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印度洋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地震海啸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旭 徐敏 +1 位作者 曾信 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0,共9页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生了里氏9.0级和8.6级大地震,是1961年以来的第2及第4强震。前者引发了最大爬高50.9m的海啸,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海啸灾难;后者却只引发了最大4m的爬高。位置相近、震源机制相似的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完全不同的原因非常值得研究。近期研究表明莫克兰俯冲带的地震活动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地震活动明显多于西段。东段于1945年发生过大海啸,莫克兰西段或是全段俯冲带未来是否会发生大地震与海啸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印度洋 海啸 地震 莫克兰俯冲带 苏门答腊俯冲带 古海啸研究
下载PDF
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所在莫克兰海域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灾害数据集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传海 徐敏 +4 位作者 邱强 詹伟康 何庆友 曾信 周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4期11-28,共18页
北印度洋莫克兰海域位于巴基斯坦和伊朗海岸带南缘,是“一带一路”重要港口瓜达尔港所在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独特、海洋灾害频发。收集整理这一区域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海洋灾害数据可以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建设提供基... 北印度洋莫克兰海域位于巴基斯坦和伊朗海岸带南缘,是“一带一路”重要港口瓜达尔港所在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独特、海洋灾害频发。收集整理这一区域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海洋灾害数据可以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建设提供基础数据背景的支撑。本数据集包含该海域1992–2016年巨浪、1980–2020年台风、1960–2019年地震数据、2018年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航次随船地震探测数据、地震海啸模拟数据以及地形测深、重力、沉积、断裂等基础地质参数数据。本数据集原始观测和收集数据精确可靠、数据记录完整连续,可为莫克兰海域的海洋灾害评估研究及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安全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克兰海域 地质地球物理 海洋灾害 海啸模拟
下载PDF
阿拉伯海北部莫克兰增生楔天然气水合物浅表层识别标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振 邓希光 +4 位作者 姚会强 于淼 王海峰 萧惠中 程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40,共14页
阿拉伯海北部的莫克兰增生楔是阿拉伯板块以低速、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主动陆缘构造,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依据2019年中国在莫克兰增生楔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浅地层剖面及多波束测深数据,并结合以往... 阿拉伯海北部的莫克兰增生楔是阿拉伯板块以低速、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主动陆缘构造,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依据2019年中国在莫克兰增生楔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浅地层剖面及多波束测深数据,并结合以往的调查成果,探讨莫克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浅表层识别标志。地震识别标志主要有似海底反射层(BSR)和振幅空白带2种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包括海底麻坑、海底滑塌、丘状体、泥火山、冷泉系统等,水体标志主要为羽状流。在水深1000 m和2900 m的站位已分别钻获水合物样品。莫克兰增生楔丰富的水合物识别标志可能与低速、低角度的俯冲地质背景有关,使该区水合物存在指示兼具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综合研究区的异常标志分布特征,推测增生楔中部和西部的背斜脊及其附近区域是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克兰增生楔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识别标志 地形地貌标志 水体标志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莫克兰海沟现代沉积过程(莫克兰活动边缘,巴基斯坦外)
4
作者 Nicolas Mouchot Lies Loncke +3 位作者 Geoffroy Mahieux 马金凤(翻译) 姚会强(校对) 蔡庆芳(校对) 《海洋地质》 2020年第3期39-56,共18页
为了了解与现代印度河输入分离的自然冲淤增生楔体的边缘构造和现代沉积过程,对巴基斯坦外的莫克兰增生楔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CHAMAK)。基于对水深数据和背向散射图像的解释以及3.5kHz的回声特征成图,进行了形态结构分析,从北到... 为了了解与现代印度河输入分离的自然冲淤增生楔体的边缘构造和现代沉积过程,对巴基斯坦外的莫克兰增生楔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CHAMAK)。基于对水深数据和背向散射图像的解释以及3.5kHz的回声特征成图,进行了形态结构分析,从北到南划分出三个沉积过程不同的构造域:(1)北部的增生楔,(2)海沟和(3)海沟向海边缘的北穆雷海脊。增生楔被峡谷切割,造成了增生体的重要侵蚀,尤其是在增生楔的东部。在海沟内,通过峡谷搬运的沉积物产生的沉积物波,沿着平行于海沟的E-W向轴向西运输。深海平原东部地区被强大的浊流侵蚀,浊流却在深海平原的西部带来泥沙淤积,这是浊流能量减少的结果。除了在形成增生楔的海脊附近外,研究区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块体搬运沉积。对小规模的边坡失稳痕迹也进行了描述。浊积过程的普遍存在和穆雷海脊物理屏障的存在,使得海沟内浊积岩的存在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迁移的沉积波状构造是最普遍的形态。这些特征可能是浊流到达海沟时产生的流速显著降低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克兰边缘 形态结构 回声特征映射 沉积物分散模式 沉积物波 侵蚀池 冲刷
下载PDF
莫克兰增生棱柱体内BSR之下厚层游离气之证据
5
作者 K.Sain 徐华宁 《海洋地质》 2002年第3期61-68,共8页
莫克兰大陆边缘的地震反射资料显示出一个强的似海底反射(BSR),且广泛分布。我们将非线性全波形反演技术应用于此区的多道地震数据。用来研究复杂的速度结构及BSR的成因,计算结果显示出:在海底以下500m深度处纵波速度从2.2km/s突... 莫克兰大陆边缘的地震反射资料显示出一个强的似海底反射(BSR),且广泛分布。我们将非线性全波形反演技术应用于此区的多道地震数据。用来研究复杂的速度结构及BSR的成因,计算结果显示出:在海底以下500m深度处纵波速度从2.2km/s突然下降到1.3km/s。低速带厚度约200-350m,可能含有大量游离气,这与最近ODP164航次在布莱克海台的钻井有些类似。大部分的游离气可能是气体水合物分解产生的,在加积楔中,构造抬升和沉积作用,引起气体水合物稳定域相对于沉积柱向上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克兰增生棱柱体 BSR 游离气 气体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地震反射
下载PDF
莫克兰冷泉区沉积物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响应
6
作者 李其然 宿蕾 +6 位作者 杨天邦 张振 于淼 邓希光 马忠霖 姚会强 李江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1-2037,共17页
