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作辉 冉玉平 +2 位作者 代亚玲 熊琳 周光平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菌丝相形成的条件。方法 :用由酵母浸膏、牛磺胆酸钠、角鲨烯、甘氨酸、吐温- 80等多种成份组成菌丝培养基 (pH 5 6 ) ,接种花斑癣患者鳞屑后置 30℃孵箱内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生长情况 ,并用形态学和生...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菌丝相形成的条件。方法 :用由酵母浸膏、牛磺胆酸钠、角鲨烯、甘氨酸、吐温- 80等多种成份组成菌丝培养基 (pH 5 6 ) ,接种花斑癣患者鳞屑后置 30℃孵箱内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生长情况 ,并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 30例患者中有 8例的标本 (2 6 7% )初代培养长出菌丝 ,其中 2株初代培养菌丝生成率为 10 %~ 2 0 % ,次代培养可提高到 2 5 % ,经菌种鉴定发现产生菌丝的均为糠秕马拉色菌 [占糠秕马拉色菌 6 6 6 % (8/ 12 ) ],而未产生菌丝的菌种包括全部合轴马拉色菌 (8/ 8)、球形马拉色菌 (4/ 4 )、限制性马拉色菌 (2 / 2 )、钝形马拉色菌 (2 / 2 )和部分糠秕马拉色菌 (4/ 12 )。结论 :使马拉色菌体外产生菌丝的条件除与培养基成分有关外 ,还与菌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癣 马拉色菌 菌丝相
下载PDF
EFG1和HGC1基因在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惠春 程波 施秀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比较白念珠菌双形态性的两个调控基因,即增强菌丝生长基因(Enhanced Filamentous Growth,EFG1)和菌丝G1细胞周期蛋白基因(hyphal G protein cycle1,HGC1)在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情况,寻找调控菌丝表达的关键基因。方法分别提取白... 目的比较白念珠菌双形态性的两个调控基因,即增强菌丝生长基因(Enhanced Filamentous Growth,EFG1)和菌丝G1细胞周期蛋白基因(hyphal G protein cycle1,HGC1)在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情况,寻找调控菌丝表达的关键基因。方法分别提取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RNA,行半定量RT-PCR检测,比较EFG1和HGC1两个基因的RNA表达差异。结果EFG1在菌丝相和酵母相都有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HGC1在菌丝相有表达,在酵母相无表达。结论HGC1为菌丝特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EFG1 HGC1 酵母 菌丝相
下载PDF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正蓉 张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85-386,42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5株分离自同一HIV阳性患者的白念珠菌分别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ERG11基因(包括部分上游和下游非编码区),用下... 目的 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5株分离自同一HIV阳性患者的白念珠菌分别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ERG11基因(包括部分上游和下游非编码区),用下游引物对部分ERG1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CA-7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分别位于第1547,1587和1617位点。结论 白念球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在DNA水平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珠菌的病原真菌学研究中菌丝相为适宜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相 ERG11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球形孢子丝菌64株由菌丝相向酵母相的转化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景东云 黄欣昕 +4 位作者 王学军 彭琳琳 张勤 王玲 吕雪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911,923,共4页
目的观察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转换形态学的变化,在三种培养基的酵母转化率。方法将64株球形孢子丝菌于脑心浸液琼脂(BHI)35℃观察菌落及显微镜下酵母转化形态,并与0.5%葡萄糖脑心浸液琼脂(GSBHI)、马龄薯(PDA)培养基上酵母相... 目的观察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转换形态学的变化,在三种培养基的酵母转化率。方法将64株球形孢子丝菌于脑心浸液琼脂(BHI)35℃观察菌落及显微镜下酵母转化形态,并与0.5%葡萄糖脑心浸液琼脂(GSBHI)、马龄薯(PDA)培养基上酵母相转化率进行比较。结果多次传代能使酵母转化更完全,BHI转化率48.43%,GSBHI转化率65.63%,PDA转化率为20.31%。结论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至酵母相转化需经过连续多次传代;在GSBHI培养基中35℃酵母转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孢子丝菌 真菌 酵母 菌丝相
下载PDF
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厉荣玉 陈京 欧成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比较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差异,为病原真菌学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对临床分离的220株白念珠菌进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220株白念珠... 目的比较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差异,为病原真菌学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对临床分离的220株白念珠菌进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220株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5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97.27%与97.73%,81.82%与85.00%,87.27%与90.46%,92.72%与95.00%,96.82%与97.27%。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白念珠菌酵母相MIC值明显高于菌丝相,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性霉素对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MIC值差异不显著(P>0.05)。受试菌株两相细胞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度总体一致性为85.46%(188/220),有32株菌株酵母相表现为耐药及中介,但菌丝相却为中介与敏感。结论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抗真菌药物对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相 敏感性
下载PDF
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体外药物敏感性差异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宏 石婧 乔建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以同一亲本来源的7株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氟康唑对其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测定氟康唑对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MI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 目的:以同一亲本来源的7株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氟康唑对其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测定氟康唑对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MI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对菌丝相的MIC值低于酵母相。结论: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相 氟康唑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中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贺羽 黄宜进 +1 位作者 赵秘密 周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 目的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温培养7d获得菌丝相。依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菌丝相对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为近平滑念菌ATCC22019。结果碘化钾体外无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MIC几何均值为0.14μg/mL,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79μg/mL和0.63μg/mL,氟康唑MIC几何均值为45.89μg/mL。发现7株对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吉林地区相对较多,但不同地区菌株的药物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化钾无体外抗真菌活性,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氟康唑敏感性最差,不同地区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孢子丝菌 菌丝相 药敏实验 微量液基稀释法
