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1
作者 张德普 张国光 +5 位作者 王田田 李敏 任中华 蒋文良 吕振波 刘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为了解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基于2020—2021年在该海域开展的秋季和冬季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物种相似性指数(J)、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生态位宽度... 为了解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基于2020—2021年在该海域开展的秋季和冬季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物种相似性指数(J)、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食物网拓扑结构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水域内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秋季、冬季分别捕获底层游泳动物47种、40种,秋季优势种包括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6种,冬季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和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3种,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季节更替较为明显;底层游泳动物群落分组在相似性49%的基础上极为显著(P<0.01;Stress=0.12,0.13),按调查站位可将秋季划分为2组,冬季划分为3组;秋、冬季平均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和0.76,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范围分别为0.11~0.94和0.18~0.93,秋季底层游泳动物生态位空间分化更明显,但冬季资源竞争关系较强;对比分析食物网拓扑结构网络及其相关指数,秋季底层游泳动物食物网结构较冬季更为稳定,且秋季复杂程度更高。整体而言,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呈明显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部海域 底层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位 食物关系
下载PDF
浅析莱州湾东部近岸海域人工鱼礁建设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宝清 李岩 +2 位作者 焦金菊 潘永玺 张忠国 《中国渔业经济》 2012年第5期157-162,共6页
论文分析了莱州湾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及国内外人工鱼礁发展的现状。根据莱州湾近岸海域人工鱼礁试验区主要经济生物资源分布的水下调查结果,发现人工鱼礁对刺参、褶牡蛎、脉红螺等经济种类具有明显的诱集效果,起到了资源增殖的作用,认... 论文分析了莱州湾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及国内外人工鱼礁发展的现状。根据莱州湾近岸海域人工鱼礁试验区主要经济生物资源分布的水下调查结果,发现人工鱼礁对刺参、褶牡蛎、脉红螺等经济种类具有明显的诱集效果,起到了资源增殖的作用,认为在莱州湾东部近岸海域规划建设人工鱼礁切实可行,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效地改善莱州湾渔业资源衰退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并从规划、资金、立法、功能整合、科研、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性建议,确保莱州湾渔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东部近岸海域 人工鱼礁建设 渔业资源 效益分析
下载PDF
莱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氮、磷污染状况研究
3
作者 刘增东 赵光磊 +2 位作者 于滨 周波 李斌 《环境科学导刊》 2022年第5期26-29,共4页
依据2016—2020年5、8、10月对莱州湾东部海域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该海域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内无机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8月监测结果明显低于5月和10月;由于该海域属于水体交换不良的海域和... 依据2016—2020年5、8、10月对莱州湾东部海域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该海域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内无机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8月监测结果明显低于5月和10月;由于该海域属于水体交换不良的海域和多方面的影响,5月和10月各站位监测的浓度值各有高低;该海域近岸监测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性明显高于莱州湾中部的监测站位,并且该海域活性磷酸盐浓度与降水量成正比,说明地表径流对该海域活性磷酸盐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东部近岸海域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污染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