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厚母爱间的价值共通与叙述缝隙——“莫瑞尔太太”与“曹七巧”的中西会合
1
作者 刘雪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57-58,共2页
中西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关于浓厚母爱的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伦斯和张爱玲分别对浓厚的难以化解的母爱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在《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中创造了"莫瑞尔太太"和"曹七巧"两个经典形象。本文对两... 中西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关于浓厚母爱的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伦斯和张爱玲分别对浓厚的难以化解的母爱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在《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中创造了"莫瑞尔太太"和"曹七巧"两个经典形象。本文对两个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出两种不同"母爱"之间既有"殊途同归"的原初情态,也有"和而不同"的叙述缝隙,在立于时代、文化、地域等碰撞中实现精神分析式的解读,探究中国文学创作中"恋子情结"的书写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瑞尔太太 曹七巧 控子欲 转折时代 恋子情结
下载PDF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的矛盾性格
2
作者 王礼令 《消费导刊》 2015年第2期220-220,共1页
在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母亲莫瑞尔太太对儿子保罗表现出了超出正常母爱的“恋子情结”。本文着重从莫瑞尔太太产生这种畸形爱恋的原因和表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她身为母亲和情人的矛盾性格。
关键词 莫瑞尔太太 母亲 情人 矛盾性格
下载PDF
神话原型解析《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太太
3
作者 屈文敬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2-43,共2页
《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大卫·劳伦斯早期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大母神"形象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典型的女性原型,具有"天使"与"恶魔"两种截然相反的内涵。本文从"大母神"形象... 《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大卫·劳伦斯早期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大母神"形象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典型的女性原型,具有"天使"与"恶魔"两种截然相反的内涵。本文从"大母神"形象出发,对《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解读,分析"大母神"莫瑞尔太太在整个家庭中的双重体现,揭示了其个人悲剧及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莫瑞尔太太 原型批评 大母神
下载PDF
曹七巧与康妮及莫瑞尔太太形象之比较
4
作者 屈桂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通过对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塑造的曹七巧形象与劳伦斯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塑造的康妮形象及其在《儿子与情人》中所塑造的莫瑞尔太太形象的对比,进而分析得出在丈夫这一角色基本缺失(或失职)的情况下,中外女性对于家庭、爱情、... 通过对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塑造的曹七巧形象与劳伦斯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塑造的康妮形象及其在《儿子与情人》中所塑造的莫瑞尔太太形象的对比,进而分析得出在丈夫这一角色基本缺失(或失职)的情况下,中外女性对于家庭、爱情、婚姻及新生活的追求有着巨大差异,同时在恋子情结方面前二者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中外著名作家对人性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约而同地出现某些相似,同样值得后人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七巧 康妮 莫瑞尔太太 形象比较
原文传递
探莫瑞尔太太的自恋情——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5
作者 陈百艳 《才智》 2012年第12期168-168,共1页
本文将以莫瑞尔太太的自恋情结为出发点,结合对维多利亚末期家庭环境及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环境的研究,探索其自恋情结的成因及表现,从而更全面地解读劳伦斯这一重要作品。
关键词 自恋情结 莫瑞尔太太 社会 家庭
原文传递
《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形象解读
6
作者 谢峤 《作家》 2015年第9X期94-95,共2页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成名作品,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儿子与情人》中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大胆透彻的探索与分析,其中对莫瑞尔太太这一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出了神话原型中"大母神"的典型特...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成名作品,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儿子与情人》中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大胆透彻的探索与分析,其中对莫瑞尔太太这一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出了神话原型中"大母神"的典型特征,即同时兼具着创造性与毁灭性。本文从原型批评角度出发,从"天使"与"魔鬼"两个方面解析《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莫瑞尔太太 形象解
原文传递
“莫瑞尔太太”与劳伦斯的清教伦理观 被引量:2
7
作者 覃艳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6-139,共4页
