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莳萝子及常见混淆品鉴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侯建忠 朱顺娟 +3 位作者 李瑶 魏伟 侯晓玲 殷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7-70,F0003,共5页
建立莳萝子及常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以区分不同形状的莳萝子。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市售和采集的莳萝子、千里香、小茴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市售莳萝子实为毒芹子,市售千里香实为莳萝子。莳萝子、毒芹子、小茴香... 建立莳萝子及常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以区分不同形状的莳萝子。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市售和采集的莳萝子、千里香、小茴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市售莳萝子实为毒芹子,市售千里香实为莳萝子。莳萝子、毒芹子、小茴香3种药材在性状和显微上存在明显差异,莳萝子分果呈扁广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条脊棱,两侧的脊棱呈翅状;小茴香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毒芹子分果呈半圆球形,两侧的脊棱不呈翅状。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在紫外光灯254 nm处检视,莳萝子薄层色谱图中仅可见与芹菜脑位置和颜色一致的斑点,毒芹子、小茴香中还可见其他斑点。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区分莳萝子及其混淆品,可为莳萝子、毒芹子、小茴香3种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 毒芹子 小茴香 显微 薄层色谱 香芹酮 芹菜脑
下载PDF
莳萝曲网海绵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明焱 陆伟刚 +1 位作者 曾陇梅 苏镜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从莳萝曲网海绵 ( Sigmadocia cymiformis Espe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 4个结晶性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降解等方法鉴定出它们的结构是麦角甾 -5 ,2 4 ( 2 8) -二烯 -3β-醇 ( 1 ) ,金色酰胺醇乙酸酯 ( 2 ) ,N-正三十烷酰 -十... 从莳萝曲网海绵 ( Sigmadocia cymiformis Espe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 4个结晶性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降解等方法鉴定出它们的结构是麦角甾 -5 ,2 4 ( 2 8) -二烯 -3β-醇 ( 1 ) ,金色酰胺醇乙酸酯 ( 2 ) ,N-正三十烷酰 -十六碳鞘胺醇 ( 3)和胸腺嘧啶 ( 4 ) .其中 3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莳萝酰胺 ( cymiforamide) .金色酰胺醇乙酸酯 ( aurantiamide acetate) 2则是首次从海洋海绵中得到的一种变型二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曲网海绵 神经酰胺 金色酰胺醇乙酸酯 二肽 化学成分 莳萝酰胺 胸腺嘧啶
下载PDF
莳萝蒿、海洲蒿、茵陈蒿利胆作用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黎华 王景梓 +5 位作者 周序斌 吴葆杰 杨书斌 周曙明 钟方晓 吴履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60-561,共2页
实验结果表明:莳萝蒿、海洲蒿的利胆强度与茵陈蒿相似(P>0.05),其中莳萝蒿的作用持续时间较久,药后3h与茵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幼苗期、立秋期、花前期三种采集期的茵陈,其利胆作用相似,以花前期作用较强。
关键词 莳萝 海洲蒿 茵陈蒿 利胆作用
下载PDF
莳萝蒿适应盐渍环境的Na^+区域化方式和生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念伟 杨翠翠 +5 位作者 卢正珂 李遵宁 岳贤军 程秀秀 许莹莹 周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47-6155,共9页
莳萝蒿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菊科盐生植物,阐明莳萝蒿特殊的耐盐机制和生理特征有助于丰富植物抗盐性研究的内容。用0、100、200、300、400 mmol/L Na Cl处理莳萝蒿7 d后,比较莳萝蒿盐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在生长和生理... 莳萝蒿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菊科盐生植物,阐明莳萝蒿特殊的耐盐机制和生理特征有助于丰富植物抗盐性研究的内容。用0、100、200、300、400 mmol/L Na Cl处理莳萝蒿7 d后,比较莳萝蒿盐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在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Na+在莳萝蒿体内的积累水平和区域化方式。结果显示:莳萝蒿虽然能够耐受400 mmol/L Na Cl,但盐处理显著抑制了莳萝蒿的生长,整株鲜重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在水分生理方面,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莳萝蒿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其叶片肉质化程度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分析盐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发现,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而其PSⅡ光化学活性并未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甚至逐渐增大,说明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光合结构被破坏。莳萝蒿体内的Na+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400 mmol/L Na Cl条件下叶、茎、根中的Na+含量分别高达321.4、242.1和182.3μmol/g鲜重;莳萝蒿体内的Na+70%以上积累在叶片内,而叶片内98%左右的Na+积累在叶片原生质体中,叶片原生质体中的Na+平均浓度是质外体1.2—1.8倍,推测其叶片细胞内存在着有效的Na+区域化机制。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液泡膜V-H+-ATPase的质子泵活性比对照增加了30%—50%,液泡膜Na+/H+逆向转运活性则增加至对照的4—7倍,进一步证实莳萝蒿叶片具有较强的液泡Na+区域化能力。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Na+在叶片中的分布比例相对减少,V-H+-ATPase的质子泵活性和Na+/H+逆向转运活性增幅也减缓。这种Na+区域化能力使莳萝蒿获得了较强的耐盐性,有效保护了其光系统,降低了细胞汁液渗透势。但是盐处理后这种耐盐方式并不能阻止莳萝蒿叶片肉质化程度和光合活性下降,莳萝蒿生长仍然受盐抑制,说明Na+区域化是莳萝蒿适应盐渍环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 Na+区域化 生长 光合 适应
