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STEAM理念下的《莆仙戏鼓课间操》实践探究
1
作者 陈育燕 王若思 胡慧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堂是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C-STEAM教育旨在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创建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校中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必备技能。基于C-STEAM发...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堂是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C-STEAM教育旨在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创建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校中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必备技能。基于C-STEAM发展过程及特征。以《莆仙戏鼓课间操》为例,探究面向文化传承的学科融合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路径,构建系统合理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以期在中小学生中建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C-STEAM教育 莆仙戏 课间操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莆仙戏的传播现状及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涵玙 张丽娟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后羿采集器、微词云等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莆仙戏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情况;发现新媒体为莆仙戏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但莆仙戏传播也面临传播内容同质化、观众流失以及运营策略不当等问题;提出开发多元化内容、吸纳多元受众以及差... 利用后羿采集器、微词云等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莆仙戏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情况;发现新媒体为莆仙戏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但莆仙戏传播也面临传播内容同质化、观众流失以及运营策略不当等问题;提出开发多元化内容、吸纳多元受众以及差异化传播等以推动莆仙戏在新媒体时代的有效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莆仙戏 同质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莆仙戏脸谱图案艺术特征探析
3
作者 谢杰玲 孙雪梅 吴伟东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 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征,并以莆仙戏脸谱“张公”、戏神脸谱“田公元帅”为例,论证莆仙戏脸谱有受到莆仙民间所信仰的神灵形象的影响,民间信仰活动也为莆仙戏戏班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概括总结了不同的脸谱艺术图案特征与图案折射出的源自生活的图案含义,进而以莆仙戏较为特色早期的“包拯”脸谱为例,比较分析莆仙戏“包拯”脸谱与其他剧种脸谱的差异性及成因。对莆仙戏脸谱图案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莆仙戏脸谱文化和非遗莆仙戏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脸谱图案 艺术特征
下载PDF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莆仙戏生存缘由探析
4
作者 马达 陈晴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0,共6页
莆仙戏是自唐末始在福建莆仙地区容纳百戏技艺、融合北方歌舞杂剧、吸收南戏诸声腔,形成的以“兴化腔”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剧种,其历经战乱灾祸,千余年来久盛不衰,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名录”。莆... 莆仙戏是自唐末始在福建莆仙地区容纳百戏技艺、融合北方歌舞杂剧、吸收南戏诸声腔,形成的以“兴化腔”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剧种,其历经战乱灾祸,千余年来久盛不衰,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名录”。莆仙地区曾因地理位置闭塞而文化发展迟缓,后中原战乱为这片土地带来“文化开悟”种子。在地理机缘上,莆仙地区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又地处南戏传播要道,为莆仙戏吸收南戏诸声腔提供便利的同时,丰富的民俗活动也为戏曲的生态提供发展机遇。在历史变迁中,方言与文化景观逐渐成为土地与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莆仙戏发展的每一步历程都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音乐地理学 兴化腔 妈祖信俗
下载PDF
试论莆仙戏的悲剧性及其文化内涵
5
