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青花瓷器中变形莲瓣纹之来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珂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8-69,共2页
变形莲瓣纹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出现装饰纹样,并一直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教莲花拱门的模仿。文章通过从建筑、宗教、纹样具体造型特征分析,对纹样发展来源作了探讨。
关键词 元代 青花瓷器 变形莲瓣纹
下载PDF
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特征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周峻葵 钟蔚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7-19,共3页
通过对元代青花瓷中的变形莲瓣纹进行研究,分析其艺术特征,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和发展,探究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变形莲瓣纹 元代青花瓷 艺术特征 设计应用价值
下载PDF
鸳鸯莲瓣纹金碗:文化融合的绝佳之作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琳娜 《奇妙博物馆》 2019年第12期18-21,共4页
伴随着悦耳的驼铃声,从汉唐时期留存下来的文物,大多能看到文明交流的痕迹。尤其是在唐代,随着大量西域物品和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人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例如,原本流行于西方的金银器皿,结合了东方文化精髓之后也在中国盛行开... 伴随着悦耳的驼铃声,从汉唐时期留存下来的文物,大多能看到文明交流的痕迹。尤其是在唐代,随着大量西域物品和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人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例如,原本流行于西方的金银器皿,结合了东方文化精髓之后也在中国盛行开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鸳鸯莲瓣纹金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纹 国宝级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化融合 文明交流 丝绸之路 汉唐时期 金碗
下载PDF
以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为灵感来源的文创设计研究
4
作者 许海燕 王坚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6期161-163,共3页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何家村金银器纹样就是典型代表。文章以鸳鸯莲瓣纹金碗为例提出设计方案,即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表现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与文创设计相结合,使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何家村金银器纹样就是典型代表。文章以鸳鸯莲瓣纹金碗为例提出设计方案,即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表现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与文创设计相结合,使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表现出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的现代特征,并使鸳鸯莲瓣纹金碗纹样的传统文化内涵得到了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莲瓣纹金碗 文创设计 传统
下载PDF
莲瓣纹:我国古代瓷器主要装饰纹样
5
作者 徐斌 《理财(经济)》 2021年第8期100-100,共1页
莲属植物在一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存在,最早它以可食用走入先民的生活,其凭借艳丽、多彩的花朵和优雅的风姿,逐渐地走进人民的精神世界。莲在中国古代有着美好寓意,莲花代表了圣洁、美好,莲子寓意“莲(连)生贵子”、莲藕与鱼组合代表着“... 莲属植物在一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存在,最早它以可食用走入先民的生活,其凭借艳丽、多彩的花朵和优雅的风姿,逐渐地走进人民的精神世界。莲在中国古代有着美好寓意,莲花代表了圣洁、美好,莲子寓意“莲(连)生贵子”、莲藕与鱼组合代表着“莲(连)年有鱼(余)”,莲叶与鹤组合代表着“一路连科”,等等。荷花,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孤傲清高,但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在佛教中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纹 属植物 装饰 孤傲 雍容华贵 广泛运用
下载PDF
鸳鸯莲瓣纹金碗
6
作者 张沛心 《文史知识》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1,共2页