下载PDF
莳萝籽精油成分及消除亚硝酸钠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陆占国 李伟 封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79-482,505,共5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莳萝籽,以2.1%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20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7.136%的18个成分。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香芹酮54.587%,柠檬烯18.492%,芹菜脑11.949%。精油的消除NaNO2测定结...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莳萝籽,以2.1%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20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7.136%的18个成分。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香芹酮54.587%,柠檬烯18.492%,芹菜脑11.949%。精油的消除NaNO2测定结果可知:当精油用量为0.25 mL时,消除率最大为78.4%。对水蒸汽蒸馏后的残渣用甲醇,乙醇以及丙酮萃取物分别进行萃取,萃取物收率分别为甲醇4.2%、乙醇2.3%和丙酮3.3%;萃取物的消除NaNO2测定结果可知:当萃取物溶液为0.4~1.0 mL时,清除率分别为:甲醇36.0%~39.6%,乙醇30.5%~36.5%,丙酮51.8%~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亚硝酸钠 提取物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检测莳萝酊的挥发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詹家芬 陆舍铭 +4 位作者 曲国福 孟昭宇 杨柳 曹秋娥 缪明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5-808,819,共5页
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两种方法对莳萝酊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其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从莳萝酊中共检出62个化学物质,其中SDE检出47个,SPME检出41个,二者共同组分26个。莳萝酊的主要... 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两种方法对莳萝酊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其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从莳萝酊中共检出62个化学物质,其中SDE检出47个,SPME检出41个,二者共同组分26个。莳萝酊的主要成分有γ-松油烯、对-伞花烃、枯敬醛,4-乙基-3-壬烯-5-炔、百里酚、香芹酚、3-甲基-4-异丙基苯酚等,和国内产的大茴香、小茴香、红茴香、藏茴香的成分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构成了莳萝的特征香味。烟草的加香实验表明,莳萝有增加香气,丰富烟香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莳萝
下载PDF
莳萝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世尧 王琦 徐凌川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各化合物保留指数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莳萝蒿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0.02%。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桉油精(22.4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各化合物保留指数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莳萝蒿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0.02%。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桉油精(22.48%)、β-侧柏酮(15.16%)、侧柏酮(4.33%)、松香芹酮(4.16%)和左旋龙脑(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 挥发油 气质联用 桉油精
下载PDF
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核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臣 周国斌 +1 位作者 邢秀芳 张贵一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7-31,共5页
报道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5种为首次报道,对其中的5种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2n=2x=18=14m+2sm(2SAT)+2st(SAT);矮滨蒿(A.nabaiPamp)2n=2x=16=12m+4s... 报道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5种为首次报道,对其中的5种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2n=2x=18=14m+2sm(2SAT)+2st(SAT);矮滨蒿(A.nabaiPamp)2n=2x=16=12m+4sm;碱蒿(A.anethifoloaWeb,exStechm.)2n=2x=16=12m+2sm+4smt;莳萝蒿(A.anethoidesMattf)2n=2x=16=12m+4sm(2SAT);肇东蒿(AzhaodongensisG.Y.Zhang.)2n=2x=16=12m(2SAT)+4sm(2SAT);核型对称性均为2A型。冷蒿(A.frigidaWilld)2n=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莳萝蒿组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美华 刘磐 +3 位作者 梁土亮 张双伟 李华 张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建立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TLC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以三氯甲烷-丙酮(5∶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隔山香药材中的异莳萝脑乙二醇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含... 