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
1
作者 郝田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36,共16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深受喜爱,诸如屠岸、梁宗岱等诗人译者,甚至终其一生,致力于十四行诗的翻译。十四行诗的翻译涉及跨文化理解。在诗歌形式上,莎氏十四行诗有两种汉译形式,即古体诗和白话诗。虽然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深受喜爱,诸如屠岸、梁宗岱等诗人译者,甚至终其一生,致力于十四行诗的翻译。十四行诗的翻译涉及跨文化理解。在诗歌形式上,莎氏十四行诗有两种汉译形式,即古体诗和白话诗。虽然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白话诗形式已成主要翻译趋势。在过去一世纪的时间里,十四行诗这一诗歌形式已经成功中国化,中国十四行诗主要得益于对西方十四行诗作品的阅读与翻译,包括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其中,莎士比亚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梳理莎氏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史,包括阅读、翻译和改写等方面,并辅以具体例证,说明莎士比亚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成为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士比 十四行诗 阅读 翻译 改写 中国现代诗歌
下载PDF
基于词频分布指标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研究
2
作者 陈国兴 徐德宽 《语料库语言学》 2024年第1期49-67,147,共20页
本文通过对8个与词频分布有关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5个汉译本的异同情况,并通过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发现没有一个译本能够和原文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但仍有3个译本和原文距离较近。本文通过客观数据分析表明,诗... 本文通过对8个与词频分布有关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5个汉译本的异同情况,并通过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发现没有一个译本能够和原文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但仍有3个译本和原文距离较近。本文通过客观数据分析表明,诗歌翻译难度较大,但是在某些量化指标上可以尽量接近原文,同时也印证了某些译本的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频分布指标 量化分析 士比亚十四行诗 翻译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文学价值
3
作者 罗益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39,共18页
莎士比亚有众多的身份,比如剧作家、诗人、演员等,但作为文学家的身份是他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一面。就他的戏剧而言,他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学价值,一直是学界不曾系统探讨的一个话题。莎士比亚作为文学家的价值是文学在历史的积淀中体现出... 莎士比亚有众多的身份,比如剧作家、诗人、演员等,但作为文学家的身份是他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一面。就他的戏剧而言,他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学价值,一直是学界不曾系统探讨的一个话题。莎士比亚作为文学家的价值是文学在历史的积淀中体现出来的,因为除他的诗歌以外,他的戏剧作品也具有文学性。这些主要体现在:(1)多姿多彩的文体;(2)丰富无比的主题;(3)超级大的词汇量和语言表现力;(4)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5)高山仰止的思想深度和智慧高度。这些因素构成了莎士比亚伟大的文学艺术大厦及其恒久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文学 价值
下载PDF
为莎士比亚跨文化研究开辟新路--评黄诗芸《莎士比亚与东亚》
4
作者 冯伟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71-179,共9页
黄诗芸的专著《莎士比亚与东亚》从形式、政治、接受和离散四个角度探讨了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四国的莎士比亚舞台和电影改编。该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研究莎士比亚与东亚的专论,为日益丰富的东亚色彩的莎士比亚剧场和研究提供了... 黄诗芸的专著《莎士比亚与东亚》从形式、政治、接受和离散四个角度探讨了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四国的莎士比亚舞台和电影改编。该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研究莎士比亚与东亚的专论,为日益丰富的东亚色彩的莎士比亚剧场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案例和指导,拓宽了莎士比亚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东亚 戏剧 电影 跨文化研究 改编研究
下载PDF
评苏福忠《朱莎合璧》,兼论莎士比亚译本研究
5
作者 徐嘉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80-188,共9页
苏福忠的《朱莎合璧》以翔实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证明,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是迄今所有莎剧中译本中最为准确、流畅和文雅的。该书是翻译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素材,也是一部经典文学评论集,还是一部莎士比亚接受史,从中可以一窥我国文化事业... 苏福忠的《朱莎合璧》以翔实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证明,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是迄今所有莎剧中译本中最为准确、流畅和文雅的。该书是翻译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素材,也是一部经典文学评论集,还是一部莎士比亚接受史,从中可以一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我国莎士比亚译本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福忠 士比 翻译研究 接受史 《朱合璧》 朱生豪
下载PDF
戏剧人莎士比亚--罗伯特·科恩《莎士比亚论戏剧》评述
6
作者 胡鹏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在其专著《莎士比亚论戏剧: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批判性考察》中,罗伯特·科恩另辟蹊径,通过莎士比亚的生平突出了其除剧作家之外的演员、导演、剧场经营者身份,指出莎士比亚从小就由于家庭原因和个人爱好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兴起的戏剧... 在其专著《莎士比亚论戏剧: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批判性考察》中,罗伯特·科恩另辟蹊径,通过莎士比亚的生平突出了其除剧作家之外的演员、导演、剧场经营者身份,指出莎士比亚从小就由于家庭原因和个人爱好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兴起的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先成为一名演员,随后写戏、导戏、经营剧团和剧场。实际上,他在作品中不断提及演员、舞台和观众。联系莎士比亚的剧本表述进行深入分析,科恩认为,莎士比亚不单是剧作家,更是罕见、杰出的“戏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科恩 士比亚论戏剧》 表演 舞台 观众
