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
1
作者 陈丽华 邓孟前 +5 位作者 王嘉丽 伍天睿 周盛弘 杨茹茵 章迪 邹明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747,共11页
目的:临床上已出现耐多黏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本研究分析耐多黏菌素KPN的药敏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耐多黏菌素KPN产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耐多黏菌素KPN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目的:临床上已出现耐多黏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本研究分析耐多黏菌素KPN的药敏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耐多黏菌素KPN产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耐多黏菌素KPN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以下简称“本院”)的30株耐多黏菌素KPN临床菌株,分析其药敏特点。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KPC、OXA-48、VIM、IMP和NDM型碳青霉烯酶;拉丝试验初筛高毒力KPN;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PCR检测多黏菌素相关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基因分型和构建进化树。收集耐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resistant,CR)-KPN多黏菌素耐药菌株(23株,实验组)、CR-KPN多黏菌素敏感菌株(57株,对照组),对耐多黏菌素KPN产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连续诱导耐药情况。结果:30株耐多黏菌素KPN中,28株为CR-KPN,CRKPN均产KPC酶,4株拉丝实验阳性,多数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联合用药可有相加或协同效果。所有菌株均检出pmrA、phoP基因,未检测到mcr-1和mcr-2基因。MLST结果显示以ST11型为主。进化树表明耐多黏菌素的KPN未在本院形成医院暴发流行。使用过2种及以上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和使用过多黏菌素是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连续使用多黏菌素可诱导耐药。结论:耐多黏菌素KPN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对其可采用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在本院尚未分离出质粒介导的耐多黏菌素KPN。多黏菌素可诱导KPN形成耐药菌株,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黏菌 碳青霉烯类耐肠杆菌目细菌 危险因
下载PDF
多黏菌素耐药基因在全球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分布特点
2
作者 翟俊斌 曹小利 +1 位作者 沈瀚 陈雨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分布特点。方法使用Aspera软件从NCBI基因组数据库下载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序列,采用CheckM v1.1.3和Quest 5.0.2软件进行质量过滤,使用Prokka v1.13...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分布特点。方法使用Aspera软件从NCBI基因组数据库下载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序列,采用CheckM v1.1.3和Quest 5.0.2软件进行质量过滤,使用Prokka v1.13对基因组进行注释。从NCBI网站下载所有mcr基因序列,采用makeblastdb命令构建数据库,再采用自编写的Perl脚本程序从注释文件提取所有基因核苷酸序列为Query,进行本地BLASTN分析,获得mcr阳性的菌株。从PubMLST网站下载肺炎克雷伯菌7个管家基因的基因序列文件和Profiles文件为数据库,采用自编写的Perl脚本程序提取基因核苷酸序列为Query,进行本地BLASTN分析,确定每个基因组的序列类型(ST)。使用自编写的perl程序从下载的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GenBank文件中批量提取菌株元信息(如分离源、样本类型、国家和日期等)以分析mcr阳性菌株的分布特点。使用卡方检验对比不同ST型之间mcr分布的差异。结果在本研究纳入分析的全球11429个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中,207株细菌中检出229个mcr。mcr变异体共有6种,以mcr-1(87/229,38.0%)、mcr-8(59/229,25.8%)和mcr-9(59/229,25.8%)为主;207株细菌检出76种ST型,以ST15(21/207,10.1%)、ST43(17/207,8.2%)、ST11(16/207,7.7%)和ST147(16/207,7.7%)为主。87株mcr-1阳性菌株有31种ST,以ST43(17/87,19.5%)和ST15(10/87,11.5%)为主;59株mcr-8菌株有17种ST,以ST43(17/59,28.8%)和ST11(9/59,15.3%)为主;59株mcr-9菌株有27种ST,以ST147(11/59,18.6%)和ST274(11/59,18.6%)为主。不同的ST型携带的mcr变异体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mcr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8个国家,以中国(68/207,32.9%)和泰国(45/207,21.7%)为主,主要来源于人体(100/207,48.3%),流行时间集中于2015年至2018年。结论在全球肺炎克雷伯菌中,mcr的流行以mcr-1、mcr-8、mcr-9为主。mcr-1的流行以ST15和ST43为主,mcr-8的流行以ST11和ST43为主,mcr-9的流行以ST147和ST274为主。加强该类细菌的监测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黏菌基因 序列分型 基因组
下载PDF
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介导的大肠埃希菌药敏特点与同源性分析
3
作者 赵树龙 宋爽 +3 位作者 刘乐 许晶晶 徐银海 康海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药敏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暴发及流行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离自临床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技术筛选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药敏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暴发及流行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离自临床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技术筛选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对收集到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其中1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分离并鉴定出4株携带有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4株菌株除了对替加环素均敏感外,对于临床常见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资料分析均未发现患者有多黏菌素使用史。该4株菌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A型3株,B型1株。对其中1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MCR-1基因位于约70 kb的质粒上。结论携带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具有克隆传播的潜在威胁,对临床常见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带来极为严重的挑战,需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移动性多黏菌基因 脉冲场电泳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1株LpsB突变致多黏菌素B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全基因测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玮 张思琴 +1 位作者 陈福红 李素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1株多黏菌素B高水平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分子特点。方法将1株分离自脑脓肿患者脑脊液标本的多黏菌素高水平耐药鲍曼不动杆菌Z198株作为目标研究菌,通过Nanopore PromethION和Illumina NovaSeq PE150测... 目的研究1株多黏菌素B高水平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分子特点。