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诗经》札记
1
作者 刘方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1-36,43,共7页
一诗歌原产生于集体劳动,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便出现了个人抒情之作,所以,《虞书》说:“诗言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这里的志,包括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由何而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能派什么用场?继... 一诗歌原产生于集体劳动,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便出现了个人抒情之作,所以,《虞书》说:“诗言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这里的志,包括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由何而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能派什么用场?继承《诗经》毛、郑衣钵,并广泛吸收、综合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新成果而主持撰写《毛诗正义》的唐代经师孔颖达,在该书的序言中便开宗明义对此作了较为透彻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获麟歌 《毛诗正义》 奚斯 诗言志 志之所之 节南山之什 诗经今注 西狩 姚际恒
下载PDF
评张启成《诗经入门》
2
作者 曲沐 《贵州文史丛刊》 1992年第4期50-52,共3页
近些年来,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想指引下,对《诗经》的研究已达到空前繁盛的境地。在宏观上从总体研究《诗经》的时代、旨意、诗经与民俗、诗经与宗教等等,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学术论著和新的见解。
关键词 学术论著 陈风 三家诗 中国诗 君子于役 宴饮诗 获麟歌 艺术特色 郑风 讽喻诗
下载PDF
古代绝命诗词简说
3
作者 王朝安 王集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7-91,共5页
人总是要死的,不管死得重如泰山或是轻如鸿毛,只要不是突然死去,只要有可能,死前都要嘱咐几句.这些嘱咐叫遗嘱,写成文字叫遗书,用韵文的形式口念或笔写出来,就叫绝命诗词.大概在私有财产出现之后就已有之."绝命词"三字最初出... 人总是要死的,不管死得重如泰山或是轻如鸿毛,只要不是突然死去,只要有可能,死前都要嘱咐几句.这些嘱咐叫遗嘱,写成文字叫遗书,用韵文的形式口念或笔写出来,就叫绝命诗词.大概在私有财产出现之后就已有之."绝命词"三字最初出现在《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词."可见绝命诗词"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最早的绝命诗相传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获麟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命诗 绝命词 获麟歌 远大抱负 春秋时期 危言高论 待诏 民族气节 革命志士 息夫躬
下载PDF
试论《诗经》的非自觉模糊思维
4
作者 蒋长栋 《怀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39-45,共7页
模糊思维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诗经》时代就已大量存在。然而,如同此时的文学尚未走上自觉一样,《诗经》在运用模糊思维时也带着很大的非自觉性。 一、艺术构思中的非自觉模糊思维 《诗经》由周颂、二雅而至国风,在艺术构... 模糊思维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诗经》时代就已大量存在。然而,如同此时的文学尚未走上自觉一样,《诗经》在运用模糊思维时也带着很大的非自觉性。 一、艺术构思中的非自觉模糊思维 《诗经》由周颂、二雅而至国风,在艺术构思中运用模糊思维是逐渐增多的。描写对象由较单纯较固定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到较复杂较多变的真实生活和现实人物;作家情感由万口一调的歌功颂德,到人各有异的喜怒哀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构思 周颂 二雅 后世文人 描写对象 获麟歌 高亨 邶风 召南 《关雎》
下载PDF
在已动之性与未动之情间问学——评魏家川《先秦两汉的诗学嬗变——从“〈诗〉云”“子曰”到“子曰诗云”》
5
作者 刘宗庆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8年第1期407-415,共9页
魏家川的学术论著《先秦两汉的诗学嬗变——从"〈诗〉云""子日"到"子日诗云"》近期已由学苑出版社推出。该论著以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为个案,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子日诗云"语境中... 魏家川的学术论著《先秦两汉的诗学嬗变——从"〈诗〉云""子日"到"子日诗云"》近期已由学苑出版社推出。该论著以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为个案,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子日诗云"语境中《诗》经文化功能、文学意义的演变为主线,厘析了历代《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诗云 问学 总集 文学意义 中国诗研究 获麟歌 学术论著 学苑出版社 诗经今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