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上段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1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陈晓明 张博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6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的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沙三上段发育一套完整的升降旋回,初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厚度4~9 m,河道末端发育河口坝,砂体储层厚度3~8 m,分流河道平面分布范围最大,是该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河口坝平面发育范围达到最大,至最大湖泛面后湖平面缓慢下降,并在沙三上段顶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厚度减薄至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上段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同沉积断层活动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李坤 黄镜嘉 +2 位作者 江涛 殷际航 董柔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同沉积断层是伸展盆地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形式,控制着凹陷的平面展布、构造形态、沉积充填以及油气赋存。通过对同沉积断层定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分析,选取古落差法、滑距分析法和活动速率法对莱州湾地区莱北1号断层、莱南1号断层... 同沉积断层是伸展盆地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形式,控制着凹陷的平面展布、构造形态、沉积充填以及油气赋存。通过对同沉积断层定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分析,选取古落差法、滑距分析法和活动速率法对莱州湾地区莱北1号断层、莱南1号断层和莱南2号断层三条典型的同沉积主干断层开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时间上,三条断层活动性均表现为早强晚弱的特点,其中活动最强烈时期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空间上,莱北1号断层和莱南1号断层活动由中部向两端迁移,莱南2号断层由东部向中部迁移,其中莱北1号断层活动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定量评价 古落差 滑距 活动速率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3
作者 邓美玲 王宁 +3 位作者 李新琦 陈容涛 刘岩 徐耀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62,共14页
通过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样品的热解、TOC、饱和烃GC/MS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总体为好—... 通过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样品的热解、TOC、饱和烃GC/MS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总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2)通过Pr/nC_(17)-Ph/nC_(18)图版、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C_(24)TeT/C_(26)TT)、C_(27)/C_(29)规则甾烷、奥利烷指数等参数判断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混源输入;(3)综合CIA,Sr/Ba,Pr/Ph,V/(V+Ni),U/Th值和伽马蜡烷指数等分析了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环境,认为沙三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水体为淡水—微咸水,陆源输入较多,具有较高的初始生产力,沉积时期整体表现为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沙三下段—沙三上段沉积环境整体变化不大,古气候和古水体盐度基本保持不变,但陆源输入及水体氧化条件随沉积进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成熟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陆源 沙三段 古近系 莱州湾凹陷 渤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有效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培春 崔云江 +2 位作者 马超 齐奕 冯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受限于作业方式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壁心和岩心录井资料十分有限,需要依靠测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储层特别复杂,基于已有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判...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受限于作业方式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壁心和岩心录井资料十分有限,需要依靠测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储层特别复杂,基于已有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区壁心、岩心酸化实验分析,找出影响混积岩储层的主要矿物,然后建立常规测井资料与关键矿物含量的关系模型,进而基于矿物模型对储层孔隙度进行计算,最后实现这类储层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区壁心、岩心酸化实验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含量对混积岩储层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然后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与碳酸盐岩含量的预测模型;进而利用矿物预测模型对储层孔隙度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储层物性及岩石碳酸盐岩含量,将研究区沙三下段储层分为4类。经地层测试验证,该方法对储层有效性的划分评价具有较高可靠性,对今后类似储层的测井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沙三下段 混积岩 储层有效性 测井评价 矿物模型 储层分类 碳酸盐岩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南部沙三中亚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
5
作者 赵春晖 王雅宁 张尚锋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3期202-212,共11页
