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芜猪规模化养殖带动青年创业
1
作者 李杰善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5期66-67,70,共3页
莱芜市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畜牧业基础,成为猪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莱芜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在莱芜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规模化养殖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还... 莱芜市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畜牧业基础,成为猪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莱芜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在莱芜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规模化养殖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还能够提升畜产品的质量,推动当地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青年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规模化养殖 青年创业
下载PDF
含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杂交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曾勇庆 王根林 +4 位作者 魏述东 王林云 杨海玲 曹洪防 徐云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莱芜猪、3/4莱芜猪、1/2莱芜猪、1/4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猪(共60头)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kg屠宰,研究比较了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对肥育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血缘结构的试验猪间在胴体重、胴体长、后腿比... 以莱芜猪、3/4莱芜猪、1/2莱芜猪、1/4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猪(共60头)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kg屠宰,研究比较了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对肥育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血缘结构的试验猪间在胴体重、胴体长、后腿比例和背膘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方面则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是随莱芜猪血缘含量的减少,其胴体长、后腿比例、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逐渐增高,而其背膘厚逐渐降低。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血缘结构的试验猪间肌肉的大理石纹、肉色、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肌肉失水率、滴水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同样体重下,莱芜猪及其杂交猪与大约克夏猪相比,其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和较丰富的肌内脂肪。研究结果提示:为兼顾产肉性能与肉质特性而进行的优质肉猪生产,莱芜猪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其适宜的血缘比例应控制在1/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杂交 胴体品质 肉质特性
下载PDF
莱芜猪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海玲 曾勇庆 +5 位作者 魏述东 武英 曹洪防 刘婵娟 王刚 包新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0-1154,共5页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kg时活性最高。(2)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3)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4)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CDH还与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背膘组织中的MDH、HSL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与背膘脂肪的沉积既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肝脏),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选择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在不显著影响皮下脂肪沉积量的前提下可望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脂肪代谢酶活性 肌内脂肪 背膘厚 发育规律
下载PDF
莱芜猪PID1基因的功能分析及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钱源 曾勇庆 +4 位作者 崔景香 陈其美 宋一萍 杜金芳 陈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1-628,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莱芜猪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莱芜猪为试验对象,分析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莱芜猪10个不同组织(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肝脏、肺脏、小肠、大肠、脑、脂肪、脊髓... 为进一步了解莱芜猪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莱芜猪为试验对象,分析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莱芜猪10个不同组织(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肝脏、肺脏、小肠、大肠、脑、脂肪、脊髓)的表达谱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ID1基因编码含217个氨基酸的蛋白,其定位在细胞质,无跨膜结构,为非分泌蛋白,具有亲水性,分子量为54ku,等电点为5.11,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很大的比例,PID1的C端有一PTB(磷酸酪氨酸作用位点)结构域,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表现为:心脏>脑>肝脏>脂肪>背最长肌>肺脏>脊髓>大肠>脾脏,而在小肠中未见明显表达。