下载PDF
培养白念珠菌菌丝相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燕华玲 王爱平 李若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476,共2页
深部真菌感染日益成为院内主要的感染。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转化以及菌丝的生长都与其毒性和侵袭性有关 ,体外培养其菌丝对研究其致病力及药敏性更有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使白念珠菌产生芽管和菌丝的特定培养方法及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菌... 深部真菌感染日益成为院内主要的感染。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转化以及菌丝的生长都与其毒性和侵袭性有关 ,体外培养其菌丝对研究其致病力及药敏性更有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使白念珠菌产生芽管和菌丝的特定培养方法及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因素作了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影响因素 深部真菌感染 菌丝相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比较研究
9
作者 张宏 石婧 乔建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45-846,85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7株来自同一亲本且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基因第948...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7株来自同一亲本且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基因第948位点至第1 254位点307bp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以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在该片段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在该片段的碱基序列无差异。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的第948位点至第1 254位点序列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相 酵母 ERG11基因 差异
下载PDF
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珊珊 周剑峰 +4 位作者 吕雪莲 廖勇 李海涛 王瑞丽 杨蓉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42,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标准株酵母相和菌丝相组、标准株不同时间生长组、4株不同来源菌株生长组,检...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42,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标准株酵母相和菌丝相组、标准株不同时间生长组、4株不同来源菌株生长组,检测三组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生成率,并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中Cdc42的基因表达,并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条件下菌丝生成率不同,Cdc42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且随着菌丝生成率的升高,Cdc42基因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 Cdc42参与菌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CDC42 菌丝相 酵母
下载PDF
菌丝相和酵母相白念珠菌ERG1 1基因部分序列差异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婧 张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6,49,共4页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细胞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 (ERG11)碱基序列上的差异 ,从而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分别抽提 7株来自同一母体、依次对氟康唑逐渐耐药的白念珠菌菌丝和酵母相的基因组DNA ,根据ERG11编码序...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细胞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 (ERG11)碱基序列上的差异 ,从而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分别抽提 7株来自同一母体、依次对氟康唑逐渐耐药的白念珠菌菌丝和酵母相的基因组DNA ,根据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对ERG11基因的第 4 0 3位点至第 70 1位点的 2 98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 ,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  7株白念珠菌的菌丝相与酵母相细胞间的ERG11基因碱基序列在该片断上无差异。结论 菌丝相和在酵母相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是无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相 酵母 差异 ERG11基因
下载PDF
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相体外诱导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贺 王文岭 +2 位作者 李海涛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诱导因素条件下,不同来源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 sporon asahii,T.asahii)菌丝诱导结果的差异。方法 11株不同来源的T.asahii,选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吐温酵母肉汤(TYB)培养基和50%(v/v)胎牛血清,分... 目的探讨在不同诱导因素条件下,不同来源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 sporon asahii,T.asahii)菌丝诱导结果的差异。方法 11株不同来源的T.asahii,选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吐温酵母肉汤(TYB)培养基和50%(v/v)胎牛血清,分别在15℃、25℃和37℃条件下培养,于1h、2h、3h、6h、12h、24h计数菌丝生成率。结果 T.asahii 15℃菌丝生成率均值为(0.15±0.42)%,25℃为(5.75±3.48)%,37℃为(33.81±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PMI-1640培养基诱导菌丝生成率均值为(46.24±25.50)%,YPD液体培养基为(36.28±21.85)%,TYB培养基为(33.93±21.29)%,50%(v/v)胎牛血清为(18.60±14.58)%,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6.29,P=0.0013),组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21.80,P=0.0000)。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各菌株菌丝生成率也随之上升。结论综合比较各诱导因素,RPMI-1640培养基、37℃诱导24h可使大多数T.asahii菌株由孢子相获得较纯的菌丝相,而菌株来源的不同也是影响诱导结果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菌丝相 诱导 培养基
下载PDF
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燕华玲 王爱平 +1 位作者 万喆 李若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5-515,共1页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特比萘芬 酵母 菌丝相 敏感性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最低抑菌浓度(MIC) 微量法测定
原文传递
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抗菌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晋波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相 特比萘芬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两种培养基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艳 张宏 乔建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1-502,共2页