《儿子与情人》不仅反映了劳伦斯深刻的清教伦理观念 ,而且表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人的自我扩张的意识形态及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作品具体通过莫瑞尔太太与莫瑞尔先生之间的冲突 ,揭示了劳伦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 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莫瑞尔太太 价值观
原文传递
劳伦斯精神自我的成长与“柏拉图式恋爱”的关系——《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万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13-15,23,共4页
《儿子与情人》带有作家劳伦斯的自传体性质。保罗作为劳伦斯的精神自我形象,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支持的是精神恋爱,而不是肉体性欲。劳伦斯认为女人是一所学校,她们以各种爱的“模式”来塑造男人的性格。米丽安的形象可以作为“... 《儿子与情人》带有作家劳伦斯的自传体性质。保罗作为劳伦斯的精神自我形象,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支持的是精神恋爱,而不是肉体性欲。劳伦斯认为女人是一所学校,她们以各种爱的“模式”来塑造男人的性格。米丽安的形象可以作为“精神恋爱”的象征来看。作家认为“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人物形象分析 精神恋爱 柏拉图 精神自我 保罗 母亲 莫瑞尔太太 社会关系总和
下载PDF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汝成 路玉坤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李汝成,路玉坤当我们阅读D·H·劳伦斯小说时,书中的情节及描写常常让我们想起西方著名文艺心理学家荣格的一段话:“当我说到‘意向’的时候,我指的并不...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李汝成,路玉坤当我们阅读D·H·劳伦斯小说时,书中的情节及描写常常让我们想起西方著名文艺心理学家荣格的一段话:“当我说到‘意向’的时候,我指的并不是外部对象的心理反映,而是……一种幻想中的形象(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瑞尔太太 D·H·劳伦斯 物我交流 象征艺术 劳伦斯小说 梅勒斯 《儿子与情人》 百合花 人与自然 玫瑰花
下载PDF
触摸阶段的母子冲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世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9-94,共6页
我们把20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913)、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1973),以及旅美华人女作家欧阳子的《觉醒》(1967)和《浪子》(1974)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基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学主题,... 我们把20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913)、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1973),以及旅美华人女作家欧阳子的《觉醒》(1967)和《浪子》(1974)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基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学主题,即触摸阶段的母子冲突.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泛性论来解释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认为男孩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恋母情结,女孩则有一种天然的恋父情结.恋父恋母都发生在儿童与父母的触摸阶段,并且这种情结的倾向是出于孩子对父母的性爱.“当小孩子公然对母亲表示性的好奇,或想夜间和母亲同睡,或坚欲在室内看母亲更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母情结 母亲 弗洛伊德 西方文学 《生活在别处》 《俄狄浦斯王》 《儿子与情人》 莫瑞尔太太 中国文学 恋父情结
下载PDF
爱之深 失之切——解读《儿子与情人》中畸形变态的母爱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际根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爱恨缠绵,欲罢不能的情感体验。他们互相依恋的情感是一种建立在畸形的、变态的母爱中形成的一种情结情感。文章试图对这种畸形的变态的母爱的形成、表现、根源及对母子俩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爱恨缠绵,欲罢不能的情感体验。他们互相依恋的情感是一种建立在畸形的、变态的母爱中形成的一种情结情感。文章试图对这种畸形的变态的母爱的形成、表现、根源及对母子俩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并以此来警醒现在家庭中存在或将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家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畸形变态的母爱 莫瑞尔太太
下载PDF
浅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怀勇 《社科纵横》 1998年第6期83-84,共2页
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多产作家,他写小说、戏剧,写诗歌,也画油画,他是一位火山型素质的作家,他在暂短的一... 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多产作家,他写小说、戏剧,写诗歌,也画油画,他是一位火山型素质的作家,他在暂短的一生中,留给我们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莫瑞尔太太 爱情 人物性格 现代主义作家 “恋母情结” 象征手法 创作手法 恋爱关系
下载PDF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占峰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82-86,共5页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王占峰《儿子和情人》(以下简称《儿是D·H·劳伦斯小说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小说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那蕴含哲理的诗般语言,熨贴...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王占峰《儿子和情人》(以下简称《儿是D·H·劳伦斯小说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小说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那蕴含哲理的诗般语言,熨贴入微的心理描写,震撼心旌的激情,更在于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奥尼尔 劳伦斯 儿子和情人 建构功能 文学性 自传性 莫瑞尔太太 人道主义 作品
