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与菌株质粒的监测
1
作者 张振开 黄运能 +3 位作者 郭炳才 邓曼玲 袁荣枝 王七生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了解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 对 1 997~ 2 0 0 1年从桂林地区分离到的 2 92株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实验和质粒检测。结果  2 92株副伤寒沙门菌对痢特灵、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啦定敏感率达 1 0 0 % ,对复... 目的 了解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 对 1 997~ 2 0 0 1年从桂林地区分离到的 2 92株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实验和质粒检测。结果  2 92株副伤寒沙门菌对痢特灵、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啦定敏感率达 1 0 0 %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 80 .0 % ,磺胺甲基异口恶唑 85 .6 % ,对此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菌株多重耐药最多可达 4~ 6种 ,耐药类型以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为主。 85 .6 % (2 5 0 / 2 92 )的菌株可检出带有90Mdal的大分子质粒 ,质粒检出率与耐药种类呈正相关 (t=4 .78,P <0 .0 5 ) ,所有耐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和复方新诺明的菌株均能检出该质粒 ,而 2 9株敏感株则未能检出质粒。结论 桂林地区副伤寒杆菌普遍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和复方新诺明耐药 ,痢特灵、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啦定等抗菌素为桂林地区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物。菌株携带 90Mdal大分子质粒 ,与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沙门 耐药性 菌株质粒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副鸡禽杆菌毒力质粒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洋 马洪梅 +4 位作者 胡思顺 牛加强 李自力 周祖涛 刘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为研究副鸡禽杆菌(APG)质粒与菌株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42℃诱导的方法缺失APG分离株APG-Hu中的毒力质粒,经PCR鉴定质粒缺失菌株后将其命名为APG-HuΔ。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nm值法、微量生化鉴定管法、K-B纸片法和雏鸡感染... 为研究副鸡禽杆菌(APG)质粒与菌株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42℃诱导的方法缺失APG分离株APG-Hu中的毒力质粒,经PCR鉴定质粒缺失菌株后将其命名为APG-HuΔ。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nm值法、微量生化鉴定管法、K-B纸片法和雏鸡感染试验测定APG-HuΔ的生长曲线、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和对雏鸡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在42℃诱导条件下,能够有效缺失APG-Hu中的毒力质粒p250和p A14,而质粒p YMH5未被缺失;APG-HuΔ生化特性、生长曲线及耐药性与APG-Hu相比均无明显差异。雏鸡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多数APG-HuΔ感染鸡无明显临床症状,总体发病情况明显弱于同等剂量APG-Hu感染的鸡,表明APG-HuΔ毒力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APG毒力与质粒p250和p A14相关,而质粒p YMH5可能增加APG耐受多种抗生素的风险。本研究为APG致病机理及耐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挖掘APG质粒的应用潜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禽杆 质粒p250 质粒p A14 质粒缺失APG-HuΔ 致病性
下载PDF
耐药伤寒临床、细胞免疫及菌株质粒表现
3
作者 王岱明 庄诗美 邵彩虹 《综合临床医学》 1995年第2期91-92,共2页
伤寒在发展中国家仍有散发或流行,耐药菌株发生率上升、耐药谱增加,使治疗发生困难.我院近年收治耐药伤寒患儿36例,对其临床表现、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细菌耐药谱及菌株质粒进行了观察,并于1年后对部分患儿随访肥达氏反应消长情况,报道... 伤寒在发展中国家仍有散发或流行,耐药菌株发生率上升、耐药谱增加,使治疗发生困难.我院近年收治耐药伤寒患儿36例,对其临床表现、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细菌耐药谱及菌株质粒进行了观察,并于1年后对部分患儿随访肥达氏反应消长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 36例均经血、粪便及骨髓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而确诊.其中28例血培养阳性、9例粪便培养及2例骨髓培养阳性.6例血及粪便两种标本培养均阳性、1例骨髓及粪便培养阳性、1例血及骨髓培养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抗药性 细胞免疫 菌株质粒 伤寒杆
原文传递
消除共生质粒的费氏中华根瘤菌HND29SR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20-1424,共5页
比较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HN0 1 (出发菌 )、发光酶基因标记菌 HN0 1 L(参照菌 )、消除HN0 1共生质粒的菌株 HND2 9SR在无菌砂培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供试菌单独接种时 :HN0 1、HN0 1 L和HND2 9SR的定殖... 比较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HN0 1 (出发菌 )、发光酶基因标记菌 HN0 1 L(参照菌 )、消除HN0 1共生质粒的菌株 HND2 9SR在无菌砂培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供试菌单独接种时 :HN0 1、HN0 1 L和HND2 9SR的定殖动态基本一致 ,其早期定殖密度下降较快 ,播种后第 1 6天时 HN0 1和 HN0 1 L分别达到较高的定殖水平 6.49logcfu/ g鲜根和 6.78logcfu/ g鲜根 ,然后维持相对稳定的定殖水平。但 HND2 9SR的定殖密度持续下降到播种后第 1 6天时才开始上升 ,至第 3 5天时仍维持相对稳定的定殖密度 6.94logcfu/ g鲜根。等量混合接种时供试菌在根圈定殖群体中各自定殖密度在测定过程中基本相等。结果表明消除 HN0 1的共生质粒对其在大豆根圈中定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 HND29SR 大豆根圈 定殖动态 共生质粒消除 发光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