作者 黄永志 陈支平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中国戏剧的表现形式,历来以“喜剧”为主,包括京、昆、越、豫、梆、评等在内的主要剧种对悲剧的创作与表演还比较薄弱。在福建省莆田市一带流行的“莆仙戏”,其受众不过五百万人左右,但是近70年来的莆仙戏从业人员,对莆仙戏悲剧进行了... 中国戏剧的表现形式,历来以“喜剧”为主,包括京、昆、越、豫、梆、评等在内的主要剧种对悲剧的创作与表演还比较薄弱。在福建省莆田市一带流行的“莆仙戏”,其受众不过五百万人左右,但是近70年来的莆仙戏从业人员,对莆仙戏悲剧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秀成果。莆仙戏悲剧的多样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以及宣扬优秀传统道德观、歌颂纯真无私的男女恋爱观等显著特征。莆仙戏悲剧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堪称中国悲剧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莆仙戏 悲剧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莆仙戏《四郎探母》的时代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6
作者 林清霞 陈支平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演绎了了中华民族和谐相处、相互融合交流交往的发展历程,凸显了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四郎探母 家国情怀 民族和谐
下载PDF
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对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以莆仙戏为例
7
作者 彭丽生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3期68-70,共3页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与莆仙当地文化、地理、民俗、环境、生活等有着密切关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自信与教育改革背景下,探索地方民族特色音乐文化对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切实改变过去...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与莆仙当地文化、地理、民俗、环境、生活等有着密切关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自信与教育改革背景下,探索地方民族特色音乐文化对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切实改变过去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手段单一、形式单一的弊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莆仙戏为重要美育资源,融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并加以创新,完成教育改革和课程创新的有效突破,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能够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转变和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地方特色音乐 音乐素养 莆仙戏 小学生 校本课程
下载PDF
戏曲作曲有规律——莆仙戏《踏伞行》总谱序言
8
作者 汪人元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38-39,共2页
听说由王啸冰担任作曲、配器、指挥的莆仙戏《踏伞行》总谱即将出版,非常高兴。因为我由衷地喜欢这出戏。我一般很少写剧评,因为目前的新创剧目还很少能够引起我真切的写作冲动。但是在看了莆仙戏《踏伞行》之后,我却未受任何方面的邀... 听说由王啸冰担任作曲、配器、指挥的莆仙戏《踏伞行》总谱即将出版,非常高兴。因为我由衷地喜欢这出戏。我一般很少写剧评,因为目前的新创剧目还很少能够引起我真切的写作冲动。但是在看了莆仙戏《踏伞行》之后,我却未受任何方面的邀约而主动写出了一万多字的评论文章,我在文中称它为:作为“古典美的现代体现”,“这是当代戏曲创作中一部在继承、坚守、回归传统基础上去追求突破与创新的典范式作品”。甚至认为这部作品还能引发出我们太多的,而且也是应有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艺术可以贯通古今,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牵动人心、耐人咀嚼,什么才是戏剧舞台上戏曲所独有的魅力,什么才是一个剧种发展中最不能丢掉的东西,在戏曲的演出中什么才是真正有戏,什么才是我们在戏曲欣赏中最好的审美享受……”这些表达,足可见出我对这出戏的喜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戏剧舞台 戏曲欣赏 审美享受 当代戏曲 回归传统 耐人咀嚼 贯通古今
下载PDF
莆阳有戏 《莆仙戏舞台美术》编后感
9
作者 薛国平 张明昭 《福建艺术》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一莆仙戏源远流长,拥有独立丰富的表演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艺术价值,素以“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著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薛国平在剧团从事半辈子的舞美设计工作,有幸接触、认识了陈仁鉴、郑怀兴、林栋... 一莆仙戏源远流长,拥有独立丰富的表演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艺术价值,素以“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著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薛国平在剧团从事半辈子的舞美设计工作,有幸接触、认识了陈仁鉴、郑怀兴、林栋志、朱石凤、王国金等老一辈莆仙戏艺术家,了解了一些莆仙戏艺术的历史沿革和辉煌成就,领略了传统莆仙戏的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表演体系 舞台美术 舞美设计 宋元南戏 郑怀兴 陈仁鉴 历史沿革
下载PDF
莆仙戏海外传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东南亚一带为例
10