莱州湾凹陷南部沙三中亚段为重要潜力勘探层系,为明确该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本次研究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沉积学为指导,通过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将莱州湾南部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划为三级层序SQs3m... 莱州湾凹陷南部沙三中亚段为重要潜力勘探层系,为明确该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本次研究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沉积学为指导,通过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将莱州湾南部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划为三级层序SQs3m,并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界面SBs3M (T62)、SBs3U (T61)及一个最大湖泛面T62-MFS,进而将层序内部细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主要发育外源型三角洲体系和内源型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相表现为扇三角洲相与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4种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等几种微相,湖相可分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两种亚相;沙三中亚段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及物源供给,东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南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中部平缓地带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其物源主要来自于东部走滑带,西部及西南部缓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水道型湖底扇沉积储层预测——以莱州湾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萍 官大勇 +2 位作者 郑敬贵 付鑫 王启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7,共9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为基础优选敏感属性,平面剖面结合精细刻画湖底扇的展布,最终确立有利储层发育区的技术思路,以期为研究区湖底扇型岩性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有利的支持。分析认为,湖底扇水道具有中−弱振幅、杂乱反射特征,与湖相泥岩的平行连续、强振幅反射具有明显差异,以此为基础优选分频倾角相干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地震结构属性及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对湖底扇边界以及内幕水道进行刻画。其中,限制水道复合体及叠置水道复合体砂岩厚度大,两类水道发育区域是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发育区。限制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1断裂坡折带下,水道厚度及宽度较大;叠置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2断裂坡折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型湖底扇 沉积储层预测 断陷湖盆 沙三中亚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A油田沙三段物源转换与沉积充填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岳红林 张岚 +1 位作者 崔龙涛 李卓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29-34,共6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油田沙三段重矿物、地震前积反射特征、地层厚度综合分析,认为从沙三中亚段到沙三上亚段,垦利A油田的物源供给方式、沉积充填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部垦东凸起,凹陷内部发育...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油田沙三段重矿物、地震前积反射特征、地层厚度综合分析,认为从沙三中亚段到沙三上亚段,垦利A油田的物源供给方式、沉积充填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部垦东凸起,凹陷内部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自垦东凸起逐步进积至莱北低凸起;沙三中亚段沉积晚期,辫状河三角洲覆盖莱北低凸起;沙三上亚段沉积之前,莱北低凸起被抬升至湖平面以上,研究区物源也由沙三中亚段的垦东凸起单物源转换为垦东凸起和莱北低凸起的双物源,凹陷内部发育两支辫状河三角洲,一支为西南部垦东凸起辫状河三角洲,一支为莱北低凸起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在研究区南部交汇。沙三中亚段到沙三上亚段的物源转换,导致沙三中亚段与沙三上亚段在沉积模式与储层发育样式存在一定变化,为后续油田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沙三中亚段 沙三上亚段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2 位作者 彭文绪 王德英 彭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通过对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证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受到走滑作用和重力流动作用控制,以盐层沿层流动为主要特征,由南至北,盐层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盐枕过渡。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上构造有盐上断裂背斜、盐撤... 通过对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证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受到走滑作用和重力流动作用控制,以盐层沿层流动为主要特征,由南至北,盐层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盐枕过渡。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上构造有盐上断裂背斜、盐撤凹陷、龟背构造、翼部地层超覆和盐体遮挡构造;盐层构造有枕状底辟、盐株和外来盐席;推测盐下构造有早期古隆起。盐相关构造经历了发育—调整—成熟—再活动4个主要阶段。盐上构造圈闭控制了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的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郯庐走滑断裂带 盐相关构造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渤海南部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54
9