结果提示:PID1可能与胰岛素信号途径有关,并可能调控GLUT4基因的表达,呈现多组织表达特征,提示其调节目的基因转录具有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PID1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谱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胶原蛋白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勇庆 王根林 +5 位作者 魏述东 王林云 王刚 包新见 曹洪防 石景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肉质特性的构成实质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0~90kg体重莱芜猪和40~100kg体重鲁莱黑猪共84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和性质(交联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 【目的】探讨肉质特性的构成实质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0~90kg体重莱芜猪和40~100kg体重鲁莱黑猪共84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和性质(交联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莱芜猪肌肉总胶原蛋白含量(TC)、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IC)和胶原蛋白的溶解度(CS)以及肉质特性的大理石纹(MS)和剪切值(SF)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鲁莱黑猪肌肉中TC、IC、CS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SC)以及肉质特性的MS、熟肉率(CP)和拿破率(NY)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研究的两个品种猪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发育性变化基本一致,随体重的增长,肌肉中TC和IC逐渐增加,而SC和CS的总体趋势逐渐下降;肌肉MS、持水性能(WBC)是逐渐增大,肌肉嫩度则逐渐下降。与鲁莱黑猪相比,莱芜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较多且其溶解度也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肌肉MS、WBC和较低的SF。【结论】胶原结缔组织能够在肌肉、肌束乃至每根肌纤维表面以原纤维网的形式形成膜鞘结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及其溶解度的下降,能够改善肌肉的持水性能,但同时也降低肌肉的嫩度(P<0.01)。肌肉大理石纹含量的增加则能够在不影响肌肉嫩度(P>0.05)的情况下显著改善肌肉的持水性能(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胶原蛋白 肉质特性 发育性变化 莱芜猪
下载PDF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呼红梅 王继英 +3 位作者 郭建凤 张印 沈彦锋 武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与脂肪酸总量相关不显著,但是杜洛克猪则与此相反。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显著,该基因可作为莱芜猪肌内脂肪选育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荧光定量RT-PCR H-FABP基因mRNA表达量 肌内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海玲 曾勇庆 +2 位作者 魏述东 武英 刘婵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以40 ̄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为试验对象(n=6),研究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大,莱芜猪肌肉总脂含量显著(P<0.01)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不饱和脂肪... 以40 ̄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为试验对象(n=6),研究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大,莱芜猪肌肉总脂含量显著(P<0.01)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UFA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及亚油酸的比例显著(P<0.01)下降,油酸比例显著(P<0.01)增加;②总体上,莱芜猪肌肉中的S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总脂、棕榈酸、棕榈烯酸的比例显著高于新莱芜猪,而PUFA总量、硬脂酸、亚油酸、花生烯酸的比例显著(P<0.01)低于新莱芜猪。各体重阶段2个品种间的脂肪酸组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③莱芜猪肌肉中的PUFA总量与总脂、水分、失水率、大理石纹评分相关显著;总脂与水分、大理石纹相关极显著(P<0.01);SFA、UFA总量与大理石纹呈显著(P<0.05)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肌肉 脂肪酸组成 肉质特性 发育规律 莱芜猪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2
8
作者 曾勇庆 孙玉民 +2 位作者 张万福 王慧 李同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86-492,共7页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方法,对14头育肥莱芜猪不同屠宰体重及不同解剖部位肌肉的组织结构和肌纤维的组织学特性及肉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屠宰体重的提高,肌肉肌纤维直径(DMF)、密度(MFD)和宰后僵直...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方法,对14头育肥莱芜猪不同屠宰体重及不同解剖部位肌肉的组织结构和肌纤维的组织学特性及肉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屠宰体重的提高,肌肉肌纤维直径(DMF)、密度(MFD)和宰后僵直肌节长度(SL)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组织学显示的肌肉3种构成成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也不显著;但除pH外,其他各测定性状在不同部位肌肉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研究证明:莱芜猪肌肉尸僵收缩程度较小、肌纤维细腻、表面纹理良好,肌肉中结缔组织能在肌纤维间和肌束周围形成一种致密的膜鞘结构,对肌肉持水性能的提高十分有利;组织学研究还证明:莱芜猪肌肉不仅积脂量高,而且肌内脂肪与其中结缔组织呈交叉状态分布,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莱芜猪肉品品质优良和肉味浓郁香鲜之感觉印象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组织结构 肌肉纹理 肉质
下载PDF
FSHβ亚基基因和ESR基因的多态性对莱芜猪合成系产仔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继英 武英 +2 位作者 郭建凤 呼红梅 张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4-6,共3页
