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西双向视角下的人物肖像画——以16世纪荷尔拜因和曾鲸为例 |
柯灿阳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24 |
0 |
|
2
|
纯粹与典雅:汉斯·荷尔拜因的绘画艺术 |
王红英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1
|
|
3
|
荷尔拜因素描与油画之关系探究 |
薛战胜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2 |
1
|
|
4
|
曾鲸与汉斯·荷尔拜因肖像画比较研究 |
赵海波
杨梦真
|
《艺术科技》
|
2022 |
0 |
|
5
|
荷尔拜因和陈洪绶肖像画线性逻辑结构的建立 |
陈昕妍
唐成辉
|
《流行色》
|
2019 |
1
|
|
6
|
时尚与心灵之镜——荷尔拜因《公使》图像分析 |
张诗悦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
7
|
浅析荷尔拜因素描与中国白描人物画的共同点 |
袁大鹏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6 |
0 |
|
8
|
荷尔拜因的启发 |
陈安健
|
《当代美术家》
|
2004 |
0 |
|
9
|
对荷尔拜因肖像画的认识 |
张洪大
|
《艺术家》
|
2022 |
0 |
|
10
|
精心设计的“无意”——试论小荷尔拜因的《伊拉斯谟像》 |
丁芥子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0 |
0 |
|
11
|
“北方传统”的现代回归:作为荷尔拜因追随者的莱布尔的艺术 |
李晓宇
|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16世纪英国的时间观念及其在荷尔拜因肖像画中的体现 |
李会芳
|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荷尔拜因:肖像画的引领者 |
|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下)》
|
2007 |
0 |
|
14
|
荷尔拜因肖像素描绘画语言探析——以《约翰·波尼斯肖像》为例 |
冯浩铭
|
《美术文献》
|
2022 |
0 |
|
15
|
荷尔拜因 |
常又明
|
《美术》
|
1956 |
0 |
|
16
|
论素描的造型意识 |
吴苏荣贵
|
《内蒙古艺术》
|
2012 |
0 |
|
17
|
浅析17世纪英国画坛的主流绘画 |
李轶凡
|
《科教文汇》
|
2014 |
0 |
|
18
|
略论17世纪英国画坛的主流绘画——肖像画 |
李轶凡
|
《汉口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9
|
论素描艺术中的抽象因素 |
仇永波
|
《美术大观》
|
2006 |
0 |
|
20
|
为性灵造像、以生命传神——纪念肖像绘画艺术家忻东旺 |
任传文
|
《当代美术家》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