鸳鸯莲瓣纹金碗,为唐代金银器中的代表作。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水文巷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两件,形制完全相同。其一.高5.5厘米、口径13.5厘米,重391克(如封二所示);其二,高5.6厘米、口径13.7厘米,重392克。两件均为纯金质地,形制、... 鸳鸯莲瓣纹金碗,为唐代金银器中的代表作。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水文巷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两件,形制完全相同。其一.高5.5厘米、口径13.5厘米,重391克(如封二所示);其二,高5.6厘米、口径13.7厘米,重392克。两件均为纯金质地,形制、纹饰均相同,应是成对器物。腹部微弧,两周十组莲瓣纹上下层错位排列,上层莲瓣内錾刻飞禽、走兽等动物纹样,以一禽一兽相间的方式布局,禽立于莲座之上,兽奔跑于花草之中,莲瓣间空隙处錾刻飞禽及植物云气纹;下层一周均为忍冬植物纹样。碗内底中央錾刻九重六瓣宝相花图案,外底中央錾刻鸳鸯纹,周围以植物云气纹相饰。纹样空白处均錾刻整齐布局的鱼子地纹,起到烘托主题纹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纹 錾刻 宝相花 何家村 动物 错位排列 植物 金碗
原文传递
从何家村窖藏鸳鸯莲瓣纹金碗看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倩 《文物天地》 2020年第8期12-14,共3页
一前言唐代是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汉代以来"服金养生之风"的盛行,增加了人们对金银器物的崇拜;唐代中央政府专门设立的金银作坊,稳定了金银器与社会等级之间的联系;唐代金银采矿、冶炼征收、作坊制作等整套组... 一前言唐代是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汉代以来"服金养生之风"的盛行,增加了人们对金银器物的崇拜;唐代中央政府专门设立的金银作坊,稳定了金银器与社会等级之间的联系;唐代金银采矿、冶炼征收、作坊制作等整套组织和制度的完备,保障了金银器的生产;外来金银器的传播、皇室贵族对于金银器的喜爱,则充分促进了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窖藏 皇室贵族 莲瓣纹 金银器 制作工艺 作坊 鼎盛时期
原文传递
青玉莲瓣纹碗
8
《紫禁城》 2023年第9期10-11,共2页
中国古代玉器经历了战国、两汉的繁荣这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一度式微。唐代疆域辽阔,国势强盛,工艺美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关键词 莲瓣纹 三国两晋南北朝 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玉器 两汉 战国 强盛
原文传递
鸳鸯莲瓣纹金碗
9
作者 赵海晨 《少年月刊》 2022年第18期38-39,共2页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发掘的一座唐代金银器窖藏中出土了上千件文物,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文物中包括了270件金银器,有食器、饮器、药具、盥洗器、日用品、装饰物、钱币等,种类几乎涵盖了唐代贵族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发掘的一座唐代金银器窖藏中出土了上千件文物,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文物中包括了270件金银器,有食器、饮器、药具、盥洗器、日用品、装饰物、钱币等,种类几乎涵盖了唐代贵族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它们的出现使人们更直观、深入地认识了唐代的金属冶炼、机械设计及加工、焊接、贵金属制作等技术,一些钱币上的文字也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唐代经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纹 何家村 唐代金银器 金属冶炼 装饰物 钱币 机械设计
原文传递
盛放莲花 大唐气象——鸳鸯莲瓣纹金碗
10
作者 蔡淋 《文物天地》 2016年第6期54-55,共2页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富足丰裕,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黄金时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外来文化对唐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因此追捧西域的金银器成为唐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1970年10月,在...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富足丰裕,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黄金时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外来文化对唐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因此追捧西域的金银器成为唐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是唐代考古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其中出土了大量来自异域的文物,还有很多受异域风格影响的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莲瓣纹金碗 金银器 何家村 上层社会 金银工艺 长安古意 范铸法 唐代社会 人类物质文明 唐王朝
原文传递
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分析
11
作者 孙悦 《东方收藏》 2021年第11期92-93,共2页
