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塞·布拉德雷与20世纪莎评
1
作者 辛雅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安·塞·布拉德雷作为20世纪被阅读最多的莎评家和浪漫主义及维多利亚莎评的集大成者,传统上被认为是性格分析的代表人物。不过,在20世纪莎评的发展中,历史主义莎评和形式主义莎评阵营中的许多莎评家都通过反对布拉德雷的性格... 安·塞·布拉德雷作为20世纪被阅读最多的莎评家和浪漫主义及维多利亚莎评的集大成者,传统上被认为是性格分析的代表人物。不过,在20世纪莎评的发展中,历史主义莎评和形式主义莎评阵营中的许多莎评家都通过反对布拉德雷的性格分析来阐述自己的批评方法;同时,布拉德雷也获得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批评家们甚至在他身上发现了新的莎评方法的踪影。布拉德雷就这样在争议中融入了20世纪莎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德雷 士比亚 历史主义莎评 形式主义莎评
下载PDF
注视:约翰·济慈的莎评范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桂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注视”是让.斯塔罗宾斯基提出的文学批评术语,是他对文学批评的隐喻式描述。批评主体与作家的创造意识虽不能融为一体,“注视”却要求批评家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对作品进行批评式阅读;长久的“注视”会把人的视线引入神秘的领域。在... “注视”是让.斯塔罗宾斯基提出的文学批评术语,是他对文学批评的隐喻式描述。批评主体与作家的创造意识虽不能融为一体,“注视”却要求批评家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对作品进行批评式阅读;长久的“注视”会把人的视线引入神秘的领域。在莎评中,济慈热情地“注视”文本并在“注视”中寻找创造的灵感和契机,并将“注视”的焦点对准“神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 济慈 莎评
下载PDF
莎剧阐释中的历史、意识形态与主体性——多利默莎评思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勤超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2期248-254,共7页
多利默是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莎评关注历史、意识形态和主体性的分析。他认为主体是受社会各种因素制约和意识形态召唤的主体,而莎剧体现了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主体对思想话语、政治制度的反抗,起到了对主导意识形... 多利默是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莎评关注历史、意识形态和主体性的分析。他认为主体是受社会各种因素制约和意识形态召唤的主体,而莎剧体现了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主体对思想话语、政治制度的反抗,起到了对主导意识形态的颠覆功能。多利默在历史语境的种种社会关系中,通过对莎剧中的意识形态和主体性的分析,使莎剧的历史内涵得到深化,政治和审美价值得到提升,因此,他的批评包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 历史主义 意识形态 主体性
下载PDF
柯勒律治浪漫主义莎评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民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7-61,共5页
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莎评 ,通过强调莎士比亚作品想像、象征与和谐等特质 ,在哲学、美学层面对古典主义莎评进行了颠覆。
关键词 柯勒律治 浪漫主义莎评 哲学 美学
下载PDF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理论与实践
5
作者 辛雅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乔纳森·多利莫尔和艾伦·辛菲尔德为代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莎士比亚研究中的重要阵营。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家们反对以新批评和历史主义批评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批评,他们以英国文化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乔纳森·多利莫尔和艾伦·辛菲尔德为代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莎士比亚研究中的重要阵营。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家们反对以新批评和历史主义批评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批评,他们以英国文化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注重分析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如何经过一系列的权力运作来加强自己的权威地位,同时也分析被统治者对权威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异议"。概言之,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为20世纪后期的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唯物主义 莎评 多利莫尔 辛菲尔德
下载PDF
论卞之琳对艾略特莎评的过滤式接受
6
作者 张薇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4期158-172,共15页
卞之琳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方法论,对T.S.艾略特的莎评进行过滤式接受,在其著作《莎士比亚悲剧论痕》中频繁地提及艾略特的莎评。他接受艾略特对莎士比亚的崇高的文学地位的评价,但在对《哈姆雷特》的分析中,卞之琳批评艾略特重艺... 卞之琳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方法论,对T.S.艾略特的莎评进行过滤式接受,在其著作《莎士比亚悲剧论痕》中频繁地提及艾略特的莎评。他接受艾略特对莎士比亚的崇高的文学地位的评价,但在对《哈姆雷特》的分析中,卞之琳批评艾略特重艺术,而不重思想,用艺术的“一致性”标准和“客观对应物”的美学理念来评判《哈姆雷特》的失败.艾略特认为《哈姆雷特》的基本情绪是哈姆雷特对有罪过的母亲的情绪,但剧中的很多事物与这一情绪没有对应关系。而卞之琳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社会本质的理念来肯定《哈姆雷特》的成功,认为这个剧的核心是反映时代性和社会性,剧中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在对莎剧总的评价中,卞之琳批评艾略特重“流”,不重“源”,认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源,基督教精神是流,卞之琳从文学和社会关系的维度阐释莎剧。卞之琳与艾略特莎评的差异源于各自不同国家的社会气候和文学气候,卞之琳所处的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而T.S.艾略特所处的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秉持的是基督教人文主义的观念。卞之琳的过滤式接受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反映了中国学者在接受西方学术思想时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T.S.艾略特 莎评 过滤
