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莉莉·巴特: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建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欢乐之家》是美国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女作家伊迪丝·沃顿的一部力作 ,作品描绘了一个名叫莉莉·巴特 ( L ily Bart)的年轻女子被上流社会抛弃而最后自杀身亡的故事 ,描写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卑微地位与痛苦。
关键词 莉莉·巴特 <<欢乐之家>> 男权文化 美国 小说
下载PDF
重审《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悲剧 被引量:6
2
作者 封金珂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对《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悲剧再审视,可以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地位,是引发莉莉悲剧的深层原因;莉莉以"自欺"的方式生活,但她内心...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对《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悲剧再审视,可以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地位,是引发莉莉悲剧的深层原因;莉莉以"自欺"的方式生活,但她内心的焦虑并未减轻,在经历了积极意义的自我觉醒后,以其生命的毁灭为代价作为对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使得其悲剧性结局融入了崇高和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欢乐之家》 悲剧 存在主义女权理论 他者
下载PDF
莉莉·巴特的困惑:评伊迪丝·华顿的《欢乐之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雯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期225-228,共4页
本文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下,将文本重回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探讨女主人公莉莉.巴特悲剧的根源。表面上莉莉是在上流社会对其"道德败坏"的谩骂中死去,实际上她以他者的眼光生存,无法定义自己的身份,因此,她在解开伦理结... 本文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下,将文本重回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探讨女主人公莉莉.巴特悲剧的根源。表面上莉莉是在上流社会对其"道德败坏"的谩骂中死去,实际上她以他者的眼光生存,无法定义自己的身份,因此,她在解开伦理结时出现了困惑,在现实的身份选择之中与理想的道德构建之中出现了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莉莉·巴特 文学伦理学 困惑
下载PDF
试论莉莉·巴特的悲剧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锦云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7-108,共2页
伊迪丝·沃顿的小说《欢乐之家》中的女主角莉莉·巴特试图通过嫁个有钱丈夫留在上流社会 ,却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并最后服药自杀。莉莉悲剧的根源首先来自于金钱至上、男权至上的腐朽社会 ,其次是她自己对精神与理想的追求与她... 伊迪丝·沃顿的小说《欢乐之家》中的女主角莉莉·巴特试图通过嫁个有钱丈夫留在上流社会 ,却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并最后服药自杀。莉莉悲剧的根源首先来自于金钱至上、男权至上的腐朽社会 ,其次是她自己对精神与理想的追求与她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通过讲述莉莉的故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欢乐之家 金钱社会 男权社会 人格
下载PDF
豪门中的百合花与大观园里的绛珠仙草——莉莉·巴特和林黛玉爱情悲剧之比较
5
作者 衡学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12-117,共6页
《豪门春秋》和《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也不妨碍把二者间的共性进行比较。从人物个人境遇和爱情悲剧表现等方面来解读这两部作品,是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中美文学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的异同揭示了文学历... 《豪门春秋》和《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也不妨碍把二者间的共性进行比较。从人物个人境遇和爱情悲剧表现等方面来解读这两部作品,是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中美文学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的异同揭示了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相似或相异的规律。伊迪丝·华顿与曹雪芹对两部作品中男女感情纠葛描摹非常细腻。华顿与曹雪芹同样用悲剧的方式将莉莉·巴特与林黛玉"嫁入豪门之梦"击碎来向人们展示她们各自的悲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林黛玉 境遇 悲剧
下载PDF
美国梦:美梦抑或噩梦?——莉莉·巴特与嘉丽妹妹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孔丽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60-61,共2页
莉莉·巴特是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快乐之家》的女主人公,嘉丽妹妹是德莱塞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都是20世纪初正处于变革中的美国大都市,金钱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故事内容有别,但两位女主人公却有... 莉莉·巴特是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快乐之家》的女主人公,嘉丽妹妹是德莱塞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都是20世纪初正处于变革中的美国大都市,金钱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故事内容有别,但两位女主人公却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美国梦的追逐者。莉莉由于不能完全牺牲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自尊,使得追求变成一场噩梦;嘉丽却利用不道德手段成就她的美梦,实现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嘉丽妹妹 《快乐之家》 《嘉丽妹妹》 对比
下载PDF
解读莉莉·巴特的人格结构
7
作者 贾玉洁 郭蕾 《中国商界》 2010年第9X期287-288,共2页