【目的】冷泉系统广泛存在于大陆边缘地区,其典型特征是在海底渗漏出大量富含以甲烷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和硫化氢等成分的低温流体。冷泉也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条件孕育着独特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然而,原核微生物组成与冷泉环境之间的响... 【目的】冷泉系统广泛存在于大陆边缘地区,其典型特征是在海底渗漏出大量富含以甲烷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和硫化氢等成分的低温流体。冷泉也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条件孕育着独特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然而,原核微生物组成与冷泉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却并不清楚。【方法】本文以莫克兰大陆边缘活跃冷泉区沉积物柱状样为研究对象,沿深度剖面分析了沉积物中的CH4以及孔隙水SO42–、H2S浓度等关键地球化学参数,并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冷泉沉积物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根据其硫酸盐-甲烷浓度剖面特征,从上向下,将沉积物垂向剖面划分为硫酸盐还原区(SZ)、硫酸盐-甲烷转换区(SMTZ)和产甲烷区(MZ)。通过原核微生物α多样性与基因定量研究发现,随着深度增加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SZ中以硫氧化细菌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埃普西隆杆菌门为主,且以硫酸盐为电子受体的与有机质降解相关的原核微生物JS1、绿弯菌门、洛基古菌纲、深古菌纲及底栖古菌纲的相对含量也较高;SMTZ存在较高含量的ANME-1a、ANME-1b与SEEP-SRB1,它们耦合介导着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SR-AOM)过程。此外,深古菌纲及绿弯菌门的普遍存在说明,除甲烷外,沉积物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烃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莫克兰大陆边缘冷泉渗漏区沉积物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与冷泉系统独特的地球化学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克兰冷泉区 冷泉沉积物 硫酸盐-甲烷转换区 甲烷厌氧氧化古菌 硫酸盐还原菌 有机质降解
原文传递
北印度洋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旭东 黄慧文 +3 位作者 孙跃东 李牛 胡钰 冯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9,共8页
冷泉是继洋中脊热液之后,在海底发现的又一种流体渗漏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北印度洋欧亚大陆边缘构造活跃,印度东西两侧发育巨厚沉积层,极易孕育冷泉活动。目前,已在莫克兰和孟加拉湾地区海底观... 冷泉是继洋中脊热液之后,在海底发现的又一种流体渗漏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北印度洋欧亚大陆边缘构造活跃,印度东西两侧发育巨厚沉积层,极易孕育冷泉活动。目前,已在莫克兰和孟加拉湾地区海底观测到多处活动冷泉,对它们的研究为深入了解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资源环境效应打开了新的窗口。文章以北印度洋典型冷泉区——莫克兰和孟加拉湾地区为例,综述了该区海底冷泉流体来源、相关沉积环境和触发机制,着重阐述了:1)莫克兰地区最小含氧带内外冷泉活动的沉积记录和地震触发冷泉的机制及环境响应;2)孟加拉湾地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在碳酸盐岩中的记录。进一步指出了北印度洋海底冷泉活动研究中遇到的挑战和未来工作中需给予重视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印度洋 冷泉活动 地质记录 莫克兰 孟加拉湾
下载PDF
From Stalin to Putin: Russian Strategic Culture in the XXI Century, Its Continuity, and Change
8
作者 Polina Sinovet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7期417-423,共7页
The last two years have attracted the world's attention to Russia. The annexation of Crimea, the hybrid war in Eastern Ukraine, and finally the unexpected interference in Syria--all these actions bring us back to the... The last two years have attracted the world's attention to Russia. The annexation of Crimea, the hybrid war in Eastern Ukraine, and finally the unexpected interference in Syria--all these actions bring us back to the question of understanding the Russian motivation properly. Generally, it includes the whole interpretation of Russian strategic cult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factors: from literature and history to religion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Russian state. Significan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Moscow's strategic culture were made by the American experts during the Cold War; therefo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pillars of Russian strategic culture, it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omparison to Soviet times as well as the main reactions of Moscow for what it considers to be a thr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egic culture Russian identity security strategy geopolitical approach
下载PDF
Peace and War in Mozambique: The Colonial Power and Islam's Impact (Twentieth and Twenty-First Century)
9
作者 Olga lglesias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8期676-683,共8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slam's impact in relation to the violence of the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state at the centre and north of Mozambique in particularly at the Zambezia and Tete Provinces. Revisiting and cro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slam's impact in relation to the violence of the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state at the centre and north of Mozambique in particularly at the Zambezia and Tete Provinces. Revisiting and cross-checking 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archives, especially the Mozambique Historical Archive,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Islam's expansion by analysing the reports of th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interviewing the social participants of this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phenomen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ependence, thus enabling the rethinking of the violence, reconstruction, and reconciliation within the Mozambican society. The confrontation of the material produced by the colonial authorities in reports of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so-called native business between the army and the police and the independent movements, especially the Mozambique Liberation Front (FRELIMO), suggests a clandestine operational network with initiatives of Mozambican identity affirmation under the designation of "subversive" in the colonial days. A fact worth noting: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Muslim communities, both in the colonial state apparatus and in the post-colonial times, as a phenomenon of continu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 Indian Ocean Mozambique ISLAM independent movem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