下载PDF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论《儿子与情人》
14
作者 吴晗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8期83-84,共2页
作品《儿子与情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作者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通过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描写了19世纪末叶英国工业社会和城市化过程中,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关... 作品《儿子与情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作者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通过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描写了19世纪末叶英国工业社会和城市化过程中,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关系及冲突,揭示了一个扭曲、畸形的社会现状。以莫瑞尔一家的婚姻、母子及恋爱悲剧为视角,分析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下对人际关系造成的环环相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莫瑞尔太太 母爱 人际关系
下载PDF
女性世界中的劳伦斯与劳伦斯世界中的女性
15
作者 裴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劳伦斯 女性形象 女性世界 莫瑞尔太太 杰西 母亲 《恋爱中的女人》 厄秀拉 丈夫 儿子和情人
下载PDF
在《儿子和情人》中的花朵和月亮的独特喻义
16
作者 王丽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在《儿子和情人》中的花朵和月亮的独特喻义王丽英花好月圆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圣洁的象征,我们常用花好月回来比喻幸福情侣的美满结合。但在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代表作《儿子和情人》中,艳丽的花朵和皎洁的月光却有其独特的喻... 在《儿子和情人》中的花朵和月亮的独特喻义王丽英花好月圆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圣洁的象征,我们常用花好月回来比喻幸福情侣的美满结合。但在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代表作《儿子和情人》中,艳丽的花朵和皎洁的月光却有其独特的喻义,它们非但不是幸福的象征,反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和情人 莫瑞尔太太 劳伦斯 喻义 象征意义 白色百合花 保罗 黄水仙 爱情悲剧 花朵
下载PDF
D.H.劳伦斯小说中的意象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丽亚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2-68,共7页
D.H.劳伦斯小说中的意象王丽亚“艺术即用意象思维”——亚历山大·波特伯尼亚①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符号,已不再仅仅属于诗歌王国里的表现手段。现代小说情节和故事的淡化在悄悄改变叙述语式、叙述观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意象... D.H.劳伦斯小说中的意象王丽亚“艺术即用意象思维”——亚历山大·波特伯尼亚①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符号,已不再仅仅属于诗歌王国里的表现手段。现代小说情节和故事的淡化在悄悄改变叙述语式、叙述观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意象的概念和使用方式。笔者认为,认识这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小说 意象 《恋爱中的女人》 《儿子与情人》 象征意义 传统小说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人物意识 莫瑞尔太太 《喧哗与骚动》
原文传递
对《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18
作者 李蓓 马飞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80,共2页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一生创作颇丰,包括十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及评论、游记等。但在劳伦斯的生前,他的作品常不为读者和评论家接受,在文学史上,始终是个有争议的...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一生创作颇丰,包括十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及评论、游记等。但在劳伦斯的生前,他的作品常不为读者和评论家接受,在文学史上,始终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莫瑞尔太太 母亲 占有欲 女性形象 世纪初 女性主义 中产阶级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劳伦斯的回应:妇女问题与妇女解放──论劳伦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万隆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戴·赫·劳伦斯生活的时代正值英国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期。受该运动的影响,劳伦斯试图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做当时妇女的代言人。1912年12月,他在给萨利亚·霍普金的一封信中表示:作为一名作家,他想为妇女做一... 戴·赫·劳伦斯生活的时代正值英国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期。受该运动的影响,劳伦斯试图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做当时妇女的代言人。1912年12月,他在给萨利亚·霍普金的一封信中表示:作为一名作家,他想为妇女做一些比争取妇女选举权更有利的事情。在这封信里,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问题 早期小说 《儿子与情人》 传统女性 莫瑞尔太太 《恋爱中的女人》 《虹》 《白孔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