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花洲港不同涵养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短期变化研究
1
作者 叶丽娟 王珂 +3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郑永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了解生态涵养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2019年10月、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东流水道莲花洲港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水平上底栖动物种类逐年增加;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 为了解生态涵养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2019年10月、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东流水道莲花洲港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水平上底栖动物种类逐年增加;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不同区域来看,透水框架区底栖动物物种类数增加,鱼巢排区物种种类数先降低后稳定,其他区域物种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鱼巢排区密度、透水框架区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其他区域生物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鱼巢排区、其他区域底栖动物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透水框架区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丰富度指数(D)相对于2020年略微下降,但远大于2019年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涵养区营造的水体环境促进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繁殖,且随着年份的增加,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多样性变化指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洲港 生态涵养区 底栖动物结构变化
下载PDF
莲花洲港航道工程的生态修复效果初步研究
2
作者 叶丽娟 王珂 +5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于琪 贾春艳 陈大庆 郑永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2,共8页
为了解莲花洲港生态涵养区的修复效果,2021年1月、4月、10月在武汉至安庆段的东流水道莲花洲港设置21个采样点,对底栖动物群落和鱼类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工程区不同区域及非工程区底栖动物和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底栖... 为了解莲花洲港生态涵养区的修复效果,2021年1月、4月、10月在武汉至安庆段的东流水道莲花洲港设置21个采样点,对底栖动物群落和鱼类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工程区不同区域及非工程区底栖动物和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的种类数不同,透水框架区获取底栖动物6种,鱼巢排区17种,工程其他区域25种,非工程区8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底栖动物密度差异显著(P<0.05),透水框架区最高,为191.1个/m^(2),其次为鱼巢排区60.44个/m^(2),其他工程区44.44个/m^(2),非工程区较少,仅28.39个/m^(2)。各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J)差异性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差异性显著(P<0.05)。CCA分析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为流速、水深、温度、溶解氧、硝态氮、氨氮。水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密度以透水框架区最高,为25581.21尾/hm^(2),鱼巢排区次之,为3239.00尾/hm^(2),工程其他区域为808.73尾/hm^(2),非工程区最低,仅6.82尾/hm^(2)。研究表明,透水框架和鱼巢排营造了适宜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水流条件,有利于底栖动物生存和鱼类聚集,且透水框架的生态涵养效果优于鱼巢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生态修复 底栖动物 透水框架 人工鱼巢 莲花洲港
下载PDF
长江下游莲花洲港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7
3
作者 于琪 王珂 +4 位作者 郭杰 孙晓梅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4,共8页
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长江下游莲花洲港15个采样点进行了6次采样调查,并对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40种,其中节肢动物门21种、软体动物门10种、... 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长江下游莲花洲港15个采样点进行了6次采样调查,并对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40种,其中节肢动物门21种、软体动物门10种、环节动物门9种。莲花洲港的底栖动物由5个摄食功能群构成,其中,撕食者占有较大优势,相对丰度为49.19%,其次为收集者、捕食者、滤食者和刮食者,相对丰度分别为35.05%、10.15%、3.03%、2.58%。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底栖动物密度在不同区域内具有显著差异,在鱼巢排区最高(142.22 ind./m^(2)),透水框架区次之(137.56 ind./m^(2)),其他区域最低(34.22 ind./m^(2))。鱼巢排区和透水框架区以撕食者占有较大优势,其他区域以收集者占优势。冗余分析(RDA)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水温;枯水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溶氧和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洲港 大型底栖动物 摄食功能群 时空动态
下载PDF
长江莲花洲港不同水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琪 王珂 +4 位作者 韦金明 孙晓梅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9,共8页
探讨长江莲花洲港不同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长江干流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在莲花洲港共设置15个采样点,于2019年8-9月(丰水期)、2019年10-11月(平水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枯水期)开展底栖动物与水体理... 探讨长江莲花洲港不同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长江干流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在莲花洲港共设置15个采样点,于2019年8-9月(丰水期)、2019年10-11月(平水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枯水期)开展底栖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监测,分析其种类组成、现存量、优势种及时空分布,并探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莲花洲港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其中节肢动物21属(种),占总种类数的52.5%,软体动物10属(种),占25.0%,寡毛类6属(种),占15.0%,多毛类3属(种),占7.5%。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6.35个/m^(2),平均生物量为0.60 g/m^(2)。不同水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尖叶大狐钩虾(Grandifoxus culpis)、齿吻沙蚕(Nephtys sp.)、围沙蚕(Perinereis sp.)分别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优势度(0.15、0.13、0.30)最大的优势种。基于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差异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底栖动物密度各水期无差异,改良区1和改良区2底栖动物密度显著高于非工程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影响莲花洲港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流速、透明度、总氮和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洲港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