下载PDF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价值焦虑——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货币、商品与国家安全 被引量:1
7
作者 陶久胜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3,212,共14页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货币与商品价值摇摆于内外价值之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日益呈现出外在转向之态势。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海伦和克瑞西达正如商品化了的金银货币,剧中人物对她们的价值辩论与早期现代...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货币与商品价值摇摆于内外价值之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日益呈现出外在转向之态势。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海伦和克瑞西达正如商品化了的金银货币,剧中人物对她们的价值辩论与早期现代英国的货币价值论争基本呼应,其价值在自身内在价值和王室主观判断之间摆动,显现出一种基于商品稀缺性抑或供求关系的市场价值转向。然而,特洛伊人罔顾人的内在价值,始终依靠市场逻辑定义人际价值,夸大海伦价值让两国陷入消耗巨大的战争之中,对国家安全与政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映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市场价值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国家安全 货币 商品 市场价值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莎士比亚戏剧改编论略
8
作者 张红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8期15-17,共3页
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改编策略。鉴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世界文学价值,跨文化改编不仅强化了作品的文化传递作用,还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研究指出,语言风格的差异、戏剧结构的转换及文化语境的隔阂是改编过程中面... 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改编策略。鉴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世界文学价值,跨文化改编不仅强化了作品的文化传递作用,还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研究指出,语言风格的差异、戏剧结构的转换及文化语境的隔阂是改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策略,包括语言风格的当代化、戏剧结构的重构以及文化语境的互文处理,旨在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当代改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亚戏剧 跨文化改编 戏剧结构 文化语境 互文性
下载PDF
对莎士比亚作品中“梦”的分析
9
作者 黄蓉 《最小说》 2024年第4期7-9,共3页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梦”这一主题屡见不鲜,不仅在《仲夏夜之梦》《暴风雨》《哈姆雷特》等多部剧作中有所体现,而且其出现频率极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莎士比亚本人对“梦”主题的偏爱,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的集体愿景紧密相连。本文将以...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梦”这一主题屡见不鲜,不仅在《仲夏夜之梦》《暴风雨》《哈姆雷特》等多部剧作中有所体现,而且其出现频率极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莎士比亚本人对“梦”主题的偏爱,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的集体愿景紧密相连。本文将以“梦”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分析,从地域特点、文学手法以及心理学等多个维度,深入探究莎士比亚作品所蕴含的现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现世价值 摹仿欲望
下载PDF
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与新文学史的“权力”省思——以《吟边燕语·序》为中心
10
作者 李向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6,219,共10页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莎诗之记事”明示底本文体,但在民初新旧文学论战的紧张气氛中,这些关键线索受到忽视,该序包含的学术信息没能得到完全释放,它因此成为一篇未被充分解读的文献。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事件,再次表明新史料在文学研究及历史人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研究者省思新文学史的“权力”和需要面对的“重写”挑战。而对“旧文学”研究来说,尤其需要在重写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弥补新文学话语一直以来单方面叙述的不足,进而完成对“旧文学”的充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士比 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新文学史
下载PDF
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中的“莎士比亚”
11
作者 殷明明 周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28,共7页
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中索尼所理解的“莎士比亚”构成了他的意识框架,这一框架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立场,推动他参与反种族隔离运动。一个非白人索尼崇拜一个白人英语经典作家带有文化殖民的意味,不过具体到南非这一问题较为复杂... 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中索尼所理解的“莎士比亚”构成了他的意识框架,这一框架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立场,推动他参与反种族隔离运动。一个非白人索尼崇拜一个白人英语经典作家带有文化殖民的意味,不过具体到南非这一问题较为复杂,在当时南非政府推行阿非利堪斯语的环境中,崇拜一个英语作家,使用标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反抗。在这一意义上,对“莎士比亚”的崇拜成为索尼反种族隔离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本。但索尼理解的“莎士比亚”又限制了索尼的斗争方式,索尼始终没有采用他女儿和妻子后来所致力的暴力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儿子的故事》 索尼 士比 反种族隔离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
12
作者 房仪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11-13,共3页