目的寻找白念珠菌菌丝相理想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分别采用RPMI1640和DMEM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16株白念珠菌,计算并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形成率。结果在DMEM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相的形成率低于... 目的寻找白念珠菌菌丝相理想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分别采用RPMI1640和DMEM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16株白念珠菌,计算并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形成率。结果在DMEM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相的形成率低于在RPMI1640培养基中的形成率。RPMI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d(转种12次)后,16株白念珠菌菌丝相细胞形成率均达99%以上。在DMEM培养基中,于同一观察时间,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株的菌丝相形成率低于氟康唑敏感株。结论RPMI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d(转种12次)是获得白念珠菌菌丝相的理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菌丝 DMEM培养基 白念珠菌 菌丝相 体外诱导 体外培养条件 传代培养 37℃条件 形成率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差异性的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石婧 张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2-474,共3页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抽提从同一HIV阳性患者体内分离到的7株对氟康唑敏感程度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DNA,此系白念珠菌经染色体水平及DNA水平证...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抽提从同一HIV阳性患者体内分离到的7株对氟康唑敏感程度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DNA,此系白念珠菌经染色体水平及DNA水平证实来源于同一亲本。根据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的近3'端的310bp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5'-GGGAAAGTTTCTAAAGGGG-3';下游引物5'-TATGTTAATCCAACTAAGTAA-3'。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1株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2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菌丝相与酵母相细胞间均出现ERG11基因1547位点、1587位点和1617位点的不一致。结论白念珠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ERG11基因的部分序列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相 酵母 ERGl1基因 基因序列 差异性
原文传递
用白念珠菌菌丝相蛋白抗原诊断白念珠菌病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邵海枫 秦卫松 +2 位作者 李保仝 宗永兰 李珍大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的检测白念珠菌血清抗体方法,协助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方法应用超声粉碎和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去除细胞壁甘露糖和糖蛋白后,PAGE电泳显示47000部分是主要的胞浆蛋白抗原,...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的检测白念珠菌血清抗体方法,协助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方法应用超声粉碎和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去除细胞壁甘露糖和糖蛋白后,PAGE电泳显示47000部分是主要的胞浆蛋白抗原,用47000~29000或全菌抗原建立ELISA法测血清抗体。结果全菌抗原,80份正常血清75份阳性,40份患者血清37份阳性;47000~29000蛋白抗原,80份正常血清2份阳性,40份患者血清36份阳性。结论检测血清中抗白念珠菌菌丝相蛋白抗体,有助于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菌丝相蛋白 抗原
原文传递
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厉荣玉 钱森和 +1 位作者 董群 王萍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优化门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为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应用于其基因组DNA扩增。方法在RPM1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牛血清用量、培养液p... 目的优化门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为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应用于其基因组DNA扩增。方法在RPM1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牛血清用量、培养液pH值、培养温度和转种次数等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反应的影响;应用L16(4^5)正交试验对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菌丝相诱导的最佳条件为:每100ml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用量为10ml,培养液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6℃,转种次数为12次。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最适RAPD反应体系为:Mg^2+ 1.25mmol/L、dNTPs 0.4mmol/L、随机引物0.1μmol/L、TaqDNA聚合酶5U/50μl、模板DNA495ng/50μl。结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了较适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和其基因组RAPD扩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菌丝相 RAPD反应体系 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PCR-LIS-SSCP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宏 杨敏 +1 位作者 易敏 谢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77-3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PCR-LIS-SSCP图谱的比较,探讨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16株来自同一亲本且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序列设计7对引物,对其进行分段...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PCR-LIS-SSCP图谱的比较,探讨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16株来自同一亲本且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序列设计7对引物,对其进行分段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单链变性后,以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SSCP分析。结果16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SSCP图谱显示两相细胞的ERG11基因序列存在多位点差异。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菌丝相 酵母 ERG11基因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红浩 张宏 +2 位作者 乔建军 何罕燕 高爱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的差异。方法将16株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9、CA-11-CA-17)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分别抽提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ERG11基因,扩增产物分别用AccⅠ、...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的差异。方法将16株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9、CA-11-CA-17)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分别抽提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ERG11基因,扩增产物分别用AccⅠ、MunⅠ、AnⅡ消化,电泳后比较两相细胞RFLP图谱,同时用下游引物P2对ERG11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测序。结果AccⅠ、MunⅠ、AftⅡRFLP图谱及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菌株CA-7、CA-8、CA-14、CA-16、CA-17的菌丝相与酵母相间存在差异。两相细胞ERG11基因在1547、1587、1617三位点存在差异,位点编号按照基因库中ERG11基因序列编号(登录号X13296)。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珠菌体外研究时,选用其菌丝相更能反映体内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菌丝相 酵母 ERG1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