究发酵前后连栀矾溶液活性成分及体外抑菌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后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以庆大霉素为阳性对照,检测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后以及发酵后不同部位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发酵后连栀矾溶液部分色谱峰的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并有新的色谱峰生成;发酵后的连栀矾溶液抑菌活性明显增强,其苯和氯仿萃取样品几乎无抑菌活性,碱沉部分对3种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90%乙醇醇沉部分对金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发酵工艺可显著提高连栀矾溶液的抑菌活性;发酵过程中连栀矾溶液中部分活性成分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并生成新的成分,其可能是发酵后抑菌活性增强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栀矾溶液 发酵 活性成分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尾穗苋体外细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贤贤 覃丽清 +2 位作者 张业 刘玮欣 何瑞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 探究尾穗苋中具有体外细胞毒活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尾穗苋70%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经多种核磁共振谱、熔点及高分辨质谱数据鉴定。采用MTT法对单... 目的 探究尾穗苋中具有体外细胞毒活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尾穗苋70%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经多种核磁共振谱、熔点及高分辨质谱数据鉴定。采用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 从尾穗苋中分离和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2)、1H-咪唑并[4,5-D]哒嗪-2-胺(3)、尿嘧啶核苷(4)、胸腺嘧啶核苷(5)、2β,3β-二羟基-30-降冰油烷-12,20(29)-二烯-23,28-二甲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6)、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2β-羟基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3-O-β-D-吡喃葡萄糖基-2β,3β-二羟油酸-12-烯-23,28-二甲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9)、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2)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均有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13.36±1.01μg/ml和16.70±1.15μg/ml。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穗苋 苋属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山楂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规律 被引量:39
13
作者 封易成 牟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9-145,共7页
为了研究体外模拟山楂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变化规律。本实验通过体外模拟山楂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山楂提取液5种样品,测定其黄酮、多酚、多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及5种样品对1,1-二苯基-2-三硝... 为了研究体外模拟山楂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变化规律。本实验通过体外模拟山楂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山楂提取液5种样品,测定其黄酮、多酚、多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及5种样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5种样品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经口腔和胃消化后多糖和有机酸比消化前含量显著增加;5种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ABTS^+·及还原铁离子能力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口腔和胃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强,肠透析液抗氧化能力最弱,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结果略有不同。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山楂在体内的消化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消化 抗氧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慧娜 尹志峰 +2 位作者 尹鑫 李洪波 赵桂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研究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 Kunth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金丝草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H... 目的研究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 Kunth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金丝草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HepG2.2.15细胞模型检测体外抗HBV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芸香糖苷(1)、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2)、芹菜素-7-O-β-D-(6″-E-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3)、大豆素-7,4′-二-O-葡萄糖苷(4)、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芸香糖苷(5)、N-乙酰苯丙氨酸(6)、焦谷氨酸甲酯(7)、杜鹃花酸(8)。化合物6对HepG2.2.15细胞分泌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5.5、69.5μg/m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发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裂叶荨麻体外降糖活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文娟 胡媛 +3 位作者 毛跟年 何亚娟 侯景龙 马养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裂叶荨麻体外降糖活性及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活性追踪法,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比较裂叶荨麻根、茎、叶体外降糖活性,比较根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相的体外活性。通过硅胶色谱、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 目的:研究裂叶荨麻体外降糖活性及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活性追踪法,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比较裂叶荨麻根、茎、叶体外降糖活性,比较根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相的体外活性。通过硅胶色谱、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再评价其体外活性成分。结果:裂叶荨麻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体外降糖活性最强,IC50值为8.499 mg/mL,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对羟基肉桂酸甲酯、正十六烷酸、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式-对羟基肉桂酸、胡萝卜苷。化合物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和胡萝卜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5.234、1.693 mg/mL。