目的建立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TLC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以三氯甲烷-丙酮(5∶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隔山香药材中的异莳萝脑乙二醇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进样量:10μL。结果在优化色谱条件下薄层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方法耐用性佳;异莳萝脑乙二醇在0.0468~0.4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4%。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隔山香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香 莳萝脑乙二醇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维吾尔药莳萝籽弱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布力米提·伊力 马庆苓 +2 位作者 程珍 赵波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05期21-25,共5页
利用水蒸汽蒸馏方法和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维吾尔药莳萝籽弱极性部位,并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出的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收率3.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芹酮、... 利用水蒸汽蒸馏方法和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维吾尔药莳萝籽弱极性部位,并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出的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收率3.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顺式二氢香芹酮等成分;而利用超临界萃取的收率为4.6%,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芹酮、芹菜脑、9-十八碳烯酸乙酯。莳萝籽的弱极性部位对葡萄状球菌和假丝酵母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是0.273和0.00273mg/mL。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含有的复杂单萜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作为植物抗细菌和真菌的防御工具在植物抗病机理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超临界萃取 水蒸气蒸馏
下载PDF
莳萝籽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占国 李伟 封丹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9年第2期1-3,7,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莳萝籽粉末香气成分。萃取柱为CAR/PDMS时共检测出16种挥发性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272%的13种物质,主要成分是D-苧烯和D-香芹酮,相对含量分别为50.483%和41.139%;萃取柱为DVB/CAR/PDMS...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莳萝籽粉末香气成分。萃取柱为CAR/PDMS时共检测出16种挥发性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272%的13种物质,主要成分是D-苧烯和D-香芹酮,相对含量分别为50.483%和41.139%;萃取柱为DVB/CAR/PDMS时共检测出19个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791%的13种物质,主要成分是D-香芹酮和D-苧烯,相对含量分别为72.927%和17.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运用会话分析理论解读《莳萝泡菜》的人物性格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秋月 赵玉荣 卞凤莲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2-84,共3页
《莳萝泡菜》是英国著名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现代大学英语》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大部分由对话构成,在字里行间中很难理解人物的性格。从语言学的会话分析理论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莳萝泡菜》中的人物... 《莳萝泡菜》是英国著名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现代大学英语》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大部分由对话构成,在字里行间中很难理解人物的性格。从语言学的会话分析理论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莳萝泡菜》中的人物性格。研究发现: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话轮长度、分布、内容、会话者在会话中的地位以及话题的转变,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泡菜》 会话分析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莳萝籽油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长拴 金育忠 +2 位作者 王玉洁 徐海滨 马光斌 《甘肃医药》 199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莳萝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L.)的果实.是中药和香科植物。50年代国外开发为辛香料,用于多种饮食品添加,在欧、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比较畅销。其提取工艺,国外无详细记载,国内尚未见报道。1991年至今,对莳萝籽油的提取工艺。... 莳萝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L.)的果实.是中药和香科植物。50年代国外开发为辛香料,用于多种饮食品添加,在欧、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比较畅销。其提取工艺,国外无详细记载,国内尚未见报道。1991年至今,对莳萝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籽油 制油工艺 实验 莳萝
