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层孔菌属真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聪 邱丽丽 张永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84-1487,共4页
针状孔菌属真菌的生物活性主要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起作用的主要是多糖类物质,但其作用机制却不是很明确。针对本属真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针层孔菌属真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中国西南的蜜环菌属真菌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岚 杨祝良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共3页
蜜环菌属Armillaria (Fr.:Fr.)Staude真菌分布广泛 ,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各个种的担子果外部形态变化多样 ,因此不易正确地识别。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的 4种蜜环菌属真菌 :黄小蜜环菌A .cepistipesVelen、蜜环菌A .mellea (Vahl:F... 蜜环菌属Armillaria (Fr.:Fr.)Staude真菌分布广泛 ,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各个种的担子果外部形态变化多样 ,因此不易正确地识别。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的 4种蜜环菌属真菌 :黄小蜜环菌A .cepistipesVelen、蜜环菌A .mellea (Vahl:Fr)P .Kumm .、奥氏蜜环菌A .ostoyae (Romagn .)Herink及假蜜环菌A .tabescens (Scop .)Emel,对其进行了简要描述和显微绘图 ,并编制了检索表 ,以帮助读者准确识别上述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南地区 蜜环菌属真菌 形态学 解剖学 分类学 经济价值 担子果 外部形态
下载PDF
革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玉鹏 陈亚娟 文小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68-170,共3页
了解革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革菌属真菌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4种,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出化学成分主要为对联三苯型酚类化合物,另外还包括甾体、脂肪族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对联三苯类化合物在抗氧... 了解革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革菌属真菌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4种,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出化学成分主要为对联三苯型酚类化合物,另外还包括甾体、脂肪族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对联三苯类化合物在抗氧化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开展革菌属真菌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属真菌 化学成分 对联三苯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踝节菌属真菌、胶孢炭疽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4
作者 魏汉楠 杨中铎 +4 位作者 张义飞 苟文博 吕敏 张干 王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研究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GT-7化学成分。方法2种真菌活化发酵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 目的研究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GT-7化学成分。方法2种真菌活化发酵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behenic acid(2)、对羟基苯甲醛(3)、(1 H-indol-3-yl)oxoacetamide(4)、12,13-dihydroxy fumitremorgin C(5)、fumiquinazoline F(6)、1,6-dihydro-1-methyl-6-oxo-3-pyridinecarboxylic acid(7)、6′-O-desmethyl ES-242-4(8)、麦角甾醇过氧化物(9)、thailandolides B(10)、penicillide(11)。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胶孢炭疽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1为首次从踝节菌属真菌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节菌属真菌 炭疽菌属真菌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鸡(土从)菌属真菌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园娇 胡鹏 +1 位作者 李祥 陈建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76-2181,共6页
目的优化鸡(土从)菌属真菌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总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测定总多酚对羟基自由基、DPP... 目的优化鸡(土从)菌属真菌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总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测定总多酚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9,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 5 h,提取次数3次,总多酚得率12. 64 mg/g。100μg/mL总多酚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在80%以上,而且总抗氧化能力良好,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鸡(土从)菌属真菌总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土从)菌属真菌 总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云南锈革菌属真菌及新记录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士忠 周彤燊 +2 位作者 王琳 姚晓丽 翟建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经研究云南省有锈革菌属真菌 1 6种 ,占我国该属真菌已知种 ( 2 9种 )的 5 5 .2 %.给出了云南有分布的 5个中国新记录种的特征集要、必要的讨论和 1
关键词 云南 锈革菌属真菌 形态特征 新记录种 分种检索表
下载PDF
叶状层菌属真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牟玥静 方磊 +1 位作者 李佳 张永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92-95,共4页
叶状层菌属(Phylloporia)系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真菌,主要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有关叶状层菌属真菌的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各分类学家对其分类学划分仍存在争议,该文除对该属进行生物活... 叶状层菌属(Phylloporia)系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真菌,主要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有关叶状层菌属真菌的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各分类学家对其分类学划分仍存在争议,该文除对该属进行生物活性综述外,还对针层孔菌属(Phellinus)真菌的生物活性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叶状层菌属真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层菌属真菌 针层孔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 LGT-4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8
作者 张旭东 李啸飞 杨中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06-109,共4页