研究分析了莱芜猪合成系及其育种素材莱芜黑猪和大约克夏猪FSHβ亚基基因和ES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莱芜猪合成系群体内AB基因型占多数,而在莱芜黑猪和大约克夏群体内分别以AA基因型和BB基因... 研究分析了莱芜猪合成系及其育种素材莱芜黑猪和大约克夏猪FSHβ亚基基因和ES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莱芜猪合成系群体内AB基因型占多数,而在莱芜黑猪和大约克夏群体内分别以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FSHβ亚基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以AA基因型的产仔数最高,但各基因型间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对于ESR基因,在3个猪种内,AA和AB基因型均占优势,BB基因型频率很低,且莱芜黑猪群体内未检测到BB基因型。由于ESR基因在莱芜猪合成系及莱芜黑猪和大约克夏猪均表现出极端的偏态分布及样本数量少,因此难以精确计算出各基因型在产仔数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Β ESR 多态性 莱芜猪合成系
下载PDF
莱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建凤 武英 +2 位作者 魏述东 曹洪防 王继英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屠宰体重 胴体性能 肉质性状
下载PDF
莱芜猪肉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呼红梅 朱荣生 +3 位作者 王继英 王怀中 张印 武英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为研究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本试验以生长速度快、肉质欠佳的杜洛克和大约克做对照,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杜洛克和大约克,而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和系... 为研究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本试验以生长速度快、肉质欠佳的杜洛克和大约克做对照,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杜洛克和大约克,而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和系水率则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肌内脂肪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艳霞 曾勇庆 +5 位作者 崔志峰 杨伦 陈伟 陈其美 石元 祝洪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6-1352,共7页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分离的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8h后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第3天多数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诱导培养结果显示,少量细胞在第2天开始出现脂滴,大多数细胞在第3天出现脂滴,第7~8天小脂滴逐渐融合成大脂滴,在第12天左右融合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导后的48h表达量最高,随后其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和体外诱导分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和猪体脂肪的沉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前体脂肪细胞 细胞培养 诱导分化
下载PDF
莱芜猪DGAT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源 姜运良 +2 位作者 武英 魏述东 杨晓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DQ289596)和多态性分析,分别在外显子6的第27 bp位点和外显子8的第56 bp位点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SNP),均属于沉默突变。克隆了莱芜猪5′调控区737 bp的序列,在-241 bp(相对于起始密码子ATG)发现单个碱基的插入,该多态性位点与莱芜猪脂肪沉积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基因(DGAT1) 多态性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荣生 呼红梅 +1 位作者 韩红 王怀中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6期63-65,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肌苷酸 肌内脂肪
下载PDF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组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呼红梅 朱荣生 +2 位作者 张印 王怀中 武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54-3759,共6页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mRNA的表达量,分析品种间差异。【结果】莱芜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肌肉失水率、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莱芜猪背最长肌MyHCⅡa、Ⅱx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MyHCⅡb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于杜洛克猪,酵解型肌纤维比例低于杜洛克猪。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利用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能力较高,即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代谢功能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与其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多汁相关,这一结果可为通过肌纤维类型的选育提高肉品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肌球蛋白重链(MyHC) 实时RT-PCR 肉质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的组成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曾勇庆 孙玉民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2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的方法,对14头纯种育肥莱芜猪不同屠宰体重(A因子)及不同解剖部位(B因子)的新鲜肌肉直接冰冻切片,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的结构单位肌纤维是异质的,即肌纤维类型有3种,... 采用2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的方法,对14头纯种育肥莱芜猪不同屠宰体重(A因子)及不同解剖部位(B因子)的新鲜肌肉直接冰冻切片,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的结构单位肌纤维是异质的,即肌纤维类型有3种,红肌纤维(RF)、白肌纤维(WF)和中间型肌纤维(IF)。随屠宰体重的提高,肌肉中RF含量显著增大(P<O.05);3种类型肌纤维的 含量及直径因解剖部位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腰大肌RF含量最大,背最长肌WF含量最大。3种类型肌纤维直径,以RF最细,W F最粗。研究发现:肌肉肌纤维类型的组成与肉品P H值、系水力和大理石纹没有显著相关,而肌肉WF含量与肉色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肌纤维 肉品质 莱芜猪
下载PDF