存在主义哲学起源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作为非理性哲学的代表,存在主义观点在文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存在主义也是一种适合以自由艺术形式表达的哲学思想。因此,20世纪大量的戏剧... 存在主义哲学起源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作为非理性哲学的代表,存在主义观点在文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存在主义也是一种适合以自由艺术形式表达的哲学思想。因此,20世纪大量的戏剧与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蕴含存在主义的观点,透过存在主义的视点便能把握其主旨。这一观点也反映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一些戏剧中,这些戏剧在戏剧冲突和情节的设计中隐含地思考了经典的存在主义哲学问题,如存在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存在主义作为研究视角,主要运用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的存在主义理论观点,通过对莎士比亚具体剧目的深入研究,探讨莎士比亚戏剧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士比 自由选择 士比亚戏剧
下载PDF
阐释学视角下的长诗翻译——以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张谷若译本为例
13
作者 刘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504-509,共6页
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语言华丽,修辞繁复,风格优雅。翻译家张谷若坚持“地道”的翻译原则,充分运用汉语诗歌的手段,译诗文字典雅凝重,细腻传神。他运用同音、行内韵和尾韵等语音手段,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以及叠词等,根... 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语言华丽,修辞繁复,风格优雅。翻译家张谷若坚持“地道”的翻译原则,充分运用汉语诗歌的手段,译诗文字典雅凝重,细腻传神。他运用同音、行内韵和尾韵等语音手段,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以及叠词等,根据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情感的变化,使用响亮程度不同的汉语词曲韵辙,使译诗音声高低相和,富有节奏和韵味。他使用“以文绘画”的手法,通过具体化和增译等技巧,使译诗在故事叙事、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都细腻、真实、生动、传神。文章以阐释学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张谷若先生的译本进行赏析,研究张谷若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原文内容、结构、以及韵律进行阐释,旨在给予文学诗歌相关领域的译者以启发。Shakespeare’s poem Venus and Adonis is rich in language, complex in rhetoric and elegant in style. The translator Zhang Guruo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 translation, fully utilizes the means of Chinese poetry, and translates the poem in an elegant, dignified and delicate manner. He utilized phonetic devices such as assonance, internal rhyme and end rhyme, and made extensive use of double-sounding words, rhyming words and superlative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image, character and emotion of the characters, he used Chinese rhym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loudness so that the translated poems were in harmony with the sounds of the characters and were full of rhythm and flavor. He uses the technique of “painting with word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poems delicate, true, and vivid in storytelling, image building,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action description, psychological portrayal and so on by means of concretization and augmentation of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akes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as a guide to analyze Mr. Zhang Guoruo’s translations, and studies how Mr. Zhang interpreted the content, structure, and rhythm of the original tex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iming to give inspiration to the translators in fields related to literary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维纳斯与阿多尼》 张谷若 翻译 语言特色
下载PDF
权谋之王:莎士比亚笔下与历史中的亨利八世
14
作者 尹倩楠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亨利八世》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也被称为《千真万确》。这部戏剧以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主题,描绘了他的婚姻、政治斗争和宗教改革等重要历史事件。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戏剧中对亨利八世的刻画与历史事实的差异发现,莎士... 《亨利八世》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也被称为《千真万确》。这部戏剧以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主题,描绘了他的婚姻、政治斗争和宗教改革等重要历史事件。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戏剧中对亨利八世的刻画与历史事实的差异发现,莎士比亚对亨利八世抛弃凯瑟琳并迎娶安妮的史实处理较为弱化,而对他与沃尔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生动的刻画。此外,莎士比亚将亨利八世的错误归咎于沃尔西,强调了小人的谄媚奸猾对君主决策的影响。莎士比亚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了戏剧人物,凸显了历史中的权谋、欲望和权力斗争,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生动、戏剧化的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亨利八世 比较研究 戏剧塑造
下载PDF
从防御机制视角解读莎士比亚经典悲喜剧的深层意蕴
15
作者 陶正兴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6期25-27,共3页