方法将1株分离自脑脓肿患者脑脊液标本的多黏菌素高水平耐药鲍曼不动杆菌Z198株作为目标研究菌,通过Nanopore PromethION和Illumina NovaSeq PE15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再通过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检测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同时采用Circos软件对样品基因组组装和注释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Z198基因组上交NCBI数据库。结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该菌株含有1个染色体、1个固有质粒,11个基因岛、4个前噬菌体。通过数据库比对,本菌为ST2型,共携带高达34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主要为LpsB、bla OXA-23、bla_(OXA-66)、bla_(ADC-73)等,同时含有OmpA、磷脂酶C、包膜、溶血素、生物膜调控系统等19种主要毒力因子。结论本研究检出1例LpsB四点突变导致多黏菌素B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该菌株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多黏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脂质修饰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需高度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的鲍曼不动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LpsB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抗菌肽F1高产菌株筛选鉴定及其对多重耐药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王群 吴嘉诺 +4 位作者 叶铸明 刘静乐 王娟 杨志杰 曹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1-361,共11页
该研究以L.paracasei subsp.Tolerans FX-6为出发菌株,经过^(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抗菌肽F1的突变菌株(菌26)。对菌26进行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与FX-6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对菌26的牛奶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 该研究以L.paracasei subsp.Tolerans FX-6为出发菌株,经过^(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抗菌肽F1的突变菌株(菌26)。对菌26进行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与FX-6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对菌26的牛奶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富集抗菌肽F1。通过抑菌实验发现,菌26的牛奶发酵粗提物对E.coli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3.16 mg/mL,较FX-6牛奶发酵粗提物的MIC降低了75%,同时抗菌肽F1的产量也提高了3.03倍,初步推断抗菌肽F1质量浓度与菌株的抑菌活性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前期研究已经发现抗菌肽F1对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SHP45的MIC为320.0μg/mL,该实验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抗菌肽F1的质量浓度达到2×MIC时,可抑制50%以上的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SHP45生物膜的形成。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菌26比出发菌株具有更高的产抗菌肽F1能力,且抗菌肽F1对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SHP45的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高产抗菌肽菌株的获得提供研究思路,并有望为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F1 辐照诱变 黏菌大肠杆菌SHP45 抑菌活性 生物膜
下载PDF
百令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国顺 王晓芳 +5 位作者 盛琴 葛宏伟 雍晨 杨威 沈珺 周恩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百令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 目的:系统评价百令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百令胶囊联合ARB对比单用ARB治疗CG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4月21日的所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5项RCT,总计1 34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百令胶囊联合ARB)679例,对照组(单用ARB)669例。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0,95%CI为2.74~5.57,Z=7.53,P<0.000 01);另外,2组肾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同时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CGN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百令胶囊联合ARB较单用ARB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令胶囊 血管紧张受体阻滞 慢性肾小球肾炎 常规治疗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特征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 被引量:31
7
作者 贺福元 贺红 +5 位作者 邓凯文 周逸群 石继连 刘文龙 杨岩涛 唐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313-4318,共6页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层面揭示中药"药素"属性,揭示别于西药药理学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受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是由经络脏腑与中药成分群的超分子主客体"气析"作用关系决定的,在这种基于"分子社会"与经络脏腑通道的"印迹模板"能否匹配性地产生"气析"作用的宏观规律特殊表达过程中,超分子化学自主作用贯穿始终。中药药理学受中医药理论指导,是基于中医药理论,能用超分子化学诠释。基于经典的原子间的化学键形成的单分子化学结构构效关系奠定西药药理学,基于"分子社会"弱键的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则构筑中药药理学大厦。中药药理学是在西药药理学基础上发展的针对"分子社会"间的超分子药理学,宜采用宏观数理定量表征和微观定性分析双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超分子理学 理学 中医基础理论 超分子 物质基础 药素 气析 中医现代化 经络脏腑 数理特征化 分子社会
原文传递
基于RPA-LFD法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8
作者 焦雪 董羽织 +3 位作者 王靖雯 吕晨泽 方结红 蒋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09-216,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可视化的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检测方法,为其基层检测的展开提供依据和便利。方法: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胶体金侧向流试纸条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a lateral flo...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可视化的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检测方法,为其基层检测的展开提供依据和便利。方法: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胶体金侧向流试纸条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a lateral flow dipstick,RPA-LFD),辅以手持式胶体金读数仪;根据mcr-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RPA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和体系的优化,以及特异性试验、灵敏度试验、模拟食样试验和实际样品试验,成功建立了可视化定量检测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RPA-LFD方法。结果:在引物浓度400 nmol/L,引物比例1:1时,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Mg^(2+)浓度14.0 mmol/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20 min;灵敏度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0.117x+0.051,定量限为10^(1)~108 copies/μL,检出限为10^(1)copies/μL,比PCR法低一个数量级且模拟样品检出结果与PCR法一致。利用建立的RPA-LFD法对猪肉样品、鸡肉样品、生猪养殖场环境样品、肉鸡养殖场环境样品、大肠杆菌分离株和弯曲肠杆菌分离株各15份中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携带情况进行分析;RPA-LFD法与常规PCR法阳性样本检出率一致,共检出9份mcr-1基因阳性样品。RPA-LFD定量分析显示,阳性样品中mcr-1基因浓度在4.5×10^(2)~8.6×10^(4)copies/μL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RPA-LFD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基层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基因 mcr-1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胶体金侧向流试纸条 快速检测 可视 定量