元代青花瓷在我国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非常厚重的历史魅力、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其研究价值不可估量。据此,为理清其艺术内涵,文章以元代青花瓷地位为中心,探究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元代 青花瓷 变形莲瓣纹 艺术分析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瓷器上的莲纹 被引量:5
12
作者 穆青 《文物春秋》 1990年第4期59-72,共14页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千百年来,莲以它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的...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千百年来,莲以它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的喜爱。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描写莲的诗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诗经·陈风·泽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咏莲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瓷器 莲瓣纹 青釉 越窑 扶苏 古代文学作品 乐府民歌 刻划花 堆塑
下载PDF
青瓷器莲花纹装饰溯源——兼谈莲花、莲花纹装饰与佛教传播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海堂 徐菁 程立宪 《南方文物》 1982年第3期86-92,共7页
《江西古代陶瓷陈列》预展之际,我们有机会浏览了全部陈列。展览以大量江西古时生产和现代出土的陶瓷器精品为主,配以图文,使宽敞的展厅琳琅满目。端庄古朴的陶器,莹亮雅美的瓷器,同样都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思想的光辉。展览不仅给... 《江西古代陶瓷陈列》预展之际,我们有机会浏览了全部陈列。展览以大量江西古时生产和现代出土的陶瓷器精品为主,配以图文,使宽敞的展厅琳琅满目。端庄古朴的陶器,莹亮雅美的瓷器,同样都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思想的光辉。展览不仅给一般观众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陶瓷 莲瓣纹 佛教传播 创造思想 盘口壶 鹤方壶 大阿弥陀经 春秋中期 洪州窑
下载PDF
忍冬瓣瓣禅意深——浅析黄岩灵石寺塔青瓷炉纹饰的宗教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安如 《上海文博论丛》 2013年第2期32-35,4,共5页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宁波博物馆推出的"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中,有一件展品在礼佛器单元中被单独陈设,这就是来自黄岩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北宋越窑青瓷熏炉(图1)。此器呈球形,上下两体,中间子母口接合。通高19.5...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宁波博物馆推出的"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中,有一件展品在礼佛器单元中被单独陈设,这就是来自黄岩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北宋越窑青瓷熏炉(图1)。此器呈球形,上下两体,中间子母口接合。通高19.5厘米,外口径19厘米,内口径17.5厘米,底径12.6厘米。炉盖为镂空半球形,由17组忍冬纹连环构成,分别为:盖顶1组;盖顶外周作上下两道环带,上内环6组,下外环10组。每组由一长枝忍冬藤蔓向内弯曲成圆形环,并向圆环内伸出一枝三叶忍冬,形成一枝圈三叶而呈三叶五孔的独立图案。主纹为三瓣叶头回卷的忍冬叶,叶瓣圆润舒展,叶面上有与卷叶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忍冬叶 此器 底径 莲瓣纹 灵石寺 熏炉 三叶 禅意
下载PDF
佛教莲花纹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文亮 《景德镇陶瓷》 2010年第1期3-4,共2页
在中国的传世经典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莲花是整个佛教的象征,以莲花的纯洁表示佛国净土,佛教中有"出五浊世,无所染着"来赞誉莲花的圣洁。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一度广泛传播开来,而中国的骄傲&... 在中国的传世经典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莲花是整个佛教的象征,以莲花的纯洁表示佛国净土,佛教中有"出五浊世,无所染着"来赞誉莲花的圣洁。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一度广泛传播开来,而中国的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化 莲瓣纹 佛教 释教
下载PDF
元代泉州印度教龛状石刻纹饰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2年第6期106-121,156,157,共18页