作者 柯沁昀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浓郁的宗教信仰以及独具莆仙特色的兴化方言是维系莆仙华侨之间的精神纽带,祭祀神灵的宫庙也成为莆仙人延续传统、传承莆仙文化的中心。活跃于宫庙中的莆仙戏演出成为莆仙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莆仙戏的海... 浓郁的宗教信仰以及独具莆仙特色的兴化方言是维系莆仙华侨之间的精神纽带,祭祀神灵的宫庙也成为莆仙人延续传统、传承莆仙文化的中心。活跃于宫庙中的莆仙戏演出成为莆仙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莆仙戏的海外传播通过乡音联络乡情,在满足了海外同胞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莆仙文化的对外输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莆仙戏海外传播的范围主要为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本文仅以莆仙戏在东南亚一带传播现状为例,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参考,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传播受众四方面探究莆仙戏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海外传播 拉斯韦尔 策略建议 莆仙文化 精神文化需求 传播内容 海外同胞
下载PDF
莆仙戏《团圆之后》施佾生人物分析
11
作者 程琛 《福建艺术》 2024年第4期63-64,共2页
陈仁鉴在完成莆仙戏《团圆之后》初稿时,曾将剧本发给北京《剧本》月刊编辑部,编辑部对此给出了诸多见解,陈仁鉴坦言自己“不能彻底理解来信中指出的‘施佾生也是一个受害者’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反观历史上对主人公施佾生的评价,往往... 陈仁鉴在完成莆仙戏《团圆之后》初稿时,曾将剧本发给北京《剧本》月刊编辑部,编辑部对此给出了诸多见解,陈仁鉴坦言自己“不能彻底理解来信中指出的‘施佾生也是一个受害者’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反观历史上对主人公施佾生的评价,往往难逃“悲剧的罪魁祸首”论,这似乎与“受害者”论相冲突,那么他究竟在这出悲剧中该如何被定性?无论是施佾生在随后转变心意要替妻子柳懿儿赴死,还是在结尾处对“吃人狼”及其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控诉,似乎也都没有激起观众该有的同情,这又是为什么?更令人费解的是,他在此前为救妻而向知府杜国忠求情,结尾处却因得知亲生父母无法喜结连理的秘密而称杜国忠为“奸官”“吃人狼”,可杜国忠与他亲生父母无法结合一事并无直接干系,施佾生为何像失了心智一般疯狂控诉?若是不能理解在施佾生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就难以触及这出悲剧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佾生 亲生父母 喜结连理 陈仁鉴 团圆 封建势力 深刻意义
下载PDF
文化现代化视域下莆仙戏服饰发展的创新路径
12
作者 陈正俊 《纺织报告》 2024年第8期146-148,共3页
莆仙戏是福建莆田地区独特的民间瑰宝,其绚丽多彩的服饰艺术作为该戏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历经岁月洗礼,持续演变并丰富了艺术内涵。面对时代变迁与文化现代化的浪潮,如何承袭莆仙戏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 莆仙戏是福建莆田地区独特的民间瑰宝,其绚丽多彩的服饰艺术作为该戏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历经岁月洗礼,持续演变并丰富了艺术内涵。面对时代变迁与文化现代化的浪潮,如何承袭莆仙戏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文化现代化的新视角出发,探索莆仙戏服饰发展的新路径与策略,旨在为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莆仙戏 服饰
下载PDF
“莆仙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
13
作者 陈丽群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莆仙戏是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剧种,素有“南戏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脸谱、莆仙戏的唱腔、莆仙戏的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具有夸张性、地域性浓厚等特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 莆仙戏是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剧种,素有“南戏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脸谱、莆仙戏的唱腔、莆仙戏的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具有夸张性、地域性浓厚等特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弘扬和传承莆仙戏文化,引发幼儿感受莆仙戏的艺术魅力,深入挖掘、探索一种能够有效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所喜闻乐学的莆仙戏艺术资源,使其成为一种具体的符合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艺术 幼儿园课程 实践探究
下载PDF
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开拓新时代莆仙戏的新辉煌——仙游鲤声剧团建团70周年 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
14
作者 陈彦 王安奎 +3 位作者 廖奔 李春喜 王馗 赓续华 《福建艺术》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仙游鲤声剧团书写了闪耀夺目的艺术华章。建团70周年期间,专家会聚仙游,围绕该团的传承发展进行学术交流。2022年12月11日,一场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开拓新时代莆仙戏的新辉煌”的学术研讨会在福建仙游县开展,线上线下互联,... 仙游鲤声剧团书写了闪耀夺目的艺术华章。建团70周年期间,专家会聚仙游,围绕该团的传承发展进行学术交流。2022年12月11日,一场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开拓新时代莆仙戏的新辉煌”的学术研讨会在福建仙游县开展,线上线下互联,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发言踊跃,既高度评价了剧团突出艺术成就,也直面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出实招解难题,探索新时代莆仙戏传承创新之路。现将该会与会者发言摘要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鲤声剧团 文化自信 发言摘要 线上线下 传承发展 学术交流 创新之路