下载PDF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评《二十世纪莎评简史》
7
作者 李霓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0-92,共3页
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一直是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风向标和关注热点,如歌德所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二十世纪莎评简史》采用珍珠项链般的历史叙事手法,内容详实,结构脉络清晰,将20世纪西方莎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客观而... 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一直是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风向标和关注热点,如歌德所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二十世纪莎评简史》采用珍珠项链般的历史叙事手法,内容详实,结构脉络清晰,将20世纪西方莎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客观而又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对于研究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文学批评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宝贵的史料价值,也为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亚 《二十世纪莎评简史》 历史叙事
下载PDF
评古典主义莎评的局限性
8
作者 焦晓宇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9-82,共4页
17、18世纪,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潮占据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的评论家大都以古典主义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莱莫、德莱登、约翰孙、伏尔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观点鲜明地体现了古典主义莎评的特色,同时又显露出古典... 17、18世纪,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潮占据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的评论家大都以古典主义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莱莫、德莱登、约翰孙、伏尔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观点鲜明地体现了古典主义莎评的特色,同时又显露出古典主义莎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通过对其评论分析可以发现,古典主义评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莎剧破坏三一律、得体原则的指责和对莎剧缺乏道德目的的责难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论证,有助于更加理性地感知古典主义莎评的本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莎评 局限性 三一律 得体说 道德教化
下载PDF
什克洛夫斯基的莎评及其批评范式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婉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什克洛夫斯基的莎士比亚评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莎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20世纪俄国现代莎评的学理转向。什氏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始于形式主义学派创立之初,且纵贯其学术生涯。他早期莎评的审美尺度呈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偏好,即将莎剧文本... 什克洛夫斯基的莎士比亚评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莎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20世纪俄国现代莎评的学理转向。什氏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始于形式主义学派创立之初,且纵贯其学术生涯。他早期莎评的审美尺度呈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偏好,即将莎剧文本作为阐述其形式理论、概念或术语的佐证;后期他突破了文本内部研究的框架,将文学研究引向文学性与意义功能双重维度的总体性理解,延展出一个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言说空间;此外,什氏还从托尔斯泰的莎评切入,对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进行了比较研究,将二者的分歧定义为“两种诗学的碰撞”,并为莎剧的永恒价值进行了有力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 形式主义 莎评 文学性 范式转型 列夫·托尔斯泰
原文传递
卞之琳莎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莎学的融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2,共8页