将一株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 LGT-4活化并接种在改良马丁氏培养基上进行发酵,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运用酶标法及体外激酶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次级代... 将一株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 LGT-4活化并接种在改良马丁氏培养基上进行发酵,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运用酶标法及体外激酶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ro-Ile)(1)、Cyclo(L-Tyr-L-Leu)(2)、Cyclo-(L-Pro-L-Phe)(3)、Aspergillumarin B(4)、Deacetylisowortmin(5)、Chaetominine(6)、(E)-2-(Hydroxymethyl)-3-(2-Hydroxypent-3-enyl)phenol(7)、N-(2-Phenylethyl)acetamide(8)、4-Hydroxynaphthalide(9)、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dibuty ester(10)。Cyclo-(Pro-Ile)(1)具有较好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其IC50为11.76μg/mL。10个化合物均无明显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活性。且化合物1、2、3、6、8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节菌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两株毛筒腔菌属真菌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丽庄 钱一鑫 +4 位作者 康冀川 王鲁 卢永仲 范翠 何张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系,结果显示,阿霉素(ADM)、紫杉醇和顺铂对MCF-7耐药细胞系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5.11、3.55和1.79。菌株对肿瘤细胞的逆转活性筛选表明,红棕毛筒腔菌Tubeufia rubra PF02-2和河池毛筒腔菌T.hechiensis XSL05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为敏感性的活性,逆转倍数(reversion fold,RF)分别为3.79和1.07。结果表明,T.rubra和T.hechiensis具有开发为MDR逆转剂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 毛筒腔菌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筛选及致病力鉴定
10
作者 马菁华 刘芳 +3 位作者 任启飞 范志伟 欧明烛 陈云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72-1482,共11页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行进一步观察。通过测定rDNA-ITS、TEF-1α基因序列,鉴定出这7株致病菌中2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腐皮镰刀菌、1株为芬芳镰刀菌、1株为卵形孢球托霉、1株为裂褶菌。其中,叶片上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尖孢镰刀菌E-rz-7次之;块茎中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芬芳镰刀菌E-ed-2次之。菌株QB-ed-1对黄精叶片和块茎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主动筛选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的方法,可在病害发生前预先筛选可能的致病菌,为黄精病害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真菌病害 致病性 镰刀菌属真菌 卵形孢球托霉 裂褶
下载PDF
东北地区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锐 喻芬 +3 位作者 李忠洲 李萌凯 陈旭辉 曲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其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为探明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多样性规律,选取东北地区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羊耳蒜植株进行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种类鉴定及其多样性... 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其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为探明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多样性规律,选取东北地区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羊耳蒜植株进行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种类鉴定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共分离到内生真菌9个类群201个菌株,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Tulasnella和Sordariomycetes真菌,在所调查的地理种群中均有分布,而其余7类真菌为稀有属。不同地理种群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CBS种群分离得到的真菌类群较少。各地理种群根部内生真菌的类群数量和多样性均与羊耳蒜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推测内生真菌种类越丰富对宿主的促生作用越明显。而Tulasnella真菌作为目前公认的兰科菌根真菌,其相对多度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类真菌在土壤中存在的广泛性及与宿主羊耳蒜共生的专一性。结论认为东北地区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并能与宿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蒜 内生真菌 兰科 ITS序列鉴定 胶膜菌属真菌 共生
下载PDF
一株产生苝醌类化合物的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为忠 李维莉 +2 位作者 沈云修 陈远腾 谢金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71-773,共3页
目的 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 (Hypomyces 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丙酮提取 ,硅胶柱分离纯化 ,化学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菌丝体中分得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竹红菌甲素 ( ) ,竹红菌丙素( ) ,痂囊腔菌素 C( ) ,1-... 目的 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 (Hypomyces 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丙酮提取 ,硅胶柱分离纯化 ,化学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菌丝体中分得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竹红菌甲素 ( ) ,竹红菌丙素( ) ,痂囊腔菌素 C( ) ,1-吩嗪羧酸 ( )和 1,8-二羟基 - 9,10 -蒽醌 ( )。结论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菌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菌属真菌 Bei醌类化合物 发酵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一株产生苝醌类化合物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云修 刘为忠 +1 位作者 荣先国 孙贻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4-837,共4页
目的 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 (Hypomyces (Fr.)Tul.sp .)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菌丝体中分得两个化合物 ,命名为hypomycinC(I)和hypomycinD(II)。
关键词 寄生菌属真菌 醌类化合物 hypomycin C hypomycin D 发酵
下载PDF
真菌诱导海南龙血树生产血竭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小凤 李尚真 宋启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血竭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影响血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损伤和真菌诱导。本研究是以打孔接菌方法诱导生产血竭,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诱导产生的血竭中主要成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这两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血竭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影响血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损伤和真菌诱导。本研究是以打孔接菌方法诱导生产血竭,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诱导产生的血竭中主要成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这两种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人工接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的血竭中龙血素A的含量变化不大,而树体接入镰刀菌属真菌并将伤口暴露于空气得到的血竭中龙血素B的含量最高,诱导效果最好。指纹图谱比对结果显示诱导产生的血竭成分与血竭药品成分相似,进一步说明人工接菌诱导血竭生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镰刀菌属真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龙血素A 龙血素B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15
