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求斯拉夫民族性的精神支持:俄国文学的审美基础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精华 《阴山学刊》 2003年第2期40-44,共5页
广泛存在于叙述中的基督教话语 ,使得俄国文学具有了欧洲文化的基因。但是 ,俄国经由拜占庭接受的是东方基督教 ,这就使得俄国在精神上有别于信仰天主教或新教的西方 :痴迷于莫斯科—第三罗马这一拯救世界的弥撒亚理念 ,把上帝世俗化甚... 广泛存在于叙述中的基督教话语 ,使得俄国文学具有了欧洲文化的基因。但是 ,俄国经由拜占庭接受的是东方基督教 ,这就使得俄国在精神上有别于信仰天主教或新教的西方 :痴迷于莫斯科—第三罗马这一拯救世界的弥撒亚理念 ,把上帝世俗化甚至意识形态化 ,通过俄国化的上帝反对西式的现代化。也正是这一作为标示俄国文学民族身份的东方基督教 ,构成了千余年来的俄国审美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东方基督教(东正教) 莫斯科-第三罗马 宗教意识形态化 反现代化 审美 文学艺术
下载PDF
莫斯科的双重面貌:俄罗斯域外文学第一浪潮中的莫斯科文本
2
作者 郭芯雨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十月革命的爆发导致俄罗斯第一代流亡者的大规模产生。莫斯科文本在域外文学中呈现出书写繁荣的文学景观,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看作是超文本系统的一种。与此同时,围绕宗教政治神话"莫斯科-第三罗马"所形成的莫斯科文本悄... 十月革命的爆发导致俄罗斯第一代流亡者的大规模产生。莫斯科文本在域外文学中呈现出书写繁荣的文学景观,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看作是超文本系统的一种。与此同时,围绕宗教政治神话"莫斯科-第三罗马"所形成的莫斯科文本悄然地发生双向度的变异,流亡作家将逝去的莫斯科记忆转化为"基捷日城"或"第二巴比伦"的文化概念,体现了对俄罗斯民族未来的创造性理解与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文学 莫斯科文本 莫斯科-第三罗马 “基捷日城”“第二巴比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