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视角深入分析莎士比亚悲喜剧中角色所表现出的防御机制。本文选取莎士比亚多部经典作品中的角色为例,探讨他们在面对内外冲突时所采用的否认、投射和回避等防御策略,并揭示这些防御机制如何影响角色的行为逻辑... 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视角深入分析莎士比亚悲喜剧中角色所表现出的防御机制。本文选取莎士比亚多部经典作品中的角色为例,探讨他们在面对内外冲突时所采用的否认、投射和回避等防御策略,并揭示这些防御机制如何影响角色的行为逻辑和情感表达。本文认为,莎士比亚通过其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喜剧提供了更丰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悲喜剧 精神分析批评 角色分析 防御机制
下载PDF
贝多芬式莎士比亚悲剧:透过奏鸣曲理论解析《科里奥兰序曲》
16
作者 周嘉玥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贝多芬与莎士比亚的相遇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后期,当时德国正在进行一场被称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将莎士比亚视为“天才”,自此,莎剧成为众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贝多芬共创作了五部以莎剧为背景的作品,《科里奥... 贝多芬与莎士比亚的相遇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后期,当时德国正在进行一场被称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将莎士比亚视为“天才”,自此,莎剧成为众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贝多芬共创作了五部以莎剧为背景的作品,《科里奥兰序曲》是其中的唯一一部管弦乐作品。该序曲以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罗马史诗悲剧《科里奥兰纳斯》为叙事基础,再现了英雄科里奥兰纳斯与其母亲的冲突与最后的自我破灭。本文采用赫珀科斯基和达西的《奏鸣曲理论》观点,来探究贝多芬是如何通过奏鸣曲曲式结构表现这两种戏剧性内容的。在正式进入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在第一章里论述了莎士比亚在十九世纪的发展情况,继而揭示了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与莎士比亚产生联系的。接下来,在第二章中,通过对莎剧原作的整理与迄今为止对《科里奥兰序曲》的重要讨论,建立起对这部序曲的基本理解。最后,本文将运用《奏鸣曲理论》,分析贝多芬在《科里奥兰序曲》中使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最终总结出贝多芬是如何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元素转化为具有奏鸣曲曲式结构的悲剧故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士比 《科里奥兰序曲》 《科里奥兰纳斯》 《奏鸣曲理论》
下载PDF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在欧洲歌剧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岚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55-57,共3页
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在欧洲歌剧中的运用,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被改编为歌剧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对《奥赛罗》《麦克白》和《仲夏夜之梦》等歌剧作品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这些歌剧如何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和戏... 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在欧洲歌剧中的运用,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被改编为歌剧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对《奥赛罗》《麦克白》和《仲夏夜之梦》等歌剧作品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这些歌剧如何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和戏剧的结合赋予原作以新的艺术生命。最后讨论了莎士比亚作品对歌剧创作的深远影响,以及现代歌剧对其进行再创作的持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歌剧 音乐创作
下载PDF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文化观照
18
作者 荣钦政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7期18-20,共3页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文化观照包括对社会阶级、性别角色、爱情和婚姻的描绘。这些喜剧通过幽默和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为了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本文通过以下几...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文化观照包括对社会阶级、性别角色、爱情和婚姻的描绘。这些喜剧通过幽默和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为了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四大喜剧 文化关照
下载PDF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莎士比亚的灵魂观与认知图式
19
作者 王潇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该剧中的隐喻使用、话语中意象图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灵魂观深受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接...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该剧中的隐喻使用、话语中意象图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灵魂观深受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接受并认同柏拉图灵魂观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批判性继承了柏拉图的灵魂观。莎士比亚的灵魂观也投射出他本人的政治观,他指出共和制的弊端,侧面支持英国的君主制,同时强调理性对统治者个人、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灵魂观 认知图式 隐喻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剧场表达的历史流变--以《哈姆雷特》为例
20
作者 刘睿涵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匠,他的戏剧创作在文学和戏剧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戏剧研究领域,学者着重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文本表达、意象表达,很少关注莎剧在各国剧场上演的美学表达。本文将梳理自古希腊以来的剧场变迁史,探析...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匠,他的戏剧创作在文学和戏剧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戏剧研究领域,学者着重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文本表达、意象表达,很少关注莎剧在各国剧场上演的美学表达。本文将梳理自古希腊以来的剧场变迁史,探析莎剧产生极大影响力和莎剧有所创新的物质原因,并通过各国“莎士比亚戏剧节”舞台,梳理近代以来莎剧演出国别化的剧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亚戏剧 剧场 舞台美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