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莫高窟285窟窟顶艺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莉 史忠平 《邢台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其窟顶从形制、内容到艺术风格均显示了"兼容并蓄,融汇中西"的风格特点,体现了甘肃敦煌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交流状况。
关键词 文化交流 莫高窟285窟 顶艺术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西魏285窟菩萨像头饰造型探究
2
作者 杨晓慧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3,共6页
敦煌莫高窟285窟是西魏时期较为重要的洞窟之一,其壁画风格有中原和西域两种不同的样式。洞窟中壁画菩萨像头饰造型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中原样式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菩萨像头饰造型的梳理与分析,佐证菩萨像头饰样式的形成,是不同文化背景的... 敦煌莫高窟285窟是西魏时期较为重要的洞窟之一,其壁画风格有中原和西域两种不同的样式。洞窟中壁画菩萨像头饰造型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中原样式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菩萨像头饰造型的梳理与分析,佐证菩萨像头饰样式的形成,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在已有佛教艺术传统上,融合河西地区凉州样式的菩萨像头饰特征,产生的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新样式。这种头饰样式的出现与流行,证明其本质仍是以中原艺术的方式来改造外来的佛教样式,是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艺术风格由西域向中原及本土转化的历史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窟 菩萨像 头饰 中原新风
下载PDF
佛教图像的叙事策略——基于莫高窟第285窟禅观思想的解读
3
作者 张柘潭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2,共13页
西魏莫高窟第285窟是以禅观为主兼顾供养的石窟,该窟图像不仅反映出禅观在弥勒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亦对“观无量寿佛法”“念七佛品”“观修五悔”以及“法华三昧观法”等观修内容予以具体呈现,还兼顾到供养人的信仰需求,展示出禅修与供... 西魏莫高窟第285窟是以禅观为主兼顾供养的石窟,该窟图像不仅反映出禅观在弥勒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亦对“观无量寿佛法”“念七佛品”“观修五悔”以及“法华三昧观法”等观修内容予以具体呈现,还兼顾到供养人的信仰需求,展示出禅修与供养在图像层面的互通性以及互动关系。这些图像的有效融合有赖于佛教图像特殊的叙事策略,即通过连缀、杂糅和套嵌等手法促使各形象和情节构建出主旨明确的叙事逻辑,为佛教图像的思想解读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佛教图像 禅观思想 叙事策略 图像主旨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
4
作者 齐然 姚志薇 牟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00-107,共8页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开凿的大窟,此窟壁画题材风格多样,艺术水准极高。此窟供养人形象是反映北朝服饰特征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北壁世俗供养人,从其袴褶装和姓氏分析,应为鲜卑化的汉族武官。此窟集中出现较多的武人、神将形象...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开凿的大窟,此窟壁画题材风格多样,艺术水准极高。此窟供养人形象是反映北朝服饰特征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北壁世俗供养人,从其袴褶装和姓氏分析,应为鲜卑化的汉族武官。此窟集中出现较多的武人、神将形象和战争题材壁画,反映了北魏末期武人阶层的崛起,推测应是西魏时敦煌统治者元荣率领瓜州武官营建,属于巩固边防军事的地方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 莫高窟285 供养人像 武人
下载PDF
从《法华经》的角度解读莫高窟第285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元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在前期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华经》的角度出发,对莫高窟第285窟壁画内容做了系统的解读,认为它们的思想基础就是《法华经》的"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观和"佛寿久远""佛身久远"的佛身观,而它们的功能就... 在前期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华经》的角度出发,对莫高窟第285窟壁画内容做了系统的解读,认为它们的思想基础就是《法华经》的"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观和"佛寿久远""佛身久远"的佛身观,而它们的功能就是为了营造"法华三昧禅"的禅修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解读 莫高窟285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天福之面”(kritimukha)考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兆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10,共9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莫高窟第285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第7、8、12、30窟,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甘肃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甘肃北石窟寺楼底村第1窟,东千佛洞第2窟,榆林窟第4窟等石窟中出现的兽面形象,大多认定为中国传统纹饰的饕餮纹。本文通过... 长期以来,学界对莫高窟第285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第7、8、12、30窟,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甘肃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甘肃北石窟寺楼底村第1窟,东千佛洞第2窟,榆林窟第4窟等石窟中出现的兽面形象,大多认定为中国传统纹饰的饕餮纹。本文通过对此形象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此饕餮纹应为佛教文化中的"天福之面"(Kirtimuk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饕餮纹 天福之面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像和供养人题记 被引量:7
7
作者 石松日奈子 筱原典生 于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5,共14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式。笔者赞同后者之说。通过对北壁壁画的图像、样式、画技、材料、色彩、供养人像的构成和服装、供养人题记等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七幅壁画由四个不同的画家团队绘制。七幅说法图是汉族和胡族的混血家族集团成员的小规模供奉。第285窟可能是原本作为僧人修行场所的莫高窟,对在家信徒开放供奉的初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供养人像 题记 北方系胡服 西方系胡服