下载PDF
莆仙戏目连前传《傅天斗》用韵探析
15
作者 林慧彬 王进安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2,104,共8页
以韵脚系联法考察《傅天斗》的用韵情况,发现《傅天斗》还保留了莆仙戏曲牌71首,在押韵形式上具有多样性,这些特征与莆仙方音和莆仙戏演唱方式密不可分。从音韵学角度探析《傅天斗》唱词,了解《傅天斗》在戏文用韵的特点规律。
关键词 莆仙戏 《傅天斗》 韵部系统 音乐曲牌 莆仙方言
下载PDF
复归与重塑:莆仙戏动作形态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建构方式
16
作者 王颖萍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莆仙戏于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学界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南戏不仅是百戏之祖,且是中国最早发展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古老传统的深厚研究价值。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动作语... 莆仙戏于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学界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南戏不仅是百戏之祖,且是中国最早发展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古老传统的深厚研究价值。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动作语汇和身体表达。本文基于莆仙戏的动作形态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动作形态进行剖析,反观当代舞蹈创作中对莆仙戏动作形态的建构方式,试图用“形态的提炼、程式的活用、审美意蕴的生成”三种方式来完成莆仙戏动作形态的舞语编织转化机制,不仅为当代的中国舞蹈身体语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样是在探索一条“非遗后时代”非遗戏曲保护的实践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动作形态 当代舞蹈创作
下载PDF
论莆仙戏兰花指形异的取象与寄意
17
作者 叶佩瑾 谢欣琪 丁铮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5-89,共5页
探索莆仙戏兰花指的源流;简述莆仙戏的兰花指与其他戏剧兰花指的形态差异,指出形异的时代因素、人文意义与设计价值。而莆仙戏的兰花指从取象到寄意,体现了莆仙地区人民肯定本我主位和自我价值。
关键词 莆仙戏 兰花指 形态差异 自我价值
下载PDF
莆仙戏清代手抄剧本方言俗字俗词例释
18
作者 宋佳丽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传世的清代古戏文抄本中保留了珍贵的语言线索,戏文中方言用字极具地方特色,与其他闽方言的戏文用字大不相同,是观察莆仙方言口语演变的历史窗口。通过对十七... 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传世的清代古戏文抄本中保留了珍贵的语言线索,戏文中方言用字极具地方特色,与其他闽方言的戏文用字大不相同,是观察莆仙方言口语演变的历史窗口。通过对十七个剧目清代古抄本的校对、梳理,选取“[亻那]、[口店]、■、迈、不但”五个常用字词详加考释,以补方言史、戏剧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古抄本 方言 俗字俗词
下载PDF
莆仙戏唱腔艺术分析——以旦角为例
19
作者 余雅燊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5期27-29,共3页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旦角在莆仙戏剧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旦角的唱词较为端庄文雅,动作较为细腻优美。本文对旦角唱腔中文言与口语的结合,唱腔与动作的结合以及唱腔的音色进行剖析,使人们在一...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旦角在莆仙戏剧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旦角的唱词较为端庄文雅,动作较为细腻优美。本文对旦角唱腔中文言与口语的结合,唱腔与动作的结合以及唱腔的音色进行剖析,使人们在一定的程度上了解莆仙戏旦角唱腔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诠释和欣赏,让莆仙戏的旦角唱腔更加优美,更加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唱腔艺术 旦角
下载PDF
非遗表现形式莆仙戏音乐传播路径探究——以《踏伞行》为例
20
作者 林琴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0期83-86,共4页
莆仙戏作为非遗表现形式之一,其音乐形态长期存在传播困境。本文在厘清莆仙戏音乐传播困境来源的基础上,借助调研访谈方法,通过访谈《踏伞行》的表演者、作曲者,莆仙戏戏校学生等群体着重剖析和总结《踏伞行》作品广泛传播的“三结合”... 莆仙戏作为非遗表现形式之一,其音乐形态长期存在传播困境。本文在厘清莆仙戏音乐传播困境来源的基础上,借助调研访谈方法,通过访谈《踏伞行》的表演者、作曲者,莆仙戏戏校学生等群体着重剖析和总结《踏伞行》作品广泛传播的“三结合”成功因素,并针对莆仙戏音乐传播的道路上仍存在的不足提出“四结合”的反思建议,旨在探索可行、创新的莆仙戏音乐传播策略,推动莆仙戏音乐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伞行》 莆仙戏音乐 传播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