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评李伟民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1
作者 任秀英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莎学研究 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下载PDF
莎士比亚批评史上的“性”研究及其理论化倾向 被引量:7
2
作者 肖谊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莎士比亚以优雅的姿态在其戏剧、十四行诗和叙事诗中处理了性。然而,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舞台表现中对莎士比亚作品中性的不同理解和演绎、评论界对性的淫秽的阐释以及20世纪不同批评流派对莎士比亚性研究的介入,莎士比亚与性的研究已经... 莎士比亚以优雅的姿态在其戏剧、十四行诗和叙事诗中处理了性。然而,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舞台表现中对莎士比亚作品中性的不同理解和演绎、评论界对性的淫秽的阐释以及20世纪不同批评流派对莎士比亚性研究的介入,莎士比亚与性的研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历史建构,呈明显的理论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批评 性研究 理论化倾向 莎士比亚与性
下载PDF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现状、展望与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伟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2期36-49,共14页
21世纪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如何发展,这是许多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者面临的一个课题。在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应该重读的经典之一。在100多年的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中,曾经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莎作翻译家以及经典的莎作翻译文... 21世纪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如何发展,这是许多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者面临的一个课题。在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应该重读的经典之一。在100多年的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中,曾经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莎作翻译家以及经典的莎作翻译文本;令人震撼、引起轰动的话剧和中国戏曲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以及一些重要的莎士比亚研究论著层出不穷。重读莎士比亚,有多种方法。纵观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并从当下中国莎士比亚批评的现状出发,才能读出新意,因此必须重视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尤其是对中国戏曲改编的莎剧应该研究其成功与不足;紧紧跟踪世界莎学研究动向,在资料引进方面重视20世纪世界莎学研究成果的译介,在引进西方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莎学研究中的一些带有明显时代痕迹的观点进行更新;在莎学研究中引入包括后现代主义在内的多种阐释方法,屏弃以往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带有明显局限性的观点,使包括莎士比亚翻译批评与比较研究在内的莎学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中国莎学研究成为世界莎学领域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是时代赋予中国莎学研究者的光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批评 中国 当下 展望
下载PDF
简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4
作者 曹树钧 《英语研究》 2007年第3期12-13,共2页
对李伟民先生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进行评述,指出《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从文化、文学传播和中西文化、文学交流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我国莎学学者在吸收莎士比亚思想、艺术精髓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艺术繁荣和阐扬学术精神中... 对李伟民先生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进行评述,指出《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从文化、文学传播和中西文化、文学交流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我国莎学学者在吸收莎士比亚思想、艺术精髓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艺术繁荣和阐扬学术精神中所写就的华章和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的出版是我国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硕果,它对中国莎士比亚批评脉络给予了清晰地梳理,史论结合,并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特点 研究
下载PDF
莎士比亚批评:大卫·休谟的《大不列颠史》
5
作者 白申昊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5年第1期81-85,共5页
大卫·休谟在《大不列颠史》第五卷中“詹姆斯一世朝的文艺”部分对莎士比亚进行了较为综合、全面的评论。综合休谟的人性论、道德伦理学,情感心理学等理论,结合休谟的文艺理论,对休谟对莎士比亚的批评进行了探究,并将评论聚焦... 大卫·休谟在《大不列颠史》第五卷中“詹姆斯一世朝的文艺”部分对莎士比亚进行了较为综合、全面的评论。综合休谟的人性论、道德伦理学,情感心理学等理论,结合休谟的文艺理论,对休谟对莎士比亚的批评进行了探究,并将评论聚焦于“品味”、“不合理”与“悲喜剧风格”三点。将休谟引入18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的视域,并提供通过对批评者哲学思想的综合探析研究莎士比亚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休谟 《大不列颠史》 莎士比亚批评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莎士比亚戏剧批评
6
作者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1年第2期48-70,共23页
中国莎学研究应该高举起自己的理论旗帜,中国莎剧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的莎学批评与莎学研究以创新为第一生命。中国舞台上的莎剧演出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为主,兼及现代与后现代莎剧表现形式,已经形成了... 中国莎学研究应该高举起自己的理论旗帜,中国莎剧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的莎学批评与莎学研究以创新为第一生命。中国舞台上的莎剧演出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为主,兼及现代与后现代莎剧表现形式,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中国莎剧美学特色。中国莎剧以自己的民族艺术形式为载体,以自己民族的审美特性为引领,以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展现莎剧的“艺术空间”和“心灵空间”,采用“写意”与“写实”表现西方莎剧。放眼世界莎学研究领域,中国的莎学研究以其独有的民族精神和美学理论为莎士比亚研究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与批评 中国 创新 戏曲与话剧 改编
下载PDF
《莎士比亚和新的批评方法》评析
7
作者 罗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特伦斯·霍克斯在《莎士比亚和新的批评方法》一文中针对以布拉德莱为代表的传统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批评研究的概念,梳理、评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话语研究、接受美学理论等20世纪... 特伦斯·霍克斯在《莎士比亚和新的批评方法》一文中针对以布拉德莱为代表的传统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批评研究的概念,梳理、评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话语研究、接受美学理论等20世纪现代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在这些批评理论关照下莎学研究的新态势,并分析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利弊。本文评析了《莎士比亚和新的批评方法》一文的主要观点,认为霍克斯的研究虽有不足,但对国内从事莎学研究的学者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伦斯·霍克斯 莎士比亚和新的批评方法》 莎士比亚研究
原文传递
论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与阿尼克斯特莎评的关系
8
作者 吕耀中 许勤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3-186,共4页
在当代莎评流派中,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其显著的政治特色卓尔不群,这种批评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色,但其深受马克思主义批评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莎评家阿尼克斯特的莎评与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有着密切的关系。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把莎士... 在当代莎评流派中,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其显著的政治特色卓尔不群,这种批评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色,但其深受马克思主义批评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莎评家阿尼克斯特的莎评与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有着密切的关系。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把莎士比亚的创作置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中进行考察,在他看来,莎士比亚戏剧中各种矛盾的冲突正是阶级斗争形象而深刻的反映,而且莎剧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在批评方法、批评思想上都继承和发展了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是当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莎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唯物主义 阿尼克斯特 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批评
下载PDF
从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莎评中得到的启示
9
作者 李迅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批评家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以其独特的批评思想,对诗歌、诗人以及诗歌的创作过程给出了独特的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机主义美学理论为我们欣赏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
关键词 柯勒律治 浪漫主义 莎士比亚批评 有机主义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