作者 辛云路 任建业 李建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8,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貌 沉积体系 古近系 沙三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1-2地区盐构造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3 位作者 汤良杰 彭文绪 吕丁友 王应斌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1-737,共7页
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含有较厚的岩盐和膏盐层,并在KL11-2地区发生聚集隆起,形成典型的盐底辟(盐枕)构造。KL11-2地区盐构... 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含有较厚的岩盐和膏盐层,并在KL11-2地区发生聚集隆起,形成典型的盐底辟(盐枕)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外部形态在不同地区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南向北,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成熟底辟和盐枕变化,南部的盐构造已进入底辟后演化阶段,而北部的盐构造仍处于盐枕阶段。受盐体塑性流动影响,盐构造周缘还发育有盐撤凹陷和阶状反向断层等盐相关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的形成主要受伸展作用、重力滑动、浮力、沉积差异负载、基底构造以及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等因素影响,主控因素为伸展作用背景下的重力滑动作用,但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对盐体的塑性流动及其最终定位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几何特征 形成机制 郯庐断裂带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新生代走滑-伸展叠合断裂体系发育演化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坤 董柔 +2 位作者 徐国盛 梁强 杨海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2,共11页
利用地震剖面精细解析和平衡剖面复原等方法,探讨莱州湾凹陷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并对比其时空演化差异。莱州湾凹陷周缘及内部发育3类主干断裂:伸展断裂系统呈近EW向展布,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北部,在剖面上呈上陡下缓的铲形,表现为&qu... 利用地震剖面精细解析和平衡剖面复原等方法,探讨莱州湾凹陷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并对比其时空演化差异。莱州湾凹陷周缘及内部发育3类主干断裂:伸展断裂系统呈近EW向展布,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北部,在剖面上呈上陡下缓的铲形,表现为"y"与反"y"字形组合,控制凹陷内各次洼沉积格局;走滑断裂系统呈NNE向展布,主要发育于东西边界,平面连续性好,剖面呈现花状、半花状特征;叠合走滑断裂以花状走滑断裂切割铲式伸展断层中上部为典型特征,主要发育于走滑带两侧。莱州湾凹陷断裂活动经历了4个主要时期: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为初始裂陷阶段,沙三段沉积期为继承裂陷伸展阶段,这两个时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富集;沙二段-东营组沉积期为强走滑-伸展叠合阶段,控制油气纵横向运移;馆陶组沉积期-至今为弱伸展-弱走滑阶段,控制油气成藏与调整。其中沙三段沉积期是断裂强伸展的阶段,走滑-伸展叠合体系以沙二段沉积期最为典型,总体表现为初期快速伸展裂陷—中期强烈走滑叠合—晚期走滑延续叠加的演化模式。莱州湾凹陷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烃源岩的沉积,晚期断裂组合样式控制圈闭的规模,多期断裂活动控制油气的运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走滑-伸展叠合断裂 断裂演化模式 断裂控藏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储层的地震地貌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1 位作者 蒋志斌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9-636,682+516,共8页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沿层切片中的75处蛇曲段的河道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并分析了河道宽度、弯曲度、蛇曲高度、蛇曲宽度、蛇曲波长共五种几何学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学关系。最终得到以下认识:①11种几何类地震属性数据沿层切片的前三主分量三原色融合,较单一的地震振幅数据沿层切片,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河道储层的地貌形态,从而测量出更精确的几何学参数值;②在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越老河道越发育,河道宽度集中在100~300m,蛇曲流域中单曲段多于多曲段,弯曲度集中在1.1~1.5,表明河道的侧向侵蚀作用不强;③上述五种几何学参数的定量测定表明,与现代河流一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河道形态的几何学参数间同样服从幂函数或线性函数规律。这些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河道储层精确预测与地质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地震地貌学 几何类地震属性 河道形态 几何学参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新生代盆地演化 被引量:43
13
作者 黄雷 王应斌 +1 位作者 武强 王强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利用莱州湾凹陷及其围区现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地层展布特点分析、构造恢复、单井埋藏史-沉降史分析等手段,对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地层与构造的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变革对莱州湾凹陷的... 利用莱州湾凹陷及其围区现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地层展布特点分析、构造恢复、单井埋藏史-沉降史分析等手段,对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地层与构造的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变革对莱州湾凹陷的形成演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沙三期前后应力场转换(40Ma左右)与古近纪、新近纪之间的应力场转换(20Ma左右),其中前者与郯庐断裂由左旋转为右旋这一事件相耦合,而可能与之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对于盆地性质的分析认为,莱州湾凹陷并非典型的右旋走滑拉分盆地,而是受走滑作用影响的以伸展作用主控的裂谷盆地,其中沙三期之前可能为左旋走滑影响下的断陷盆地,而之后则为右旋走滑作用改造下的断陷-坳陷盆地。综合分析后,最终将凹陷在新生代的演化分为断陷期(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断拗期(沙二-沙一期—东营期)、坳陷期(东一期—馆陶期)、新构造活动影响期(明化镇期至今)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应力场转换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彭文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1,35,共6页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成藏动力学 地温-地压系统 应力场 流体势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和风 彭文绪 周心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8,共7页