结论:裂叶荨麻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的化学成分体外降糖活性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荨麻 Α-葡萄糖苷酶 降糖活性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肝体外代谢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婷 桂双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 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代谢 药物代谢酶系统 药物的相互作用 应用 生物转化 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体外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廷亚 陈琪 +4 位作者 赵晓歌 韦凤 洪怡 支青 田民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66-1875,共10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分别采用DPPH、ABTS、抑菌圈、肉汤稀释及MTT等方法评价其体外药理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5.41%)、β-没药烯(6.2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分别采用DPPH、ABTS、抑菌圈、肉汤稀释及MTT等方法评价其体外药理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5.41%)、β-没药烯(6.24%)和β-倍半水芹烯(9.08%)。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活性,其抗坏血酸当量为4.83 mg AEs/g oil,对DPPH自由基显示出较差的清除活性。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抑菌圈大小为9.81~14.95 mm,MIC值为312.5~625μg/mL,MBC值为625~1250μg/mL。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对A549、K562和PC-3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57、58.01和35.56μg/mL,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挥发油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表现出一定的酶抑制活性,其阳性当量值分别为71.88±2.33 mg AREs/g oil、0.25±0.002 mmoL ACEs/g oil、0.77±0.02 mg GALAEs/g oil和0.52±0.01 mg GALAEs/g oil。因此,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酶抑制活性和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良姜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杨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彭莹 孙雪芹 +5 位作者 王登龙 叶梅芳 张莹 韦德郡 廖秋丽 王淼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研究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杨桃根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Rp-18、Diol、MCI、T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酶标板法评价体外生物活性。结果从中分离... 目的研究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杨桃根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Rp-18、Diol、MCI、T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酶标板法评价体外生物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5-methoxy-3-undecylphenol(2)、2-do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3)、5-O-methylembelin(4)、鲨烯(5)、豆甾-4-烯-3-酮(6)、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7)、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8)、油酸(9)、β-谷甾醇-3-O-棕榈酸酯(10)、2-tri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11)、(±)-lyoniresinol(12)、5α,6β-dihydroxysitosterol(13)、6′-O-棕榈酰-β-胡萝卜苷(14)、10-eicosenoic acid(15)。化合物2~3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阿卡波糖,在浓度为180μmol/L时对DPP-Ⅳ酶的抑制活性大于50%。结论化合物1、5~7、10、12~14为首次从阳桃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2、9为首次从杨桃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具有较强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桃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柱层析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多种活性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19
作者 陈浩 王晓林 +1 位作者 钟方丽 刘君宇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7-14,共8页
探索一种从黑果腺肋花楸果中分离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的方法,并对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进行考察。以目标组分的质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的最佳提取... 探索一种从黑果腺肋花楸果中分离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的方法,并对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进行考察。以目标组分的质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的最佳提取溶剂分别为无水乙醇、60%乙醇、60%乙醇和水,吸涨率分别为1.5、2.5、2.5、2.5 mL/g,浸泡平衡时间分别为2、2、2、1 h;用半数浓度(IC_(50)值)作为指标来评价各组分的不同体外活性。结果表明循环提取第1轮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的提取率分别是76.09%、84.38%、73.75%、72.23%,第4轮开始各组分的提取率均达到90%以上,分别得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的粗产品,含量分别为8.93±0.16、70.39±0.26、1.51±0.02和695.46±1.39 mg/g,经纯化处理后总黄酮、总皂苷、花色苷和多糖干浸膏中的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30.29±0.24、252.78±0.73、3.66±0.24和884.62±2.03 mg/g,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各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的能力。柱层析循环法联合提取可以同时高效地分离多种活性成分,提取所得的各组分均具有不同的体外活性,实验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果的食品开发与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柱层析 活性成分 活性
下载PDF
梧桐子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凝血活性
20
作者 岑银芝 陈亮 +3 位作者 涂杨丽 李勇军 杨小生 李林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6-1512,共7页
目的研究梧桐Firmiana simplex(L.)W.Wight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凝血活性。方法梧桐子8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 目的研究梧桐Firmiana simplex(L.)W.Wight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凝血活性。方法梧桐子8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凝血四项试剂盒测定其体外促凝血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化合物1~5、7~8、10~11、13均有促凝血作用。结论化合物2~7、9~11、13~17为首次从梧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有很好促凝血活性,效果与云南白药相当,化合物1、5、8、10有良好促凝血活性,化合物4、7、11、13有一定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子 化学成分 促凝血活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