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厂化刺芹侧耳菌渣栽培香菇的多菌株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文升 蒋俊 +7 位作者 赵妍 郑巧平 章炉军 于海龙 尚晓冬 刘建辉 宋春艳 谭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刺芹侧耳 菌株差异
下载PDF
不同虫花棒束孢菌株固体培养提取物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初步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永会 郭宸昱 +4 位作者 王文婧 蒋岚 李熠 吴红梅 姚一建 《生物技术进展》 2016年第5期361-365,共5页
虫花棒束孢(Isaria farinosa)是一种常见的土栖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有着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对人体保健、药效和活性成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揭示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选择7个来源不同的菌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后,通过... 虫花棒束孢(Isaria farinosa)是一种常见的土栖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有着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对人体保健、药效和活性成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揭示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选择7个来源不同的菌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后,通过大米固体培养和乙酸乙酯提取,进行了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虫花棒束孢菌株,经相同条件的培养和提取得到的产物在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方面呈现明显的差异,以菌株2142表现最佳,在抗菌实验中尤其突出。菌株2142乙酸乙酯粗提物(200 mg/m L)对蜡样芽胞杆菌的抗菌活性达到与阳性对照氨苄西林钠(80μg/m L)相似的水平。该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虫花棒束孢菌株研发保健产品或医药产品具有很好的潜力,但其菌株来源需要十分关注;筛选对人体安全可靠,并有利于产品开发利用的优良菌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花棒束孢 蝙蝠蛾拟青霉 乙酸乙酯粗提物 抗氧化活性 活性 菌株差异
下载PDF
四株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小周 曹张军 +1 位作者 陈琳 洪枫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8,38,共9页
对实验室筛选保藏的DHU-HL-Z1、DHU-HL-Z2和DHU-HL-Z3三株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nanocellulose,BNC)生产菌株和对照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 ATCC 23770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BNC生产性能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三株菌均属于木葡... 对实验室筛选保藏的DHU-HL-Z1、DHU-HL-Z2和DHU-HL-Z3三株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nanocellulose,BNC)生产菌株和对照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 ATCC 23770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BNC生产性能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三株菌均属于木葡糖醋杆菌K. xylinus,与已报道的多株BNC生产菌株亲缘性较近。该三株菌的产量(12.8~14.8 g/L)均明显高于8.7 g/L(p>0.05)。DHU-HL-Z1和DHU-HL-Z2所产BNC的结晶度(87.64%和86.65%)明显高于对照菌ATCC 23770(62.34%)。凝胶膜力学性能方面,DHU-HL-Z2、DHU-HL-Z3和DHU-HL-Z1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30 KPa、96 KPa和39 KPa,均高于ATCC 23770的23 KPa。结果表明三株保藏菌优良性能,在BNC研究和生产领域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木葡糖醋杆 16SrDNA测序 菌株差异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牛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鉴定及其耐酸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文静 姬赛赛 +3 位作者 禹金龙 张苏 徐媛媛 江芸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共6页
为比较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产毒菌株耐受盐酸和乳酸的差异性,首先采集309份牛粪及牛肉样,进行菌株分离鉴定,接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分离株及其他收集菌株的4种毒力基因(eae、... 为比较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产毒菌株耐受盐酸和乳酸的差异性,首先采集309份牛粪及牛肉样,进行菌株分离鉴定,接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分离株及其他收集菌株的4种毒力基因(eae、hly、stx1、stx2),进而对携带毒力基因的产毒菌株分别进行盐酸和乳酸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8株大肠杆菌O157菌株,样品阳性检出率为2.59%;毒力基因检测表明,8株菌株均不携带stx1和stx2基因,其中6株菌株携带eae及hly基因;所有产毒菌株耐酸性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或乳酸处理2 h后20株产毒菌株存活菌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呈现明显的菌株差异性,同一菌株对盐酸、乳酸呈现明显的耐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O157:H7 分离鉴定 耐酸性 菌株差异 产毒
下载PDF
食品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泛基因组多态性及菌株间功能基因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楠 郭亚琼 +11 位作者 律娜 李凤琴 陈历俊 向雪松 王欣 刘烈刚 王红伟 智发朝 何方 陈卫 杨瑞馥 朱宝利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1-724,共14页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益生菌的鉴定一直是学界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只能做种属水平的鉴定,而基于基因组学分析可鉴定到种或株水平.本研究对公共数据库中记载的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益生菌的鉴定一直是学界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只能做种属水平的鉴定,而基于基因组学分析可鉴定到种或株水平.本研究对公共数据库中记载的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16种乳酸杆菌和5种双歧杆菌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并应用核心基因平均核苷酸相似性(core genes 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cANI)进行了物种的重新分类和鉴定方法探索.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cANI值具有种属特异性,其中乳酸杆菌的cANI值在93.6%~99.6%之间,双歧杆菌的c ANI值在94.9%~98.1%之间,同时发现25株乳酸杆菌和1株两歧双歧杆菌有分类学错误.对247株乳酸杆菌和113株双歧杆菌基因组完成图的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株间的差异基因数目最多可达436个,菌株间的cANI相似值最小可达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针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显示,在目前用于食品生产的菌株中均未发现毒力相关基因,同时发现有20%以上的菌株携带不同种类的耐药基因.结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不同种的cANI值差异较大,有种属特异性,可用于益生菌的种属鉴定;同一物种不同菌株间的基因和SNP数目差异可用于菌株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 泛基因组 cANI 菌株差异基因 SNP 毒力相关基因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train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2)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倩 周洪波 +2 位作者 杨波 敖敬群 陈新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86-391,共6页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mong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2), a typic strain ATCC23270 and a previously isolated strain AF3 was performed. AF2 can use ferrous ion (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mong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2), a typic strain ATCC23270 and a previously isolated strain AF3 was performed. AF2 can use ferrous ion (Fe^2+) or elemental sulfur (S^0) as sole energy source, but oxidizes So more effectively than Fe^2+,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TCC23270 and AF3. The G+C content of AF2 is 51.8% (molar fraction), however, ATCC23270 and AF3 strains have G+C content of 63.7% and 64.8% (molar fraction), respectively. The DNA-DNA hybrid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F2 has 41.53% and 52.38% genome similarity to ATCC 23270 and AF3, respectively, but AF3 has a high genome similarity of 89.86% to ATCC 23270 strain. Rusticyanin (rus) and subunit III of aa3-type cytochrome oxidase (coxC) genes are not detected in AF2, but Fe^2+ oxidase (iro) gene can be detected. To understand the genomic organization of iro gene, a cosmid library of AF2 genome was constructed and iro gene-containing clone was screened. The sequencing result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iro gene in AF2 is completely identical to that of ATCC 23270 strain, its genomic organiz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TCC 23270. In AF2, iro is located at downstream ofpurA gene, while it is located at downstream ofpetC-2 gene in ATCC 23270 strai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2 is a novel strain ofA. ferrooxidans, and that phenotypic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rains ofA. ferrooxidan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genetic polymorph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Iro gene cosmid library iron respiratory ch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