通过分析莱州湾凹陷盐构造特征,盐构造形成动力条件,探讨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讨论了走滑背景下盐岩活动特点。分析表明,莱州湾凹陷盐层构造发育刺穿性盐株和枕状底辟,欠压实、超压破裂、潜伏走滑断层和楔形体的重力扩张促使了莱州湾... 通过分析莱州湾凹陷盐构造特征,盐构造形成动力条件,探讨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讨论了走滑背景下盐岩活动特点。分析表明,莱州湾凹陷盐层构造发育刺穿性盐株和枕状底辟,欠压实、超压破裂、潜伏走滑断层和楔形体的重力扩张促使了莱州湾凹陷盐岩早期流动;渐新世右行走滑阶段,走滑压扭作用下形成刺穿盐株;盐构造活动可分为沙三末期-沙一段沉积期盐流动阶段、中晚渐新世东营沉积时期盐刺穿阶段、中新世-第四纪盐构造再次活化三个阶段。走滑断裂作用下盐岩以流动为主,发育典型的刺穿型盐底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莱州湾凹陷 盐构造 郯庐走滑断裂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和风 曾选萍 +2 位作者 贺电波 曾萱 于海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基于地温—地压系统原理,综合考虑莱州湾凹陷的成藏特点,利用实测地温和地压数据以及测井资料等,分析了莱州湾凹陷的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特征。莱州湾凹陷内各区地温梯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保存;超压和构造活动构成了该区... 基于地温—地压系统原理,综合考虑莱州湾凹陷的成藏特点,利用实测地温和地压数据以及测井资料等,分析了莱州湾凹陷的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特征。莱州湾凹陷内各区地温梯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保存;超压和构造活动构成了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在馆陶组沉积时期至今的主成藏期,莱州湾凹陷深部发育高压型温压系统,浅部发育静压型温压系统,上、下2套温压系统间存在较大的能量差,使得油气垂向运移能力强,油气主要聚集在高压型温压系统边缘,高压型和静压型温压系统间的能量释放带是该区勘探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系统 油气成藏 油气运聚 渤海南部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景耀 郭永华 +2 位作者 郭铁恩 隋桂梅 运倩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层序地层学 幕式油气成藏 构造活动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构造活动对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景耀 刘松 +3 位作者 王世民 郭铁恩 郭永华 隋桂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299-303,共5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蚀,早期形成的古近系下组合油藏中的烃类因埋深变浅或有效封盖层变薄而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郯庐断裂活动对区内构造形成、沉积发育、上组合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作用,走滑断层不利于油气运移,地层与断层的产状配置关系控制了新近系上组合油气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活动 喜山运动 郯庐断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82
19
作者 彭文绪 辛仁臣 +3 位作者 孙和风 吴奎 史浩 王德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4-660,共7页
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莱州湾凹陷是在新生代裂谷基础上形成的凹陷,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走滑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主要以伸展断陷作用为主,沉积中心位于北部边界铲式大断层下降盘;沙一段和东营组... 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莱州湾凹陷是在新生代裂谷基础上形成的凹陷,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走滑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主要以伸展断陷作用为主,沉积中心位于北部边界铲式大断层下降盘;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凹陷沉积中心沿走滑断层向东北迁移;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受走滑挤压作用的影响,该区表现为挤压反转,产生了盐拱和反转构造。走滑断层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东营组烃源岩分布和沉积体系展布有较大的影响,对晚期成藏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莱州湾凹陷 拉分盆地 郯庐走滑断裂 盐构造 反转构造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根照 李建平 +1 位作者 向淑敏 金会苓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B期,而现存的有效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成岩孔隙,孔隙类型以扩大粒... 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B期,而现存的有效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成岩孔隙,孔隙类型以扩大粒间孔隙为主,被溶蚀的组分主要是长石颗粒和粒间碳酸盐胶结物。埋藏深度大于2.2 km的SQs4L,SQs4u和SQs3m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所占比例较高,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这一认识指明了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深部砂岩储层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砂岩岩类学 次生孔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