下载PDF
药理学课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教学设计与思考
9
作者 黄明凤 田华 吴雅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580-1584,共5页
药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药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教学内容为例,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药理学课程中其他的教学内容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昕 《药学情报通讯》 199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自1944年链霉素问世以后,几十年来,有关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筛选、作用机理、生理学特性、结构改造和临床应用引起医药界的兴趣.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广谱强效抗生素,但因耳、肾毒性较大,故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通过对用药方案的研究,发挥... 自1944年链霉素问世以后,几十年来,有关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筛选、作用机理、生理学特性、结构改造和临床应用引起医药界的兴趣.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广谱强效抗生素,但因耳、肾毒性较大,故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通过对用药方案的研究,发挥其抗菌优势,降低不良反应,使这类药物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 药素 床应用
下载PDF
第83讲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与指南导向药物治疗的对话
11
作者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7期10-14,共5页
心力衰竭(心衰)与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既互相合并又互为因果,对其治疗要比处理单一病情更复杂。目前,临床对房颤治疗提倡优化综合管理路径,即ABC方案;对心衰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可降低心... 心力衰竭(心衰)与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既互相合并又互为因果,对其治疗要比处理单一病情更复杂。目前,临床对房颤治疗提倡优化综合管理路径,即ABC方案;对心衰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可降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因此,当心衰遇到房颤时,应尽早启动GDMT。根据全国视角下的心衰治疗与预后对我国心衰患者的生存分析启示,还要进一步提高医院及医患双方对心衰并房颤指南和GDMT的顺从性,应用药物或导管消融复律,争取实现早期节律控制,可能是一种GDMT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房颤优化综合管理 二次评估分类 指南导向的物治疗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 早期节律控制
下载PDF
大蒜素及前药对人食管癌细胞Eca9706的增殖抑制及其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常全娥 苟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和它的前药(蒜氨酸+蒜氨酸酶)对食管癌细胞Eca 9706的增殖抑制及对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蒜素和大蒜素前药处理食管癌细胞Eca 9706,采用MTT法检测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大... 目的研究大蒜素和它的前药(蒜氨酸+蒜氨酸酶)对食管癌细胞Eca 9706的增殖抑制及对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蒜素和大蒜素前药处理食管癌细胞Eca 9706,采用MTT法检测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大蒜素及其前药对食管癌细胞增殖抑制呈现时间和剂量相关性,大蒜素前药的抑制效果优于大蒜素。实时定量RT-PCR表明大蒜素和它的前药上调了癌细胞bax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下调survivin、突变型p53和bcl-2 mRNA的表达。结论大蒜素及其前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大蒜 食管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翟自立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关键词 青蒿类抗疟 铁介导 自由基 血红蛋白酶
下载PDF
大蒜素前药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增殖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永东 邵中夫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大蒜素前药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的增殖及对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前药分为A1组(10μg/mL)、A2组(20μg/mL)、A3组(40μg/mL)、A4组(生理盐水,0μg/mL)共4组,分别作用于食管癌细胞Eca9706,在培养1、2、3 ... 目的研究分析大蒜素前药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的增殖及对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前药分为A1组(10μg/mL)、A2组(20μg/mL)、A3组(40μg/mL)、A4组(生理盐水,0μg/mL)共4组,分别作用于食管癌细胞Eca9706,在培养1、2、3 d后,用MTT比色法(噻唑蓝)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4组细胞p53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前药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的增值抑制的最佳浓度为20μg/mL,最佳抑制时间为2 d,其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基因水平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前药可以有效抑制食管癌细胞Eca9706的增值,通过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可以控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食管癌细胞Eca9706 增殖 凋亡基因
下载PDF
