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提取、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识别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月 李荣 姜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6-42,共7页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0∶1(m L/g)、乙醇体积分数71%、提取温度65℃、微波功率400 W、超声功率50 W、提取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栽培菊苣籽中黄酮的含量为93.23 mg/g。通过动态...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0∶1(m L/g)、乙醇体积分数71%、提取温度65℃、微波功率400 W、超声功率50 W、提取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栽培菊苣籽中黄酮的含量为93.23 mg/g。通过动态纯化的方式确定AB-8大孔树脂纯化菊苣籽总黄酮的条件为:上样液p H 4、上样液和洗脱液流速2 BV/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菊苣籽总黄酮主要是由绿原酸和洋蓟素两种化合物构成。离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HPLC法显示,洋蓟素比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者对游离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4.11%和6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菊苣籽 黄酮 响应面法 DPPH 洋蓟素 识别
下载PDF
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细胞毒性及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成分的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月 李荣 姜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9-184,共6页
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栽培菊苣籽总黄酮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从总抗氧化能力、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 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栽培菊苣籽总黄酮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从总抗氧化能力、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 cation radical,ABTS+·)能力、清除O_2^-·能力以及抑制Fe^(2+)诱发的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能力4个方面评价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常见的抗氧化剂VC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作比较。之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栽培菊苣籽总黄酮中清除·OH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识别。MTT实验结果显示,菊苣籽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RAW264.7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当其质量浓度适当减小后,则基本无毒性。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总抗氧化活性和清除ABTS^+·的能力弱于VC和TBHQ,但在低质量浓度时,其总抗氧化活性与TBHQ非常接近;在清除O_2^-·方面,活性由强到弱为VC>菊苣籽总黄酮>TBHQ;在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实验中,栽培菊苣籽总黄酮强于VC,但弱于TBHQ。HPLC法结果显示,绿原酸比洋蓟素具有更高的清除·OH的活性,且二者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66.42%和4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菊苣籽总黄酮 MTT分析 清除·OH活性 识别
下载PDF
新疆菊苣籽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毛琼玲 艾来提.苏里坦 +1 位作者 夏热帕提.吐孙 买吾兰江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正交实验,优化菊苣籽总黄酮提取工艺... 目的: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正交实验,优化菊苣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在最佳吸收波长512nm处,菊苣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回流温度70℃,提取时间2h,最佳黄酮含量C为3.80%。结论: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籽 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基于GC-MS与网络药理学对毛菊苣籽挥发油抗AD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毅 叶银松 +3 位作者 马晓丽 米娜 康金森 杨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研究毛菊苣籽挥发油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毛菊苣籽中的挥发油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成分,将主要化合物在SwissTarget、STITCH、ChemMapper数据库... 目的研究毛菊苣籽挥发油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毛菊苣籽中的挥发油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成分,将主要化合物在SwissTarget、STITCH、ChemMapper数据库中进行靶点查找,汇总得到化合物靶点。利用OMIM、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AD相关靶点,与化合物靶点进行对比筛选得出相关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毛菊苣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共得到64个成分,按照其含量得到28个主要成分,共查找出185个化合物靶点;以阿尔茨海默病为关键词共找到279个疾病靶点,筛选得出12个相关成分和36个疾病-化合物共有靶点。GO生物功能分析共得到24条富集结果,主要涉及单元结、化学突触传递、酶的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得到15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血清素能突触、钙质信号传导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根据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出毛菊苣籽挥发油通过多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AD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菊苣籽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活性成分靶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