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培养条件对真菌菌丝形成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晓 黎阳 +3 位作者 熊稀霖 鲁长明 席丽艳 方建培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在体外诱导实验中对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菌丝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胎牛血清(FBS)改变培养基成分、调整孢子浓度及培养时间诱导两种真菌菌丝的形成,以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真菌菌丝形成率的影响。结果白色念珠...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在体外诱导实验中对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菌丝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胎牛血清(FBS)改变培养基成分、调整孢子浓度及培养时间诱导两种真菌菌丝的形成,以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真菌菌丝形成率的影响。结果白色念珠菌在含10%FBS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中,孢子密度在1×106个/mL,培养时间为3 h时菌丝形成率最高,为(99.3±0.6)%(P<0.05);而烟曲霉菌在相同的培养基及孢子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时间为5 h时,菌丝形成率最高,为(99.6±0.4)%(P<0.05)。结论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菌丝形成率并缩短培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烟曲霉菌 培养条件 菌丝形成
下载PDF
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航麒 姜路路 谢明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采用MTT法测定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丝菌黏附作用的影响;利用倒置荧... 目的研究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采用MTT法测定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丝菌黏附作用的影响;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RT-PCR测定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基因Efg1和黏附素基因Hwp1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万年青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和MFC分别为16 mg/mL和32 mg/mL。万年青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菌丝黏附和菌丝的形成,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其中16 mg/mL的万年青作用白色念珠菌6 h后,可完全抑制其菌丝的形成。RT-PCR结果显示,万年青能够抑制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8 mg/mL的万年青可使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量分别减少84.18%和59.57%。结论万年青可通过降低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量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菌丝黏附和菌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年青 白色念珠菌 菌丝形成 菌丝黏附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形成菌丝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清 郝钧 +4 位作者 张宪俊 田永丰 马元龙 田华 张保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3-344,共2页
不同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形成菌丝的比较李秀清,郝钧,张宪俊,田永丰,马元龙,田华,张保平内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10050)我们选用五种液体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形成菌丝进行比较,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种... 不同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形成菌丝的比较李秀清,郝钧,张宪俊,田永丰,马元龙,田华,张保平内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10050)我们选用五种液体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形成菌丝进行比较,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种:均为我科真菌室培养出的第一代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白念珠菌 菌丝形成
下载PDF
抗生素对链霉菌属气生菌菌丝体形成及植物毒素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叶萱 《世界农药》 CAS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链霉菌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之一,是马铃薯的一种最严重的流行病害.作物感染疮痂病后,患部呈木栓化粗糙稍隆起,从而影响其质量和产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疥链霉菌(S.scabies)、酸疮痂链霉菌(S.acidis-ca...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链霉菌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之一,是马铃薯的一种最严重的流行病害.作物感染疮痂病后,患部呈木栓化粗糙稍隆起,从而影响其质量和产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疥链霉菌(S.scabies)、酸疮痂链霉菌(S.acidis-cabies)和S.turgidiscabies等几种病原菌危害引起的,是一种复杂的病害,有破裂疮痂、表面疮痂和环纹型疮痂三种病状.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这几种病原菌能产生thaxtominA和concanamycins两种霉素.注:剂量:4μg/片(顶),0.4μg/片(a-c下右,d和e下左)和0.04μg片(a-c下右,d和e下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链霉菌属气生菌 菌丝形成 毒素 马铃薯疮痂病
下载PDF
吡喃鎓衍生物N2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5
作者 邓忠宇 郭士槿 +3 位作者 郭熠凡 冯峻程 吕权真 邱丽娟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10期610-615,共6页
目的研究N2系列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化合物N2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在菌丝和被膜诱导条件下考察N2化合物对白念珠菌菌丝和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结果N2化合物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有明显抗... 目的研究N2系列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化合物N2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在菌丝和被膜诱导条件下考察N2化合物对白念珠菌菌丝和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结果N2化合物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有明显抗真菌活性;N2化合物可以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生长和被膜的形成;N2化合物可以通过损伤白念珠菌细胞膜和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结论N2化合物具有较为广泛的抗真菌谱,能起到明显的体外抗真菌效果,对真菌菌丝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N2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潜力,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指导进一步改造。筛选获得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N2化合物,为抗真菌药物研发和解决真菌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化合物 抗真菌活性 白念珠菌 菌丝形成