某院门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ARB类药物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军 皇甫丰田 唐龙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201-3203,共3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类药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某院就诊治疗的6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310例为观察组,未...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类药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某院就诊治疗的6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310例为观察组,未服用该类药物的2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0.57±0.13)、(0.40±0.11)]、24 h平均收缩压[(146.42±11.24)、(132.31±9.85)mm Hg]、24 h平均舒张压[(78.14±9.21)、(82.79±8.33)mm Hg]、24 h动态脉压[(64.89±13.57)、(53.54±9.78)mm Hg]、饮酒率(58.71%、28.28%)、中等强度运动率(31.29%、65.17%)、体质量指数[(33.28±2.07)、(23.17±2.86)kg/m2]、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5±11.42)%、(48.01±12.45)%]、血脂异常率(66.77%、30.34%)、心肌梗死率(68.39%、39.66%)、血运重建率(69.68%、33.10%)、冠心病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冠心病病程、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ARB类药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是独立影响因素且呈正相关,但随着病程增加药物使用率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受体阻滞 高血压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强 朱永泽 +2 位作者 朱建俊 胡志伟 陈伟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检...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检测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 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通过PCR法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应用多克隆序列位点(MLST)测定菌株克隆型别;应用接合试验验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转移。结果241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2.5%。PCR检测显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携带mcr-1耐药基因,MLST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克隆型别。此外,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mcr-1耐药基因均可以成功传递至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菌株中。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mcr-1基因,该基因定位于质粒进行水平播散,需密切监测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黏菌 mcr-1 质粒
下载PDF
2000年~2002年广东省部分医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怡 许卫民 +5 位作者 任斌 黎曙霞 聂淑雯 陈君远 杨伟权 姚秋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院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 2 0 0 0年~ 2 0 0 2年 3年中消耗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普利类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沙坦类 )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院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 2 0 0 0年~ 2 0 0 2年 3年中消耗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普利类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沙坦类 )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2 0 0 0年~ 2 0 0 2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销售金额增幅下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年销售总金额则存在迅速上升趋势 ;用药频度最高及用药金额最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为苯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氯沙坦 ;日均费用最高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为福辛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氯沙坦 +氯噻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血管紧张系统 物应用 苯那普利 氯沙坦 福辛普利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刚宏林 苏云明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8期685-686,共2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治疗高血压病和充血性心衰已有20多年的历史.ACEI具有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阻止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抑制缺血时引起神经激素活性增强和血管收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硬化症的形成,抑制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治疗高血压病和充血性心衰已有20多年的历史.ACEI具有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阻止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抑制缺血时引起神经激素活性增强和血管收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硬化症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以及逆转血管的重构等药理作用[1].近年来对ACEI的研究进展迅速,临床应用范围更广泛,但同时也伴有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本文就ACEI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建步 李玉东 +2 位作者 杨守忠 李慧 张松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年1137例,将服用ACEI/ARB患者为研究组1348例,未服用ACEI/ARB者为对照组538例。分析ACEI/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患者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74.3%、75.0%和69.3%(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入院时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未测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更倾向使用ACEI/ARB,而女性、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测量LVE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中西部城市老年AMI患者约1/3住院期间未接受ACEI/ARB治疗,且10年间无明显改善,该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雄文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和阿司匹林(Asp)广泛联合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有关两药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引起争论,使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存在疑问,但也有研究反驳了Asp会削弱ACEI有益作用的论点,支持在ACEI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应用Asp...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和阿司匹林(Asp)广泛联合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有关两药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引起争论,使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存在疑问,但也有研究反驳了Asp会削弱ACEI有益作用的论点,支持在ACEI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应用Asp的安全性。本文综述了ACEI和Asp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中的相互作用,提示对两药的相互作用应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阿司匹林 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