《欢乐之家》的主人公莉莉.巴特是一个具有分裂人格的人物形象。在她心中时常有两个"我":一个爱慕虚荣、工于心计、追求物质和金钱;另一个恪守道德、善良真诚、追求精神理想。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莉莉的"本我&qu... 《欢乐之家》的主人公莉莉.巴特是一个具有分裂人格的人物形象。在她心中时常有两个"我":一个爱慕虚荣、工于心计、追求物质和金钱;另一个恪守道德、善良真诚、追求精神理想。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莉莉的"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是形成她分裂人格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本我 超我 自我
下载PDF
蓓基·夏泼与莉莉·巴特形象之比较
8
作者 刘建 《文教资料》 2014年第32期21-22,共2页
《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和《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巴特这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但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故事:都渴望通过婚姻跻身上流社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管她们如何努力挣扎,最终梦想都破灭了。她们的悲... 《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和《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巴特这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但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故事:都渴望通过婚姻跻身上流社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管她们如何努力挣扎,最终梦想都破灭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外,根本上还是由男权社会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蓓基·夏泼 莉莉·巴特 女性主义 男权社会
下载PDF
从《欢乐之家》的二元对立看莉莉·巴特的女性意识觉醒
9
作者 卢静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2-64,共3页
伊迪丝·华顿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复杂的"个人分裂"是由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和女性的从属地位所造成的女性的异化,莉莉·巴特与男女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男权社会进行反抗的过程,其实是其潜意识中... 伊迪丝·华顿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复杂的"个人分裂"是由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和女性的从属地位所造成的女性的异化,莉莉·巴特与男女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男权社会进行反抗的过程,其实是其潜意识中的自我不断被唤醒和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直至最终实现女性意识层面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女性 意识觉醒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妥协与反抗
10
作者 张洁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美国女作家伊迪斯.沃顿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被其所处的男权社会定义为"无足轻重的他者",而她对于这一身份始终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妥协退让,努力想找一个有钱人做丈夫;另一方面又始终抗拒无爱的婚姻... 美国女作家伊迪斯.沃顿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被其所处的男权社会定义为"无足轻重的他者",而她对于这一身份始终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妥协退让,努力想找一个有钱人做丈夫;另一方面又始终抗拒无爱的婚姻,三番五次拒绝富商贵族的求婚。分析她的矛盾态度及其原因,旨在呈现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男权社会 莉莉·巴特 妥协与反抗
下载PDF
《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表演性
11
作者 孙超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9期11-13,共3页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小说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言语及行为颇具表演性。基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主要分析莉莉身上所体现的表演性特质,旨在阐明莉莉通过身体和话语、行为等表演...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小说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言语及行为颇具表演性。基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主要分析莉莉身上所体现的表演性特质,旨在阐明莉莉通过身体和话语、行为等表演构建而成的女性身份是在当时社会文化权力的规训下进行的,其个人悲剧是所处社会及时代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性别表演 莉莉·巴特
下载PDF
争取妇女解放的不朽力作——评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快乐之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34-35,共2页
伊迪丝·华顿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她的《快乐之家》描写了莉莉·巴特这个被上流社会排挤自杀身亡的年轻女性,在不同程度上揭示1当代妇女的苦闷与烦恼,及她们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华顿关于女性作品的主题发人深... 伊迪丝·华顿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她的《快乐之家》描写了莉莉·巴特这个被上流社会排挤自杀身亡的年轻女性,在不同程度上揭示1当代妇女的苦闷与烦恼,及她们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华顿关于女性作品的主题发人深省,使她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美国女性主义的先驱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上流社会 莉莉·巴特 女性主义文学 小说 快乐 年轻女性 女性形象 女作家 美国文学
下载PDF
试析伊迪丝·沃顿的羞愧意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运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78-82,共5页