下载PDF
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雪蓉 肖敦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4631-4633,共3页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毒力因子 条件致病性真菌 解剖部位 菌丝形成 表型转换 胃肠道 致病菌
下载PDF
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瑷宁 马晓平 +6 位作者 古玉 俞演 胡静 姜尧章 彭广能 钟志军 左之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6,共9页
群体感应最早在细菌中发现,近年来也陆续发现存在于真菌中。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被称为群体感应分子,是由微生物自身所分泌、感知、响应并作用于其自身,在引起反应的浓度时对其自身没有毒性的一类物质。法尼醇是白色念珠菌的群体... 群体感应最早在细菌中发现,近年来也陆续发现存在于真菌中。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被称为群体感应分子,是由微生物自身所分泌、感知、响应并作用于其自身,在引起反应的浓度时对其自身没有毒性的一类物质。法尼醇是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分子,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菌丝形成、黏附力和凋亡;影响白色念珠菌宿主机体的免疫及宿主细胞的凋亡。此外,白色念珠菌对法尼醇具有高于其他真菌的耐受性,但这种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作用机制缺乏了解,本文就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分子 白色念珠菌 法尼醇 耐药性 菌丝形成 法尼醇耐受
下载PDF
三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夏茂宁 牛雪可 +5 位作者 邱文 黄劲 王梅竹 赵亮 廖万清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73-377,388,共6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对小鼠致病性的差异。方法:选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7~11 d、14~18 d及... 目的:探讨3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对小鼠致病性的差异。方法:选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7~11 d、14~18 d及21~25 d 3个时期段,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数及死亡率;无菌分离肾脏靶器官,观察各组小鼠的肾指数及肾脏负荷;收集从肾脏分离得到的白念珠菌,比较3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株菌丝形成能力。结果:3种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 d内死亡率、小鼠肾指数及其肾脏分离菌株菌丝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AIDS、VVC、健康人来源组;小鼠肾脏负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株来源与其致病性强弱有关,菌株的菌丝形成能力是更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小鼠 模型 动物 肾指数 肾脏负荷 菌丝形成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anion Fungus Related to Sclerotial Formation from Hyphae of Grifola umbellata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顺星 王秋颖 +2 位作者 庄文颖 张集慧 邢晓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151-1154,共4页
The companion fungus ( Grifola sp.) related to sclerotial formation from hyphae of Grifola umbellata (Pers.) Pilat was isolated from the cavity associated with sclerotia of G. umbellata in natural condition. Experimen... The companion fungus ( Grifola sp.) related to sclerotial formation from hyphae of Grifola umbellata (Pers.) Pilat was isolated from the cavity associated with sclerotia of G. umbellata in natural condi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e culture of G. umbellata was unable to form sclerotia, whereas sclerotia produced easily in flasks or on trunks when the companion fungus was inoculated together with strain of G. umbellata. The companion fungus is critical for sclerotium formation from hyphae of G. umbellata.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ultures of the two fungi. The companion fungus possesses thin-walled narrow hyphae, while G. umbellata is of wider hyphae which are either thick- or thin-wa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fola umbellata companion fungus SCLEROTIA
下载PDF
紫外线对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蕾 程波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第2期66-68,73,共4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在白念珠菌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对白念珠菌照射,观察其形态学改变、菌丝形成率大小及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差异。结果 UVB... 目的探讨紫外线在白念珠菌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对白念珠菌照射,观察其形态学改变、菌丝形成率大小及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差异。结果 UVB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明显减少,组间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菌落逐渐变少;UVA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偏少,不同剂量间变化不大;同剂量UVA组菌落明显多于UVB组;无照光组,UVA照射组及UVB照射组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8.50±5.56,76.58±6.87,22.3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小鼠脾肾组织负荷菌量CFU:无照光组>UVA组>UVB组。结论紫外线能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尤以UVB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白念珠菌 菌丝形成 小鼠模型
下载PDF
吩嗪类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邱丽娟 巣雯 +3 位作者 石安喆 阎澜 吕权真 姜远英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研究吩嗪类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吩嗪类衍生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利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检测吩嗪类衍生物与氟康唑合用对常见临床耐药菌的抗真菌活性;在菌丝诱导条件下考察吩嗪衍生物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 目的研究吩嗪类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吩嗪类衍生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利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检测吩嗪类衍生物与氟康唑合用对常见临床耐药菌的抗真菌活性;在菌丝诱导条件下考察吩嗪衍生物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效果。结果吩嗪类衍生物单用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没有明显抗真菌活性;吩嗪衍生物-17与氟康唑合用有显著抗白念珠菌活性;吩嗪衍生物-17与氟康唑合用可以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生长。结论筛选获得了与氟康唑合用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吩嗪类衍生物-17,为抗真菌药物研发和克服真菌耐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嗪类化合物 白念珠菌 抗真菌活性 菌丝形成
