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莱州湾地区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殷小菡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81-82,130,共3页
-
文摘
基于多元遥感数据,以2001—2015年15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对莱州湾地区湿地景观时空演变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随着人类活动(如卤水开采)的增强,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5×104hm2,其中有43.63%转移为人工湿地(盐场和养殖区);(2)卤水开采和盐场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莱州湾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最大因素,并且已经在很大程度地破坏了区域内自然湿地景观。
-
关键词
莱州湾湿地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
Keywords
Laizhou bay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Transition matrix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
-
题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氮、磷循环过程及调控对策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张绪良
谷东起
丰爱平
隋玉柱
-
机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系
-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27-1133,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6013)资助
-
文摘
在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N、P元素主要来源于通过河流输入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田地表径流、灌溉余水和海水养殖池养殖废水,通过潮上带、潮间带湿地最终被输送到潮下带近海湿地,引起潮下带近海湿地水体N、P含量的不断升高,2000年通过河流输入到莱州湾南岸的N总量为46 271.1 t,P总量为2 092.1 t。潮上带、潮间带自然湿地的底质、土壤和植物对N、P元素有显著的吸收、净化作用。以2000年为例,若不考虑自然湿地的吸收、净化作用,仅靠水体交换、扩散稀释,输送到潮下带近海湿地的N、P在海水中的含量为6.74 mg.L-1、0.299 mg.L-1,而当年潮下带近海湿地水体N、P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086 mg.L-1、0.029 mg.L-1,计算值分别是实测值的78.4倍、10.3倍;说明自然湿地对输入的N、P有明显的吸收净化效应。为降低莱州湾南岸潮下带近海湿地海水中的N、P含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减小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N、P输入通量,对自然湿地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人工湿地、提高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等调控措施。
-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氮
磷吸收湿地调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Keywords
Southern Laizhou Bay,Coastal wetland,N & P absorption,Wetland management,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
-
分类号
S59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