试析伊迪丝·沃顿的羞愧意识宋运田伊迪丝·沃顿(EdithWharton,1862—1937)是美国第一个获耶鲁大学名誉学位的妇女,也是第一位获美国国家艺术学院金质奖的女作家。自1899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试析伊迪丝·沃顿的羞愧意识宋运田伊迪丝·沃顿(EdithWharton,1862—1937)是美国第一个获耶鲁大学名誉学位的妇女,也是第一位获美国国家艺术学院金质奖的女作家。自1899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更大的倾向》到1937年去世的38年中,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沃顿 上层社会 莉莉·巴特 亨利·詹姆斯 女主人公 现实主义 经典作品 婚姻 著名女作家 短篇小说集
下载PDF
从莉莉、埃伦看华顿女性意识的发展
14
作者 熊天玉 何敏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3期57-62,共6页
《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扛鼎之作,两部小说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创作背景,描述两位与上流社会传统逆流而行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和埃伦·奥兰斯卡的成长历程。从两位女... 《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扛鼎之作,两部小说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创作背景,描述两位与上流社会传统逆流而行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和埃伦·奥兰斯卡的成长历程。从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华顿的缩影。华顿虽然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小说大多以叛逆的女性与社会习俗的抗争为主线,反映女性的生存现状,引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两位女主角及作者的自身经历探讨华顿女性意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巴特 埃伦·奥兰斯卡 伊迪丝·华顿 女性意识
下载PDF
女英雄之死——对《欢乐之家》的自然主义解析
15
作者 任春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96-97,共2页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评论界长期忽视了它的自然主义倾向。本文对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悲剧人生进行自然主义分析,从社会环境,遗传性格、神秘偶然这三个方面切入,指出《欢乐之家》是一部成功的自...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评论界长期忽视了它的自然主义倾向。本文对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悲剧人生进行自然主义分析,从社会环境,遗传性格、神秘偶然这三个方面切入,指出《欢乐之家》是一部成功的自然主义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伊迪斯·华顿 莉莉·巴特 自然主义
下载PDF
《欢乐之家》中的自然主义
16
作者 朱丽萍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欢乐之家》是美国知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力作,作者描绘了一个没落的大家闺秀莉莉.巴特多次尝试利用婚姻做跳板重返纽约上层社会而屡遭失败的故事。文章用自然主义的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莉莉.巴特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 《欢乐之家》 莉莉·巴特 自然主义
下载PDF
神魂颠倒
17
作者 桦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6,共2页
一个单身女孩住在曼哈顿会怎么样?要是她同四个超级名模作室友那会出现怎样的一种情形?有点不可想像。可偏偏这样的生活就轮到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艺术品修复师阿曼达·皮尔斯(莫妮卡·波特饰)身上,为了节省日常开销。
关键词 曼哈顿 阿曼 莉莉·巴特 女主角 皮尔斯 博物馆 艺术品 名模 影片 波特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Lily Bart and Carrie Meeber
18
作者 KONG Li-xi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9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莉莉·巴特 卡丽 小说 美国梦 比较研究 男权社会 《欢乐之家》
下载PDF
论《欢乐之家》中的剧场性主题
19
作者 孙超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74-76,共3页
剧场性原本是戏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剧场性这一概念出发,本文旨在对伊迪斯·华顿的小说《欢乐之家》中体现的剧场性特征及元素进行梳理和阐释,由此进一步解读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必然的悲剧命运。华顿生动描绘了20世纪之交纽... 剧场性原本是戏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剧场性这一概念出发,本文旨在对伊迪斯·华顿的小说《欢乐之家》中体现的剧场性特征及元素进行梳理和阐释,由此进一步解读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必然的悲剧命运。华顿生动描绘了20世纪之交纽约上流社会追求享乐的弥漫性特质:剧场性。正是纽约城市舞台的这种剧场性特征,成为了莉莉人生悲剧的摧毁性因素。19世纪的纽约城市生活如同戏剧演出,莉莉羁绊在这种戏剧性与真实性、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能自拔,最终酿成了其人生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性 《欢乐之家》 莉莉·巴特 悲剧
下载PDF
论《一个失落的女人》中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守仁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华顿的《莉莉·巴特》以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为背景,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都市生活。而威拉·凯瑟则以描写刻画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的风土人情见称,被文学史家列入“中西部作家群”。凯瑟的第六部... 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华顿的《莉莉·巴特》以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为背景,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都市生活。而威拉·凯瑟则以描写刻画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的风土人情见称,被文学史家列入“中西部作家群”。凯瑟的第六部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雷 弗兰克 威拉·凯瑟 叙述者 斯威特 德莱塞 啄木鸟 田园世界 莉莉·巴特 拓荒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