下载PDF
枇杷蚁粉蚧的发生与防治
12
作者 余月萍 《福建农业》 2001年第3期19-19,共1页
枇杷蚁粉蚧是枇杷上一种重要害虫。其群集在枇杷根部,与一种隔担子菌共生,并连成一体。菌丝形成乳黄至灰白色的菌丝层,把粉蚧包在里面,状如“根瘤”,在枇杷的根部吸食,造成根部皮层干枯,树叶小而少,枝条枯瘦,果实减少,果小而酸,或枯干挂... 枇杷蚁粉蚧是枇杷上一种重要害虫。其群集在枇杷根部,与一种隔担子菌共生,并连成一体。菌丝形成乳黄至灰白色的菌丝层,把粉蚧包在里面,状如“根瘤”,在枇杷的根部吸食,造成根部皮层干枯,树叶小而少,枝条枯瘦,果实减少,果小而酸,或枯干挂果,常在3—4年后造成树体死亡。10年生以上的树发生较多。 枇杷蚁粉蚧是一种土栖粉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粉蚧 枇杷 发生与防治 菌丝 根部 担子菌 菌丝形成 干挂 乳黄 重要害虫
下载PDF
警惕假虫草
13
作者 红飞 《中国保健营养》 1996年第7期48-48,共1页
近年来常有身穿藏袍的人在地摊卖“藏药,冬虫夏草虽是常见的品种,但其中不少都是假货。 冬虫夏草也叫虫草,是产于青藏高原雪山地区的名贵中药,最早被藏医使用。由于医疗保健效果好,天然资源紧缺,价格猛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医疗保健 名贵中药 天然资源 价格猛涨 虫草蝙蝠蛾 外表完好 夏草 冬虫 菌丝形成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ubmerged fermentation (SMF) of termitomyces eurrhizus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铭 郑晓冬 +1 位作者 陈新爱 尹源明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KH\-2PO\-4, peptone and brown sugar on \%Termitomyces fuliginosu's\% mycelium formation was studi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of quadratic rotation general combination based on determinin... The influence of KH\-2PO\-4, peptone and brown sugar on \%Termitomyces fuliginosu's\% mycelium formation was studi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of quadratic rotation general combination based on determining the growth curve. A quadratic regression model of biomass to the doses of the above three factors was established. The model fit well and therefore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 was obtained. Responses of biomass to the three single factors and to their interactions were discussed. Thus, the highest level of biomass, 21.1 g/L, appear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when the initial KH\-2PO\-4, peptone and brown sugar were 1 g/L, 4 g/L and 72 g/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tomyces fuliginous \% Medium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下载PDF
毛竹上两株不同菌落形态的格氏梅拉菌Meira geulakonigii菌株的分离和特征记述(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群英 彭华正 +2 位作者 李海波 李楠 华锡奇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885,共7页
格氏梅拉菌Meira geulakonigii最早是在柑桔锈螨病的枯枝中发现的,它是一种担子菌类酵母样无性态真菌,归属于黑粉菌纲外担子菌亚纲。目前仅了解这种真菌在植物中的生长状态,关于它的宿主范围、区域分布和生长特性依然知之甚少。首次从... 格氏梅拉菌Meira geulakonigii最早是在柑桔锈螨病的枯枝中发现的,它是一种担子菌类酵母样无性态真菌,归属于黑粉菌纲外担子菌亚纲。目前仅了解这种真菌在植物中的生长状态,关于它的宿主范围、区域分布和生长特性依然知之甚少。首次从竹子中分离了两株新的Meira geulakonigii菌株(PM1和PM2),并且更深一步地描述了他们的生理特性,尤其着重表述了菌丝体的独特生长现象。与先前报导的两株M.geulakonigii菌株PFS004和AS004相比较,PM1和PM2在分子系统上与AS004更相近,而生理现象与PFS004更相似。这两株菌株的成功分离可能有助于毛竹中Meira真菌菌丝体形成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ra geulakonigii 担子菌类酵母样真菌 黑粉菌纲 毛竹 菌丝形成
原文传递
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 陈菲 谢明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研究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溴化噻唑蓝四唑法(MTT)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三颗针对... 目的研究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溴化噻唑蓝四唑法(MTT)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萌发不同时期的抑制率。结果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得三颗针抑制该菌的MIC为2mg/mL,MFC为4mg/mL。三颗针能减缓该菌的生长速度或使其停止生长,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其中4mg/mL的三颗针作用白假丝酵母6h后,能够完全抑制菌丝形成。对于24h后已经萌发为菌丝态的白假丝酵母,三颗针可抑制菌丝的继续生长,与对照组相比,4mg/mL的三颗针对于萌发2h后的白假丝酵母的菌丝抑制率为76.7%(P<0.01)。结论三颗针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丝的生长和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针 白假丝酵母 菌丝形成
原文传递
基于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白假丝酵母菌野生株SC5314和突变株ngg1^(-/-)的致病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婷 李刚 +2 位作者 袁轶群 李云春 曾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建立白假丝酵母菌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ngg1对白假丝酵母菌毒力和菌丝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白假丝酵母菌野生株SC5314和突变株ngg1-/-分别感染大蜡螟,通过大蜡螟生存曲线比较这2株真菌的毒力,同时采用HE染色、革兰染色和真菌荧... 目的建立白假丝酵母菌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ngg1对白假丝酵母菌毒力和菌丝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白假丝酵母菌野生株SC5314和突变株ngg1-/-分别感染大蜡螟,通过大蜡螟生存曲线比较这2株真菌的毒力,同时采用HE染色、革兰染色和真菌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gg1基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和菌丝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SC5314感染后,大蜡螟4 d内全部死亡,而ngg1-/-感染组仍约有80%存活;HE染色和革兰染色提示ngg1-/-突变株在大蜡螟体内几乎被清除掉,真菌荧光染色结果提示SC5314形成大量菌丝,而ngg1-/-突变株无菌丝生成。ngg1-/-突变株的菌丝形成能力明显减弱,并且对大蜡螟的致病性也显著下降。结论 ngg1基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毒力和菌丝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蜡螟是可用于研究不同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性的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ngg1基因 大蜡螟 菌丝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