元代泉州印度教石刻是中国在本土发现的唯一一批印度教寺遗存,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五方龛状石刻图案组成复杂、精美且独特,主题图像目前都已解读清楚,配饰虽分量不小,但因图像罕见、费解,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辨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元代泉州印度教石刻是中国在本土发现的唯一一批印度教寺遗存,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五方龛状石刻图案组成复杂、精美且独特,主题图像目前都已解读清楚,配饰虽分量不小,但因图像罕见、费解,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辨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石刻图像已逐步解密。通过对五方龛状石刻的配饰作抽丝剥茧的分析,可以发现古代中印双方的多种文化图样集合在小小石刻中:装饰神像的是屋形龛,屋式主体构造采用印度神庙的营造法式;屋顶有中式建筑的脊饰,包括吻兽和正脊中央脊饰;吻兽是龙头与卷草纹搭配形成的龙吻;脊中央的脊饰采用印度神庙的“金刚首”,但腹部装饰了中国的传统云纹图;柱子用中印都常见的莲瓣纹和忍冬纹装饰;屋形龛的两旁雕刻有藏传佛教的过门塔。如此,印度教、佛教、道教,以及喇嘛教元素的有机搭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新图案。图案细节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也渐次显现,从而传递出大量的信息,展现了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汉文化、草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莲瓣纹 喇嘛塔
下载PDF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17
《草原文物》 2013年第2期2-2,共1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燕家梁元代遗址出土现藏于包头市博物馆该罐直口,短颈,溜肩,平底。罐口至颈部绘有缠枝花纹一周,颈至肩部绘有一周菊花纹及弦纹,腹部绘一周缠枝牡丹花纹,下腹部至底绘一周莲瓣纹。口径22、腹径35、底径19、高29厘米。
关键词 缠枝牡丹 莲瓣纹 底径 菊花 下腹部 肩部 梁元 罐口
下载PDF
明正统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
18
作者 穆青 《文物春秋》 1991年第3期73-74,101,共3页
1990年11月,河北省文物商店征集到一件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通高37、口径21.5、腹径36.5厘米。(照1、2见封三)直口微敛,丰肩鼓腹,下部收拢,圈足浅宽,底部无釉呈火石红色。胎骨厚重,造型稳重古朴。青花色调于灰蓝中微泛红褐色,带有明显... 1990年11月,河北省文物商店征集到一件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通高37、口径21.5、腹径36.5厘米。(照1、2见封三)直口微敛,丰肩鼓腹,下部收拢,圈足浅宽,底部无釉呈火石红色。胎骨厚重,造型稳重古朴。青花色调于灰蓝中微泛红褐色,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器表釉面肥润平整,罐内施釉不匀,刷釉痕迹十分清晰。器身由弦纹隔为四层装饰带。口沿环饰格锦纹。肩部绘一周莲荷图案。腹部主题纹饰为孔雀山石牡丹,两只孔雀姿态各异,富有神韵,一只昂然回首,作鸣叫状;一只舞动双翅,跃跃欲飞。孔雀山石之间绘有牡丹、鸡冠花、蓟菜等植物,还有蝴蝶、蜜蜂点缀其间。画面布局自然活泼,笔法酣畅流利。腹下所绘的一周肥宽双层变体莲瓣纹,尤为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正统 火石红 莲瓣纹 丰肩 文物商店 刷釉 圈足 鼓腹 器身
下载PDF
同治祭蓝釉描金花卉纹筒瓶
19
作者 蔡楷 《陶瓷研究》 2016年第4期69-69,共1页
在今年上半年的各地博物馆展览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首都博物馆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妇好是商王最宠爱的王后,也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特展中所见大量玉器、青铜器再现了中国第二个王朝的殷商盛世,但其中妇好... 在今年上半年的各地博物馆展览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首都博物馆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妇好是商王最宠爱的王后,也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特展中所见大量玉器、青铜器再现了中国第二个王朝的殷商盛世,但其中妇好自己的玉器造型却是简约的、不华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蓝釉 妇好 殷墟妇好墓 考古发掘 筒瓶 首都博物馆 景德镇窑 商王 高温烧成 莲瓣纹
下载PDF
陈奕青作品——莲韵
20
作者 陈奕青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设计说明: 将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饰瓷器作为这次作品的创作基础。历代以来,莲花以其圣洁出尘的姿态而为文人所钟爱,因此作品坯体外部运用了白釉上色,体现“莲”的纯洁淡雅。 传统的仰莲纹以碗类器型居多,大多为双层,在大莲瓣纹之间装饰... 设计说明: 将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饰瓷器作为这次作品的创作基础。历代以来,莲花以其圣洁出尘的姿态而为文人所钟爱,因此作品坯体外部运用了白釉上色,体现“莲”的纯洁淡雅。 传统的仰莲纹以碗类器型居多,大多为双层,在大莲瓣纹之间装饰小莲瓣。此次作品借鉴了传统的仰莲纹造型,经过手工塑造,使简约的二维平面向立体图案转变,使得莲纹在造型上更为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纹 设计说明 南北朝时期 碗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