下载PDF
觉醒的女性——论《莳萝泡菜》中薇拉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蕾 王旭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7期14-16,共3页
《莳萝泡菜》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作品之一。曼斯菲尔德用她独特的写作技巧讲述了女主人公薇拉在失败的爱情中逐渐觉醒的故事。本文从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剖析曼斯菲尔... 《莳萝泡菜》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作品之一。曼斯菲尔德用她独特的写作技巧讲述了女主人公薇拉在失败的爱情中逐渐觉醒的故事。本文从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剖析曼斯菲尔德如何塑造了女主人公薇拉的人物形象。薇拉这个角色体现了曼斯菲尔德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以及她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莳萝泡菜》 薇拉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试用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析《莳萝泡菜》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玉平 李燕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2-75,共4页
运用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析《莳萝泡菜》的及物结构、语气结构、主位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曼斯菲尔德的写作特点,探索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文学语篇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纯理功能 莳萝泡菜》 语篇分析
下载PDF
蔬菜史话·莳萝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德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1,共1页
莳萝为伞形科莳萝属以嫩叶供食用的栽堵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小茴香、土茴香、洋茴香等。莳萝全株具芳香气味,嫩叶可炒食或作调味品。
关键词 莳萝 史话 蔬菜 小茴香 草本植物 芳香气味 伞形科 二年生
下载PDF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艺术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碧洪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1-84,95,共5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传奇,她的作品《莳萝泡菜》虽短小精致,却最大程度体现了曼斯菲尔德写作的艺术张力。本文尝试从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以及戏剧艺术来分析曼斯菲尔德是如何通过融合文学以及非文学形式来体现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传奇,她的作品《莳萝泡菜》虽短小精致,却最大程度体现了曼斯菲尔德写作的艺术张力。本文尝试从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以及戏剧艺术来分析曼斯菲尔德是如何通过融合文学以及非文学形式来体现作品的艺术美,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发展情节以及揭示主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莳萝泡菜》 音乐艺术 绘画艺术 戏剧艺术
下载PDF
小茴香和莳萝子的鉴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荔芬 李秀霞 《海峡药学》 2011年第10期81-82,共2页
目的对小茵香与莳萝子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法。结果小茴香与莳萝子具有不同的鉴别特征。结论能准确的对小茴香及莳萝子进行鉴别。
关键词 小茴香 莳萝 鉴别
下载PDF
《莳萝泡菜》中的时间叙事艺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常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所称道。其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故事从六年后开始,完整的故事需要读者从人物话语与心理活动中构建。文中省略的故事细节并非不重要。细腻的笔触及高超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作... 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所称道。其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故事从六年后开始,完整的故事需要读者从人物话语与心理活动中构建。文中省略的故事细节并非不重要。细腻的笔触及高超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 莳萝泡菜》 叙事 故事时间 话语时间 省略
下载PDF
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惠良 《语文学刊》 2017年第6期74-78,共5页
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叙述了主人公薇拉面对昔日恋人六年后再相遇时的心境和情景,最后小说以薇拉再次告别结束。薇拉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的相爱,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利让她彻底放弃了与他重修... 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叙述了主人公薇拉面对昔日恋人六年后再相遇时的心境和情景,最后小说以薇拉再次告别结束。薇拉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的相爱,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利让她彻底放弃了与他重修旧好的愿意。作品中,女主人公薇拉的思想活动和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本身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那种从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从拒绝与接受之间、从象征与叙事之间的来回移动的钟摆式的叙事手段,同样取得那种只有宏大叙事才能取得的一波三折、回味无穷韵味,展现了作者驾驭小说叙事的高超艺术和能力,不愧为一个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摆式叙事 重逢 莳萝泡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