卞之琳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经历了从初读、初译、观剧,到深读、精译、评论的过程,从最初接受苏联的莎评模式,并受到20世纪50年代对人民性、阶级性的过度强调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较为客观持平地评价莎士比亚。卞之琳的莎学融合马克思主... 卞之琳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经历了从初读、初译、观剧,到深读、精译、评论的过程,从最初接受苏联的莎评模式,并受到20世纪50年代对人民性、阶级性的过度强调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较为客观持平地评价莎士比亚。卞之琳的莎学融合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莎学。他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围绕莎剧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以及"莎士比亚化"进行论述,对作品进行阶级分析,强调人民性,探讨莎剧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困境。他自觉利用现代西方莎学中的一些史实材料和来源考证,借鉴意象分析,同时扬弃现代西方莎评中的宗教论、人性论以及"历史派""影射派"的观点。卞之琳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莎学"整合"的策略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西方莎学作为学术工具,构建了富有他自己特色的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马克思主义莎评 现代西方莎评
原文传递
18世纪莎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郜珂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48,共4页
在西方莎评史上,18世纪莎评具有重要意义。18世纪莎评虽在批评理论上延续了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诗学观,但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新古典主义诗学观无法全面评价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价值,于是,新古典主义莎评逐渐式微,浪漫主义莎评开始崭露头角... 在西方莎评史上,18世纪莎评具有重要意义。18世纪莎评虽在批评理论上延续了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诗学观,但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新古典主义诗学观无法全面评价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价值,于是,新古典主义莎评逐渐式微,浪漫主义莎评开始崭露头角,此期也成为西方莎评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莎评 新古典主义莎评 浪漫主义莎评 士比亚
原文传递
论当代莎评的“莎士比亚+”——兼评《莎士比亚与生态批评理论》及《莎士比亚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冲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2,共10页
莎士比亚评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新趋势,其成就主要通过“莎士比亚+”(即“莎士比亚+理论”)的形式来展示,世界主要学术出版机构近年来推出的多种相关论著系列,集中体现了这一新的趋势。本文在综述这一趋势的基础上,... 莎士比亚评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新趋势,其成就主要通过“莎士比亚+”(即“莎士比亚+理论”)的形式来展示,世界主要学术出版机构近年来推出的多种相关论著系列,集中体现了这一新的趋势。本文在综述这一趋势的基础上,以两部较新近的莎士比亚评论著作为案例,分析了生态主义理论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莎评的成就与不足,也指出了这一趋势对更广泛的文学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亚 生态主义莎评 生态女性主义莎评
原文传递
新古典主义莎评的困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利兵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7,共8页
英国莎评家如琼森、德莱顿、蒲伯、约翰逊等人遵循新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来评判莎剧。他们无法否认莎士比亚的天才,但又不承认其艺术价值,他们的评论充满了矛盾,陷入了新古典主义机械美学观的困境。结合18世纪莎士比亚在德法两国截然不... 英国莎评家如琼森、德莱顿、蒲伯、约翰逊等人遵循新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来评判莎剧。他们无法否认莎士比亚的天才,但又不承认其艺术价值,他们的评论充满了矛盾,陷入了新古典主义机械美学观的困境。结合18世纪莎士比亚在德法两国截然不同的反响,可以看出这正是新古典主义诗学与浪漫主义诗学对立的结果。新古典主义无法逾越的美学障碍就是自然与艺术的二元论以及人为艺术制定规则的僵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莎评 困境
原文传递
雨果莎评及其特色论——以《莎士比亚传》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5,共8页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研究专著《莎士比亚传》在西方莎评史上别具一格,意义非凡。他不孤立、封闭地研究莎士比亚,而是立足于比较意识与整体思维,有意识地把莎士比亚置于宏阔的文学史上已有的大家系列中加以相互观照,观照中既强调共性,又...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研究专著《莎士比亚传》在西方莎评史上别具一格,意义非凡。他不孤立、封闭地研究莎士比亚,而是立足于比较意识与整体思维,有意识地把莎士比亚置于宏阔的文学史上已有的大家系列中加以相互观照,观照中既强调共性,又突出差异,使其以极其鲜明的特色和罕见的丰富性呈现出来,进而彰显其在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价值和地位。他的莎评已经使用了后来被称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理应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之一。雨果认为莎士比亚是集诗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杰出天才,在戏剧创作中把对照原则发挥到了惟妙惟肖的极致。他非常看重《哈姆雷特》《麦克白》《奥瑟罗》《李尔王》等四大悲剧,并从人性与道德的角度对四部悲剧的主人公作了颇具个性的阐发。他把浪漫派对莎士比亚伟大之处的感悟和体验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是对莎士比亚艺术成就最真诚、最激情、最具震撼力的辩护,其研究方法对我们当下从事学术研究也颇具启迪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果莎评 士比亚传》 比较意识 整体思维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中的种族政治批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勤超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5,共8页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一个莎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多利默和辛菲尔德。该批评把种族纳入到具有政治内涵的广阔背景中以分析莎剧,而种族政治主要是通过对《亨利五世》和《奥赛罗》的批评得到体现的。文化唯物主义莎...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一个莎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多利默和辛菲尔德。该批评把种族纳入到具有政治内涵的广阔背景中以分析莎剧,而种族政治主要是通过对《亨利五世》和《奥赛罗》的批评得到体现的。文化唯物主义莎评者分析种族主要从政治冲突、生物特征的文化政治解释、强者的统治与边缘的他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批评,特别是种族与战争的联系使种族的政治内涵得到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权力 身份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