下载PDF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壁画题材与构图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若琼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30,共7页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图像应用多种纹样元素,其内容丰富,布局精美,构图形式多样,并具有应用传统民间图案的典型特征。该窟窟顶壁画所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从美术学角度出发对其绘画题材和构图特征...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图像应用多种纹样元素,其内容丰富,布局精美,构图形式多样,并具有应用传统民间图案的典型特征。该窟窟顶壁画所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从美术学角度出发对其绘画题材和构图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应用设计学理论研究其构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顶图像 构图特征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壁画中的星宿图像与石窟整体的构想 被引量:2
9
作者 桧山智美(著) 蔺君茹(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共15页
西魏时期营建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描绘有各种各样的印度系神格像,西壁上部带状区域描绘的日天和月天之间的星宿图像,有学者认为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但问题是具有同样图像特征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像在东亚并不存在,与占据西壁大... 西魏时期营建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描绘有各种各样的印度系神格像,西壁上部带状区域描绘的日天和月天之间的星宿图像,有学者认为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但问题是具有同样图像特征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像在东亚并不存在,与占据西壁大部分的印度系神格像的关系也不明确。第285窟壁画中,将伏羲、女娲纳入佛教伪经《须弥四域经》的世界观来表现顶部壁画,将印度系的各种神灵纳入佛教的《大集经》"日藏分"来表现西壁壁画,从这一点来看,两者共有基本框架。东阳王元荣通过在佛教框架下营造明显吸收异教信仰、将多宗教的要素混杂在一起的礼拜空间,试图将居住在当时敦煌的持有不同宗教观的人们融合在佛教的名义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西魏 东阳王元荣 星宿图像 昴宿 占术大集成 大方等大集经 [口厌]哒
下载PDF
分析莫高窟第285窟壁画的构图
10
作者 郭方明 《流行色》 2020年第4期143-144,共2页
众所周知,莫高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众多学者纷纷展开对莫高窟的研究。在莫高窟的第285窟里面,窟顶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在这其中布局非常精美,有丰富的内容,而且构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图案具有传统的民间图案特点。285... 众所周知,莫高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众多学者纷纷展开对莫高窟的研究。在莫高窟的第285窟里面,窟顶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在这其中布局非常精美,有丰富的内容,而且构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图案具有传统的民间图案特点。285号窟的顶壁画,显示的内容是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285号窟构图的特点以及绘画的题材,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顶图像 构图特征
下载PDF
敦煌莫285窟鲜卑族男子圆领袍服底摆探疑
11
作者 米春玉 谢静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敦煌莫高窟莫285窟的壁画上的供养人形象是研究鲜卑族服饰十分珍贵的资料,文章以敦煌莫285窟壁画上的鲜卑族供养人为研究对象,对圆领袍服底摆款式进行探究。通过图像法、对比法对男子圆领袍服底摆三角形面料的归属问题进行探索。圆领袍... 敦煌莫高窟莫285窟的壁画上的供养人形象是研究鲜卑族服饰十分珍贵的资料,文章以敦煌莫285窟壁画上的鲜卑族供养人为研究对象,对圆领袍服底摆款式进行探究。通过图像法、对比法对男子圆领袍服底摆三角形面料的归属问题进行探索。圆领袍服的三角形底摆是受到中原画风的影响,是画师为了更好地体现生动形象的人物动态所进行的艺术创作。莫285窟内绘画风格的不同,反映了此时正处于西域画风与中原画风交融的激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窟 鲜卑族 圆领 男子袍服 底摆
下载PDF
通而不统的敦煌文化——以莫高窟第285窟(西魏)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敦煌文化虽然是以佛教文化的方式呈现给世人的,但经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敦煌文化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佛教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它是多种文明并存相通却没有一种文化能够作为中心的有重心无中心的多元文化综合体,“通而... 敦煌文化虽然是以佛教文化的方式呈现给世人的,但经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敦煌文化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佛教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它是多种文明并存相通却没有一种文化能够作为中心的有重心无中心的多元文化综合体,“通而不统”是敦煌文化的基本特性和根本精神。“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国文化立场的一种深层体现,是在“多样性统一”的前提下,多种文明和谐相处却没有受到一种文明高度强制统一、统领的状态。敦煌文化的各种构成元素是相容、相通、相融合的,其中并没有一个绝对占统治地位、凌驾于其他文化元素之上的核心文化或中心文明,而是十分典型的多元文化综合体和多种文明融合创新的产物,我们可以说敦煌文化的精神就是“和而不同”特别是“通而不统”。西魏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形制、内容布局及其代表的整个西魏开窟理念也能从不同方面证明上述观点。“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消解文明冲突、促进文明融合的一剂对症良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深入研究、深入阐释,以达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敦煌文化 莫高窟285 通而不统 和而不同
原文传递
探析敦煌285窟顶壁画色彩与空间构图的艺术语言
13
作者 吴昊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8期117-119,共3页
敦煌莫高窟是东方壁画绘画美学中的瑰宝。每一时代的作品呈现着一个时代的绘画特点,展现出画师杰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作品也凝结着古代匠人对宗教色彩美学与空间分布的智慧的结晶。文章从莫高窟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第285窟覆斗顶形穹... 敦煌莫高窟是东方壁画绘画美学中的瑰宝。每一时代的作品呈现着一个时代的绘画特点,展现出画师杰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作品也凝结着古代匠人对宗教色彩美学与空间分布的智慧的结晶。文章从莫高窟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第285窟覆斗顶形穹顶进行研究,从当代色彩设计角度,分析古代东方公共空间中的色彩与空间的奥秘,这对现代公共空间分布应用设计学理论来研究其色彩空间构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285 顶图像 色彩学 构图特点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