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浓厚母爱间的价值共通与叙述缝隙——“莫瑞尔太太”与“曹七巧”的中西会合 |
刘雪琪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
|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的矛盾性格 |
王礼令
|
《消费导刊》
|
2015 |
0 |
|
3
|
神话原型解析《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太太 |
屈文敬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4
|
曹七巧与康妮及莫瑞尔太太形象之比较 |
屈桂梅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5
|
探莫瑞尔太太的自恋情——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
陈百艳
|
《才智》
|
2012 |
0 |
|
6
|
《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形象解读 |
谢峤
|
《作家》
|
2015 |
0 |
|
7
|
“莫瑞尔太太”与劳伦斯的清教伦理观 |
覃艳容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8
|
劳伦斯精神自我的成长与“柏拉图式恋爱”的关系——《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万莉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8
|
|
9
|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 |
李汝成
路玉坤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10
|
触摸阶段的母子冲突 |
张世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1
|
爱之深 失之切——解读《儿子与情人》中畸形变态的母爱 |
郑际根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2
|
浅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
肖怀勇
|
《社科纵横》
|
1998 |
3
|
|
13
|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 |
王占峰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1
|
|
14
|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论《儿子与情人》 |
吴晗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6 |
0 |
|
15
|
女性世界中的劳伦斯与劳伦斯世界中的女性 |
裴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6
|
在《儿子和情人》中的花朵和月亮的独特喻义 |
王丽英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7
|
D.H.劳伦斯小说中的意象 |
王丽亚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1
|
|
18
|
对《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
李蓓
马飞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劳伦斯的回应:妇女问题与妇女解放──论劳伦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高万隆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