原文传递
放眼世界,多种“主义”莎评交辉--评《世界莎士比亚研究选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资助、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行委员杨林贵教授总主编的《莎士比亚研究丛书》近日问世,这是中国莎学界的大喜事,具有里程碑意义。丛书是国内众多知名的莎学专家共同协作的成果,全套5卷,分别是《...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资助、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行委员杨林贵教授总主编的《莎士比亚研究丛书》近日问世,这是中国莎学界的大喜事,具有里程碑意义。丛书是国内众多知名的莎学专家共同协作的成果,全套5卷,分别是《世界莎士比亚研究选编》《中国莎士比亚悲剧研究》《中国莎士比亚喜剧研究》《莎士比亚与外国文学研究》《中国莎士比亚演出及改编研究》,从几个大的方面囊括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从1949年以来至今六七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也介绍了国外的莎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亚研究 士比亚悲剧 士比亚喜剧 外国文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莎评 改编研究
原文传递
梁实秋莎评的人性论特征及其意义
17
作者 李伟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人性论是梁实秋评论莎士比亚的理论基石,他认为莎士比亚所以永恒不朽,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这一看法深受18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约翰孙批评观的影响。梁实秋莎评人性论特征背后所彰显的,是一种学理探究、寻找... 人性论是梁实秋评论莎士比亚的理论基石,他认为莎士比亚所以永恒不朽,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这一看法深受18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约翰孙批评观的影响。梁实秋莎评人性论特征背后所彰显的,是一种学理探究、寻找普遍价值的学术性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莎评 人性论特征 影响 意义
原文传递
贺祥麟“莎评”探赜索幽
18
作者 柳士军 柳集文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3,共4页
贺祥麟是中国莎学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其"莎评"是中国乃至世界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贺祥麟采用阶级分析法,始终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依据研究莎剧,对中国莎学界的研究成果既有肯定,也有质疑,具有科学的辩证思维。贺祥麟提出哈... 贺祥麟是中国莎学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其"莎评"是中国乃至世界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贺祥麟采用阶级分析法,始终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依据研究莎剧,对中国莎学界的研究成果既有肯定,也有质疑,具有科学的辩证思维。贺祥麟提出哈姆莱特延宕复仇是因为没有机会的结论值得商榷。本文从中国哲学的视野进行考察,认为哈姆莱特的延宕复仇是因为莎士比亚在创作上缺乏"不忍之心",作品也没有塑造出一个值得当代读者尊重的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祥麟 莎评 士比亚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蒂利亚德的莎士比亚历史剧批评述略
19
作者 辛雅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4-49,90,共7页
历史主义莎评家蒂利亚德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在宗教和政治思想上继承了中世纪传统,而且这个思想传统在当时的社会影响非常大,莎士比亚历史剧正是当时流行的、以基督教为框架的"都铎神话"思想的反映。在这种基本认识的指导... 历史主义莎评家蒂利亚德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在宗教和政治思想上继承了中世纪传统,而且这个思想传统在当时的社会影响非常大,莎士比亚历史剧正是当时流行的、以基督教为框架的"都铎神话"思想的反映。在这种基本认识的指导下,蒂利亚德将莎士比亚历史剧分为两个四部曲,并详细分析了每部作品的人物、主题、情节等要素。这些研究使蒂利亚德成为20世纪历史主义莎评的代表人物,也使他成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重要代言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利亚德 士比亚历史剧 历史主义莎评 四部曲
下载PDF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扛鼎之作——评“莎士比亚研究丛书”
20
作者 张薇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1年第1期199-205,共7页
“莎士比亚研究丛书”荟萃了中国莎学界老中青三代精英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卷丛书选录了从民国以来至今百年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也介绍了当今国外的莎学流派。丛书博大精深,理念新颖... “莎士比亚研究丛书”荟萃了中国莎学界老中青三代精英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卷丛书选录了从民国以来至今百年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也介绍了当今国外的莎学流派。丛书博大精深,理念新颖,体现了中国品味和中国思维模式,为世界莎学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比亚研究 中国学史 世界莎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