作者 阮清锋 卢淇平 +3 位作者 陈小晶 赵敏 崔辉 赵钟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535-2542,共8页
目的从民族药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代谢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对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发酵物进行分... 目的从民族药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代谢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对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NMR、ESI-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从2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lantrypinone(1)、oryzalactam(2)、phomoindene A(3)、cis-gregatin B(4)、huaspenone B(5)、stigmasta-7,22-dien-3β,5α,6α-triol(6)、ergosterol(7)、1-deoxy-2-demethylviridiol(8)、viridiol(9)、trichodermamides A(10)、chromone(11)、对-羟基苯乙酸(12)。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IC50为(62.9±1.02)μmol·L^(−1)[顺铂(cisplatin,DDP)IC50为(30.1±1.67)μmol·L^(−1)];化合物8和9抑制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IC50分别为(34.6±1.57)μmol·L^(−1)和(44.9±1.74)μmol·L^(−1)[DDP IC50为(20.6±1.42)μmol·L^(−1)]。结论化合物3,8和9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 内生真菌 木霉真菌 多年卧孔菌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感染羽茅的香柱菌属内生真菌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乌日罕 刘慧 +2 位作者 吴曼 任安芝 高玉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45-4151,共7页
内生真菌与丛枝菌根(AM)真菌是构成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生真菌会抑制其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本研究以感染2种香柱菌属内生真菌[Epichloё gansuensis(Eg)和E. sibirica(Es)]的天然禾草羽茅为供试材料,进行体外纯培养的内... 内生真菌与丛枝菌根(AM)真菌是构成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生真菌会抑制其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本研究以感染2种香柱菌属内生真菌[Epichloё gansuensis(Eg)和E. sibirica(Es)]的天然禾草羽茅为供试材料,进行体外纯培养的内生真菌培养滤液、感染内生真菌的羽茅叶片(包括鲜叶和枯叶)浸提液,以及根系分泌物对摩西球囊霉(Gm)和幼套球囊霉(Ge) 2种AM真菌孢子萌发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香柱菌属内生真菌的培养滤液会显著抑制2种AM真菌孢子的萌发,而感染香柱菌属内生真菌的羽茅根系分泌物只对Ge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上述抑制作用与内生真菌种类无关;鲜叶浸提液对Gm和Ge的孢子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而枯叶浸提液对Ge的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香柱菌属内生真菌通常存在于宿主植物体内,可能通过影响宿主植物的根系分泌物来影响AM真菌孢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茅 香柱内生真菌 丛枝真菌 孢子萌发 浸提液
原文传递
产生苝醌类化合物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光敏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坤 朱洪友 +5 位作者 李聪 陈远腾 程伟贤 刘春 李云川 严云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AscomycetesHypocreaceaeHypomyces(Fr.)Tul.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用丙酮回流提取,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洗脱,硅胶H柱层析分离,化学与波谱学进行结构鉴定.从菌丝体中分离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露醇(I),痂囊腔菌素A(I... 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AscomycetesHypocreaceaeHypomyces(Fr.)Tul.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用丙酮回流提取,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洗脱,硅胶H柱层析分离,化学与波谱学进行结构鉴定.从菌丝体中分离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露醇(I),痂囊腔菌素A(II),竹红菌甲素(III)和竹红菌乙素(IV).用微生物纸片法测定了化合物II,III,IV的光敏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菌属真菌 苝酯类化合物 发酵 光敏活性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为忠 马丽英 +2 位作者 李聪 陈远腾 谢金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14,共2页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mycelia of Hypomyces sp. METHODS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1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mycelia of Hypomyces sp. METHODS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1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new perylenequinone, named hypomycin B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mycelia of Hypomyce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菌属真菌 醌类化合物 寄生素B Bei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产生苝醌类化合物和甘露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坤 李聪 +2 位作者 陈远腾 朱洪友 陈永宽 《云南化工》 CAS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产生艹北醌类化合物和甘露醇的菌寄生菌属真菌(AscomycetesHypocreaceaeHypomyces(Fr.)Tul.sp.)的发酵工艺。方法:不同固体培养基、温度、固体培养基与水质量比、pH值、氮源、光及碳源对艹北醌类化合物和甘露醇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产生艹北醌类化合物和甘露醇的菌寄生菌属真菌(AscomycetesHypocreaceaeHypomyces(Fr.)Tul.sp.)的发酵工艺。方法:不同固体培养基、温度、固体培养基与水质量比、pH值、氮源、光及碳源对艹北醌类化合物和甘露醇含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一条好的发酵工艺。结论:艹北醌类化合物含量提高0.05%~0.1%,甘露醇含量提高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 苝醌类化合物 甘露醇 工艺 寄生菌属真菌
下载PDF
6个桃品种流胶病感病性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文 赵丽娜 +1 位作者 郝磊 李国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
通过桃树流胶病发病状况的田间调查和枝条离体接种桃流胶病病原菌试验,对6个桃品种流胶病感病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春雪’感病性最强,‘庆丰’和‘仓方早生’感病性中等,‘霞晖5号’、‘鄂桃1号’和‘大红袍’感病性较弱。进... 通过桃树流胶病发病状况的田间调查和枝条离体接种桃流胶病病原菌试验,对6个桃品种流胶病感病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春雪’感病性最强,‘庆丰’和‘仓方早生’感病性中等,‘霞晖5号’、‘鄂桃1号’和‘大红袍’感病性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桃树枝条的皮孔密度和长度与流胶病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枝条的皮孔密度和长度作为筛选抗流胶病桃品种的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品种 流胶病 葡萄座腔菌属真菌 感病性 皮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