日粮粗纤维水平对莱芜猪及其杂交猪氮代谢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诚 王文亭 李福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2-427,共6页
采用全收粪尿和回肠瘘管法研究了日粮粗纤维水平和不同杂交组合猪对氮代谢和回肠末端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二因子二水平有重复设计,选用4月龄莱芜猪及其杂交猪,饲喂不同粗纤维含量(3%、6%、9%、12%)的日粮。日粮纤维水平对... 采用全收粪尿和回肠瘘管法研究了日粮粗纤维水平和不同杂交组合猪对氮代谢和回肠末端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二因子二水平有重复设计,选用4月龄莱芜猪及其杂交猪,饲喂不同粗纤维含量(3%、6%、9%、12%)的日粮。日粮纤维水平对食入氮(IN)、粪氮(FN)、消化氮(DN)、沉积氮(RN)、氮表观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尿氮(UN)影响显著(P〈0.05);杂交组合对IN、FN、DN、RN、ABV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纤维在较低水平(3%~6%),CP消化率随粗纤维含量增加而提高,随粗纤维含量增加(6%~12%),营养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杂交组合对干物质、CP、钙(Ca)、磷(P)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莱芜猪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为51.44%,大约克猪为43.51%,差异显著(P〈0.05);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随试验猪含莱芜猪血统比例的降低而显著降低;日粮纤维在3%~6%范围内,除赖氨酸、蛋外的必需氨基酸(EAA)随日粮纤维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杂交组合对EAA表观消化率除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外均不显著(P〉0.05)。日粮纤维对猪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杂交组合对氮利用率和粗纤维的消化分解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粗纤维 氮代谢 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 必需氨基酸
下载PDF
莱芜猪GPx4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伟 杜金芳 +4 位作者 崔景香 陈其美 胡艳霞 杨伦 曾勇庆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3-437,共5页
为研究GPx4基因mRNA在莱芜猪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规律,探讨该基因与地方猪种抗氧化性能的关系。本研究以5头莱芜猪为实验材料,提取10种组织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Px4基因在莱芜猪不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 为研究GPx4基因mRNA在莱芜猪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规律,探讨该基因与地方猪种抗氧化性能的关系。本研究以5头莱芜猪为实验材料,提取10种组织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Px4基因在莱芜猪不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显示:GPx4基因在莱芜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织之间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GPx4基因在莱芜猪脑、心、肝、脾等组织高丰度表达,并且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P<0.01)。GPx4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脊髓、大肠、背膘、小肠>肺,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GPx4基因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谱
下载PDF
莱芜猪合成系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建凤 武英 +5 位作者 张印 呼红梅 魏述东 曹洪防 徐云华 郝慎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7,98,共4页
莱芜猪合成系瘦肉率为48.76%~59.98%,肌肉pH值稳定在5.80~6.50,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为2.00~3.36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19%~6.65%;100kg体重时屠宰的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6.34%,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 莱芜猪合成系瘦肉率为48.76%~59.98%,肌肉pH值稳定在5.80~6.50,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为2.00~3.36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19%~6.65%;100kg体重时屠宰的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6.34%,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00分、3.13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77%。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通过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菜蔫猪合成系以体雷100h作为卜市屠宰体熏比较合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合成系 屠宰体重 胴体性能 肉质性状
下载PDF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荣生 呼红梅 +1 位作者 王怀中 张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9-12,共4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猪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本试验选择体重100 kg莱芜猪10头、杜洛克5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的表达量。品种间背最长肌... 为研究不同品种猪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本试验选择体重100 kg莱芜猪10头、杜洛克5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的表达量。品种间背最长肌和半膜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莱芜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杜洛克猪。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与半膜肌间H-FABP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荧光定量RT—PCR H-FABP基因 肌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